人畜共患病对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的危害及其防控措施
2023-01-21刘松
刘 松
(辽宁省农业经济学校 121001)
人畜共患病是指由动物传播给人类并引起人类发病的传染性疾病,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财产经济等造成非常严重的危害。尤其是在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球暴发以来,加强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已经被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2009年,原农业部和卫健委联合出台了《人畜共患病名录》,将26种对人类健康危害最大的畜禽种类列入目录中来,这也标志着我国的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工作逐渐走向正轨。自此以后,更多的新的病种得到了发现。基层畜牧兽医是开展动物防疫工作的主要力量,在其日常工作中,必然会与各种畜禽产生大量的接触,从而也就增加了被传染的风险。再加上我国的畜牧养殖业大多集中在农村或较为偏远的地区,这些地方往往不具备规范完善的防疫条件,畜牧养殖户的防疫、管理水平也较为落后,这就进一步加大了受感染的风险。一旦发生人畜共患病事件,波及范围会非常大,除了与畜禽产生接触的人员受感染依赖,从业人员也会面临着受感染的风险,从而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因此,全力做好人畜共患病防控工作,是保障社会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基础,更是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和谐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
1 人畜共患病存在的主要危害
根据有关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全球每年有超过1700万人死于感染疾病,其中人畜共患病占据着较大的病例。近年来,我国的人畜共患病发生率也在持续的增长,特别是在制奶业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诸如奶牛结核病、布病等流行传染疾病时有发生,并且影响范围更加广泛,很多牧民都受到了此类疾病的感染。随着我国卫生防疫事业的不断发展,禽流感问题引起了社会上下的高度重视,而做好人畜共患病的预防和控制是提升疫病防控能力和效果的重要基础。因此,为了有效维护安全健康的公共卫生安全大局,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社会经济不受危害,做好人畜共患病的预防和控制就显得极为必要。
2 人畜共患病的常见类型
人畜共患病的特征和表现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多样的,人们所接触的动物种类不同,所产生的疾病类型和表现个所有不同。一般而言,人畜共患病主要存在着以下几种常见的类型:在人与猪的接触过程中,主要会患上口蹄疫、猪流感、流行性乙型脑炎、猪链球菌病、 猪疥螨病等疾病。在人与牛、羊等反刍动物的接触中,主要会患上口蹄疫、结核病、 炭疽、牛链球菌病等疾病;在于鸡、鸭、鹅等家禽动物的接触中,会患上禽流感、 沙门氏菌病、大肠杆菌病、葡萄球菌病等疾病;在于猫、狗等动物的接触中会患上狂犬病、弓形虫病、蛔虫病、绦虫病等疾病。
3 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发生人畜共患病的原因分析
3.1 密切接触
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人员在开展畜禽注射疫苗等工作活动中会与动物发生频繁密切的接触,有的动物在被注射疫苗过程中反应激烈,对兽医工作人员实施攻击,从而导致后者被咬伤、抓伤等现象的发生。有的兽医不小心将给动物注射过疫苗的针头扎破自己的皮肤,进而沾染上了动物体内的分泌物等;卫生监督检疫机构的工作人员在开展动物产品检疫工作中,在使用工具时不小心将自己划伤,然后工具由于被感染的动物产品发生直接接触;兽医实验室工作人员在收集和使用各种动物疫病的检验样本中,也可能会与病原体产生直接的接触;如果所接触的属于人畜共患病感染动物样本,那么就极容易受到疾病的感染。
3.2 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的安全意识不强
目前,依然有很多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人员未接受过专业系统的人畜共患病方面的知识技能培训,由于此方面的知识技能掌握不足,直接导致其不具备较强的人畜共患病防范意识。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基层畜牧防疫人员每年至少开展3次动物检疫工作,在开展此项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没有佩戴完备的专业检疫、实验装备,或者没有严格按照规范的流程和方法开展工作,例如,不佩戴专业的防护口罩和手套,徒手进行操作,这就明显增大了人畜共患病的被感染风险。
3.3 与来源复杂的畜禽发生直接接触
根据基层畜牧兽医的工作活动情况来看,其日常中所接触的畜禽主要包括三种来源:第一,当地具有一定规模的,且管理较为正规的养殖场。这些养殖企业能够较好地落实专业规范的疫病防治措施,安全性也较为可靠;第二,当地养殖散户。此类养殖户主要采取自繁自养、分散饲养等较为简单粗放的养殖经营模式,能够完成基础性的人畜共患病的监测控制,也具有一定的安全性;第三,从外地购买的畜禽。此类来源的畜禽由于在购买运输过程中,没有经过严格的消毒、检疫、隔离观察等专业完备的防疫措施,从而也就存在着较大的疫病传染风险。
4 加强人畜共患病的防控措施
4.1 抓好防疫知识技能的教育培训
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内容是较为繁杂琐碎的,特别是处于贫困偏远地区的畜牧兽医工作人员,在医疗、交通、通信等条件上非常落后。条件的艰苦导致当地的疫病防控工作存在着一定的漏洞和不足,从而导致病菌得不到有效的消杀。为了确保基层畜牧兽医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免受人畜共患病的伤害,加强对其的教育培训是前提和基础。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主管单位要以不同的岗位和专业等为依据,对基层畜牧兽医人员进行经常性、实用性的防疫知识教育培训,并且要对每次培训效果进行考核,以此来不断提升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的防疫意识和能力,充分认识到自身从事工作的特殊性,熟悉了解日常工作中存在着疫病传染风险,从而有效促进其严格按照要求做好自身安全防护,有效预防和控制人畜共患病现象的发生。与此同时,当地政府要积极组织辖区畜牧养殖户开展人畜共患病方面的知识培训。由于畜牧养殖户与牲畜的接触最为频繁,因此,受到疫病感染风险也就最大。根据以往的经验和案例可以看出,畜牧养殖人员是人畜共患病的主要传染源,一旦稍有不慎,必然会对其生命健康和财产造成严重的危害,甚至会对我国畜牧养殖行业的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只有加强此类人员的教育培训,让其了解掌握专业规范的防疫措施和方法,才能让人畜共患病的防控效果有着更加可靠的保障。另外,主管部门也要定期组织各个辖区的畜牧兽医人员开展业务交流学习活动,让其分享和共同探讨人畜共患病的防治经验,通过交流学习来达到共同提高防疫能力的目的,从而构建强有力的人畜共患病的“防火墙”。
4.2 提升日常防范能力
在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喜欢饲养一些宠物,从而达到缓解工作压力、放松心情等目的。这些宠物看似非常精致可爱,非常讨人喜欢。但是其身上却携带着大量的病菌。即便是已经对宠物采取了必要的卫生清洁措施,可是在与其频繁接触中也会容易受到病菌的感染。因此,基层畜牧兽医人员要树立较强的防疫意识,尽量减少与宠物的频繁接触,对人畜共患病的隐患和危害有一个深刻清醒的认识,在与宠物发生接触后,要及时采用有效措施做好病菌消杀。与此同时,女性畜牧兽医人员在备孕、怀孕期间,尽量不要养猫。这是因为,猫的身上携带有大量的病菌,并且这些病菌的传播途径也多种多样,具有较大的感染风险。一旦不小心被猫抓伤或咬伤后,要及时使用肥皂水进行伤口的清洗,并且还要到及时当地的防疫机构注射疫苗,将病毒感染风险降低在最低程度。需要强调的是,整个疫苗注射治疗的过程,要在防疫部门留存详细的备案,为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工作提供可查依据。
另外,在开展人畜共患病的日常防控工作中,要扎实做好牲畜排泄物的清洁清理,采用专业设备工具做好畜牧养殖场所、生活空间等区域的通风、消毒等工作,进一步预防和降低病菌传染的风险。
4.3 提升防控专业水平
一旦出现人畜共患病事件,对基层工作人员将会造成严重的危害,为了有效预防此类危害的发生,除了要提升防疫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外,做好专业的防控措施也是至关重要的。基层畜牧兽医人员在开展疫苗接种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时间、流程等方面的要求,并且要及时做好自身身体健康的检查,确保将人畜共患病的防控措施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来,通过专业规范的防控措施的运用,来切实提升防疫能力和效果。当畜牧兽医感染上炭疽病后,应当使用红霉素、 青霉素及环丙沙星等药品进行及时的治疗。目前,我国已经研制出炭疽减毒疫苗,经过实践检验具有突出的疗效,基层畜牧兽医是接触此类病菌较为频繁的群体,因此,应当积极对其进行接种,进一步降低受感染的风险。一般而言,炭疽减毒疫苗接种每年仅有一次,在完成接种后的15d之内,体内便会产生免疫力,疫苗有效周期为1年,相关部门要按照接种时间要求,有序组织畜牧兽医人员完成接种。另外,对于因感染炭疽病死亡的牲畜,也是危害性较大的病毒传染途径,必须严格采用深埋地下等专业的办法来进行处理。
4.4 准确把握防控工作重点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和卫生事业的不断进步,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世界各国都在为实现此类疾病的根本性防控做出不断的努力。但是,目前依然为取得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人畜共患病的医学机理非常复杂,对于此类疾病的确诊还是治疗,都具有较大的难度。因此,基层畜牧兽医人员必须要在思想上紧绷这根弦,不可抱有麻痹大意、侥幸等思想,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开展防控工作,确保该项工作的万无一失。与此同时,畜牧兽医人员要进一步提高人畜共患病的统计分析能力,定期开展集中性走访调研活动,对涉及人畜共患病问题的信息资料进行完善详细的收集,然后运用信息技术等先进专业的手段对资料进行深入的分析研判,在此基础上,制定和实施正确有效的防疫方案与措施,通过防控方案和措施的扎实有效落实,来为人畜共患病防控效果的提升提供有力的支持与保障。另外,还要持续加强人畜共患病的医学研究,在疫苗研发、治疗技术、应急处理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的成果。目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饲养宠物,因此,要加强对该群体的防疫知识教育,使其能够及时采用基础性的宠物疫病防控措施,以此来进一步消除和降低病毒传播和感染的风险。在人畜共患病的治疗过程中,畜牧兽医人员要注重记录和收集此方面的信息,深入观察分析疫病传播的规律和特点,并做好研究分析情况的资料备案,为今后此类疾病的预防和处置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不管是从生命健康、还是经济财产,甚至是行业发展等任何角度来看,人畜共患病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因此,基层畜牧兽医只有在做好自身安全防护工作的基础上,加强对人畜共患病的防控,才能将更多的人免受这些危害。在日常工作实践中,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人员应当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注重了解和收集关于动物养殖、宠物饲养方面的疫情防控情况信息,运用专业的知识和方法加强信息的分析研判,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来有效降低和控制人畜共患病的风险。与此同时,在做好日常人畜共患病防控工作的同时,也要做好自身安全的防护,在与动畜禽等病原体产生解除后,要及时做好消杀工作,养成良好的清洁习惯,这样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来,为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工作做出更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