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布鲁氏菌病的临床症状及防控方法

2023-01-21

今日畜牧兽医 2022年12期
关键词:布鲁氏菌牛群病牛

郭 玲

(河南省镇平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 474250)

牛布鲁氏菌病是在养牛场中常见的一种细菌性传染性疾病,本病还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属于国家规定的二类传染病[1]。本病可以给养殖场造成严重的威胁,而且本病的病程较长,会长时间存在于养殖场中,其能够造成多种动物的感染发病,所以在养殖场中很难能够对本病进行净化,造成病原菌的威胁是长期的。有统计结果表明本病每年在全球170多个国家均有发生,而且发生后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可以达到甚至会超过40亿美元。而且本病的发生还具有公共卫生安全意义。

1 病原简介

本病的病原为布鲁氏菌,是一种外观呈卵圆形的短小杆菌,菌体不生有鞭毛,也不会形成芽孢和荚膜。菌体经过革兰氏染色后呈现出革兰氏阴性。通常可以根据其菌体的宿主以及所在宿主体内产生抗体的情况将本病分为七个种,分别是:羊种布鲁氏菌、牛种布鲁氏菌、猪种布鲁氏菌、犬种布鲁氏菌、绵羊布鲁氏菌、森林鼠种布鲁氏菌以及海洋哺乳动物布鲁氏菌种[2]。其中牛种布鲁氏菌、羊种布鲁氏菌和猪种布鲁氏菌在我国较为常见和流行。通常造成牛感染的布鲁氏菌也为这三种。

布鲁氏菌是一种在动物细胞内寄生的细菌,其进入动物体内后主要是对生殖系统和淋巴系统形成危害,病牛可以通过精液、乳汁以及流产后流出的黏液甚至流产胎儿向体外排毒。病原具有非常强的侵袭力,可以通过受损的皮肤黏膜甚至是完整的皮肤黏膜侵入机体内,从而使得机体出现发病。

布鲁氏菌对环境的抵抗力较差,通常应用常规消毒液均可以将其杀死,在日常饲养管理中,用于本病的消毒药物有来苏儿、福尔马林和生石灰。病原对光和热也较为敏感,通常在阳光照射下经过4h后,病原就可以被杀灭。用巴氏灭菌法,经过10min也可以将本菌杀死。在60℃的环境中,经过30min后,本菌就可以被灭活。70℃的水中仅需要5min,如果是沸水中,本菌可以被瞬间灭活。但在土壤和皮毛中可以存活较长时间,通常可以达到2个月以上。在病牛的分泌物中,本菌可以存活超过4个月,在污染的水中可以存活超过5个月。

本菌对一些抗生素较为敏感,常见的有四环素和土霉素等,有时链霉素也具有良好的效果。

2 流行病学

本病的传染源为发病牛和带菌牛,这些牛可以通过分泌物和排泄物以及流产组织等向体外排出病原,这些病原可以对周围环境形成污染,尤其是对饲料、水源以及土壤等,本病原甚至可以在空气中悬浮。有的病牛在痊愈后,体内还带有病原,可以长期向体外排出病原。当健康牛接触到这些受到污染的物质时,就会受到病原菌的侵袭,从而引起发病。本病的传播途径大多是经过直接接触,这也是本病传播的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在健康牛接触到病牛的分泌物或排泄物以及被这些物质所污染的物质时,可以直接感染发生本病。常见的有粪便、尿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和流产胎儿以及流产胎衣、羊水等。本病还可以通过消化道进行感染,牛食用了受到污染的饲料和饮水时,也可以引起本病的发生。有证据表明,本病还可以通过蚊虫叮咬和吸血等行为进行传播,但相对传播有限。在公牛和母牛进行交配时也有可能会传播本病,但传播率较低,有时给母牛人工授精和接生时,如果人员和器具携带有病原,也可能会造成母牛的感染和发病。本病的易感动物为多种动物,常见的为羊、马、猪等,也对人具有易感性。其中牛的易感性最高,在牛中,又以处于妊娠期的母牛易感性最高,这也是引起母牛流产的最主要的原因。

本病主要是感染成年牛,犊牛对本病具有一定的免疫力,发病较少。通常公牛比母牛的易感性低,发病率也较低。年龄较大的牛也会比成年牛的发病率低。本病的发生还与饲养管理有关,当饲养管理不良时,发病率会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尤其是在通风不良以及日光照射时间过短或者牛舍内外过于脏乱,甚至在营养配比不均衡时也可以引起本病的发病率升高。有一些牛在感染本病后可以自愈,但能向周围环境中排毒。

本病的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在天气寒冷的季节发病率会略有升高。本病多呈地方流行性,通常在新的疫区可以大规模暴发,本病的潜伏期的长短通常和病牛的体质情况以及发病型和疫苗的免疫情况具有相关性,最长可以达到6个月。

3 临床症状

牛在感染病原后,在经过0.5~6个月的潜伏期后,就会出现临床症状,通常不同性别的牛表现出的临床症状有所区别,主要临床症状表现在繁殖性能的危害。

3.1 母牛

母牛在发病期最典型的症状是出现流产,只要是在妊娠期的母牛感染发病后,大部分会出现流产,也可能有部分母牛不出现流产。通常,母牛在流产前可见乳房肿胀,阴唇出现红肿,阴道内的黏膜也出现潮红,有的病牛的阴道黏膜上还常见有呈米粒状的结节,颜色呈红色,并从阴道内流出黏脓性的分泌物,这些分泌物呈现出的颜色为灰白色或灰色。这样不久之后,母牛就会表现为流产症状。流产后的病牛还常见有胎衣滞留的情况,并不断从阴道内排出大量分泌物,具有恶臭气味,颜色呈现出棕红色。经过1~2周后,母牛的这些症状会慢慢消失。如果母牛在妊娠早期发生流产,那么流产的胎儿为死胎。当母牛在妊娠后期出现流产,那么流产的胎儿可能会是活胎,但胎儿的体质较弱,常会在产出后的一段时间内出现死亡的情况。

3.2 公牛

公牛在发生本病后的症状主要是在生殖系统,常见公牛阴茎发红和肿大,而且出现睾丸和附睾的炎症。病牛如果病程较急,通常表现出的症状为睾丸突然肿大严重,而且有剧痛感,病牛还表现出明显的体温升高的情况。

3.3 其他症状

有的病牛在发病后还表现为关节部位的肿胀和疼痛,尤其是前肢部位出现明显的水肿,还可见有滑囊炎的情况,后肢有时也可见有明显的肿胀。病牛表现为关节炎,甚至还可出现有淋巴结的炎症。

4 病理变化

根据不同性别的牛出现的临床症状不同,其内部的病理变化也有所差异。

4.1 母牛

对发病母牛进行剖检,可见其病变主要集中在生殖系统,如子宫、卵巢和输卵管等部位。病牛可见子宫内膜有充血和水肿的情况,外观颜色呈现或红色或灰红色。在局部位置还可见有溃疡灶或坏死灶。在绒毛膜上有散在的坏死灶,在病灶的外表和内部以及间隙中存在有大量的黄色或灰红色的液体状物质,呈黏脓性。卵巢和输卵管上出现囊肿,还表现出炎症病灶。胎膜出现明显的水肿,呈现出胶冻样的浸润,而且在胎膜的表面上覆盖有大量的纤维素样物质和脓性物质。对于母牛出现流产后对流产胎儿进行剖检,可见胎儿体内的脏器出现肿大的情况,特别是在肝脏和肺脏等部位病变明显,有大量的坏死灶。胎儿还可见有明显的败血症的情况。

4.2 公牛

公牛的病变主要是集中在阴茎和睾丸等部位,将阴茎和睾丸切开后,可见切面上会有大量的化脓灶,在黏膜上还有大量的结节。

4.3 其他病变

将前肢和关节部位切开后可见在这些部位有淡黄色或灰白色的液体流出。

5 诊断方法

本病的诊断方法主要是通过病原学诊断、血清学诊断以及分子生物学诊断。通常病原学诊断和血清学诊断应用较为广泛,而分子生物学诊断虽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对技术和试验仪器的要求较高,不适合在临床上进行本病的诊断。本病通过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的观察仅可以做出初步诊断,并不能够确诊。

5.1 病原学诊断

病原学诊断是采用对病原进行分离和鉴定,通常是在病牛的阴道内取分泌物,胎儿的胃内容物,而后将这些内容物通过改良的抗酸染色或应用KOSTERS染色。而后镜检,在视野中可见有弱的抗酸性布鲁氏菌的形态时,可以确定为布鲁氏菌感染。在病原学诊断中,还可以从病料组织中分离病原菌,经过对病原菌的培养和生化特性分析以及通过革兰氏染色后进行镜检,也可以确诊本病。

5.2 血清学诊断

本病的血清学诊断方法常见的有4种,分别是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以及乳环试验等。

5.2.1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

本试验是通过将玻璃平板分割成为方格,每个方格的大小约为4*4cm2,而后在方格中标注血清的编号,而后在每个方格中滴入月30μL的待检测的血清,并且在待检测血清的边上滴加30μL的抗原,将血清和抗原混匀,观察,如果混合后产生了絮状和颗粒状的凝集颗粒,则可以判定待检测的血清呈阳性,由此可以确诊本病,如果二者混合后呈现出粉红色,则应当判定待检血清为阴性血清。对结果的判定应当在4min内,否则结果会不准确。

5.2.2 试管凝集试验

试管凝集是在针对抗原进行稀释后与待检血清进行反应。抗原的稀释应用的稀释液为0.5%的石炭酸生理盐水。这样进行二者反应,在37℃的温度下恒温放置20h,再放置于室温下进行2h的平衡,就可以对结果进行观察判定。

5.2.3 补体结合试验

补体结合反应时在平板凝集和试管凝集的基础上进行的,当二者的结果均为阴性时,可以进行补体结合试验,通过补体结合试验可以对结果再次判定。有时补体结合反应和其他两个反应的结果不同,则以补体结合试验的结果为准。

5.2.4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本试验的诊断结果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而且特异性要高于补体结合试验。在进行试验时,要对测试板中抗原进行包被,而后加入待检血清,经过37℃的温度一段时间后,加入酶标二抗以及底物和终止液,将结果置于酶标仪中进行观察读数,根据读数结果判定待检测血清的阴性还是阳性。

5.2.5 乳环试验

对于奶牛来说,还可以通过采集乳汁来进行试验,在牛奶中加入苏木精染色抗原,这样牛奶中的抗体就会和抗原相结合,结合后可以显示颜色,会在牛奶的表面形成一层蓝色的环状结构,从而可以诊断本病。但应用本方法时会有非特异性的反应,这就要在应用前进行区分。

5.3 分子生物学诊断

目前应用于本病诊断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主要是PCR技术,核酸杂交技术等。这些技术主要是针对病原的核酸进行鉴定。从而达到诊断的效果。通常应用最广的就是PCR技术,应用本技术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检测速度快,可以检测出病料中的微量病原。应用本方法可以检测出病料中的1pg的病原DNA[3]。但本方法对操作人员的操作要求较高,对试验仪器设备的需求也较高,不适于在临床诊断中进行应用。

6 防控措施

本病的预防需要通过综合性一系列防控措施来达到良好的效果。通过单一的方式进行预防不仅效果不好,还会导致养殖人员陷入盲目乐观的情况,使得对本病放松警惕,使得疾病发生,造成严重的后果。

6.1 疫苗接种

通过疫苗接种是预防本病的最有效的方式,在实际生产中要予以重视。当前,国内应用的疫苗为布鲁氏菌弱毒苗,本疫苗通常是采用肌肉注射和皮下注射的方式进行免疫,也可以采用喷雾和口服的方式进行免疫。通常本病只是在疫区进行接种,尤其是种公牛和种母牛一定要接种本疫苗,尤其是在配种前和分娩前要进行接种。此外,肉牛也要接种疫苗。但本病的接种要注意疫苗的质量,要根据说明对疫苗进行运输、保存和使用。以防止疫苗失效,从而导致牛群在接种后不能产生有效的抗体,使得牛群对本病没有免疫力。疫苗在使用前,还要按照说明对疫苗进行稀释,对牛群进行免疫时,要应用适宜的剂量,如果剂量过大容易引起牛群反应过大,甚至可以导致本病的发生,如果剂量过小,则会导致免疫效果不好。而且在接种疫苗前不能使用抗生素类药物,防止这些药物对免疫效果产生影响。对于有的牛自身体质较差或者是处于疾病过程中,应当先给牛提升免疫力和治疗疾病,当牛恢复健康后,再进行疫苗接种工作。给牛群接种疫苗后的1个月,应当对牛群进行抽检,采集血液检测血液中的抗体水平,以便能够对疫苗的免疫效果进行监测,如果牛群抗体水平较低时,需要对牛群进行补免。

6.2 改变养殖模式

养殖场应采取自繁自养的饲养模式,这样可以避免在场外引种时将病原引入。但有的养殖场不具备自繁自养的条件,需要从养殖场外进行引种,这就需要在引种前先要对引种养殖场所在地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以确保引种地不是疫源地。而后要对所引进的牛进行检疫,确保其没有携带特定病原。在引种过程中,应当尽量减少运输的距离和时间,这样可以避免在引种路上接触到病原而引起感染。在引进养殖场后,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隔离,在隔离期间,牛没有出现临床症状,才可以将其混群饲养。

6.3 加强饲养管理

在养殖场进行养殖时,需要通过加强饲养管理来提升牛群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增强其对病原的抵抗力。通常是在养殖的过程中,需要给牛群提供营养良好的饲料,并且饲料中所含有的营养成分的配比适宜,可以确保牛群能够采食到的营养物质全面,能够提升其机体的免疫力。在管理中,应当给牛群提供良好的环境,包括温度、湿度和通风等条件。通常要求在不同的季节,牛舍内应当具有相对恒定的温度,尤其是在气候寒冷和气候炎热的季节,要能够对牛舍内温度进行调节,使得温度和湿度不会变化剧烈,不仅可以避免由于温度和湿度变化造成牛的生理反应,还可以减少这些因素对牛形成应激。在牛舍内,要有良好的通风条件,能够及时将舍内的有害气体排出,尤其是在冬天,在通风的同时要注意通风与保温的关系,避免过度通风造成舍内的温度下降。

6.4 做好清扫和消毒工作

牛舍要勤打扫,及时将舍内的有害物质清理出去,尤其是牛的粪便和尿液等,通过及时清理可以减少这些物质滋生病原而导致牛舍内环境受到污染。这些污染物清理出去后,要在特定区域进行无害化处理,通常是通过堆肥发酵的方式进行处理,这样可以将其中的病原微生物通过热发酵的方式杀灭。这些处理过的粪污还可以应用于农田,作为肥料。

养殖场应当制定科学的消毒计划,并能够按照消毒计划定期进行消毒,在消毒时,要注意做到对养殖场内所有区域都消毒到位,避免出现死角而导致病原长期存在,给牛群造成威胁。消毒液要定期进行轮换使用,不能长期应用同一种消毒药物,防止病原对消毒药物产生耐药性。

6.5 病牛处理

在养殖场一旦发生疫病,要立即进行隔离诊断,对于确诊的病牛,应当立即进行全群扑杀,并对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

7 结语

牛布鲁氏菌病是对养牛业危害很大的一种传染病,本病的发生可以造成养殖场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对本病的防控,把握养殖的每个环节,避免出现纰漏而导致疫情的发生。

猜你喜欢

布鲁氏菌牛群病牛
护理高烧病牛应做到“五多”
羊布鲁氏菌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羊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晚秋
羊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调查及综合防控措施
以神经紊乱为共症的常见牛病的治疗方法
浅析牛子宫脱出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时间域激发极化法在内蒙古小牛群铜多金属矿的应用
与牛共眠
布鲁氏菌病的研究与防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