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佘太君破案

2023-01-20徐晓民

妇女 2022年12期
关键词:赵光义奏折

徐晓民

看过题目,你也许会问,这是哪位佘太君啊?她就是宋代金刀令公杨业的夫人佘太君。历史上实有其人,本名折赛花,人称折太君,乃永安军节度使折德扆之女。折家八代为将,威震西北上百年(“折”与“佘”音同)。佘太君怎么跟破案沾边呢?

且容我慢慢道来。

说到这,就要先说说杨业。杨业原是北汉建雄军节度使,宋太宗灭北汉后,杨业归顺宋朝,在对辽作战中连奏凯歌,号称“杨无敌”。

赵光义对杨业的态度十分微妙。

宋朝面临辽国、西夏的双重威胁。宋朝建都开封,开封是一片平原,无险可守,北方的藩篱即“燕云十六州”已为辽人所占。骑兵从太行山以东的大平原南下,几天就到黄河边,兵临开封城下。山川之险,为辽人所居。第一道长城内险,自居庸关到山海关,就在辽人手中。另一道内险,在山西一面,太原北面的雁门关。杨业归降大宋后,宋太宗赵光义先拜他为郑州刺史,当时的郑州是北宋汴京的“西辅”,是拱卫开封的,可见他对杨业还是比较信任的。后因杨业在边关军事上有经验,又派杨业任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代州即山西省东北部,守卫的就是这第二道内险。可见,赵光义对杨业的倚靠。但仅仅是倚靠吗?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对武将是提防的,这就有了宋朝重文轻武的国策。北宋初,河北、河东、陕西沿边州府、川峡、广南州郡置监军,监军有宦官监军、官员监军,还有各种名目的监军。宋大将曹彬南征,宋太祖就派个宦官随行,其职能不言自明。大将在外,必有监军。监军不熟悉军事,逢敌则促将出击,往往战败。宋太宗的亲信大将曹彬“得士卒心”,就被赵光义猜忌,罢免了枢密使之职,宋太宗对降将杨业又怎能放心呢?

《宋史·杨业传》中有一段记载:“主将戍边者多忌之,有潜上谤书,斥言其短。”诬告杨业的人数很多,而且还是主将,有人说,这些主将戍边者就包括潘美。为什么这么多主将戍边者诬告杨业?就是因为嫉妒。赵光义还把这些诬告信拿给杨业看,表面看是信任,实际上是警告,无声地告诉杨业,许多人在盯着你呢!

那么,他们告杨业什么呢?子虚乌有!无中生有!杨业如履薄冰,佘太君心知肚明。

雍熙北伐時,杨业在陈家谷口一战中,孤军力战,在狼牙村被俘,三日不食而死。宋朝廷得知杨业阵亡消息后,“赐绢布各百匹,粟一十石”。按照宋朝规定,身为观察使死,应该赐钱三百贯,绢布各二百匹,酒五十瓶,羊五十口。若战死,则会更高。宋朝廷赏赐给杨业下属王贵的财物就高得多,为什么厚此薄彼呢?显然,赵光义听到的是颠倒黑白的禀报,杨业也许被当作“贪功冒进”“指挥失误”的罪魁祸首,不问罪已经是朝廷的宽宥。可以想象,佘太君心中怎会不愤懑,于是,她给赵光义写了一份奏折。这份奏折,写的就是佘太君调查的结果。

杨业究竟怎么死的?

今天我们无法看到佘太君奏折的原文,但我们可以想象得到,佘太君通篇讲的一定是杨业为国捐躯的真相。但一个身在开封的女子的话,怎么会让赵光义改弦易辙呢?

第一拨向赵光义汇报的一定是监军王侁、刘文裕和主帅潘美,他们当然要歪曲事实地奏报,推卸责任,杨业无疑是“替罪羊”。这些人与赵光义关系亲密,由赵光义牵线,潘美的女儿嫁给了赵光义的儿子。刘文裕也是外戚,赵匡胤的奶奶是他的祖姑。

随杨业出征的官兵已经全军覆没,佘太君该找谁还原真相呢?

至此,我们不得不提那次重要的秘密军事会议。

在《宋史·杨业传》里记载,战前开了一次有争论的会议,这是史书上极为罕见的记载。当时朝廷给潘美率领的西路军的任务是保护寰、朔、云、应四州百姓内迁。杨业建议避其锋芒,智取为上,他对潘美等人建议“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并提出了分批撤离百姓,派遣千人强弩列于石褐谷等正确方略,但王侁却主张主动进攻,“但趋雁门北川中,鼓行而往。”他讥讽杨业:“领数万精兵而畏懦如此。”见杨业据理力争,王侁怒了:“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这句话直戳杨业软肋,降将最怕心生异心的指责。会上王侁的意见占了上风,刘文裕支持王侁的主张,潘美默认了王侁的意见。杨业悲愤地对潘美说:“此行必不利。业,太原降将,分当死。上不杀,宠以连帅,授之兵柄……今诸君责业以避敌,业当先死于敌。”并请求潘美,在陈家谷口设下伏兵。潘美应是应允了的。谁该承担失败责任?从中可以找到答案。实际上,王侁、刘文裕态度明确,潘美是拍板者,却默默支持了这一错误意见。还有其他几人没表态,包括监军郭超、侯莫陈利用,河东漕运副使李若拙也参加了会议,他负责粮草运输。还有没有别人,就不得而知了。

寻找真相,亲历者要说话。

佘太君当然要找潘美、王侁、刘文裕讨说法,但他们怎会告诉她真相呢!

除了这几人之外,佘太君第一个要找的就是李若拙这样的参会人。李若拙本就对杨业敬佩有加,不会看王侁等人的脸色行事。佘太君出身将军之家,在军中也会有一些故交,正是这些人给了她详细的战场信息。像没有表态的监军郭超、侯莫陈利用也难保不告知佘太君。虽然侯莫陈利用是奸臣,但在这件事上,他没有隐瞒实情的必要。

佘太君第二个借助的就是自己的儿子杨延昭,他已28岁了,在雍熙之战中,也参加了朔州之战,对陈家谷口一战的情况必然有所了解。除了潘美这些核心人物,前线的宋军将士也会掌握实情,杨延昭不会没有渠道了解真相。

佘太君第三个要倚靠的就是宋朝廷的一些骨鲠之士。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广,他们也为杨业鸣冤叫屈,在朝堂形成了一股强大的舆论,这股力量对于佘太君揭开真相大有裨益。大臣张咏身为麟州通判,麟州处于契丹、西夏、北宋三大政权之间,离前线不远,当然知道一些情况。大臣刘吉更是冒死上书,为杨业喊冤,他又岂能不告知佘太君。李吉从哪个渠道得到的信息,佘太君作为烈属,自会顺藤摸瓜,找到相关人士,问明真相。

佘太君第四个联合的力量就是王贵等牺牲将士的亲属,这些遗属情感相投,有共同的诉求。王贵乃禁军出身,在宋军中有相当的人脉,对于查清前因后果,自会竭尽全力,谁想掩盖真相都难。

此外,佘太君还会借力杨业的故旧以及折家在军中的人脉寻找实情。

从这些渠道得到的信息,足以还原出当时的真相。所以,佘太君的奏折一定是有理有据的。对第一份禀报来说,佘太君的奏折揭开了某些人精心设计的遮羞布。从实际效果来看,佘太君的这份奏折是有力量的,也达到了上奏折的目的。

这份奏折写于当年五月,三个月后,也就是八月,赵光义连下两道圣旨,一表彰杨业,“赐其家布帛千匹,粟千石”,是第一次赏赐的十倍;“赠太尉、大同军节度使”,从杨业生前的四品追赠为一品,可谓殊荣。二是处罚,把潘美降了三级,王侁被罢官发配到陕西安康,刘文裕被罢官发配到山东蓬莱。赵光义认为陈家谷口之败是“群帅败约,援兵不前”,也就是说,上面三人才是这次战败的罪魁祸首。

其实,赵光义接到佘太君的奏折后,也应进行了相关调查,历时三个月,那个刘吉可能就是被派去调查这件事的。他之所以“冒死雪忠臣”,因为他要纠正的不是皇亲国戚,就是监军要员,当然要冒险了。同时,军队的暗线一定会向赵光义反馈真实信息。四个监军中,除了有利害关系的两人外,另两个监军郭超、侯莫陈利用会从自身利益着想,据实禀报。否则,他们就会惹来无妄之灾。而西路军中也一定有皇帝的眼线,赵光义对军队的掌控还是很强的,不会被别人蒙住。正因为皇帝信息渠道反馈与佘太君的调查相吻合,所以,才有了赵光义的第二次下旨。

但有讽刺意味的是,潘美很快又重新掌权。刘文裕一年之后罪责全免,还被宋太宗召回,重新为官,官职还升了三级。只有王侁成了第一罪人,被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不得翻身。

编辑/闵莉

猜你喜欢

赵光义奏折
大宋第一疑案:宋太祖赵匡胤怎么死的
庭院吉气自何方 一份紫禁城庭院门位相度奏折的图解
双龙巷人物之二赵光义
清代奏折解读
大宋第一疑案: 宋太祖赵匡胤,到底是怎么死的?
论如何鼓励自己认真学习
烛影
《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中的内务府相关的奏折
赵匡胤离奇死亡之谜
宰相吕端的政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