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教学的应用型教师团队建设研究
——以地理信息专业为例
2023-01-20白小梅陈志坤
□官 珍 白小梅 陈志坤
“项目制教学”是西方高等职业院校最成功的教学改革案例之一。这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项目为媒介、职业能力为目标、社会为背景的系统”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其显著的特点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旨在创造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简单来说,它是一种以项目为载体来实施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项目教学过程中,需要的教师团队不仅仅是由专业、学科相同的教师组成的队伍,而是参与整个教学多个环节的教师组成的团队,共同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开展教学工作。在实施环节中做到“合作有序,效果明显”。此外,要形成水平提高及持续发展的地理学科专业群,加强教师团队建设是关键环节,从而形成学习型、互助型师资队伍。北部湾大学(以下简称“湾大”)这类应用型院校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同时,结合学院的“地方性,海洋性,国际性”办学特色,培养高素质、高标准的人才,在培养的过程中坚持“应用”的概念,在项目教学的探索道路上坚持创新,有所突破。
一、应用型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湾大正处于高校转型改革期。2016年底彼时的钦州学院(湾大改名前校名)正式启动北部湾政校企合作发展联盟。这是一种立足于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政府、学校和企业等多种合作模式下,整合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同时主要采取课堂教学与参加课外实习、见习等工作有机结合,以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
“2+1”“2+2”或“3+1”等不同合作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钦州市政府、学校与合作企业针对企业和市场需求,面向东盟共同制定出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计划,落实落细产教融合战略合作协议,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多个方面展开政校企合作,充分利用其差异性环境及优势教育资源,有机采用校内课堂教学与校外实习相结合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才培养方法,同时也迎合了市场需求,这有利于解决学生学非所用、就业难的问题。在此阶段,人才培养模式、专任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实践及理论教学方法决定了在转型期,高校教师团队建设的关键是加强“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建设。双师型教师不仅要求一般教师具有基本素质修养,同时也应具备科研者、实践者和开拓者的素质。积极参与到教改、科研、教学及社会服务等工作中,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
二、教师团队建设
教师团队建设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梁盛祥(2006)依据在广州市第十二中学的教育实践表明,加强教师团队建设是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杨君(2008)认为高校教师团队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及高校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其建设有效途径进行了探讨;聂慧(2008)重点阐述了用学习型组织理论指导教师团队建设的策略。王笑洋(2009)、李兴会(2010)基于高职项目教学的特点,强调了实施项目教学中教师的要求;黄建芳(2011)提出了工学结合模式下“教师教学团队”“教师科研团队”“教师企业团队”及“教师学院团队”四种教师团队建设的深入分析,指出多种方式的团队合作才能实现工学结合的的教学模式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改革。邹学忠等(2011)以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全院性的“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与测评”工作对教学团队整体实力的增强角度提出教师团队建设的影响及对课程改革提升的意义;朱仁盛(2012)提到专业教师是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关键,打造优秀的专业教师团队的重要性。刘国艳(2015)、党红(2015)等人指出了地方高校教师团队建设面临的现实困境,“伪团队”“利益临时共同体”等现象可以通过现有制度的评价制度和管理模式改革得到改善;郭娜(2016)就“中德班”教学模式中,德国职业教育的教师团队建设及其重要性进行了初步探讨。结合国内外教师团队建设的相关研究成果不难发现,在项目教学背景下的教师团队建设研究尚不多见,基于项目教学如何搭建优秀的平台有待进一步的实践和理论研究。
基于项目教学的教师团队建设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教师团队的建设。在项目教学的过程中,为了适应社会对学生的技能与能力的需求,教师自身教学技能及整体素质的提升,紧迫而且有着一定的难度。二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教师团队的建设。教师团队化的工作方式,在教学中强调了团队与成员在工作中的配合与协作。团队成员在教师团队中通过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整合利用资源等,才能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共同进步与提高。
总体来说,资环学院地理学专业师资队伍相对薄弱,尤其是地理信息专业的师资年龄差距大、专任教师人数较少,职称、学历层次参差不齐。教师团队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即为学科带头人和学术教学骨干教师的培养,重点在形成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学术教学骨干教师为主体的教师团队。为落实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阶段,资环学院各教研室推出“学科带头人工程”“教授工程”“博士工程”“骨干教师工程”等人才培养项目及建立了“项目教学团队”“地质地貌教学团队”“研学旅行教学团队”等多个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团队,注重对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及较强科研能力的中青年教师的培养,每年选送若干骨干教师到专业对口的大学或科研院所访学深造或攻读博士学位,进行重点培养。
而且,学院除了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积极指导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院校级教学竞赛活动、研学课程设计大赛等,营造“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良好教学氛围,对提高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提升教学质量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教学团队定期开展教师听课评课活动,给出团队建设意见,努力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教学及科研水平。
此外,学院建立教师常规培训机制,鼓励和组织中青年教师积极踊跃参加各类进修培训和专业学习活动,比如研学旅行团队积极参与1+X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EEPM)等级标准培训并取得较好成绩,助力专业师资团队建设,推动实践教育相关业转型升级,打造能够满足教学与培训需求的“双师型”师资团队,在地理学科专业群建设中形成学习型、互助型组织。
三、模块式教学
模块式教学体系的建立,其具体思路是在“双师型”教师的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得学生成为具有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适应于社会发展的“社会人”。此次教师团队建设的举措中,开展了一次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即模块式教学。
针对教师的专业能力,结合他们的专业背景及实践能力,专业模块由实现这一相应能力要素的具体课程组成。在设置教学课程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针对专业课进行适当的调整及整合,打破常规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案、实验安排等,以教师的科研项目结合实验室等,将课程安排于项目中,将多个课程组合于项目之中,由多名教师共同指导、教导多个班级的学生。
“模块式”教学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模块式教学的“双师型”教师团队由偏重理论教学及侧重实践教学的两个特长的教师构成。以《自然地理学》这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为例,组建了一支由三位青年教师组建的Group团队,他们针对自己的专业领域将这门课分为“地质学模块”“土壤学模块”和“海洋学模块”等3个部分,采取模块式教学的方式授课,有针对性地讲解各个章节。打破一门课程由一名教师授课的模式,由多个教师共同授课,共同指导学生,总体上效果较好,教师上课有针对性,学生理解起来也相对容易。同时,教师团队也积极推进精品课程建设,发挥其示范作用,以期提升课程建设质量,开展专题研讨积极交流经验和体会,不断发展和壮大教师团队队伍及建设。通过团队的学习与交流,实现教学科研有效而快速的发展,以及交流和共享。
四、结语
目前在资源与环境学院大力提倡的项目教学法,完全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是对教学方法的重大改革。采用这种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建立具有跨学科组织知识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教师团队,在地理学科群的研究背景下,采用“模块式”+“项目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培养致力于服务北部湾经济区及周围区域地理学行业发展;充分挖掘学生自身潜力,努力培养使其成为企事业单位发展所需的地理学专业人才,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