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代高校学生管理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2023-01-20郑甲成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23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常态辅导员

□刘 婷 郑甲成

从2020年新冠疫情全球暴发到现在已经有段时间了,新冠病毒并没有完全消失,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研制新冠疫苗通过临床测试并全覆盖接种,但新冠病毒变异频繁,疫情时起时伏,随时可能小规模暴发,疫情防控形势仍不容小觑。针对疫情防控形势,我国经历了突发疫情应急围堵的第一阶段;以核酸检测为中心扩大预防的常态化防控探索的第二阶段;全链条精准防控、动态清零的第三阶段;到全方位综合防控“科学精准、动态清零”的第四阶段,我国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整体防控态势良好,但疫情发展趋势难预测,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疫情防控已进入“后疫情时代”[1]。今后是否会面对其他类似疫情也未可知,我们要做好与疫情长期共存的准备。由于疫情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发生了改变和更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亦是如此。在后疫情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适应疫情防控工作的“新常态”,对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与机遇[2]。

一、后疫情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发展新趋势

后疫情时代,随着5G技术、大数据的广泛应用,线上教学、云辅导、云教育,直播课堂等线上教学体系日益完善,各高校结合实际情况在疫情期间积极进行线上教学模式的探索,打造整合优质线上资源,确保线上课程质量,以满足学生日常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与此同时,线上教学体系的完善也拓宽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新思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也迎来了新变化,使学生管理方式由线下面对面转换为线上线下同步管理,呈现出新发展趋势。

(一)新格局稳定校园环境。疫情常态化防控下的校园环境,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会成为所有学生工作开展需要考虑的前提背景,是校园应对公共卫生危机的一次考验。面对考验,如何加强校园防控制度建设,推进学生动态信息数据库建设,维持一个安全、稳定的校园“新”环境,是学校防疫工作面临的“新”局面。在“新”局面下,学生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发生变化,学生进取心淡漠,参与活动积极性不高,“摆烂”、“躺平”现象较严重,需要我们不断调整工作思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二)新阶段创新工作方法。校园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要完成大量“散、杂、细、多”信息的收集及准确性核实,在信息收集中部分同学对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认识不清,加上懒散心理作祟,疫情防控信息填报不及时、不准确,甚至出现漏报、瞒报现象,表现出烦躁、不满的情绪;个别同学无视学校及属地疫情防控工作要求,不参加核酸检测抽测、“翻墙”外宿等,给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带了安全隐患和信息统计难题。这些情况需要我们在工作方法上不断创新,比如利用“大数据”,信息化平台,进行数据比对分析,快速掌握学生信息,精准了解学生状况,为学校防疫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三)新思路关注心理健康。常态化管理期间,部分同学思想波动大,情绪不稳定,压力释放渠道受限,导致心理问题日益加重,患有焦虑和抑郁的人数增加,学生出现“新”心理问题。这些现象不仅增加了辅导员工作的难度和复杂度,还对高校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如何实时精准掌握学生各类信息,保障学校安全稳定,提高疫情防控工作效率,提升学校防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为后疫情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重点关注问题。

二、后疫情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困境

(一)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思想倦怠。伴随互联网长大的“00”后,自我、有个性、习惯于通过网络平台、短视频获取信息,网络信息资源范围广、信息多、成本低,加上学生辨别能力有限,容易轻信网络信息,被一些哗众取宠的网络博主误导。部分高校辅导员在学生管理中未能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部分学生对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的防控政策缺乏全面客观的了解,对防控形势认识不到位,引起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思想重视程度下降,导致在疫情防控信息统计中部分同学填报不及时、不准确,甚至出现漏报、瞒报现象,个别同学甚至无视学校及属地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翻墙”外宿,严重影响常态化疫情防控政策的落实,影响校园疫情防控工作效率,对校内其他学生安全稳定和身心健康存在一定的威胁。

(二)校园信息化建设滞后。在新冠疫情暴发前,人们对“大数据”“流调”等词汇是陌生的,但从新冠疫情暴发后,这些词汇充斥着人们的生活。面对突发事件,第一时间获取一手信息能够帮助决策部门及时做出科学判断,控制事态发展。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高校人员密集,流动性大,防控情况复杂,单纯依靠后勤、保安、辅导员很难做到面面俱到。一些双一流院校通过“一卡通”实现信息共建共享,精准学生校内活动轨迹,但是对校外活动轨迹却很难保证,需要配合大数据行程卡使用。在后疫情时代,部分高校已推行“安康码”在校园场景的应用,打通“安康码”与校园一卡通系统,将“安康码”打造成集通行、支付等功能于一体的“校园码”,加速了后疫情时代校园信息化速度。然而有很多高校校园信息化建设局限于各部门独立运行,即使有校园数字化平台,平台信息同步较慢,不能及时动态关联,导致信息互通不畅,校园信息化建设滞后,只能通过传统的信息收集方法获取相关信息,导致信息准确度不高,给疫情防控信息统计增加了难度。

(三)校园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00后”成长于网络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思想活跃、物质丰富,自我意识强,但是抗压能力较弱,缺少逆境锻炼,个人发展目标不明确,动力不足,“摆烂”“躺平”现象较严重。在后疫情时代,高校为了缓解疫情给学生带来的焦虑、恐慌,举办各类线上线下文体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同时引导同学们形成积极健康的身心,但是,面对高校组织的大量活动,很多同学认为不是能力不足,就是时间不够,活动参与积极性低,很多班级为了推动活动,以抽签确定参与活动同学名额,导致校园活动能力提升效果严重打折,出现两极分化。参加活动的永远是少数班委,多数同学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部分班级班委的工作热情在多次参加活动无果中逐渐降低,导致组织和策划活动的能力提升效果不明显,同学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未能激发,对缓解疫情的焦虑没有帮助,反而增加了心理的恐慌。

(四)高校学生心理问题发病率逐年攀升。近年来,“00后”暴露出的心理问题日渐增多。新冠疫情暴发后,由于成长环境、学业、交友、疫情焦虑等各方面的压力不减反增,导致高校学生心理问题发病率逐年攀升。据调查,有30%左右的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强迫症、抑郁症和焦虑症等心理问题[3]。这给高校心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不少高校采用“校级一院级一班级一宿舍”四级联动机制、家校联动机制,对同学潜在心理问题进行关注疏导,但是收效甚微。

三、后疫情时代学生管理工作路径

(一)“云上思政”提升防控意识。高校学生管理包括学生在校期间的方方面面,如思想管理、学习管理、生活管理、组织管理等,其中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面对常态化疫情防控新形势,以生为本,变革思政工作路径,运用“互联网+”,全媒体时代赋能、“云”上锻炼、给同学们写信等方式将日常“面对面”思政转为“屏对屏”,充分利用班级QQ、微信、易班、公众号、直播、微博等网络媒介进行管理模式创新,将疫情防控内容、防控理念、防控举措和防控机制有机融入学生日常管理中,使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的学生管理模式实现新突破。

辅导员利用网络媒介定时更新发布疫情防控最新动态,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防控政策宣讲,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和要求,适时缓解学生压力,消除紧张情绪,确保学生及时准确获取真实消息,做到信息直达快达,引导学生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同时,通过分享“无双国士”钟南山、“邻家奶奶”李兰娟、“脸上印出血印”的白衣天使等全民战“疫”典型案例故事及时解读防控政策最新动态,探索“云上思政”的有效应用方式,讲清楚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特征及症状,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常态化”的重点,明白“小我”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提高思想重视度,以“小”见“大”,助力常态化疫情防控。

(二)“线上线下”助力信息收集。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信息摸排是新常态化,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彰显了班级管理质量,体现了高校疫情防控工作效率和防控能力。辅导员要搭建好学生与学校之间沟通的桥梁,做好上传下达,把学生团结组织起来,策划并安排好疫情防控工作。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主动统筹疫情防控和日常管理,成立班团防控小组,提升班级线上线下管理质量,建立“班级-寝室-学生”三级管理路径,即由班级辅导员牵头,班长为骨干,寝室长为分支,建立防疫网格单元,形成以点成线、以线带面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全面摸排学生健康信息。在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配合大数据、互联网、5G技术有效、快速、精准地进行“线上收集”防控信息,实现由“散”变“精”工作方式的转变,精准熟知学生情况,从线下“填表追踪”到“大数据追踪”,形成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信息采集模式。通过“线上收集”大数据实时分析掌握学生身体状况,摸清重点疫区学生底数,对于特殊、重点情况学生由辅导员直接电话回访、跟踪,并积极开展疫情防控常态下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切实提高防控工作的精准度,严格落实疫情日调度、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健全信息报送机制,做到疫情防控数据每日更新,重点特殊情况动态跟踪,确保疫情信息清晰准确透明。

(三)“生涯目标”转心态见行动。在后疫情时代,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性不高不是个例,几乎所有高校都存在类似情况。据调查显示,有近七成的大学生存在学习动力不足、精神不振,对大学生活提不起兴趣等问题[4]。针对这些问题,辅导员邀请任课教师、优秀校友共同向学生讲解毕业与评奖评优对成绩的要求、就业时成绩的重要性及一些反面典型案例,引导其将学习放在首位;在日常班级管理中加大生涯规划指导力度,通过分析学生目前行业发展及升学就业形势,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发展、家庭期望明确各阶段奋斗目标,激发内在学习动力,逐渐改变思想懒散状态,化“被动”为“主动”,规范自己的言行,遵守疫情防控期间各项要求,积极行动参与班级、学院、学校的各项活动,在活动中认识自我,塑造自我,成就自我,最终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四)“云互动”关注动态找原因。后疫情时代,每个人的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代大学生也不例外,高校班级管理除了采用传统的面对面交流之外,也呈现出“互联网+”班级管理模式。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利用“云互动”经常性与学生交谈,通过QQ空间、微信朋友圈、贴吧等途径多观察、多留心重点关注学生的动态,用学生们喜欢的线上交流方式,进行“点对点”或者“点对面”的互动交流,拉近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利用线上与任课教师反馈、班干、舍友、家长沟通多渠道侧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情况、课外活动开展及生活情况,分析行为不当、思想波动的原因,对潜在的心理问题及早发现和预防,有针对性地进行线上线下思想政治教育、大小事务的上传下达、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等。“云互动”不仅为辅导员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同时也弥补了现实班级教育活动开展的时间不足与空间的有限性,用好“云互动”有助于及时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克服心理压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结语

后疫情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由线下转至线上线下相结合,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模式较以往发生了变化,学生管理工作也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在日常学生管理中,用信息化支撑班级管理,善用线上线下资源,开展信息收集、网络思政、“云互动”关注心理健康,引导学生树立生涯目标、激发进取心,化“被动”为“主动”,提升活动参与积极性,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帮助学生主动适应疫情防控工作的“新常态”,提高疫情防控工作效率,提升学校防控能力,打通保障学校安全稳定的“最后一公里”。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常态辅导员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适应新常态,创新促发展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
以德树人 推进学雷锋常态化
努力推进青少年普法教育常态化长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