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小学科学教育教学现状及对策

2023-01-20杨峰杰

读写算(上) 2022年12期
关键词:科学探究教育

杨峰杰

(甘肃省宕昌县城关第三小学,甘肃 宕昌 748500)

在素质教育指引下,对于学生的科学教育围绕理论学习、能力培养和科学素养等方面进行有效展开。教师并不是流程化和套路化地进行知识灌输,而是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通过教学活动的科学组织、合理设计,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思考兴趣。在自主探索和互助合作中,加强学生对科学本质内涵的认知理解。教师需要加强对科学教学现状的优化,提高科学教育的实效性。

一、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意义

科学教育是“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双基、三维的发展目标中实现对学生的综合培养。教师需要认识到科学教育对孩子成长发展的重要意义,在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记忆、情感、思维、能力的全面教育,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就知识内容而言,科学课程的知识广泛,涵盖了生物、物理、科技、化学等一系列知识。教师在科学教育中将知识内容嵌入到问题探究,让学生通过问题的思考、分析和辩证认知,借助多学科知识完成对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并且,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学生对外界环境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教师利用科学教育的载体,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和抽象能力的培养。启发学生借助实验学习的具象认知和逻辑分析,认识自然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和本质内涵,帮助学生在知识学习中掌握科学的知识理论和思维方法,促进学生的智慧发展。而且,科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科学探究能力。教师在外在的教育引导和启发下,鼓励学生能够进行多角度的辩证认知,让学生在逻辑推理、实验论证的综合认知中,掌握正确的学习技巧和方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在知识教育的基础上,还可以借助自然科学的内涵延伸,为学生塑造积极的情感态度和精神追求。教师借助小学科学的教育载体,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科学教育的教学现状

(一)师资力量薄弱

教师的专业素养决定了教育教学实施的成效,但是由于科学教育并不像其他学科一样可以进行量化考核。在校内的教育体系中,科学教育一直处于边缘化的状态,并没有受到学校的重视。很多科学教师缺乏专业的理论素养和技能素质,并且由于缺少教学资源的支撑,对于学生的科学教育仅仅停留在了对课本内容的说教。师资力量的不足,影响了科学教育的成效。

(二)教学方法缺少创新

教师教的方式,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成效。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局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只是带着学生读一读教材文本、背一背重要的知识点,缺乏对教学方法的科学创新,以及针对性的教育指导。在枯燥的口语讲解和程序化的动手训练中,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只不过是在概念化地学习、记忆,难以理解其中的本质内涵。

(三)教师的教学指导不足

在科学教育中,很多教师并没有理解新课程的内涵,往往只会照搬新的教育理念,对学生的教学指导不足。譬如,教师推动趣味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进行自主科学探究。但是由于学生的认知发展局限,学生并没有明确的探究目的,反而陷入了自我放任式学习,沉溺于玩乐之中。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不足,不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探究能力的发展。

(四)缺乏实践训练

在科学教育中,教师将知识教学局限于课堂之中,而忽略了知识内容的工具属性和实用导向,缺乏对学生的实践训练。教师在科学教育中往往陷入孤立的教育培养,无法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技能训练。教师应避免通过口语讲解和阅读学习代替学生的主观认知,在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实践训练,让学生能够在实践学习中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五)教学评价的单一

在很多时候,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评价侧重于学生的学习成果,忽略了学生的过程性发展。教师需要明白对学生的教育发展培养,在于学生主体的自主发展。教师在教学评价中往往以学生的科学成果作为评判的依据,却忽略了学生本身的个体差异性。这种刻板的单一评价,很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小学科学教育的教学对策

(一)教学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为了适应课改的发展要求,保证科学教育的创新实施。学校需要加强对教师的教学培训,针对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实践素质进行针对性的强化训练,及时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教育思路。让教师在工作过程中,围绕教育发展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的应用和教学活动的组织设计,让教师在听懂、学会的基础上能够有效落实。学校构建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在职前教育、职后培训的科学化教育培养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学校还需要为教师提供专业化的进修条件,加强各个学校之间的沟通交流,学习对方成熟的教学模式和育人经验,并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打造校本特色化科学教育。结合科学教育的主线知识载体,加强对多学科教育内容的系统融入,构建完善的教育知识体系。同时教师定期举行主题教学的课题研究,教师通过自身的备课资源分享、说课的思路阐述、讲课的教学比武等形式,分享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思路和教学实施。教师之间在互动交流中,通过教学评改和借鉴学习等形式,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二)生活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

在小学科学的教育中,教师避免孤立地进行课堂讲解,而是加强和现实生活的有机联系,推动课程教学的生活化教育。一方面,生活化教育将抽象的文本内容进行动态化的真实呈现。丰富的生活资源和教学素材,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生活化教育的实施契合了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认知经验,在自主探究中,通过观察分析、推理论证等形式,完成对抽象知识概念的解构。在科学教育中,教师结合课本内容带领学生到生活中进行探究学习,在生活的直观认知中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生通过视觉、触觉、嗅觉、听觉的多感官体验学习,对接收的数据信息进行总结归纳,同时和文本教材知识进行相互印证,学生在自我探索学习的基础上,完成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相较于抽象知识概念的讲解,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感受,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对自然科学事物进行观察分析。借助生活现象、生活事物的具象呈现,让学生自主探索事物的形成和变化,认识到自然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教师借助生活化教育的载体,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索学习。

(三)科学实验,深化学生的认知理解

在科学教育中,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是什么”的教学,而是加强对学生的“为什么”培养。虽然书本教材已经明确了固定的知识概念,但由于学生缺少对知识前因后果的综合学习,导致学生无法理解科学知识的本质内涵和逻辑规律。教师设置科学实验的教育形式,可以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科学知识概念之间的逻辑关联和发展规律。例如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教学中,“力”本身作为抽象的知识概念,如果教师直接进行知识讲解,学生反而难以理解。教师带着学生通过擦桌子、走路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到摩擦力的存在。同时借助问题设问,引导学生思考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启发学生进行猜想假设,剖析影响摩擦力大小的逻辑关系。教师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点拨启发和科学指导,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实验中的遗漏和设计中的不足。譬如,有的学生发现在洒水的地面行走很容易摔跤,而在稍微粗糙的地面则走得很平稳。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发现,猜想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或许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学生通过对比实验的形式,借助弹簧测力计在不同接触面拉动小木块,详细记录下不同的数值变化。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验猜想、实验论证,对实验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写出自己的结论。在科学实验中,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教学指导,发展学生的科学意识,让学生在科学实验和综合论证中深化对知识概念的理解。

(四)合作学习,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教师在创新教学中,要转变传统的刻板化教学灌输,而是通过教学问题的抛出,让学生小组自主控制和调节学习活动,制定科学的学习方案,完成对学习问题的解决。在学生自主探索基础上,学生很容易陷入主观性、片面化的认知,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利用学习问题的引导,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为每个学习小组制定学习探究任务。在问题导向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探究方向,进行书籍、网络的资料查找,在观点认知的基础上进行逻辑推理论证。在小组互动交流中,每个学生剖析自身的思维路径、探究思路和观点佐证。学生在倾听对方思维方法的过程中,通过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和科学求证的方式,对其他同学的观点进行反驳。通过辩证统一的交流认知,让学生从多个视角和维度进行综合分析,打开学生的探究思路,促进学生的思维重组。学生小组成员在自我探索和互助合作的综合学习中,制定科学的学习方案,以及完成对教学问题的解决。教师在科学教育中,着重加强对学生思维方法的培养,让学生脱离孤立的片面化学习,在问题的思考、分析、探究中能够进行综合辩证认知,实现对问题的创新解决。利用合作学习的形式,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五)社会实践,拓展学生的创新应用

教师要明确科学教育的工具属性和应用导向,让学生在学习认知的基础上,还能够利用理论知识进行社会实践。教师应发挥科学教育的实用性,借助开放性的实践训练提升学生的科学能力,并设置开放性的社会实践作业,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在认知理解、操作设计中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实现知识技能对现实生活的改造和创新运用。例如,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很多种植的农作物长势各不相同。根据探索植物生长的实践活动,学生开展社会实践走访,调查不同环境下植物的成长变化、不同植物的生长周期。学生可以进行对比实验,通过光照、施肥、授粉的控制变量,在数据信息的记录中得出自己的实践结论,并对植物的生长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还有的学生发现生活中物品搬运过程中,物体过于笨重且难以运输。学生根据自身学习到的力学知识,可以借助滑轮、轮轴制作出简单的辅助机械。通过力学知识的运用和简易机械的创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搬运问题。教师借助开放性的社会实践作业,启发学生将自身的知识技能作为实用工具进行生活实践,提升学生的科学应用能力。

(六)综合评价,加强科学指导

在科学教育中,教师要避免局限于单一的学习结果评定,而是充分立足学生的主体发展,加强对学生的综合评价指导。教师充分发挥评价指导的功效,一方面,遵循学生的认知差异和学习水平,对学生知识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指导,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学习不足。另一方面,发挥评价的积极导向。教师推动赏识教育的科学实施,根据学生渴望得到认同和肯定的心理,利用激励评价的正向作用,给予学生积极的学习体验,强化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采取科学的评价方式,实现对学生的教育指导,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例如,借助认知活动和形成评价的结合,对学生在知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培养。还有过程性评价和教学目标的结合,着重监控学生的自主学习发展,引导学生达成对应的学习目标。教师利用综合评价和科学指导的形式,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

四、结语

在小学科学教育中,教师应立足课改发展的目标导向,围绕当前教学现状,引入新思想、新方法完善对课程教学的科学优化,实现对学生的综合教学培养。教师围绕理论教学、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能力,提升科学教育的成效。

猜你喜欢

科学探究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题解教育『三问』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