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推进“五彩农业”建设 全力打造山区县共同富裕先行样板
2023-01-20李祥南
□李祥南
缙云县深入学习贯彻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聚焦破解农民增收难、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山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等问题,大力发展“五彩农业”地理标志产品(“一红”杨梅;“两黄”缙云烧饼、缙云黄茶;“一黑”梅干菜;“两白”缙云茭白、缙云爽面;“一灰”缙云麻鸭),打造以“五彩农业”为代表的百亿级乡愁富民产业,走出一条有特色、能推广、可复制的先富带后富、在高质量绿色发展中实现新时代共同富裕先行之路[1]。2022年,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发布通报,公布2021年度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实绩考核结果。缙云县以全省第4名的成绩再获优秀,顺利达成六连优,书写“十四五”良好开端。
一、主要做法
(一)创新体制机制,集中力量办大事。建立健全体制机制是全局性、根本性、长远性之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2014年,缙云县成立了烧饼品牌建设办公室(烧饼办),制定出台《关于推进缙云烧饼品牌建设的若干意见》。2020年,统筹整合各部门分散资金,向优势产业及品牌建设倾斜。建立健全财政支农稳定增长机制和金融资本多元化支农机制,率先在全省制定实施2.0版乡愁产业富民增收意见,制定《缙云县乡愁产业富民增收工作实施细则》等专项政策,创新建立“业长制”,设立“烧饼办”“爽面办”等机构,实行“一办管一业”,保姆式帮扶产业发展,有效引领产业经营规范化、工艺标准化、主题组织化、产品品牌化建设。持续完善“五彩农业”产业政策体系,每年安排1.2亿元的产业扶持资金。设立授信额度20亿元的乡愁产业贷,支持乡愁富民产业发展。发展乡愁经济,缙云县始终坚持突出特色亮点,大处着眼抓统筹,小处着手抓细节,从独具一格、与众不同的政府机构“烧饼办”,到一棒接着一棒跑、一年接着一年干的“烧饼书记”,再到“中国·仙都全国驴头大会”。始终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日积跬步至千里的韧劲,通过一系列的体制机制创新发展举措,“五彩农业”持续释放出生态富民红利。
(二)建设标准体系,强化产品质量管控。有标准才能走得更远。为引领行业良性健康发展,行业标准制定显得尤为重要。缙云县通过统一门店标准、产品标准、经营标准、商标注册、产品种类、技能培训等六个方面,形成了包括《缙云烧饼制作规程》《缙云烧饼示范点规范》等在内的标准体系,缙云烧饼产业实现了全产业链标准化发展。专门编写《缙云烧饼师傅培训教材》,聘请本地知名“烧饼师傅”,在电大缙云分校、缙云县欣盛科技培训中心两个培训基地,对有志于从事缙云烧饼产业的人员进行免费培训。除传授缙云烧饼和本地小吃的制作技术外,还专门开设营销策划、服务礼仪、卫生规范等理论方面课程,推进创业全过程培训,让学员既能做“烧饼师傅”又能当“餐饮店老板”。2021年,国务院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缙云烧饼制作技艺位列其中,这是对近年来缙云烧饼非遗保护实践和保护成果的充分肯定。
(三)延伸产业链条,实现规模化经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这为我们做好经济建设工作明确了方向。缙云县以“政府主导+自主创业”模式培育“五彩农业”产业链。构建“产业+电商+农户”产销推介流通模式,拥有活跃网店1,590家。2021年,缙云烧饼全产业链产值超27.8亿元;缙云茭白产值18亿元;缙云爽面产值2.4亿元;缙云杨梅产值1.6亿元。“五彩农业”产业规模和效益实现双提升。推进缙云烧饼、缙云爽面等进景区、进民宿,举办缙云烧饼节、缙云黄茶文化节等节庆活动,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聚焦上、中、下游产业发展链条,因产施策开展特色强链、要素补链,制定产业提升实施方案,在拓展烧饼、爽面、茭白产业链和杨梅销售链上下功夫,打造缙云烧饼上游原材料种植(缙云九头芥菜)、中游制造工艺研发(烧饼炉制作、面粉生产加工、缙云烧饼师傅培训)和下游终端实体店(缙云烧饼专卖店)全产业链条,实现了一二三产有机融合。通过以网上发售、直播评选、实地采摘等方式代替以往杨梅线下销售,破解杨梅不易储存、运输等限制。转变茭白传统单一的经营模式,开发茭白农副系列新产品,如茭白软包装、茭白叶编织工艺品等。推广茭白-鸭、生姜、芋等轮作、套养模式,既丰富茭田产品产出又提高废弃物利用率,增加生态效应。
(四)创建公共品牌,提升产品品牌溢价。区域地标品牌战略是化解同质竞争、去库存的有效手段,区域地标品牌战略是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区域地标品牌战略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现路径。缙云县着力创立“有缙道”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创成地理标志证明商标5个、地理标志农产品4个。缙云烧饼品牌价值已突破80亿元,缙云烧饼获得“中华名小吃”称号。缙云县被授予全省首批“浙江小吃之乡”称号,列入全省首家“小吃文化地标城市”名录,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欧盟商标,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遗。“缙云茭白-麻鸭共生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缙云黄茶荣获全国绿色农业十佳茶叶地标品牌,连续四年获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最具溢价力品牌,入选杭州G20峰会官方指定用茶。多次荣获浙江“最甜杨梅”称号的“仙仁”牌杨梅,个大味美,十分抢手。缙云“中国茭白之乡”,作为全国最大的茭白产销基地,缙云茭白栽培面积达6.6万亩,占全国的8%,实现一根茭白闯天下,走出一条乡村振兴之路。缙云茭白成功创建省级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全产业链产值达18亿元。
(五)坚持全民参与,实现社会共建。“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始终为人民执政、依靠人民执政,党就能克服任何困难,我们的事业就能一往无前。缙云县着力实施“龙头企业+产业带头人”培育工程,构建龙头企业带动成片农户的“1+X”区域产业发展模式。每年开展农民培训,举办直播短视频带货、民宿创业等各类创业培训班,强化老师傅“传帮带”作用,通过门店实训帮助学员快速掌握技能。在缙云县壶镇镇,缙云县五羊湾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春萌,从普通农民成长为“茭白大王”,又从“茭白大王”到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2020年度浙江乡村振兴带头人“金牛奖”,还登上了“中国好人榜”。20多年来,她带动周边至少4,500户农户走出了一条“茭白致富路”,也打响了缙云“中国茭白之乡”的品牌。
(六)强化数字赋能,提升发展能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发展数字经济意义重大,其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数字经济已成为当前最具活力和创新力、辐射最广泛的经济形态。缙云县全力推动现代数字农业产业园建设,布局“三中心”(知识产权中心、电商中心、创客中心),为“五彩农业”提质和升级赋能。开发“幸福清单”多跨场景应用,构建“菜单式”产业开发模式,年扶持低收入农户产业发展项目3,150个,实现户均增收2,500余元。案例入选全国2,021数字农业农村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优秀案例。缙云县通过大力培育农村创业主体和改善营商环境,打造“北山模式”,建设农村电商园,探索出农村电商富民之路,吸引大批年轻“草根”回乡创业。成功培育淘宝村14个,淘宝镇4个,直接解决就业岗位6,090个,间接带动就业岗位近2万人。
二、实施成效
(一)山区农民“钱袋子”越来越鼓。“治国之道,富民为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的道路。2021年,缙云县乡愁富民产业总产值达72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位列26县第3;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位居山区26县第1;城乡居民收入比1.98,缩小幅度位列26县第1。造就了一批“缙云烧饼师傅”“缙云茭白师傅”“缙云土面师傅”等农村带头人,搭建缙云烧饼节、缙云仁岸杨梅节等竞技平台,开展技能比武,营造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涌现了一批产业领军人才,如烧饼大师赵一均,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扶贫攻坚之星李春萌。与此同时,缙云烧饼产业链衍生的缙云芥菜干、土麦面、土猪肉等产业为全县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繁荣提供了有效的转化新通道。东方镇是缙云菜干的主产区和主供区,菜干产量占全县总量的70%以上。2021年该镇芥菜栽培面积超过10,000亩,销售额达6,400多万元,亩均收入达6,000元,“稻鸭共生”“稻菜轮作”,实现了一亩田、千斤粮、万元钱,一片小小的“芥菜叶”成为农民增收的“金叶子”。据统计,2014年~2021年,全县累计售卖木制烧饼桶2.6万多只、烧饼炉芯6万多套,销售额约3,300多万元,农民张云翔还成功研发电热烧饼桶和无油烟烧饼桶,获得三项国家专利,其中东山村东山窑出产的陶炉膛,每年能出售烧饼桶5,000个以上、炉芯2万多个,销售额700多万元。
(二)乡愁富民产业体制机制越来越完善。在群众工作中,机制问题是根本性问题,完善的群众工作机制是有效开展群众工作的重要保证。缙云县成功打造以“五彩农业”为主的乡愁富民产业集群,健全“1+N”的乡愁富民产业扶持政策体系,形成了缙云烧饼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培育了一批具有品牌价值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深入推进“两进两回”,实现科技进乡村、资金进乡村,青年回农村、乡贤回农村。缙云县“农创客”培育提升工程入选2022年省“希望之光”计划。海归新农人吕侃构建“生态旅游+青少年学农素质教育+生态农业”三位一体、立体开发的现代服务业、特色农业深度融合发展新模式,入选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3030新农人”项目,有效提升黄龙农庄示范园建设水平,并辐射带动更多的大学生投身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并做大做强。
(三)“五彩农业”社会认可度越来越高。站稳人民立场,提升群众认可度和满意度。以努力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使命担当,凝心聚力、真抓实干。缙云烧饼等乡愁富民产业相关案例和经验做法多次被CCTV、新华社、新华每日电讯、人民日报等中央级媒体宣传报道。通过结对帮扶将其中“红黄白”产业引入四川南江,直接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获国务院扶贫办点赞。缙云烧饼在全国各地开出示范店8,000多家,积极实现“五进两出”,基本覆盖全省高等级景区和重点高校,成功入驻黄龙饭店、浙江宾馆和省市机关食堂,进驻40余家省内外高速服务区,成功出境出国,覆盖美国、意大利、西班牙、阿联酋等16个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