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在高职体育课教学中的贯彻落实关键要素探究

2023-01-20刘鹏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灌篮 2022年17期
关键词:立德立德树人体育教师

刘鹏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立德树人”是具有永恒性与经典性的教育理念,“树人”永远都是国之根本,国家发展也需要高质量的人才。体育是作为重要课程,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也应当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着重培养学生的责任、规则和健康意识,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立德树人”的内涵

“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来源于《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原文大意为人生最成功的是树立德行,其次是建立功业,再其次是创立学说。教育理念即使过了很久也不会被废弃,这就叫做不朽。并且在《管子·权修》中管子说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也就是说,人才理应得到重视与培养,这也是一切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教育家的共识。谷物种一收获一,树木种一收获十,而人才,种一则可收获一百。因此,国家应该强化教育,加大投入,制定和完善教育法规,形成人才培养的环境和气氛,促进人才尽快成长。

“立德树人”最早在我国党的十七大中以“育人为本,教育为先”的形式提出,就是要大家重视“品德”是教育之根本。随后,在党的十八大上将“立德树人”确定为新时代国家教育的根本任务,拉近了“立德树人”与教育之间的距离。

二、高职体育教学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必要性

(一)满足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也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自身作则,首先提高自身思想道德水平,然后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贯彻“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没有达到国家要求的教育对社会发展毫无意义。因此,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应当积极满足国家对教育改革的要求,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1]。

(二)教师“师风师德”有待提升,树人困难

高职院校在我国属于较为特殊的一种学校,教师授课的具体内容多半为职业技术知识,其体育课高度重视向学生传授更具有技术性的和专业性的知识。在这种教育环境下,高职院校在进行人才引进时,比较注重应聘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相对忽视了教师的品德和文化综合素质。并且大部分体育教师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教学目标,认为并不需要在课堂活动中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再加上部分教师自身的“师风师德”有待提高,常常在教学活动中不注重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不能自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学生会以教师为榜样进行模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树人”的困难。而要突破现阶段的教学困境,就需要教师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落实到高职体育课的各个教学活动中。

(三)学生不注重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大部分情况下,高职院校的学生都被看作问题学生,与同龄文化课较强的学生相比,他们的思想比较稚嫩,是非观念也不够成熟,比较容易犯错,也不注重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很多情况下,他们的一些言行举止就暴露了这一点,例如,在公众场合打架斗殴、辱骂他人等。在高职院校的学生眼中,体育课只是一门单纯用来休闲娱乐的课程,在体育课上当教师提到有关德育建设的内容时,他们会感到惊讶,认为体育课堂与提高个人素质并没有太大关系,长久以来这种僵化的思想已经严重影响到高职院校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切实加强在体育课堂中的理念建设。

三、将“立德树人”在高职体育课教学中贯彻落实

(一)教师先立德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关键。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活动中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在于提高任课教师的道德品质和个人修养。体育教师应当明确认识到,教师个人的价值观念、道德品质、言行举止都会被学生学习与模仿。提高学生道德品质的第一步是教师立德,教师应当积极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师德水平,加强自身职业素养和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不断发掘体育学科中促进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的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将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自身的思想品质和道德素养。

季羡林教授曾这样说过,“自己生存,也让别的人和动物生存,这就是善,只考虑自己生存,不考虑别人生存,这就是恶”,他不认为好人就是一味的帮助别人,丝毫不考虑自己。在季羡林看来,“能够百分之六十为他人着想,百分之四十为自己着想,就是一个及格的好人。”通过简单明了的语言,教师应当明确认识到:为国家、为社会、为学生着想是提高自身道德素养的有效途径[2]。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德”来自内心深处,会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自然而然的流露,即便刻意伪装和假扮也是不可持续的。体育教师要加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具有良好品质的优秀学生。且高职院校培养的高技能人才的水平决定了社会生产、建设和服务等一线产业的发展,德才兼备是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高职院校教师也应当培养符合优良师德的言行举止,摒弃任何可能会对学生产生“恶”的影响的行为;以优秀的师德为榜样,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和育人行为,坚决抵制违反师德标准的言行举止。

(二)着重培养学生的三种意识

1.责任意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几代人前赴后继、坚持不懈地努力,时至今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已经取得初步成果,这个重任即将交给下一代建设者。

然而,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还没有树立良好的责任意识,经常将上课当成一项可做可不做的任务,在体育课堂上迟到、早退、旷课,严重违反课堂纪律;不服从教师的安排,穿拖鞋、便装上课,在课堂上玩手机。当遇到客观原因不能上课时,大部分学生选择睡觉、上网、逛街虚度时光;在课堂之外,完全忽视教师安排的作业,一旦遇到检查或测试时丑态百出、各类不当行为频频出现。由于大部分学生未能根据教师的安排进行日常训练,在体质测试结果与标准要求相差甚远。

因此,体育教师应从思维思想的角度影响学生:人的道德品行不仅影响学习与成长的过程,也会影响自身的成长质量,因此,学生必须培养强烈的责任感,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有所为有所不为,培养责任意识是提高个人道德品质的有效途径。

体育教师也应从行动上提高对学生的标准与要求,巩固学生的责任意识与规则意识:第一,体育教师应在教室内进行每学期的第一节课,让所有学生都能了解本学期的实际教学内容,知道基本的考核流程与评分方式,这样学生就会知道,成绩不是教师给的主观分数,而是自己在体育课程上的努力得来的成果,同时向学生公开课堂考勤、上课表现以及每个项目测试所占的比例,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树立为自己的学习负责的意识与概念,并为此次付出努力。第二,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其中,集中注意力掌握动作的基本要领,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任务,提高课堂实效性;以集体为单位展开比赛,让学生为集体荣誉努力训练,让学生认识到责任意识缺乏的危害性,以及对集体的不良影响,一旦出现半途而废或弃权等行为就会影响整个班级的评分,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第三,发挥榜样的作用,将运动员为国家争取荣誉的事迹与教材相结合,讲述著名运动健将的励志故事,让学生产生社会责任感与爱国意识。第四,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体育对抗性和竞争性较强,很多体育活动需要学生经过激烈的对抗才能完成,需要学生具备不怕困难的勇气、坚持不懈的品质和长期斗争的耐力,体育教师应当充分激励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相反,对于在教学活动中滥竽充数、缺乏责任感、敷衍了事的学生,教师应当及时批评和引导,规范学生、督促学生,让学生健康成长。

2.规则意识

体育教学应结合自身特点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第一,严肃课堂教学纪律。体育教学活动大部分是在露天的体育场进行,学生活动空间较大,容易互相讲话、吵闹,课堂教学秩序较为混乱,教师应当严格课堂考勤制度,坚持课前课后点名制度,按照花名册认真清点人数,一丝不苟,即便耽误课堂教学进度也要严格规范学生上课秩序,严肃处理迟到、早退、旷课的学生。同时,也要规范学生上课着装,禁止穿拖鞋、便装上课,纠正学生不良的上课习惯。第二,认真指导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教师在开展体育练习活动时要勤于观察,正确指导,随时纠正学生的动作,让学生精准把握动作要求,对于个别不服从教师管理和安排的学生,及时提出批评,让学生在课堂练习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形成规则意识、组织观念。第三,严守规则。在课游戏或者比赛中,教师应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规则进行,服从裁判安排,严禁随意弃权、任意泄愤的行为。让学生在活动中清楚认识到,若奉行自我主义、个人英雄主义,只顾个人表现和利益,既会影响个人锻炼效果,也会阻碍集体活动进度。第四,考核课后练习。教师应及时检查课后练习任务,提高学生对任务的重视程度,绝不能在课堂活动中敷衍了事、滥竽充数。第五,爱惜体育器材。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活动中会使用大量的器材和教具,这些教材都需要按照制度进行借和还,学生在使用时也应注意保护,避免损坏体育器材。同时,教师也应安排具体负责的学生管理体育器材,做好借还工作,要求所有学生严格遵守规则进行使用。

教师只有规范课堂教学秩序,才能督促学生执行教师要求,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进行约束,遵守规则,提高自身体育意识与道德品质,更好的适应社会岗位的需求[3]。

3.健康意识

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健康是前提与必然要求,也是学生今后完成学业、开展事业的重要保障。但是,现阶段大学生的体质日渐下降。据调查,从体重来看,很多学生不注重身体锻炼,没有严格按课堂要求参与体育活动,生活作息不规律,经常熬夜,饮食不健康,生活方式不科学,整体体重高于全国均值,而大部分女生由于日常饮食习惯不规律,并且盲目节食减肥,导致体重明显偏瘦;从肺活量来看,男女生整体肺活量指数低于全国水平,一些男生沉迷网络游戏,抽烟喝酒,很少进行体育锻炼,身体素质远不及正常成年男性;从抛铅球来看,高职院校女生的成绩一直达不到标准及格线;从耐力项目看,长跑是学生的一大难题,大部分学生仅能达到及格成绩,长跑过程中有些学生跑一跑,走一走,耐力较差,部分学生甚至放弃测试。更令人担忧的是,高职学生不够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大部分学生在没有养成吃早饭的习惯,或者在晚餐时间暴饮暴食,作息颠倒,不注重锻炼身体,有些学生甚至抽烟喝酒、沉迷网络。

高职学生毕业后无论从事哪方面的工作,都需要一个健康的体魄和优质的职业技能。因此,在学生体质普遍较低的情况下,体育教师首先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在压力较大任务较重的高职时期,学生应当不断加强身体素质,提高自身的抗压能力;同时也为毕业后的工作状态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一线岗位工作加班加点属于常态,没有良好的体魄根本无法满足事业发展的需要[4]。其次,体育教师在课堂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体育技能,也要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体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讲解健康与饮食、体质与体重等知识,让学生从理论上掌握平衡膳食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健康饮食,选择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适当的运动,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意识。最后,体育教师也应当充分发挥班级体育委员的监督作用,通过考核督促学生进行课外锻炼。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体育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满足了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可以有效提高高职院校“师风师德”建设,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因此,教师应当自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让学生具备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和健康意识,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立德立德树人体育教师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围绕六个“下功夫”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