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教育』理论对幼儿自主进餐的启示

2023-01-20江苏省苏州高新区红叶幼儿园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22年12期
关键词:食物家长幼儿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红叶幼儿园 居 丽

一日生活皆课程,进餐是一日生活环节,更是有价值的课程活动。幼儿园阶段,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锻炼幼儿的意志,用“给幼儿自由”的教师观、“还幼儿自主”的儿童观开展自主进餐活动显得尤为重要,这可以让幼儿从亲身观察中获取经验和知识。

从幼儿入园开始,家长们就为他们的自主进餐发愁,担心幼儿在园不愿意吃、不专心吃、吃不饱;而在幼儿园,教师们也“费尽心机”,通过鼓励幼儿、树立榜样、进行美食宣传等一系列措施鼓励幼儿自主进餐。陈鹤琴先生说过:“一切活动,凡是儿童能够自己做的,都要让他自己做。做了就与事物发生直接的接触,就能得到直接的经验,就知道做事的困难,就认识了事物的性质。”由此可见,不管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家中,幼儿自主进餐都有其实施的必要性。本文依据“活教育”理论,针对幼儿自主进餐中的问题,从家园共育、幼儿参与、教师指导出发,分析并提出相关指导策略。

“活教育”理论与“自主进餐”的关系

1.“活教育”理论对“自主进餐”的影响

陈鹤琴先生曾说:“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让儿童由学习的被动接受者变为“自己活动”“自己思想”的主动创造者。幼儿进餐不自主,大部分源于日常生活习惯以及家中的“包办”代替,使其缺乏主动性以及成就感的体验。每个幼儿在吃第一口辅食时,身体前倾,表达着“想要”的主动情感,然而,在成人的“服务”下,幼儿把“能做”变为了“不想做”。当自己的事变成了别人的事时,就不利于唤起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我们要顺应幼儿的想法,辩证地选择幼儿自己做和成人帮做的内容。

“活教育”的方法论中提到“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陈鹤琴先生认为“做”是基础。“做”即是尝试,尝试是人的主观行为,是勇气与意志的体现。作为成人,我们要指导幼儿正确地看待尝试,尝试的意义在于锻炼自己,而不在于成功与否。“自主进餐”以“独一无二的我”为主,吃什么?为什么吃?怎么吃?从根源开始讨论和寻觅,从自己开始“做”起。

2.“自主进餐”对“活教育”理论的助力

陈鹤琴先生提出的“活教育”理论,其目的就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他赋予“现代中国人”五方面要求:即要有健全的身体、要有建设的能力、要有创造的能力、要能够合作、要能够服务。我们带着这五方面观点反观幼儿的“自主进餐”:其一,由小见大,服务别人之前先要学会服务自己,也就是提高幼儿劳动意识,提升自理能力,而对幼儿来说,自主进餐就是“服务自己”的第一步,也是服务别人的“开端”;其二,由微至广,“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自主进餐给予幼儿实践的经验,提升的是幼儿的自我肯定能力,为其创造力的精神意志打下良好的基础;其三,由单向合,幼儿有很强的从众心理,在自主进餐中,幼儿为了实现目标更乐于积极讨论、互相倾听,从而提升幼儿的集体意识和合作能力。

幼儿自主进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的进餐习惯

1.饮食习惯差异大

每位幼儿的饮食习惯都不同。当幼儿遇到不爱吃和不认识的食物时,有的幼儿会尝试品尝,有的幼儿会对教师说“我不要吃”,有的幼儿会把食物“挑”出来,有的幼儿会把不吃的菜夹给旁边的幼儿吃——从每位幼儿处理食物的方式中我们看到的是每个家庭的饮食习惯。比如,在一次午饭中,幼儿园提供了黄豆芽,大部分幼儿都把黄豆芽留到了最后去吃,在与多名家长的沟通后,我了解到这些孩子家中很少吃甚至不吃黄豆芽,因此,幼儿以不认识黄豆芽为由放弃了品尝;还有一些幼儿不爱吃大块的肉以及切段的蔬菜杆茎,家长表示,爷爷奶奶怕幼儿咬不动肉,怕略长的菜杆卡住喉咙,于是把肉打成泥、菜切成丁,导致幼儿咀嚼能力低下,遇到形状不认识的菜选择逃避不吃。

2.不良卫生习惯

在自主进餐的过程中,有的幼儿会在胸口处、嘴巴周围、桌子上、地上留下米粒;有的幼儿会把地上的米粒踩在脚下来回“蹭”;有的幼儿吃完饭不擦嘴巴,用衣袖抹抹小嘴巴……这些问题均来源于家长的“包办代替”。在家中,听到最多的对话就是“他还小!”“我来吧!”“你去玩吧!”此外,我们还发现,一些幼儿不珍惜别人的劳动成功,对于掉在地上的食物视而不见或者以“玩”的心态对待。

3.忽视技能与学习品质培养

小班幼儿自主进餐时,我们提供了勺子、夹子;中大班幼儿自主进餐时,我们提供了筷子。在使用进餐工具的过程中,教师能看到幼儿小肌肉的发展情况和专注力所处的发展阶段。有些幼儿用勺子总是一把抓,有时还会用小手帮忙抓菜;有些幼儿的筷子总会掉在地上;有些幼儿吃得很慢,总是东张西望;有些幼儿将饭菜含在嘴里,经教师提醒后才会咽下去。我们在家长会中提出以上问题,并进行讨论,家长说幼儿吃饭会跑来跑去,喂饭又困难,为了能让幼儿坐下来吃饭,会给幼儿提供玩具或打开电视,幼儿边吃饭边玩耍,导致其在技能学习和学习品质养成方面遇到障碍。

在施工前对需要反季节种植的植物进行假植,在实际栽植时尽量选择假植的苗木。因为假植一段时间的苗木,其根莞处会长出新根,新长出的根系生命力比较旺盛,受季节的影响较小,在反季节种植中成活率较高。

二、现实条件的冲突

1.规则与自主

在自主进餐中,幼儿的规则与自主是貌似对立又可以融合的两种观念。很多教师不愿意进行自主进餐活动是怕幼儿的“常规”出现问题以及进餐过程混乱。可制定了规则后,教师需要在幼儿自主进餐的过程中不断地与幼儿讨论流程,进一步优化幼儿自主进餐的规则——因此,教师要反思真正适合幼儿的“自主”方式,真正不束缚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则”,给予幼儿自我选择、自我控制的能力和权力。

2.保育与教育

保教工作在幼儿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幼儿自主进餐时,教师也要关注卫生保健的规范,尤其在幼儿负责分餐时,教师需要提供适合幼儿操作的工具以及“工作”服;在幼儿自主选择食物时,要注意自助食物的卫生;在幼儿自由选择餐桌时,要注意及时清理桌面,保持清洁卫生,这些都可能成为幼儿自主进餐中疏漏的问题。幼儿自主并不代表教师可以完全放手,而是给予教师更多观察幼儿、思考问题的时间。

三、教师的指导行为

1.教师的观念

很多敬业的教师会对幼儿的行为进行预设,这是很好的教研机制,但是,过多思考反而会让教师有先入为主的观念。当教师遇到问题时要多问问幼儿,没有问题时要多关注幼儿。自主进餐是从幼儿的生活引发的,我们可以先听听幼儿的内心想法与感受。

2.教师的分工

3.教师的指导重点

教师在自主进餐中所关注的内容必须贴近幼儿。通常,教师会以纠正幼儿饮食习惯、提醒幼儿的饭量和菜量、督促幼儿保持整洁卫生为主。自主进餐既然是为了让幼儿更加自主,首先,教师要尊重幼儿的进餐选择,给予幼儿心理上的自主;其次,以提问、讨论、榜样等形式引导幼儿进行健康的自主进餐;最后,再以幼儿需要的自主进餐形式进行活动引导。

“活教育”理论对幼儿自主进餐的启示

一、齐心“做”,家园密切配合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只有在学校和家庭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发展,两个教育者不仅要一致行动,还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在幼儿自主进餐的过程中,我们往往能看出每个家庭的习惯和每位家长的教育态度,因此,针对家园共育的重要性,我们在幼儿的自主进餐上更要齐心协力,将“做什么、怎么做”落到实处,引导幼儿通过自主进餐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

1.教育观念一致

不同的教育观念培养出的幼儿截然不同。这里所说的“不同”,包括幼儿园与家庭、父母与祖辈、爸爸与妈妈的不同,这是由于每个幼儿的原生家庭、生活环境不同,导致其生活态度、情绪控制、教育观念也不同。作为教师,首先,要与每位家长深度交谈,了解其家中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在进餐习惯上,到底是哪一位家庭成员作为主导并与之沟通清楚;其次,要用实例与家长交流,让家长体会到“包办”下的进餐会让幼儿缺失良好品质的培养环节;最后,针对每位幼儿的问题“对症下药”,一一化解。在这里,教师首先要让家长认同教师的观念(注意不能用过激的语言让家长反感,导致沟通无效),要用“爱”让家长和教师一起“做”,从观念上对幼儿“放手”!

2.行为行动一致

当观念对了,家长的行动也需要不断被强化。在班级里,我们可以进行一些小任务、小记录、小比赛。比如,让家长每周发送一次幼儿在家中进餐的视频,其他家长也必然会有所感触,这是让家长对自己孩子所处的能力阶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又如,将班级中的“光盘行动”延伸至家中,让家长利用奖状和奖品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同时,也让家长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二、选择“做”,幼儿进军“小社会”

“活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幼儿成为“社会人”,知道自己的需要,主动创造和丰富自己的生活与学习内容,做“自己的主人”。在幼儿自主进餐的过程中,如何让幼儿做主,那就要先问问幼儿。

1.尊重幼儿的想法

对于幼儿如何进行自主进餐,教师们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研讨。但是,真正“做”的人是幼儿。因此,教师应该与幼儿讨论,讨论的内容必须与他们有关,并且是他们可以决定的内容。比如,什么样的食物、什么样的饮食方式能让幼儿不挑食并且愉快进餐呢?就需要让幼儿自己选择想要的进餐方式和规则;食物的营养可以互相替代,如果一味地要求幼儿必须吃某种食物,反而会使幼儿产生抵触情绪。可以通过集体的调查与讨论,让幼儿关注食物的本身——哪些食物更有营养、更适合自己的口味?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体会到的是食物也有生命,要尊重、珍惜每一种食物。

2.丰富幼儿参与内容

自主进餐不止是吃饱,更是实现自我、感受真实的存在感和价值感,这都需要幼儿真实地“做”——这里的“做”从准备餐食到进餐后的清扫,都是幼儿可以参与的内容,这些环节增强了幼儿的荣誉感和自信心。此外,在这个环节可以安排值日生,但是轮流值日还是固定值日?这就需要情境下的游戏和“正式”的服务相结合,行为榜样和语言鼓励相结合,以丰富幼儿的有益经验,达到劳逸结合,从而唤起幼儿的自主意识。

三、放心“做”,教师耐心陪伴

在课程游戏化六大支架中,支架四提出:“尝试一餐两点由儿童自主完成,教师只是自助餐的服务生之一。尽量减少教师干预,支持儿童制定自己需要的规则,让儿童尝试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服务生需要做什么?提供各类餐具、菜品,观察“顾客”的需要,随时协助并解决问题。

1.适时的介入策略

在自主进餐的过程中,幼儿会遇到各种问题。当存在进餐安全隐患时,教师应直接制止;当幼儿主动求助时,教师要学会倾听,尽量用示弱、同伴示范、利用集体智慧的方式解决问题;在自主进餐中幼儿发生争议时,教师应等一等,给幼儿空间和时间,在争论探讨中提升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

2.正面评价幼儿

陈鹤琴认为:“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要用鼓励的方法来控制儿童的行为,来督促幼儿学习。”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给予幼儿积极有效的评价。幼儿的发展具有阶段性,个体的差异让幼儿展现出不同的优势和劣势,作为教师,要在肯定幼儿的基础上提出有效的建议。比如,天天是个挑食比较严重的幼儿,每次自主进餐都需要教师的督促,一天,餐食正好是天天最喜欢吃的豆腐,他盛了许多并且很快就吃完了,此时,我就以认可的口吻对他说:“今天你盛了那么多豆腐都吃完了,桌子上也很干净,原来你这么棒!”

在随后的谈话环节,我再次表扬了天天,鼓励其他幼儿向他学习,并提出希望他吃其他美食时也能像今天一样厉害!此时天天得到了认可,获得了成就感,在积极情绪的渲染下,他更愿意付出努力了——慢慢地,天天的食谱变得越来越丰富了,挑食的不良习惯得以纠正。

在自主进餐中,折射出的是幼儿自我意识以及自我能力的发展,通过“活教育”理论的“做”,教师将主动权交还给幼儿,相信幼儿、观察幼儿、跟随幼儿,从而让幼儿真正地做到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食物家长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家长请吃药Ⅱ
搞笑:将食物穿身上
食物从哪里来?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食物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