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三困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2023-01-20费志军南通科技职业学院

灌篮 2022年17期
关键词:贫困生学困生心理

费志军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

职业教育在新时期教育过程中较为重要,但是由于各个学生的心理诉求、想法、个人成绩存在一定区别,可能会增加学生的心理压力。因此,教师需要基于“三困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探究,掌握各个阶段学生的基本需求,再对其进行分析与探讨,确定出综合教育的潜在问题。因此,教师需要关注到学生的成长需求,做好家庭、社会、教育方面的管理工作,并根据学生们的具体情况确定“奖、勤、助、贷、补、免”方面的理论内容,有利于给予学生们系统的关照,满足学生们核心需求。另外,“三困生”心理问题依然严峻,故教师需要对学生们的问题展开讨论,对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可靠的建议。

一、“三困生”的形成原因及表现

(一)主观因素

经济困难生在高职院校职业教育较为常见,此类学生需要过早承担家庭方面的压力,尤其是他们的父母外出打工,缺乏固定收入。在此过程中,此类学生日常生活维系较为困难,如果贫困生的心理压力过大,就会增加学生们的压力。另外,当学困生进入陌生的环境后,部分学生并不适应新的环境,如果学生们自控力、自我约束能力较差,比较容易被手机游戏、抖音视频所影响,部分学生存在手机不离手的情况,这也导致高职学生成了学困生[1]。心困生也是高职院校“三困生”的组成部分,由于部分学生受到学习、后期就业、感情纠纷方面的影响,导致部分学生出现抑郁、焦虑的情绪,特别是部分家长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如果学生们的个人承受能力过差,导致学生们受到了较大的心理压力,无法处理所存在的负面情绪,诱发严重的心理问题。

(二)客观因素

三困生在高职阶段较为常见,尤其是学生们会受到社会、家庭方面的因素的影响,具体如下:第一,当学生们受到了西方文化、消极思想的影响时,学生们会形成拜金、享乐主义。如果高职学生们接受过多的消极思想,不仅会导致学生们出现严重的迷茫,无所适从的感觉,还会导致学生们出现一定心理问题。第二,家庭因素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价值观,特别是学生的良好品性大部分源于家长,如果家长们对学生们的实践教育不到位,可能会限制学生人生、价值、世界观的形成,这也是三困生形成的主要影响。

(三)三困生的主要表现

大多数三困生的心理非常脆弱,且存在自卑、敏感、封闭的特点,由于这些学生不愿意与他人进行交流,可能会影响三困生的积极性格的形成,如果学生们疏远教师或者是其他同学,不愿意参与至其他活动中,比如出现打架、抽烟、喝酒等违法乱纪的现象时,会对学生的性格、心理造成一定的伤害。从综合的角度来讲,三困生心理问题处理工作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通过五心行动、师生同行、心灵家园方面的实践内容,发动关工委、社会团体、师生团体等力量,用爱心、耐心、细如“五心行动”主要针对家心、热心、责任心关爱“经困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意识。因此,教师要确定“师生同行”的思路,主要针对学业困难学生,发动教研室主任、学科带头人、任课老师和学生一起同行,激发学困生的热情。“心灵家园”主要针对心理困惑生,发动老同志、退休老教师的作用,设立“知心奶奶”谈心室、“心灵茶吧”等场所,帮助学生解决心灵雾霾。

二、高职院校“三困生”的心理问题

(一)自卑心理严重

三困生的自卑心理尤为严重,特别是学生们容易形成攀比的心理,如果其他学生无意间刺激了三困生心理,就会带给学生们较大的压力。具体来讲,主要存在以下两点:第一,三困生无法购买自己喜欢的物品,部分学生的饮食质量也相对较差,如果学生们受到了其他学生的歧视,或者是其他学生使用了高端手机、高频率打卡旅游时,三困生往往会出现羡慕的情绪,或者是部分学生的饮食菜单仅为馒头青菜。第二,三困生一般不会与其他人说明自己的家庭经济情况,甚至还会存在隐瞒家境的现象,增加了学生们的心理压力,诱发学生们出现自卑、攀比等心理。

(二)交际非常敏感

在高职日常学习过程中,三困生期望与其他学生进行互动,但高职学生的家庭环境、个人阅历也存在一定差异,如果学生们找不到相关共同语言,可能会影响学生们的交际。在日常人际交往中,三困生与其他同学的交流过于敏感,即使其他学生们玩笑话或者是微小的动作,也会让三困生认为是一种打击。总之,教师要帮助学生们学会沟通、学会分析、学会表达,尤其是要积极与他人进行沟通,表达自己的见解,也能让三困生学会自我认可[2]。

(三)迷茫焦虑心理严重

三困生通常需要自行面对生活方面的压力,故学生们需要花费较多时间打工来赚取自己的生活费,而这些问题都会给予学生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一定影响。如果学生们没有进行自主规划,导致学生们在择业过程缺乏前进的动力和目标,也会影响学生们的发展。目前,高职学生存在就业方面的压力,会导致他们择业中缺乏相关目标,致使学生们出现焦虑的心理,最终导致学生们反复逃避的问题。

三、高职院校“三困生”的心理问题的优化对策

(一)建立交互平台,培养贫困生的自信心

建立线上交互平台,要求关工委、社会团体、师生团体等力量,用爱心、耐心、细心、热心、责任心,尤其是要关爱“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会学生们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如何在实践中表达自己的建议。由于大部分学生缺乏一定自信心,且做相关事情时非常畏首畏尾,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故教师需要教会学生们肯定自己的方法,积极参与相关活动。另外,教师也要说明如何避免自卑,并使用德育教育课程、心理教育课程帮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闪光点[3]。另外,在线过程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们在学习平台中积极参与自己感兴趣的培训班,让学生们意识到自己的闪光点和作用。总之,教师需要凸显出“以点带面”的方式,通过不断加强学生们的自信心,再对学生们进行自信力教育,并在教师的肯定支持下明白自己的作用,也能在实践中发挥出学生本身的最大潜能。

(二)建立科学的实践标准,缓解学生们的压力

贫困生和学困生在高职教育中较为常见,故教师需要利用符合规定的贫困生资助计划确定实践标准,以期让学生们结合现有的问题确定实践方向。具体来讲,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教师需要在综合教育中就多利用“奖学金”的方式激励学生,激发起学生们竞争心理。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说明不劳而获环节对学生成长的负面作用,比如使用信用卡、花呗、京东白条购买电子设备,或者是存在海吃海喝的问题的消极影响,可以让学生们逐渐意识到自己的不足[4]。第二,教师要鼓励学生们进行创新、创业,通过向学生们推荐校内外企业全职、兼职的特点,让学生们主动获取、主动接受相关理论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可使用信息化技术展现出三困生的培养计划,说明学困生、贫困生、心困生发展所遇到的问题,并使用相关规范消除学生们的心理压力,也能控制学生们心理压力过大的不利影响。总之,教师也要意识到各个专业学生的择业、就业方向,再使用个性化的方法进行体现,有利于降低学生们在实践过程的经济压力,提高自己对拜金主义、霸凌等问题的认知度,并承诺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提高综合教育的有效性及科学性。

(三)确定针对性活动,关注学生们的发展

确定针对性的活动计划,鼓励学生们尽量多参与至相关活动当中,从而提高三困生的基本素养,具体来讲,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安排适合学困生的活动,了解学困生在学业方面的压力,鼓励学生们积极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并在快乐、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形成自尊自爱、昂然向上的品质。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心理剧大赛”确定活动主体。在心理剧大赛中,学困生需要与表现优异的其他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构建“是协同心”的品牌模式,可以让学生们结合既有的活动课程进行人际交往,说明自己在情感、生活、就业方面的压力。另外,教师也要使用信息化技术完成心理普测,实践讲座、综合训练的模式促使学生们掌握保证心理健康的方法。例如教师可以构建“心灵家园”,通过要求退休教师、老同志参与至关爱学生的活动当中,再使用“谈心室”促使学生们说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其中,部分学生对专业知识实践的掌握能力较差,此时教师可以要求学困生在家园中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提高自己的团队意识,也能提高学生们的心理素质。通过周期性的学习生活,再使用信息化技术、实践模式凸显出当前所存在的恶性事件,方便心理教师给予学生们正确的建议,并了解他们的想法。

第二,贫困生的教学指导中,教师需要关注到贫困生的家庭背景、成长环境等因素,通过不断细化贫困生的资助活动,尽量解决学生们生活方面的问题,再设立相关基金支持,完成奖金、助学基金、贷款等方面的支持工作,消除贫困生生活方面的问题。具体来讲,教师也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一,设立适合高职学生的奖励,尽可能保证贫困生的经济来源,也能在合理、公正、科学的管理支持下为学生们提供相关奖学金。其二,助学奖学金可以建立起公平、公正的实践资助模式,通过做好相关补贴、金钱资助、实物资助方面的管理工作。其三,贷款支持中,教师需要积极落实“生源地贷款”款项,在降低学生们日常生活压力的同时帮助其完成作业。其四,教师需要教会学生们合理应用课余的时间,鼓励学生们参与至相关兼职当中,促使学生们利用自己的双手实现自助。其五,教师也要对贫困生进行思想教育支持,尤其是要基于学生的生活情况进行总结,对其进行朋辈心理辅导。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茶话会”的方式与贫困生共同进食,了解学生们的实际需求,并在关工委、社会团体、师生团的共同支持下,让学生们感受到这个充满爱的校园。其六,教师需要向学生们解释当前生活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并鼓励学生们清楚的认知现实,了解到自己的前进方向,也能树立起积极的奋斗观念。总之,教师需要帮助学生们形成积极的消费观,尤其要切记不要与其他同学进行攀比,切记不可随意贷款,尤其是不可接触裸贷,高利贷等不正规的贷款。通过给予学生们必要的鼓励,促使学生们不断认清自己,也能形成更为良好的消费观[5]。同时,教师也要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说明铺张浪费、随意消费的弊端,也能让学生们逐渐形成良好的责任意识和道德意识,学会如何关注自己的手,并养成较好的消费习惯。

第三,心困生心理问题干预中,教师需要为其打造一个可供交流的空间,要求学生们在“心灵驿站”中抒发自己的见解,包括自己在学习、生活、工作、情感方面的问题,并在“师生有约”活动中进行换位思考,有利于消除传统教育的不足之处。“师生有约”活动中,学生们也可以匿名反映自己的问题,并向教师、辅导员诉说自己的心理动态,完成“心灵茶吧”方面的活动,这也为科学的心理健康工作提供有效的支持。例如某低年级学生出现了抑郁、焦虑的情绪,此时教师要对学生们进行适应性教育。由于低年级学生对自己的认知不清楚,尤其是对自己的未来、成长方向不清晰,缺乏系统的职业规划,故教师需要给予学生们相关解释,指导学生们学会自我管理,并说明专业的发展趋势、择业趋势和就业趋势,也为专业的教育提供有效的帮助[6]。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三困生”心理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们意识到自己学习、发展、就业所存在的问题,通过确定心理教育的重心,给予学生们必要的幸福体验,可以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另外,教师也要说明高职院校专业的实践方向,了解学困生、心困生、贫困生存在的问题,再给予学生们必要的思想教育,以期提高学生们的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贫困生学困生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心理小测试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心理感受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