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技工院校体育课程的价值意蕴与实现路径

2023-01-20刘康胤广西交通技师学院

灌篮 2022年17期
关键词:技工体育项目课程体系

刘康胤 广西交通技师学院

与竞技体育项目存在很大不同,技工院校体育课程以健康为教育的出发点,更多偏向于户外游戏活动的形式,因此可以将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其中,这样不仅提高了技工院校体育课程实践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运动积极性,使得学生的四肢协调配合能力以及运动能力得到更好的锻炼。

一、民族传统体育的内涵概念

民族传统体育形式丰富、内涵突出。从广义上讲,民族传统体育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创造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狭义上讲,民族传统体育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步形成的普及民族传统知识、传播体育历史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体育活动。因此,在进行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时要注重强化民族地域性特色和文化品位,突出民族传统体育的独特性。不仅如此,民族传统体育还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课程体系包括《中国武术史》《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学》《运动处方》《武术剧目》《教育学》《学校体育学》《传统养生学》《武术套路》《跆拳道》《散打及各类体育技能》。

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技工院校体育课程的价值意蕴

(一)有利于技工院校学生继承优良传统

技工院校体育课程作为传承本土体育文化的重要渠道,应当在体育课程中积极融入民族传统体育。将民族传统体育融入技工院校体育课程中可以有效地培养技工院校学生的体育文化凝聚力,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弘扬我国的优秀体育历史文化。

(二)有利于丰富课程教学内容

近年来,随着技工院校的不断扩招,传统的技工院校体育课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目前,我国的体育课程设置大多是足、篮、排球和操舞类项目,并且很多技工院校在教学中存在场地和器材等硬件设施匮乏等问题,这些因素都阻碍了体育课程教学有效性的发挥。将民族传统体育融入技工院校体育课程课堂中,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还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传统体育课程硬件设施滞后缺乏的情况。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以其独特的趣味性弥补了技工院校体育课程运动项目的重复单调,丰富了传统体育课程的内容,更加激起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与热情。对促进学校整体体育教育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有利于实现终身教育的目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终身体育教育理念在各级院校体育教育中占据着越来越重的分量。终身体育的内容应该突破时间、项目以及形式的局限,与学校、家庭、社会有效地结合,实现体育教育的统一性、持续性以及完整性。让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形成终身体育的认识是我国学校体育的重要目标。但在实际情况中,这种目标并没有达到,尤其是在学生进入社会后,由于工作、年龄以及场地的限制,更是影响了学生终身体育的落实。目前大部分学校教学的主要运动项目是田径类及各种球类运动等,这些体育项目在学生中的可接受性较强,具有广阔的群众基础。但是,此类体育活动受到场地以及条件限制,体育练习的方法比较单一,学生经过多次的练习之后会很容易感到枯燥。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类型丰富,气氛轻松欢乐,并且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年龄以及场地要求限制小,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培养学生体育习惯。更因其具有简单易学,趣味性强的特点,学生可以在课后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选择适合的体育项目随时展开锻炼,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体能素质,即使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份的变换也能够坚持参与到体育项目中,有利于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推动终身体育的贯彻落实。

(四)有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民族传统体育是人们在漫长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不断积累积淀下来的文化瑰宝,作为人们社会文化生活的缩影,学生在学习这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技能的同时也了解到这些体育项目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从而加深对于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将民族传统体育融入技工院校体育课程中能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有效促进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科学健康的体育课程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增强体质,还可以在情绪和心态调节上起到积极的作用,促进运动体能和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从而提高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素质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以及人文素质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民族传统体育融入技工院校体育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专业性不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发展,将民族传统体育融入技工院校体育课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技工院校体育教育不可阻挡的趋势。虽然部分教师逐渐意识到在技工院校体育课教学中融入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中大都习惯于沿用传统教学模式开展体育课教学工作,教学模式僵化陈旧。在理论知识和项目技能上都缺乏专业的教学整合计划,存在着技工院校体育课教学现况与新时代下教学整合目标需要不一致的问题,导致未能实现有效的民族传统体育融入课程效果。其次,还有一些技工院校体育教师缺乏具体科学规范的教学方法,过分注重学生课堂纪律是否良好,甚至有些体育教师在教学时选择的教学案例有误,从而不利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学校的普及与推广。

(二)教学内容枯燥单一

当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主要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即民间体育、养生和武术。目前,大多数学校的民族传统体育融入课程仅局限于武术教学,更多是注重单纯的成套动作练习,不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民族传统体育中的武术内容“一尊独大”的局面造成民族传统体育融入课程的单一和枯燥。课程设置也不够科学合理,民族民间体育和传统体育养生方面相关课程寥寥无几。而像蹴球、陀螺、珍珠球、毽球、民族花样跳绳等富趣味性的活动并未在校园中普及和开展。技工院校体育课程应丰富充实教学内容,完善民族传统体育融入课程设置,将更多的养生体育和趣味体育项目融入体育课程中。

(三)专项资金及体育设施建设落后

目前,大部分技工院校都是以学科建设为主,对体育项目特别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不够重视,相关的经费不够充裕,审批难度大,尤其是在经费方面管理更是严格。首先,由于缺乏专项资金和学校的重视,相关的理论研究比较少,不利于民族传统体育融入技工院校体育课程课堂的落实。其次,有关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方面的书籍资料和器械严重缺乏,并且,当前学校的体育设施以及场地基本都是为球类项目、操舞类和田径类项目服务,由于缺乏器材和场地的原因,很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无法顺利开展,直接影响学生参与民族体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在技工院校体育课程中融入民族传统体育的实现路径

(一)研发关于民族传统体育的教材

教材是教学之本,目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还缺乏科学规范的理论教材,这严重影响了民族传统教育的落实与发展。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丰富多彩,各具特色。将民族传统体育有效地融入学校体育中不仅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还能更好地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因此,加大对民族传统体育教材的研发力度,打造出包含民族传统体育元素的多元化与体育课程构架是十分必要的。学校应根据技工院校体育的课程标准,综合考虑区域特点和体育项目特色,结合学校实际条件来挖掘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并编撰成体育教材,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课堂提供科学规范的理论基础。体育教材的编撰能有效改善民族传统体育建设的滞后性,也有助于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程上发挥出更好的作用,提高技工院校体育课程效果,从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二)构建良好思政情境,增强思政效果

民族传统体育融入课程离不开最终实践,只有在实践中,课程中的技能与知识才能真正地被学生掌握,进而被科学的应用到各种需要之中,思政教学也是如此。因此,要想保证思政教学效果,保证学生专业素养的不断提升与发展,技工院校在组织各类技能大赛中,增加利用各种传统运动体育大赛的方式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竞争与学习环境,从而使他们在这种比赛中,逐步加强自身对于职业素养、职业精神以及职业能力的认知,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让他们在这种良好环境中,不断获得灵感,有效构建正确的、科学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教师还应积极利用这种大型比赛,积极引入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设备,从而积极科学的利用各种设备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开阔他们的视野,增强他们的探究欲望。教师在进行新思想新设备引领时,还要注重对于其背后的探究精神的介绍,让学生明白新技术新思想的不易,从而有效提升他们的探究欲望,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此外,技工院校教师还应在大赛内容或者教学内容中,引入中国梦、工匠精神以及体育明星榜样的内容,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下受到洗涤和启发,从而有效树立报效祖国的良好信念和思想意识,增强其综合素养。教师还可以积极利用校园的环境条件,邀请一些优秀人物或者劳动模范来对学生进行讲解,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工匠精神和优秀道德品质,提升他们的道德品质和道德意识。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在技工院校体育课程中融入民族传统体育的过程中,教师是极其重要的因素。师资素质的质量影响着民族传统体育与技工院校体育课程融合。因此,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对于技工院校体育课程十分必要。引进专业的民族体育课程人才、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邀请专家队伍开展座谈会,以及经常与其他院校之间的沟通交流都是强化师资队伍的有效手段。此外,还需要完善考核制度,定期对教师进行综合素质考核,以保证每一位教师的职业素养与道德素养都能够满足民族体育课程的要求。良好的师资队伍能够保证民族传统体育与技工院校体育的有效融合,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对学生体育素养的提高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建立系统的课程体系

目前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体育课程中占比较轻,理论研究少,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系统的课程体系,这都对民族传统体育融入技工院校体育课程中产生了不利影响。课程体系的改革是将民族传统体育融入技工院校体育课堂的重要保障,因此需要根据民族传统体育融入体育课堂的需求对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构建明确的民族传统体育融入课程与教学目标,建立起比较完善的课程体系。在构建课程体系过程中需要将民族传统体育相关特点,以及学校的具体情况有效结合,以确保民族体育课程体系的完整性、高效性与高质性。要根据学校所在地的人文风俗,结合学校学生的身心特征以及兴趣爱好来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融入课程体系的建设工作。学校可以对引入体育课程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根据季节、场地等条件来分类和筛选,以此加快民族传统体育融入课程体系的建设。民族传统体育融入技工院校课程体系建设需要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评价以及组织体系等各个方面入手,全面进行优化与完善,以保证课程体系改革的落实度。完善的民族体育课程体系,能够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习惯,充分发挥民族体育课程的有效性。

(五)加强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改造

我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各民族有着不同的地理环境、生活方式以及风俗习惯,所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均具有显著的民族风格及地方特色。因此,应坚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的原则,在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方特色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教材的同时,要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例如,场地、体育器材、学生素质等实际情况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科学的筛选,也可以在继承发扬的基础上对民族体育项目进行科学的改造与创新,最终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能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传承和发扬同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技工院校体育课程中,引入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譬如,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能够强健学生体魄,适应新时代社会需要;还能使教学内容更加精彩生动,改善传统体育课程硬件设施滞后缺乏的情况;在技能教学中,能够团结合作、注意力集中的参与进来。因此,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应充分地应用到技工院校体育课程中来。

猜你喜欢

技工体育项目课程体系
我校被评为“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从技工到英雄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初中体育项目练习中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策略
对新时期技工院校班级管理工作的思考
从机械训练到有机训练
——一个体育项目实训的研究
技工与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