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育融合”视域下的新美育体系构建

2023-01-20福建省厦门市第二外国语学校叶静涛

学苑教育 2022年36期
关键词:五育融合五育美育

福建省厦门市第二外国语学校 叶静涛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美育工作意见》)强调: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相融合,有机整合相关学科的美育内容,推进课程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深度融合。“五育融合”已成为当下中国教育变革与发展的风向标,是一种育人理念、育人思维、育人实践、育人方式等方面的全新探索,是一个协同发展、持续提升学校综合育人效能的新教育体系。本文结合笔者所任职的学校美育现状,在五育融合背景下,对于如何构建美育工作新机制,探索学校美育实施途径,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综合探究。

一、“五育融合”视域下,新美育体系构建以校园文化为引领

新美育体系构建,应在“五育融合”的视域下展开,首要树立美育新理念,形成新美育的育人价值观。美育是在“五育”的共同作用下,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教育目标,体现“德为先,智为本,美为核,体为基,劳为重”的“五育融合”理念。新体系如何实现育人价值的转向升华,将美的意识和能力贯穿、渗透、融合进各个领域,实现美育与各育的融合贯通,探索学校新美育体系的融合架构,校园文化是顶层的文化引领。我校办学特色是书法教育,作为校园文化核心特色的书法教育无疑是学校进行美育熏陶和融合提升的最佳载体。

在新美育体系中,美育在“五育融合”教育新体系中的地位得以提升与彰显。作为一种重要且独特的育人方式,美育需要致力于充分挖掘和展现美育自身的独特育人价值,真正实现“立美育人”。学校美育建构贯彻《国家艺术教育发展规划》精神,全面深化艺术教育,力求特色立校,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营造一个以“书法教育”为办学特色的教育环境。为加强和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彰显学校书法教育办学特色,学校积极开展系列书法教育活动,在我区引起了广泛的影响,如每年举办同安区中小学师生现场书法比赛和同安区中学生暑假书法夏令营活动,为同安区中小学生以及教师等书法爱好者提供交流的平台的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我校学生书法学习的热情。学校成立“小荷书画社”定期邀请国家、省市区书协会员组织活动,举办海峡两岸书画大型笔会等,鼓舞了师生,提升了学生的书法鉴赏水平。为营造书法教育氛围,学校建设“书法公园”,悬挂名家名帖,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进一步激发师生爱国、爱乡、爱校的情感,学校美育积极开展面向全体师生的经常性的、丰富多彩的各类书法活动,全方位突出本校书法教育的办学特色,加强和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具有五育的融合性,弥补了五育中存在的分离、独立的教育现象。夯实书法教育特色办学,发挥校园文化书法教育的核心影响力,使学生在思想意识、思维模式、艺术气质和审美理想等方面,形成的正确的人生观、艺术观、价值观。在“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的理念下,以书法教育为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和价值,优秀的校园文化对师生产生积极正向的价值引领,使学校的新美育建构顺应时代的要求。

二、新美育体系构建,彰显学校美术特色教育

《美育工作意见》指出:推进各级各类学校美育发展,加强分类指导,鼓励特色发展,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美育发展新局面。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提出要对准“五育并举”体系中的短板弱项,保持定力、持续用力、精准发力。在“五育融合”的理念下,针对学校美育的薄弱环节,如何创新学校美育工作机制,学校制定《美术特色教育五年发展规划》,以美术教育为特色,结合本校的办学特色及发展定位,探索出一条适合学校特色发展的可行路径。

1.特色立校,以联盟活动促发展。

2017年学校加入“闽浙赣桂鄂蒙六省十五校高中美术特色校教育联盟”,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全面推动高中教育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积极应对高考改革,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为目的,通过办学经验交流、教学教改研究、校园文化研讨等方式,形成“学校联动发展、教师协作提高、学生共同成长”的氛围,通过优势的植入、融合与再生,成就高品位、高品质的美术教育特色。通过联盟活动,学校的美术教学资源得以整合,教师专业化提升,课程优化设置管理,课堂教育教学改革,美术校本教材研发、课题研究等各方面水平不断提高,教育成果不断显现,促使学校美术教育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特色立校,既是“五育融合”趋势下中国教育特色发展的潮流,也是《美育工作意见》的倡导。特色铸就品牌。随着“五育融合”的全面深入和学校自身内涵发展的需要,特色立校、特色兴校成为学校发展的价值选择。以“五育融合”理念下的特色立校,美术特色教育新体系得以全方位融合提升,从特色教育理念的确立,到学生全面教育的落实,达成美育目标具有重要的发展意义。

2.特色兴校,以融合创建抓成效。

在美术特色校的框架下,美术高考成绩备受关注。学校在“立美育才”的教学思路下,全面提升办学条件,整合师资力量,融合课程资源,寻求“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共生资源,全面提升美术教学质量。应对美术高考变革,从支持学生多元发展的立场出发,着重从以下几方面抓好美术高考工作。

首先,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以“五育融合”理念为导向,全校从管理层到一线教师形成共识。学校基于美术特色学校发展要求,鼓励教师在自己的学科领域及各类活动中挖掘美术特长生,加强对学生和家长的宣传引导,共同支持具有美术兴趣、特长的学生将美术高考纳入自身发展选项;结合普惠性美术教育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五育融合”下的美育实践活动,体验艺术魅力,提升美育价值认同,从而激发美术学习热情,逐步形成学生踊跃参与的艺术型人才培养的氛围。

其次,科学规划,优化管理。整合联盟校中应对高考改革的方案措施,结合省统考的实际情况,综合分析研讨,做好美术统考的目标规划。针对本校美术生都能上本科的预期目标,学校把美术生高考培养重心,从本科升学率转移到本一上线率。逐步完善“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的培养模式,根据美术生文化与专业水平的综合评估,明确目标方向,分层管理,精准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教学过程中,注重发挥学生自身特长优势,“注入”学生特有的专业感知学习方式,力求学习成效最大化。

第三,团队建设,融合资源。“打铁还需自身硬”,学校高度重视美术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了一支专业能力强又具备管理能力的优秀教师团队。一方面,在联盟活动中,倡导共同发展、资源共享,鼓励教师校际交流。教师跨校教学,融合了众多优秀的教学经验做法,为学校教学注入新鲜血液,各类美育活动和课堂教学质量均得到全面的提升。另一方面,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融合社会优质美育资源,寻求美术高等院校的帮扶协作,聘请专家入校开设讲座以及教学指导,高水平的专业授课让师生受益匪浅。

美术特色教育的目标是“立美育人”,是学校新美育建构的核心内容,也是“五育融合”视域下“融合育人”契合的实践路径。学校将不断加强美术特色校建设,完善新美育机制构建,把美育理念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融入各育中,发挥美术特色校优势,提升新美育成效。

三、以美育为视角,融合构建美育课程新体系

《美育工作意见》明确要求,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相融合,树立学科融合理念,完善课程设置,科学定位课程目标,加强教材体系建设。2022年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进一步体现“五育融合”理念,在美育课程设置上进行了结构性调整和优化。

1.对美育课程进行整体规划。

美术课程是美育课程的核心内容,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创设美育新课程,树立全员美育、全方培育、全面发展的课程理念,对美术课程进行统筹融合规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已经开设的高中美术课程有“美术鉴赏”“中国书画”“绘画”“书法”和“工艺”等选修课程,校本课程有“走近珠光青瓷”陶艺课程和“书法艺术的欣赏与实践”课程。课程设置充分考虑了学校的办学特色,教师学科专业是否满足任教要求以及教学设施设备的硬件支撑等。课程体系具有科学性、适用性和可选择性。课程目标明确,即培养学生欣赏美、体验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艺术观和价值观。

2.五育融合理念下的课程探索。

加强各学科课程之间的融合,以美育为视角,挖掘德育、智育、体育、劳动各育中均蕴含的美育要素,融合各育中具有美的意义价值知识的系列课程。(1)德育方面:以美立德。在美育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当下教育的任务要求,审美意识与道德意识有着紧密的联系,许多鉴赏课程都是渗透德育教育的绝佳载体。例如:美术鉴赏第一课“素养与情操——美术鉴赏的意义”,阐述的美术的社会功能,就是很好的德育教育素材。(2)智育方面:以美益智。教学中,将智育与美术的核心素养相结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绘画模块第三课“光色变奏——色彩基础知识与应用”,掌握色彩的表现规律,学会色彩的应用及创作表达,是智育学习表现能力的实践课程。(3)体育方面:以美健体。选择合适的美术表现手段,表现运动之美与健康之美。美术鉴赏第三单元“体量与力量——雕塑的美感”,经典体育运动动态在雕塑作品中居现的运动美与力量美。(4)劳动教育方面:以美促劳。美育中的劳动教育能充分发挥独特的育人功能,对美术作品中的“劳动美”进行审美判断,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取向。美术鉴赏第五单元“淳朴之情——民间美术”,和校本教材“走近珠光青瓷”,以在厦门举办的金砖会议时赠送外宾的国礼“珠光青瓷”为主题,“从泥土中诞生美”探讨民间美术与劳动文明的关系,都是具有典型意义的劳动教育课程。美育课程探索,应充分体现课程协作融合的特色,五育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在课程教学中充分发挥美育的功能作用,凸显“五育融合”的价值追求。

3.融入乡土优秀传统文化课程。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2017年出台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第一次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2020年厦门市立法通过《厦门经济特区闽南文化保护发展办法》,作为厦门市非遗传承基地校,学校建立非遗传习实践室,编印了《走近珠光青瓷》的校本课程,通过校内非遗课程、传习实践、融合创新等系列活动,提升传统文化传承力,为乡土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校本课程是美育课程体系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积极挖掘地区乡土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形成以美育为导向的学校与地区“融合育人”课程体系,深入课程融合实践探索,将“五育融合”的理念和目标落到实处,使乡土传统优秀文化得以传承发展。

综上所述,新美育体系涵盖了校园文化、美术特色教育及美育课程体系三个方面:一是以书法教育为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美育与校园文化融合即为顶层设计,以校园文化引领的美育旗帜,意义深远。二是美术特色教育,实现“以美立校、立美育人”的特色目标。三是完善课程和教材体系,以美育为视角探索与各育融合课程,实现“以美立德、以美益智、以美健体、以美促劳”。新美育机制建构必须在“五育融合”的视域下展开,把立德树人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更加有机的结合起来,科学探索适合可行的融合实践途径和方式,融合各类社会活动的共生资源,把美育渗透到教育的各个领域,以美立校、以美育人、以美圆梦,使学校新美育机制与各育相辅而行,让美育在五育融合的理念下,落地生根,结出累累硕果。

猜你喜欢

五育融合五育美育
五育并举,协同育人
论公民美育
坚持五育并举,引领学校未来发展
五育并举 德润童心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五育融合”与中国基础教育生态重建
五育融合理念下体育在中学的新发展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
“五育融合”与新时代“教育新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