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思辨性作文教学策略的案例研究报告
2023-01-20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懿荣中学车雯婷
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懿荣中学 车雯婷
随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颁布,相对应的语文教材也开始投入使用。这套教材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以语文核心素养为指归,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作为基础性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学习思辨性阅读和表达,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提高理性思维水平。课内阅读篇目中有关思辨性的单元占有很大比重,比如必修上第六单元、必修下第一单元、必修下第八单元、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选择性必修下册第四单元。
此外,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的发展等级要求是: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意。其中“深刻”便是对思辨能力的考查。近几年的新高考I卷的作文都体现了辩证思维,如2020年的“疫情中的距离和联系”的辩证关系,2021年的“体育之效”中的强弱辩证,2022年“本手、俗手、妙手”中扎实基础和创新创造的辩证。下面我们就以2020年新高考I卷作文“疫情中的距离和联系”的写作为案例,谈一下提高学生作文思辨性的教学策略。
一、研究过程
1.学生情况。
高一6班学生,处于高一下学期阶段,此次作文练习的平均分为43分,最高分47分。好学生能做到文章语言优美有文采,内容充实生动形象,结构设计精致,立意正确,但是由于立意不够鲜明深刻,所以分数没有突破50;大部分的学生能做到内容立意正确,但结构设计不精致,没有自己的深刻思考。
2.学生在写作中出现的具体问题。
(1)主题跑偏,只扣住了“疫情”,没有扣住“距离与联系”。
(2)看到了“距离”和“联系”,但是将两者独立开来,没有体现二者之间的关系。
(3)辩证地看待了“距离”与“联系”,但是将“联系”仅仅理解成“语言的沟通”,思维深度较浅。
(4)将“联系”拓展到了“情感”层面,但是文章结构混乱,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不突出,分论点之间缺乏层次性。
3.教学策略。
(1)情景教学,感悟思辨。
2020年高考作文,紧扣“防疫、抗疫”这一国家大事,将社会热点作为背景。学生对于疫情并不陌生,每个人都是亲身经历者,而且这场疫情至今还没有结束,所以我们可以调动学生自己的亲身实践,感悟疫情中的“距离”和“联系”。
师:2022年3月,新一轮疫情再次来势汹汹。面对疫情,我们学校是如何行动的?
生:让我们放假回家,居家隔离。
师:居家隔离这段时间,你与同学的空间距离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生:变得远了。
师:与同学的联系呢?
生:与有的同学的联系变少了,在学校抬头不见低头见,而现在回家就没什么联系了;与有的同学的联系变多了,以前在学校没有很多时间聊天,但是回家之后可以经常通过聊天软件交流,有时还一起打游戏;与有的同学在学校时的联系不多,但是线上却能无话不谈……
师:重回学校,再次见面有何感受?
生:隔离期间联系少的,回来之后感觉更陌生了;联系多的,回来之后俩人感情更近一些,但是也有的见面之后稍显拘谨,没有在线上交流自如了。
通过学生的回答,我们看到他们对疫情中的“距离和联系”关系的感知是多方面的,这就为思辨打下了基础。
(2)问题引导,启发思辨。
回到学生写的作文中,我们以提问引导的方式带领学生仔细解读材料。材料解读得越准确、详细,写作的立意就越准确,越能找出其中的思辨关系。
师:材料共分为几层?每层的关键句是什么?
生:三层。第一层讲到,疫情中我国人民团结一致,积极行动;第二层讲到,防疫拉开了人们的距离;第三层讲到,抗疫密切了人们的联系。
师:材料中体现的“距离与联系”是什么关系?
生:距离大了,但联系紧密了。
学生通过对材料的解读,找到了材料中包含的“距离与联系”的关系,这就为他们的准确立意奠定了基石。
(3)创建平台,交流思辨。
教师在课堂中扮演的是“引导者”的角色,真正的“主角”是学生,在引导学生发现了“距离与联系”的基本关系后,就需要培养他们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让学生积极思考,畅所欲言。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写作思路就会进一步打开,文章的结构会更加清晰深刻,内容更加充实饱满。
师:结合材料分析,为什么疫情拉大了人们的距离,却密切了人们的联系?抗疫密切了谁与谁的联系?
生:(经过热烈的讨论后,分小组展示讨论结果)因为本无交集的陌生人因疫情变得交集多了;疫情虽阻断了人们的线下活动,却阻断不了人们的线上交流,反而使人们的沟通更为频繁了;疫情期间,我们更加关注亲朋好友、社区邻里的安危,更加关注国家社会的发展动态。疫情密切了陌生人之间的联系,密切了亲朋好友之间的联系,密切了人与社会国家之间的联系,还密切了国与国之间的联系。
师:防疫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都拉大了吗?抗疫使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都紧密了吗?
生:(经过讨论后,以抢答的方式回答)家人之间的距离变小了,有的家人之间的联系更紧密了(家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更多了),而有的家人之间却变得冷淡了(一位学生说道,“在学校,我住宿,隔几天才回家,但是每次回家我妈对我态度都可好了。但是现在天天在家,我妈越来越烦我了”)。此外,在疫情中一些人利用职务之便,私自挪用抗疫物品,发国难财等,这些行为反而疏远了人们之间的联系。
学生通过以上问题的讨论,写作思路基本清晰,思维也会更加深刻,懂得由表及里、由小到大、由现象到本质地分析问题,同时懂得从正反两个方面看问题。
(4)拓展延伸,深化思辨。
在学生就这篇材料选取了最佳立意,完善了文章架构之后,教师又进行了适当的拓展延伸,将2021年、2022年新高考I卷“体育之效”和“本手、妙手、俗手”的作文材料分别让学生进行了立意的分析。学生能意识到其中对思辨性思维的考查,明确找到其中“生而强者不经锻炼反变弱,生而弱者经过锻炼反变强”的辩证关系以及“扎实基础不仅不会妨碍创新,反而有助于创新;反之不重基础,不仅不会精妙,反而沦为平庸”的思辨关系。
通过拓展延伸,学生的思辨思维会得到进一步强化,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批判与发现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
4.教学成果。
通过以上教学策略,学生在写作中逐渐明确了分析方法,能准确深刻地立意,明确思辨逻辑,结构清晰,增强了写作自信心。在刚刚结束的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作文最高分达到53分,班级平均分达到45.52分。此外,在听课过程中,学生越来越懂得对书本知识提出质疑,并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分析讨论
1.思辨能力的重要性。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批判性思维领域的知名作家琳达·埃尔德曾在他的《思辨与立场》中说道:“没有任何东西比可靠的思维更有用,养成批判性思维,从内在改变一生。”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谣言和虚假信息在网上漫天飞舞,辨别真伪和判断对错成了青少年必不可少的意识。要想能在信息这片茫茫大海中找到自己的正确航向,就需要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
此外,在提高学生思辨力的同时,还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真正做到“立德树人”。提高思辨能力是在“树人”,培养正确价值观是在“立德”,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学生的发展,这是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之选,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之选。
2.关于思辨能力的教学现状。
然而现实中,学生的阅读时间少,即使偶尔阅读也总是想读一些不需要深度思考的文学作品,暂时获得愉悦和逃避现实生活。有空闲时间,他们也只是捧着手机沉迷于刷抖音、朋友圈,单纯地去吸收那些碎片化的东西,不再愿意去系统性地学习和思考,久而久之,就丧失了思考能力,也意识不到自己的无知。
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把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作为重要的目标,而是一味地传授知识,忽视了锻炼学生的能力。在讲授课本时,还是依照课改之前的讲课方式,没有及时转变思维,采取专题性的授课方式,使学生在阅读古今中外典型的思辨性文本时,学会梳理归纳论证方法,学习用口头或者书面语言阐述和论证自己的观点,驳斥错误的观点。此外,教师没能及时地利用身边的热点信息和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与表达。
三、提高思辨力的教学策略
1.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从现实生活中感悟思辨。
学生熟悉的情境可以是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发生的一些事情,比如,有的学生刚入学的时候成绩很好,但是后期不努力,成绩就大幅度下滑;而有的学生刚入学的成绩不好,但是通过并不断努力成为了班级甚至是年级的佼佼者。这是发生在每个学生身边里的事儿,有的学生可能还亲身经历了,他们深有体会。通过对这件事的讨论分析,学生会觉得其实思辨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思辨离我们并不遥远,于是他们就乐于以辩证、批判的思维看待问题,继而养成思辨的思维习惯,提高了思维的深度。
2.在课本讲授中,以专题学习的方式展开,而不是将每篇文章分裂开来。
通过集中阅读古今中外的论说名篇,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语言特点,理解作者阐述观点的方法和逻辑,分析质疑,多元解读,培养思辨能力。
比如,在新教材必修下册的第八单元中,编者选择了不同文体的作品,有直言进谏、警示君主的奏疏,有据理力争、剖白心迹的书信《答司马谏议书》,有立足现实、评说盛衰的辞赋《阿房宫赋》,有借古讽今、以史为鉴的史论《六国论》。但这些作品都有着缜密的思路、高超的技巧,足以启发学生的辩证思维。《谏太宗十思疏》中的“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体现了“基础与创新”的辩证关系,这也与2022年新高考I卷作文的主旨相同,如果我们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带领学生理清其中的辩证关系,那高考作文就不会成为我们分数的绊脚石。《答司马谏议书》中,面对司马光的“侵官、生事、征利、拒谏”的职责,王安石采用辩证的思维方式,一一予以辩论,据理力争,拳拳爱国之心溢于言表。《阿房宫赋》中秦起初稳定强盛,但由于大兴土木、骄奢淫逸、残害百姓而最终成为一堆焦土。从秦的强弱变化中,我们能领略到其中的辩证思维,从而学到治国理、修养身心的深刻要义。《六国论》中六国企图通过“赂秦”的方式保全性命,但却早早被秦吞并,而“燕赵”小国,义不赂秦,反而最后灭亡。通过这其中的辩证关系,我们懂得了强大自身、坚守自我的重要性。这四篇文章的逻辑思维层层深入,学生在专题学习的过程中能够逐步强化自身的思辨思维,提高思辨力。
3.采用小组讨论、辩论赛、研究性学习等多样的授课方式,激发学生积极地思考、表达思想,拓展思路。
比如,之前开展过的一次校级研究性学习活动,反响不错。教师就“地摊经济”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明确自己的观点,据理力争。有的学生赞同“地摊经济”,因为摆地摊有助于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还能方便周围百姓的生活,更好地满足购物需求,还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促进国家经济水平的增长等。但有的学生反对“地摊经济”,他们认为,摆地摊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摆过地摊后地面脏乱差,不利于城市环境建设,也不利于社会治安管理等。最终,经过研究讨论,学生能辩证地看待这一问题,全面地分析“地摊经济”带给人们的影响。
学生从这次研究性学习中能学到辩证地、客观地、全面地看待问题,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无疑会产生有益的影响。
结束语
虽然在培养思辨力教学中我们还存在着种种问题,高中生理性思维能力培养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教师如果能够积极引导学生,采取正确的方式帮助学生,让学生胸中有沟壑,成竹在胸,理性思维能力和作文水平自然会提高。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而真正的作文教学课堂也应当是积极思考的智慧天地。“思想”是写作的源头,“唯有源头活水来”,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理性思维能力,写出高分考场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