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小众独立杂志的编辑创作研究

2023-01-20刘姝琪

传媒论坛 2022年23期
关键词:小众版式印刷

刘姝琪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两微一端”等新型媒介应运而生,受众的阅读习惯被改变,参与度增强,与媒体的互动更加紧密频繁,新媒体从边缘走向主流,杂志等传统媒体面临危机。一部分“小众”不甘沉默,创办了具有自我意识的小众独立杂志,在文化传播领域异军突起,显示出传统媒体无法取代的竞争力。小众独立杂志一经出现,人们对其就有着不同的理解,尤其对于创办者来说,有些强调内容独立,有些强调组织独立,有些强调出版独立,还有的强调资金独立。其中独立杂志最为普遍认同的特点就是内容个性化,而这种个性化通常体现在不同创办者对信息内容的独特编辑加工上,因此可以说小众独立杂志创意的编辑创作是其最为明显的生存之道。

侯立明的《期刊小众化趋势》认为期刊自身的变革要求和社会角色增多导致阅读趣味分化形成了期刊小众化的趋势。而潘不寒在《美国小众杂志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以〈素食时报〉为例》中总结出美国小众杂志的特点:聚焦小领域,连接大市场;具备优质深度的内容竞争力;打造了多样化的新媒体平台。同时对美国小众杂志的发展提出几点设想:探索灵活创新的盈利模式、提升内容的普适性、拓展聚焦领域的外延。王琳的《新媒体时代下小众独立杂志的内容分析——以〈布林客Blink〉为例》则侧重阐发了《布林客Blink》杂志的主题、文章、图片、版式和作者情况。梁燕妮通过《当代中国独立杂志研究》解释了独立杂志的概念、界定标准、发展历程和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独立杂志的生存困境,以《RICE》杂志为个案,研究其编辑理念、内容特征及经营状况。

通过研究以上文献资料,发现涉及小众独立杂志的文字大多是非学术性的个案介绍或总体的发展历程及趋势或创作者专访,系统、全面的理论研究较少,而对小众独立杂志的编辑制作进行研究的更是凤毛麟角。所以在前人的研究资料基础上,分析小众独立杂志的成功之处,研究当下小众独立杂志的编辑特点,总结出小众独立杂志异军突起的编辑制作条件:风格理念多元化、图文内容精致化、表现形式多样化。希望能以此为我国传统大众杂志乃至整个纸媒目前所面临的发展瓶颈提供建议和参考。

一、小众独立杂志的主题风格

小众独立杂志在主题风格的选择和把握上区别于传统大众杂志,独树一帜,极具魅力与表现力,因而在拥有相同志趣的少数群体里迅速传播流行起来。不同的小众独立杂志在内容的思想态度上或有相似,但却各有亮点,彼此风格迥异。总体上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一)个人风格体现

小众独立杂志的灵魂即“独立”,表现为思想和态度的独立。因为他们只在意自己的想法,渴望通过杂志这种媒介表达自己的态度,抒发对整个世界的看法。无论他们的表现方式是积极还是消极,都不影响他们散发最纯粹的个人主义色彩。独立杂志力求挣脱主流意识形态对年轻一代生活的束缚,从自我的、个人化的视角来反映年轻人的生活状态、生活态度及对人生对社会的看法,与主流文化保持距离是他们的自然而然的选择,也形成了一种独立策略。

陶渊明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时代已经逝去,当今社会高效率、快节奏的背后是焦虑与压力。而小众独立杂志《Anxy Magzine》凭借直视生活压力的视角吸引了无数受众。他们每期会有一个主题:焦虑、压力、恐惧、愤怒、尖叫等,通过直接揭露让受众走进内心,抛弃读者的孤独感。这里面除了有优秀的编辑,还有值得信赖的心理医生、艺术治疗师帮助读者摆脱心理困境。《Kinfolk》季刊是现今最有名气的独立杂志之一,字里行间都传递着细小平淡却又返璞归真的乐趣。它里面的每个细节,无论文字、色彩还是美学风格,都呈现出对幸福生活的理解:舒缓、平静、有趣、投入。《够用就好》热衷推崇国内外一些独立的创作者和热爱生活的人,旨在向外传递一种简单而精致的生活方式。它通过采访不同领域的生活达人,像咖啡师、旅行者、美食家、设计师、插画师等,让人们重拾对生活的思考,进而改变停滞不前的生活现状,积极追求一种有价值的人生。

(二)创意文化设计

当街角遍布着内容相似、版式雷同甚至广告都一致的杂志时,人们开始厌烦这些缺乏创意的东西,于是一些对潮流文化与艺术设计有独特理解的人,开始以自己独有的品味及视角来制作独立杂志。

荷兰《Ordinary》独立艺术杂志按季度发行,每期都会选取一件富有生活化的物品,如塑料餐具、棉签、海绵、袜子等,然后将物品交付给世界各地的艺术家,由艺术家们来进行创作。艺术家们重新去感受这些普通物件的形状、材质,再把它们带入其他领域,与人体、与其他道具碰撞产生火花,因此对这些物品的创作也没有落入日常静物摄影的俗套,而是一个个灵感的迸发。《Real Review》是一本有关建筑空间设计的刊物,这本杂志的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尽管身边充斥着各种模块化的“钢筋水泥”,社会的包容性也在逐渐流失,但它仍然用客观、有目的性的方式去探讨主观的命题,重新审视人和居住空间的关系。

(三)特定主题设定

这类独立杂志可以说是小众中的小众,然而发展趋势却愈演愈烈。它们多是对社会某个群体或热点现象事件的思考,如对环境问题的担忧、对青年亚文化现象的探讨等。这类杂志多数较为激进,视觉风格前卫,文风尖锐。

英国杂志《The Gentlewoman》是一本专门针对女性的独立杂志,它采访了许多有趣而勇敢的女性,她们不仅有格调和信念,而且在各自领域里都有非凡成就。《The Gentlewoman》对于女性的定位不再仅仅是一件皮囊好看的道具,而是一个鲜活的、有欢乐与喜悲的存在。意大利的独立杂志《Parterre de Rois》,每期内容都会设定一个假想的party,party的菜单上都只有一个主题单词,创作者们聚在一起大开脑洞,围绕着编辑那些奇葩的选题策划。

(四)旅行文化传递

这类独立杂志的风格相对来说是前三个类型的细分,或多或少都体现着它们的特征,然而不可否认的是,随着近年来“旅行”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独立杂志开始倾向于以旅行游记出发,探寻世界各地独一无二的风土人情,因此这类杂志开始逐渐脱离其他,成为一个独立的门派。

《Oak》是一本来自丹麦的半年刊杂志,它展示了北欧风情和斯堪的纳维亚的生活方式,每一期都会有翔实的旅行笔记、人物访谈、美食故事、摄影插画等。一年发行两刊的《Boat》聚焦于城市旅行和城市文化,通过对各阶层人物进行访问来介绍并展现一座城市的魅力,它以深度旅游标榜,号召人们用不同的眼睛看世界。来自新加坡的《LOST》是一本在旅行中发现自我的杂志,它认为旅行的意义不在于住昂贵的酒店和参观名胜景点,而在于把自己彻底融入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去刻意体会那种不适,并从中得到领悟。

二、小众独立杂志的内容设计

小众独立杂志对内容设计的精准把握,使其有别于大众杂志的编辑规律,既符合杂志整体的主题风格定位,也让每种独立杂志都展现出别具一格的特质。总的来说,小众独立杂志的素材选取集中在摄影照片和手绘插画上,多以大量色彩炫目、设计感强烈的图片为主,辅以少量记叙说明性文字,强调用视觉阐述其中心思想,用简单直白却又饱含哲理的文字,让读者感同身受。同时,版式设计风格多样、天马行空,不拘泥于刻板形式,多由创办者个人意志把握。

(一)素材设计

小众独立杂志的素材选择十分有创意,在文本素材的选取上主要依赖杂志创始人的写作,他们本身就是各个兴趣领域的专家或知识经验极为丰富的人,因此更加具备为杂志生产符合其精神内核文稿内容的能力,如研究啤酒文化的澳大利亚季刊《PALLET》的创始人,有学过酿酒技术的,有拥有深厚的文字功底的,因此他们的文稿内容虽自产但并不妨碍其专业性和多元性。杂志的栏目设置也体现了对文本素材的把握,如“阳光”“园艺”“素食主义”等给人以贴近自然、清新的感觉,“咖啡机”“环城巴士”“老街区”则营造出一种文艺小资的情调。在图片素材选取方面主要有摄影和插画两种。例如,澳大利亚独立杂志《Four and Sons》,每一期都会用摄影作品来记录狗狗和它们的主人,其造型风格的精良和百变的程度,完全可以与时装杂志的人类大片媲美。而英国杂志《Weapons of Reason》的编辑们则认为插画更具想象力,在对事物的解释力和表现力上,插画都要比摄影强得多,所以《Weapons of Reason》善于用色彩明艳、令人惊喜的卡通插画把他们对全球变暖、老龄化这样枯燥、严肃又复杂的社会问题透彻地展现出来,并引发深度探讨。

(二)文本设计

小众独立杂志的文章不同于一般的创作,它们的文字天马行空,或是某一刻的突发奇想,或是无逻辑的碎碎念,文体没有绝对的限制,可任作者自由发挥。例如,在半年刊建筑杂志《Pin-Up》中就运用大量的对话文章使读者接受了晦涩难懂的建筑理念。

经过研究可以发现独立杂志中的文艺性评论占据了绝大部分,如纽约的独立杂志《Even》,善于挖掘让人意想不到的世界性话题,每期都以大篇幅评论文章标榜。其次是散文,而报道性的事实文字最少,注重个人感受的传达,时效性、实用性较差,这也从侧面显示出独立杂志坚持独立的人格,辩证思考的特点和自我要求。由于小众独立杂志服务于圈子里的少数群体,因而读者定位垂直,即对某种杂志所表达的理念认同且精通,基于此,独立杂志一般无需大量的文字,文章篇幅短小精悍,100~500字,多以丰富的图片加简短的文字来表现其内容。但也并非全部如此,其中一些独立杂志涉及人物专访类栏目时,文字也可高达上千字,如英国半年刊《The Gourmand》是一本挖掘美食文化意义的杂志,杂志里充斥着大量关于美食的分析和评论,以及高质量的长篇采访文章。

(三)图片设计

小众独立杂志的图片尺寸灵活机动,一般随着图文的版式设计要求选取不同规格的尺寸。通过研究发现,由于“读图时代”的到来,加之小众独立杂志对文字内容要求不高,因此其选取的图片尺寸规格趋向于布满整个版面的大图,小尺寸的图片或者图标越来越不常用,一般都要占据整个版面四分之一的中型规格图片。杂志的图片色彩极为丰富,但与主题有着鲜明的一致性,需要根据版面的定位、风格、文字内容类型等转换版面图片的色彩程度。据统计,小众独立杂志图片颜色往往采用对比色甚至互补色,这些夸张的颜色对比使画面更具有视觉冲击力,更好地突出杂志的个性,发挥了色彩的对比组合功效,例如1990年创刊于伦敦的《Eye Magazine》对图片的设计狂热大胆,在2017年发行的第94期字体特刊封面设计上采取独一无二的高饱和度几何封面。

然而,一部分独立杂志却极尽避免图片颜色过多,大量采用纯色系,实现了版面清新淡雅、和谐统一的特征,这些都与不同杂志的不同调性有关。随着小众独立杂志的进一步发展,对于图片色彩的把握更加灵动,但都以增强杂志版面设计的视觉冲击和张力,增加读者阅读兴趣为主要目的。

(四)版式设计

小众独立杂志的版式区别于大众杂志显得更加灵动活泼、随意性也更强,版式设计着重注意艺术性与装饰性、趣味性与独创性的原则。普通杂志由于其工厂式的批量化制作,在版式设计上往往也遵循着固定的排版模式。然而小众独立杂志却不被这些因素限制,完全凭编辑个人的喜好和审美来进行版式设计。其中版心的设置更开放甚至采用无版心形式,字体的选择也更自由多样,各种手写体层出不穷,字号、字间距之间也不受太多限制,如生活方式类独立杂志《Kinfolk》,它一直在强调“慢生活”,涉及美食、旅行、设计等各个方面,但除了内容本身,版面设计运用大量留白、8.25号字体和单栏文字排版的方式等,都让《Kinfolk》在版式风格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三、小众独立杂志的表现形式

(一)材质载体

小众独立杂志在印刷材质的选择上比普通杂志花样更多,目前主流杂志多以铜版纸、哑粉纸等常规纸张作为印刷载体,而独立杂志则多采用非主流纸张甚至是木质、布和塑料等非纸类材质。优秀的独立杂志在用纸上非但不吝啬,而且可以说是相当奢侈,比如《Cereal》杂志就十分注意对纸的选择,他们自己设计和生产一些纸质品,推出了用环保纸做的笔记本,并与艺术家合作推出了清新文艺的斜格纹纸,这些都被运用到了独立杂志当中。同一本杂志有时会出现多种不同材质的印刷载体,例如日本的《IMA》是本集中处理摄影话题的杂志,它当中会用到几十种不同的纸质来表现影像作品,使其比一般印刷品更加立体。另外,特种纸的使用也在小众独立杂志越来越常见,例如会发声纸,用特殊扫描笔读取印在纸上的细点条码,就能听到声音;仿古效果纸,一种优质、素色的非涂布纸,给人温暖丰润的古朴感觉。

(二)印刷工艺

现代印刷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催生出适用于复杂工艺手段的专业印刷机器,大量投入到小众独立杂志的制作生产中,为其表现形式的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除普通印刷手段外,特种印刷开始进入独立杂志领域,如:皮革印刷、立体印刷、曲面印刷、塑料薄膜印刷珠光油墨印刷等,这些都充分表达了小众独立杂志追求个性化的形式美感。经调查发现,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杂志多以常规的四色印刷为主,偶有少数高端杂志会添加一些烫印金银的常见工艺,不同的是,小众独立杂志则大规模采取复杂工艺,简单的如丝网印刷、复杂的有模切、激光雕刻等。例如,来自英国伦敦的《Migrant Journal》是一本关于移民的独立杂志,它里面的图集用金属油墨印刷、信息图表用浮雕等工艺,令读者获得了奇特的阅读体验。值得一提的还有Risograph印刷技术,它被广泛应用于小众读物的印刷,Risograph之所以独特是因为它不是一般印刷厂使用的四色印刷,而是一种单色速印机,使用自动制版的方式处理影像,它独有的荧光色和对版造成的错位感使杂志呈现出独特的复古气息,令许多小众独立杂志创办者着迷。

(三)装帧形式

小众独立杂志由于几乎不用顾忌发行印刷周期的影响,有些独立杂志就采用极为耗时的全手工裁切制作的手工书。在装订方式上,除了常用的骑马订、胶装订等,也有采取线装、或直接用弹力绳固定,甚至还用不装订的散页形式,裸露书脊也是独立杂志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方式,如《Real Review》杂志采用了中间折叠的设计,让修长的杂志像折叠扇子一样缓缓打开。在开本选择上,小众独立杂志也完全没有固定标准,有些甚至在同一本书中含有几个不同规格的开本尺寸,如丹麦哥本哈根的独立杂志《Plethora Magazine》就采用了50×70的开本尺寸,几乎和报纸大小相同,并且以不装订的散页形式将杂志装在全手工制作的纤维纸盒里。它的主编认为这种大尺寸的开本规格更有利于杂志概念的传达,正是因为它如此巨大,很占空间和时间,所以人们必须用自己的整个身体去感受它,重获内心的宁静。

猜你喜欢

小众版式印刷
《如果有一天我将会离开你》虽小众但可贵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五分铜币连环混配现象研究
印刷:让书籍更普及
北京CEDRUS小众买手店
超级印刷机
找到属于自己的“小众强需求”
市州报特刊版式创新刍议
绿色印刷
绿色印刷
澳门早中期样钞版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