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维护良好传播秩序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2023-01-20

传媒论坛 2022年23期
关键词:违法监管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对此,报告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这“六个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开展好传媒监管工作、切实守好意识形态阵地提供了根本遵循。

第一,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坚持人民至上,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条红线。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新闻事业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新闻敲诈、虚假新闻等违法违规问题既破坏新闻传播秩序,也损害人民群众利益。作为传媒监管工作者,坚持依法依规打击各类新闻违法违规问题,营造风清气正的舆论环境,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具体工作中,人民群众既是我们的服务对象之一,也是各类新闻违法违规线索的重要来源渠道,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细心倾听群众的问题,耐心解答群众的疑惑,用心接待群众的信访,真正做到让群众满意,让群众放心。同时,引导和鼓励新闻单位创作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精神文化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第二,必须坚持自信自立。自信是我们党在长期斗争中练就的精神气质,自立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贯穿党的百年奋斗的一个基本点就是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我们要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贡献。在传媒监管工作中,自信就是要把学习《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提升对新闻舆论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更好地承担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职责。自立就是要对我国新闻领域的各项法律法规深学细悟,保持对各类新闻违法违规问题的研究,做到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将学习获得的新理念、新知识转化为推进工作的新对策、新举措,让学习的过程成为提升工作水平的过程,让实践的过程成为丰富经验的过程,切实增强自身实际本领。

第三,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守正与创新相辅相成,体现了“变”与“不变”、继承与发展、原则性与创新性的辩证统一,是贯彻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在要求。做好传媒监管工作,就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办新闻网站,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的使命任务,围绕优化新闻舆论环境、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目标要求,制定计划,统筹推进。这就是“不变”,即“守正”。同时还要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创新构建全媒体监管体系,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强新闻舆情研判和审读机制,密织网络、关口前移,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特别是严格落实“两个所有”“网上网下一个标准”的管理要求,重点加强对新闻单位及所办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等的监管,全面准确及时把握新闻舆情动态,及时发现处置新闻违法违规问题。这就是“变”,即“创新”。

第四,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进入全媒体时代,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传媒监管工作面临着新的风险和挑战。因此,需要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抓举报、抓查处、抓曝光,重点查处新闻敲诈、虚假新闻、有偿新闻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集中力量查处大案、要案,切实提高查办水平,努力实现“查处一案,震动一方,教育一片”的效果。同时,坚持惩防并举,充分发挥警示训诫作用,利用好行政约谈工作机制,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主体责任,督促新闻单位的主管主办单位切实担负起“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的职责,按照“讲政治、管队伍、守纪律”的要求,完善优化挂牌督办、移送联办、协同处置、联合惩戒、督导巡查、评议曝光等案件查办机制,健全完善新闻单位内控机制,从源头上防治新闻违法违规问题。

第五,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系统观念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认识论和方法论,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要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在传媒监管工作中,要统筹网上整治与网下打击、专项治理与日常监管,着力建立完善监管长效机制。与相关部门建立横向联合机制,强化案件线索协同调查、及时转办,推动与司法判决、违法记录、教育信息、违规失信等单位及个人信用信息实现联合共享,坚持协同联动、提升监管合力,形成一处受罚、处处受限的监管局面。与新闻单位主管部门和地方管理部门建立案件转办、督办、通报等纵向贯通机制,落实“两个所有”要求,完善机构、人员、活动、内容“四位一体”的监管举措,综合源头治理新闻违法违规问题。

第六,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在新冠肺炎疫情、俄乌冲突等背景下,假新闻等的治理成为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作为传媒监管工作者,要立足国内,把国内和国外的动态统筹起来思考,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深刻洞察世界新闻发展趋势,以世界眼光进行系统谋划。在思考我国情况的时候,看看国际上有哪些通行的做法,是否可以进行互学互鉴,这样将更容易找到新思路新办法,以便对重大战略作出部署,对重大挑战作出应对。同时,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着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认真学习贯彻“六个坚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才能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维护巩固良好传播秩序,促进新闻行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猜你喜欢

违法监管工作
一起多个违法主体和多种违法行为案件引发的思考
数字监管 既能“看病”也能“开方”
拷问 涂改号牌扣12分,重吗? 它可能是违章、违法的前提!
这份土地承包合同是否违法?
综合监管=兜底的网?
不工作,爽飞了?
如何有效查处“瞬间交通违法”
选工作
实施“十个结合”有效监管网吧
切实加强对网吧的严格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