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期对体育自主学习的再审视
2023-01-20朱绮
朱 绮
(苏州市吴中区教师发展中心,江苏 苏州 215000)
疫情期间,教育部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开展线上教学,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线上体育教学以录播课为主,打破了课堂体育教学的限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方便快捷,学生可以借助网络的慢看、回看功能反复学习,学生的体育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培养。但线上教学授课形式、学习过程、效果及评价难以量化,这就不得不让体育教师反思,如何在后疫情时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是对后疫情时期体育教学的有效补充,体育自主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而且也能丰富学生的生活,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因此,后疫情时期加强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
1 自主学习的内在分析
1.1 自主学习是教育心理学的结晶,是内化式的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源于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三大流派人本主义、建构主义、认知主义都提倡以学习者为中心,自主学习理念正是在这些理论背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进而延伸到体育课堂教学中。吴本连从理论到实践对体育自主学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在《自主学习方式影响大学生体育学习效果的实验研究》一文中指出:体育自主学习是在体育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定学习目标,自选练习内容和方法,通过自我监控练习过程和及时评价练习结果等方式,最终实现学习目标的体育学习方法。可见,自主学习是教育心理学发展的结晶,是一种内化式的学习过程,强调学习者充分利用自身认知能力与学习能力,促进学习者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从实施过程来看,自主学习包含学习(了解)、练习、巩固、运用等几个环节,是当代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尤其在体育学科,自主学习这种“我要学”“自我监控与调整”的方式一旦养成,不仅有利于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掌握多项运动技能,更有利于课外锻炼习惯的养成,从而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1.2 自主学习是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核心素养形成的途径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不同需求,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挖掘运动潜能,提高运动欣赏能力,形成积极的余暇生活方式。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也提出,体育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还要保证学生在适宜的运动负荷下自主探索与学习,从而真正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变。这就需要体育教师注重对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学情,体育教师在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评价等方面设置一定的层次,要符合学生特点。体育教师还要有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逐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1.3 自主学习是对课堂教学的创新,有利于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
自《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实施以来,中小学校体育课堂教学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地方特色课程及一些新型运动项目不断被引入课堂教学,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校体育的发展,但由于地区及体育教师年龄结构问题,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体育学习的问题。其中部分体育教师缺乏自主学习的培养意识,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一味地采用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阻碍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而自主学习,学生可以结合自身能力及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制定可行的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并评价。学生一旦掌握这种方法,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更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外体育学习的参与度,从而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
2 后疫情时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义
2.1 自主学习是线上线下教学、学习的纽带
后疫情时期的体育教学不仅要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引领,以强身健体、掌握专项运动技能为目的,体育教师还需做到疫情防控与课堂教学齐头并进、有机融合,做到线下线上教学有效辅助学生学习。这就需要对体育教学模式和策略进行转变,而自主学习是一种较好的学习方式。体育教师要有自主学习培养意识,从学习内容选择、学习目标确定、学习过程设计与调控、学习评价等方面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尤其在线下教学阶段,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及教学内容,让学生自主选择相应内容、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进度与评价指标,并引导学生在课外也要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体育教师要定期检查并给予评价,反复并长期坚持,整个过程就是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过程,而学生的体育自主学习能力一旦形成,再切换到完全的线上教学环境,学生的体育学习也就会变得得心应手,且在课余时间学生的体育学习也可以持续不断。
2.2 自主学习行为的养成是学生体育学习习惯改变的策略
后疫情时期学生的体育学习较以往有了明显的变化,一方面,常态化核酸检测占据了部分学生早操时间;另一方面,教学与疫情防控的双重要求,也给体育教学带来了挑战,许多学校的常规体育赛事被迫取消。这就减少了学生参与运动的时间和空间,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及动作技能的提高。因此,体育教师应将自主学习引入常规的课堂教学,将“学、练、赛、评”延伸到课后,通过一定阶段的实践,逐步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与运动的习惯,达到使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的目的,对学生自主学习行为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学生体育自主行为的养成,是后疫情时期促进学生体育学习的手段之一,是学生体育学习习惯改变的策略,也是对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
2.3 体育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是践行学生终身体育理念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部门下发了一系列关于学校体育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文件,如《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等,这些文件都明确要求要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为新时期的体育教学指明了方向。自主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更能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这无疑是符合国家政策要求的,也是切实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有效手段。 尤其在后疫情时期,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提高了学生课余自主锻炼的频率,是对学校体育教育的有效补充,是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形成的重要途径。
3 后疫情时期培养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的建议
3.1 精心设计,依学情科学实施
自主学习能力包括学习内容选择能力、学习目标确定能力、学习过程设计与调控能力、学习评价能力等,是一种高级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有精心的设计,因而在备课时体育教师就要考虑如何兼顾这几种能力,并根据学情,选择恰当的内容,科学地实施教学。例如,足球脚背正面运球课,重点应是学生知道足球脚背正面运球动作要领,能够快速地做出脚背正面运球动作。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有意识地让学生自主练习脚背正面运球,并在经过一定练习后与学生讨论“为什么有的人做不到”“为什么同学们的动作大相径庭”“如何能快速掌握这一动作要领”等问题。让学生学会思考,并在体育教师正确的示范引导下,自主尝试去掌握技术动作要领。随着学生的能力提升,体育教师的要求也应逐步提高,如要求学生能够做出正脚背踢(固定球、移动球)“远准”动作,体育教师让学生自己设定“远准”要求并进行自主练习,再进行评价。这种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更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使学生逐渐在课堂中积极完成自定目标,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3.2 循序渐进,先简单后复杂
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往往从“局部”到“整体”。如果是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很弱,体育教师则应依学情等从某一方面着手培养,如可从“学习目标确定”开始,教会学生依据自身能力制定适宜的学习目标,再过渡到“学习过程设计与调控”等;如果学生已具有一定能力,体育教师可以进行目标制定的“补缺”或提升、自我评价等。 针对学习评价能力,体育教师则可在较高年级如高中或初中“选项”学习中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在“选项”学习中,体育教师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学生讨论学习内容、意义与作用等,以全面、系统地提高学生的认识。体育教师对学生的动作技能等进行评价时,应鼓励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教授学生评价方法,通过评价认识自我,形成自我意识与概念,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评价能力。综上,体育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根据学段情况、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引导,逐步培养学生的体育自主学习能力。
3.3 家校合作,定期监督与反馈
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有限的课堂教学就可以实现的,需与家长合作,积极沟通并及时反馈。在后疫情时期,各种通信交流工具被广泛运用,大部分家长已然习惯了利用微信、钉钉等与教师沟通,这些便利的平台不仅可以交流、反馈,还可以拍图、录视频、线上互动,拓展了家校合作的渠道,为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有效的路径。如在身体素质练习方面,体育教师下发锻炼内容(仰卧起坐、跳绳、慢跑、俯卧撑、单腿支撑等),学生自主选择内容、设计目标、自主练习,家长实时监督,将学生学练时的照片、视频或家长的点评反馈给体育教师,教师给予评价与指导,这就形成了一个课内课外的闭环,为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奠定了基础。在后疫情时期,家校合作势在必行,在日常的教学中,体育教师需要定期布置相应内容,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家长的监督反馈及体育教师的评价,来培养学生的体育自主学习意识,逐步提升学生的体育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养成终身运动习惯。
4 结 语
后疫情时期培养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它不仅需要体育教师精心的设计与耐心的引导,尚需家长的有效配合。体育自主学习是对学校体育教学的有效补充,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养成锻炼习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