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学校“礼善”文化的实践探索

2023-01-20江苏南通市通州区姜灶小学226315刘丽华

小学教学参考 2022年30期
关键词:活动学校课程

江苏南通市通州区姜灶小学(226315)刘丽华

“礼”与“善”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礼者,人道之极也。”“不学礼,无以立。”礼是社会一切活动的准则,是人们修身的重要内容。《说文解字》将“善”解释为“吉也”,引申为善良、美好的意思。礼是善的一种外在表现,善是礼的延伸与升华,达礼才能至善,两者相辅相成。以“礼”“善”为核心建构学校文化,是学校履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功能、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践行“立德树人”之教育根本要义,更是实现教育终极目标的需要。学校可通过营造“礼善”环境、打造“礼善”课堂、开展“礼善”活动、实施“礼善”课程、制定“礼善”评价、树立“礼善”典型,引导师生明礼守礼、知书达礼、向善行善、止于至善。

一、营造“礼善”环境,润泽师生心灵

校园是师生长期置身的物理环境。在校园建设中体现文化气息,为立德树人提供一种平台,是打造学校文化的基础工程。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在他周围——学校走廊的墙壁上、教室里、活动室里经常看到的一切,对于他的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陶行知先生也十分重视环境文化的作用,认为“天然环境和人格陶冶,很有密切关系”,并主张“靠师生共同劳动创造”使环境出现和谐的景象。学校可精心规划校园环境,营造浓郁的“礼善”文化氛围,传递“礼善”文化的意蕴,行“不言之教”。如在学校的围墙上设置“八礼四仪”展示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牌;将教学楼的连廊打造成“明礼廊”,墙面上展示古今中外名人的“礼善”故事,走廊的立柱上呈现学生创作的“礼善”语录牌;开辟“礼善园”,介绍校园里“礼善”少年、“礼善”教师、“礼善”班级的动人故事……让学生无论身处学校哪个地方,都能受到“礼善”文化的熏陶,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教室里也要弥漫着崇礼美善的文化气息,如张贴《文明礼仪三字经》,给学生一把规范自我的标尺;展示墙上介绍“习惯之星”“美德少年”的事迹,“大显身手”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空间,“班级掠影”记录丰富多彩的活动;设置生机盎然的植物角、墨香芬芳的图书角……让教室真正成为陶冶学生情操的温馨家园、成长乐园。

二、打造“礼善”课堂,滋养生命底色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是实化、细化、具体化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是学生全面、个性发展的基本环节。因此,学校应加强打造“礼善”课堂,以尊重个性、和谐发展为引领,倡导在学中立人,培养健全的、完整的、全面发展的人;在学中立根,培养有中华民族文化之根的人;在学中立身,培养人格独立、有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的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立德树人目标融入各学科教学之中,植根于学科的核心素养中。教师要从教材中挖掘“礼善”文化因素,寻找“礼善”文化与学科教学的结合点,对学生进行“礼善”文化的渗透。教师还应重视课堂礼仪的实践,成为“礼善”活动的点拨者、激励者;教师要乐于倾听,尊重每一个学生,欣赏每一个学生;教师应善于让学,给学生充分自主的课堂学习实践与空间,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构建所学的知识,让学习真正发生。这样的课堂才可以实现立德树人与学科知识的互融共生,学生才会知礼、兴礼、达礼,善学、善思、善问。

为了更好地建构“礼善”课堂,学校还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强研究,落实课堂管理:加强教学巡查,做到天天有检查,次次有重点,及时推广教学亮点,反馈存在问题;加强校本教研,定主题开展研讨活动,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教学研究,利用集体备课、推门听课、师徒互学、全员展示等活动,促进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内化、不断提升;加强专项调研,通过专项检查、不定期问卷调查、现场反馈等形式深入了解各科教学情况。

三、开展“礼善”活动,丰润学生实践

陶行知先生在《教学做合一》中写道:“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真正的教育,不是简单的灌输,而是让儿童在生活实践中、在活动体验中去领悟、习得、养成。因此,学校应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大力开展“礼善”主题活动,以丰富的校园活动文化塑造人。

1.开展“文明礼仪”主题活动

以每周一的集体晨会、每周的班会课、队会活动课为契机,组织教师和学生开展一系列的“文明礼仪”主题活动,如“文明礼仪伴我行”演讲比赛、“文明礼仪情景剧表演”比赛、“文明小课桌”常规检查活动、“我倡议 我践行”主题讲座等。

2.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活动

组织开展“缅怀先烈志 争当礼善娃”“抗疫精神在心中”“礼善少年致敬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传承红色基因 争做时代先锋”“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等主题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开展献爱心主题活动

组织学生给贫困地区的学校捐钱、捐物,为生病学生捐款,到家庭贫困的学生家中进行慰问;组织爱心义卖,所得款项用以慰问社区的孤寡老人,资助品学兼优的学生;坚持开展爱心结对助学活动;定期带领学生去养老中心、福利院,用各种形式慰问养老中心的老人和福利院的孩子们。

4.开展感恩教育主题活动

邀请社会知名的教育专家,对学生进行感恩主题教育;指导各班开展“感恩教育”主题班会,进行黑板报和手抄报的创作;以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重阳节等节日为契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在主题教育活动中,学生有聆听,有触动,有思考,有成果。

5.开展“日行一善”主题活动

学校向师生发起“日行一善”的倡议: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在“日行一善”的实践中,师生树立善念,拥有善心,由“日行一善”到“时时行善”,逐步形成善的人格,最终实现“善行一生”的目标。

6.开展校园节日主题活动

开展校园“四节”系列活动:四月读书节,涵养学生人文底蕴,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五月艺术节,培养艺术特长,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九月科技节,以科学精神鼓舞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十一月体育节,让学生享受运动竞技的快乐。每个节日的主题鲜明,让全校师生在多姿多彩的活动中共享健康的、艺术的、创造的、精彩的校园生活,动脑又动手,实现生命的蓬勃生长。

四、实施“礼善”课程,深化文化体验

陶行知先生指出:要取得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空间和时间,“要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我们应根据学生的成长需求,打通学科之间的壁垒,构建课堂内外的有机联系,多层面进行资源整合,把立德树人渗透到“礼善”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机会,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升华道德境界,内化道德行为。

1.诵读课程

组织教师编写《礼善教育——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汇集古今中外的有关“礼善”的名言、名篇,每天课前诵读经典,以读促思,以思促行,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拓宽学生的传统文化的知识面,引导学生明理修身,规范自己的言行,不断完善自我,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仪式课程

在学生不同的成长关键点,合理设计入学、成长、毕业典礼仪式课程,传递丰富的教育意蕴,让学生体验美好情感。为一年级新生举行“我是小小礼善娃”入学仪式,端正衣冠、朱砂启智、启蒙描红,启迪学生做人的道理;成长礼安排在三年级,可以通过举办“快乐成长,幸福童年”主题队会帮助学生树立美好理想;在六年级学生即将离开母校的时刻,举行“再扬帆,续征程,誓做国家栋梁材”毕业典礼,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3.节日课程

选择文化味最浓、影响最深远的中华传统节日进行课程开发,让生活成为课程的一部分。读一读诗词美文,听一听民间故事,学一学手工制作,尝一尝节令美食,赏一赏民俗表演,拍一拍难忘瞬间,说一说心中感悟,写一写幸福回忆,这样融传统文化教育于无声无形之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

4.新劳动课程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出在他的手指头上。”劳动的双手才是“智慧的创造者”。学校按“生活智理”“田园探索”“创意设计”“职业体验”“公益服务”五大模块,将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如开展“我是家务小能手”之“烹”然心动、美好“食”光、“智”理生活等;指导学生参与“发现劳动之美 传承劳动精神”现代行业职业调研活动;根据时令特点,举办“粽子节”“花生节”,开展以“柿”界真奇妙、丹桂飘香、“薯”你最快乐、舌尖上的甜蜜等为主题的“四季乐”活动。

5.社团课程

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围绕“人文与语言、科学与技术、思维与益智、品行与健体、艺术与审美”五大领域开展社团活动。教师应激发、引领、指导学生参与课程的开发,倡导学生在社团中做“小先生”,鼓励他们人人为师。用丰富的社团课程去发掘学生潜在的特长,为学生提供一个趣味学习、拓展知识、全面发展的广阔平台。

6.研学课程

陶行知先生强调,学校不要被围墙围起来,孩子们应该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感受大自然。学校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进行研学课程的统筹,如走进张謇博物馆聆听先生事迹,来到绿博园欣赏奇花异草,踏上啬园之旅开展素质拓展活动,参观家纺园区工厂了解家纺文化等。研学课程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增长学生见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担当。

五、建构“礼善”评价体系,树立典型

建构“礼善”评价体系,创新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多元的科学性评价,既有助于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在自我反思、自我修正中自主完善,提升“礼善”修养,也有助于教师充分发现并发展学生多方潜能,树立“礼善”典型,引领学生全面发展。

1.创新评价方式

为了让学生更自信、更积极地去感受学习、生活、成长过程中成功的喜悦,提升学生“礼善”文明素养,学校应进行评价改革。如推行以“集币争章”为手段的评价方式:由学校系统设计,将礼善币分发到各班,并制订集币争章细则。乐学善思、乐于助人、为班级争得荣誉的学生等都可以得到不同的积分,累积到一定数量就可以换取一枚礼善币。学生积攒了数量不等的礼善币,就可以到学校大队部兑换或抽取课外书、文具盒、尺子等奖品。反之,如果学生有不符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礼善”规定等行为的则要扣除积分,收回礼善币。这样的评价增加了趣味性,激励学生向上向善。

2.树立“礼善”典型

学校应制订一系列评比细则,如《礼善班级评比细则》《礼善路队评比细则》《礼善之星评比细则》《“守礼向善”优秀少年师评比细则》《“知礼善教”优秀教师评比细则》《“崇礼善美”优秀学生家长评比细则》等。根据细则,每月进行“礼善班级”“礼善路队”和“礼善之星”的评选,提升学生礼仪修养;在特定的节日评选出“十佳礼善少年”“十佳礼善教师”“十佳礼善家长”,以榜样的力量影响他人。学校还要定期开展了“礼善大讲坛”活动,邀请学生、家长讲述自己的故事,让“礼善教师”进行教育叙事;编辑校报,展示“礼善”教育成果,弘扬“礼善”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需要与时俱进的系统工程,我们要不断探索、挖掘、实践,让校园在“礼善”文化的润泽下处处散发“礼”与“善”的光芒,更加生机盎然,更加和谐温馨,成为师生成长的生命乐园。

猜你喜欢

活动学校课程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