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奥尔夫教学法开展音乐有效教学

2023-01-20江苏如东县宾山小学226400肖银霞

小学教学参考 2022年30期
关键词:奥尔夫节奏感乐器

江苏如东县宾山小学(226400)肖银霞

奥尔夫教学法是著名音乐家卡尔·奥尔夫专门针对儿童所设计的教学方法,即将音乐用舞蹈、动作、语言、美术等形式展现出来,这样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具有综合性、即兴性、实践性、本土性的特点。对于精力充沛、注意力容易发散的小学生来说,运用奥尔夫教学法开展音乐教学有更强的适应性,同时有利于提升音乐教学的效率。因此,音乐教师要加强对奥尔夫教学法的探索,以有效实施奥尔夫教学法,提升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好地促进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乐器教学,训练音乐节奏感

节奏感训练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环节。节奏感的训练有多种形式,而通过乐器来训练音乐节奏感是最直接、最有力的方式。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有参与感,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而且可以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节奏感受,提升学生的节奏感。同时,利用乐器进行节奏感训练,和奥尔夫教学法的观点不谋而合,因为在使用乐器时学生会产生直观感受,从而降低音乐节奏学习的难度。

课堂上,教师可以将乐器充分运用到节奏感训练中,选取多种类型的乐器,让学生跟随音乐击打节奏、创编律动旋律、调和伴奏等。例如,教学苏少版音乐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睦邻佳音》时,教师先介绍马来西亚的音乐特点,再让学生欣赏马来西亚的歌舞视频片段,品赏歌曲《哈罗,哈罗》。马来西亚的歌曲轻快、明朗,具有极强的节奏感。教师为学生准备手鼓、三角铁、木琴等体积较小的打击乐器,让学生根据喜好自由选择,利用乐器来击打节奏。受好奇心驱使,学生会积极地投入到打击乐器的学习中。随后,教师组织学生一起用乐器为歌曲伴奏,并且提出乐器要休止两拍再加入伴奏的要求。尽管学生所使用的乐器不尽相同,但是击打乐器的节拍整齐划一,结合乐器不同的声音,十分悦耳动听。这样,使学生的节奏感在短时间内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为培养学生的乐感,教师鼓励学生寻找一些替代物作乐器。开始练习击打节奏时,很多学生的击打力度存在一些问题。教师适时予以示范,讲解歌曲的情绪,要求学生根据节奏进行击打练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逐渐找到节奏的启动点,利用适合的物品进行节奏伴奏,课堂演绎气氛浓厚。在学生找到节奏表达的节点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奏,演绎气氛被推向高潮。

上述教学,教师准备了多种打击乐器来训练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并给予他们自主选择权,充分体现了奥尔夫教学法的特点。特别是替代物的应用,对学生形成强烈的冲击。学生利用适合的物品代替乐器进行击打伴奏,从中获得的学习体验更为鲜活、深刻。课尾,教师组织学生合奏,以此检验学生的训练成果。实践证明,利用乐器来进行节奏感训练,能获得较好的训练效果。

二、情境教学,强化音乐感悟力

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不仅能使奥尔夫教学法的实施达到最佳的效果,还能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强化学生的音乐感悟力。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创设情境时要注意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确保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情境的渲染过程中,学生会对音乐形成感性认知,在切身体验中领略音乐的内涵和魅力,这才是音乐教学的灵魂。情境教学还能为学生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教师要善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辅助教学,避免过多干预,让学生的音乐感悟力自然而然地得到发展。

例如,教学苏少版音乐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蓝天白云》时,由于本单元编排的是关于自然环境的歌曲,所以教师选择创设自然情境来进行教学,易于学生感悟和理解歌曲。学唱歌曲《牧场上的家》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有关牧场的视频。视频中展现的是我国内蒙古、青海等天然牧场的景致,以及牧民在牧场上放牛、散步嬉戏的画面,配乐则是所学歌曲的伴奏。学生震撼于多媒体视频的效果,看到牧场的优美景致和牧民的美好生活,产生了憧憬之情。于是,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就是牧场的主人,体会在牧场上悠闲自由的情绪,感受对牧场乃至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然后,学生反复练习齐唱《牧场上的家》,感情越发强烈。教师组织学生同桌之间创作以“热爱家乡”为主题的歌词,学生都认真思考,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情感,写出了充满正能量的歌词。教师适时升华主题,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歌颂家乡之情,使学生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这里,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组织学生利用歌配舞的形式开展演绎活动,或者辅以造型进行演绎。学生对演绎活动都比较感兴趣,所以参与热情高涨。在舞蹈动作设计环节,教师与学生一起研究,使学生获得了深刻的学习体验。

上述教学,学生对演绎活动有较高的兴趣,这无疑是重要的教学契机。教师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行教学,能够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自然而然地将学生引入对牧场生活的畅想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如身临其境,在歌唱时迸发出自身的情感。课末,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贴合主题的作词活动,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音乐的感悟力。

三、即兴教学,提升音乐创造力

奥尔夫教学法的精髓就是倡导即兴教学,如让学生即兴进行节奏拍打、乐器演奏、音乐创编等活动。进行即兴教学,前提之一是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和技能,这样才能让学生自由地进行思考和探索;前提之二是学生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只要满足这两点,就能确保即兴教学的顺利开展,提升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在实际的即兴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层层推进教学。同时,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即兴活动成果,给予适当的评价和鼓励,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之中。例如,教学苏少版音乐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爱的旋律》时,教师先播放轻缓、抒情的歌曲《甜甜的秘密》,让学生跟随歌曲的旋律进入学习情境。在学生初步听赏歌曲后,教师邀请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从歌曲的歌词开始,教师为学生逐句讲解歌词的内涵和感情,并组织学生按照节奏来朗读歌词,感受歌曲的情感。随后,教师组织学生演唱歌曲,先视唱歌曲的乐谱,让学生熟悉歌曲的旋律,再用钢琴带领学生逐句学唱,不断重复演唱较为复杂的以及学生唱不准确的部分,如休止符、附点节奏、六度大跳等,引导学生真正掌握演唱的技巧。在充分练习后,教师组织学生展开“爱的旋律音乐会”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歌曲创编,体现有关“爱”的主题。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展开歌曲创编。有一个小组将三首歌曲的旋律糅合在一起,重新进行填词,表达了朋友之间的“爱”,受到了全体师生的一致好评。这里,教师循序渐进地教学歌曲,在学生充分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后,组织学生进行歌曲的即兴创作,使学生迸发出创新的灵感。同时,为了避免学生无所适从,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即兴创作,最大限度地提升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上述教学,教师先组织学生学习歌词,使学生对歌词形成深刻的理解,这样有助于学习歌曲的旋律。然后,教师及时传授一些乐理知识,让学生在表演中内化所学的乐理知识,并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帮助。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客观存在,教师从不同的角度设计和组织教学,成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在多种感知和体验中建立乐感认知。

四、游戏教学,增强音乐趣味性

奥尔夫教学法明确指出:音乐教学的着重点在于育人,要将传统的音乐教学形式转变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入具备较强游戏性的教学素材。针对较复杂、缺少趣味性的音乐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利用游戏来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将游戏引入音乐课堂,既能降低教学难度,增添教学的趣味性,又可以让学生一边玩游戏一边学习,寓教于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课堂上引入游戏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奥尔夫教学法的实效,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结合音乐学科的特点,教师可设计音乐节奏游戏,在进行节奏感训练的同时,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例如,教学苏少版音乐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理解多好》时,课伊始,教师播放歌曲《学习歌》,让学生站起来,跟着教师一起律动。学生十分配合,兴奋地进行律动。教师先让学生自由创编喜欢的动作加入到律动中来,表现出《学习歌》活泼、快乐的情绪,再对歌词进行逐句教学,让学生根据歌词来创编舞蹈动作。如“活到老学到老”“做人要勤劳”等歌词,创编或选取最合适的舞蹈动作。在氛围的渲染下,学生都大胆地展示自己创编的舞蹈动作,且保持动作让老师和同学欣赏、选择。有个学生的表现非常积极,动作生动形象,点燃了课堂气氛。这样,其他学生愈发大胆,一边跳舞一边唱歌。于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表演活动,让学生自由分组进行完整的练习,并轮流上台表演。学生十分积极,互相配合,主动地投入到练习之中。上台表演时,教师和其他学生观看表演并进行打分,得分排名靠前的小组能得到教师精心准备的礼物。学生听到有礼物都尽力表演,为自己所在的小组拉票,最后在激烈的欢唱中结束了本节音乐课。为延伸节奏感训练,教师布置任务:“课后,学习小组抽出一些时间搜集信息,在网络上寻找一些表演形式,组织本组同学创新演绎形式,看哪个小组有更精彩的设计和展示。如果可以,不妨制作成音乐表演视频,投放到学科网络交互平台,让更多的人看到大家的精彩表演。”学生对演绎活动有特殊的参与兴趣,特别是制作视频进行网络展示,对学生形成较强的心理触动,学生都能够主动行动起来,积极参与小组研究和演练活动。

上述教学,教师先引入多种游戏活动,营造了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演绎活动中达到情绪的最高阈值;再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练习。在积极情绪的影响下,学生沉浸于课堂学习之中,极大地调动了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

五、文化教学,培养音乐理解力

奥尔夫教学法强调本土性的特点,需要教师将本土文化融入日常的音乐教学之中。本土文化是学生熟知的领域,并且通俗易懂,容易被学生所接受,这样有助于本土文化和民族音乐的发展与传承。本土文化具有时间性和地域性的特点。从中华民族的发展情况来看,语言、风俗、民歌、童谣都具有本土性的特点,可以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进行音乐教学。这样教学看似难度较高,但给予了学生无限发展的可能。

教师可以多搜集有关本土文化的教学资源,了解当地的文化特点,探知学生的需求,以有助于开展音乐教学。例如,教学苏少版音乐教材五年级第四单元《乡音多喜乐》时,教师出示提前准备好的沙包,让学生示范一下如何玩沙包。几个学生主动举手来玩沙包,先是抛着玩,接着几个人互相抛接沙包。教师询问学生如何用方言来表达沙包,有几名学生恰好来自江苏不同的城市,如涟水市的学生说沙包叫作“挖蛋子”,而来自宿迁的学生则称沙包为“妈荷”。听到沙包趣味性的叫法,其他学生都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教师为学生展示歌曲《抓妈荷》的视频,组织学生了解《抓妈荷》的内容和唱法。有对本土文化熟悉的学生马上发现,歌曲的前半部分讲的是如何玩“抓妈荷”的游戏,后半部分讲的是当地的节日和风俗习惯。教师夸赞了这个学生,并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歌曲《抓妈荷》的具体内容,讲解当地的节日和风俗。由于歌曲贴近自己的生活,再加上学生对其内容本身就有大致的了解,所以学生之间开心地互相讨论、积极学唱,很快就能够跟着伴奏演唱。有学生表示自己能用方言演唱《抓妈荷》。于是,教师邀请该学生上台表演,别有一番韵味。直至课堂结束,学生仍意犹未尽。将本土文化融入音乐课堂之中,切入点众多。教师可鼓励学生进行社会生活调查:“这首歌曲在一些地方广泛流传,不仅大家会唱,还有一些配套的动作。请同学们深入到生活之中展开调查,搜集相关素材,看谁能够获得最鲜活的信息。”学生听说生活中流传这首歌曲,便开始了寻觅之旅。经过一番搜集,学生获得了不少珍贵的素材。教师将这些素材进行整合处理,并重点推介到交互平台上,给予了学生更多的学习启示。

上述教学,教师为引入本土文化准备了教具和课件,选择适合的本土文化,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生逐渐掌握了课堂主导权,在自己所了解的领域中尽情地展示自己,主动去推进学习进程,轻松地达到了课堂学习目标。

综上所述,在音乐教学中实施奥尔夫教学法,需要灵活制订教学策略,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音乐教师要加强对奥尔夫教学法的理解和探索,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音乐学习。但是,目前我们的探索还未深入,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和改善方法,以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奥尔夫节奏感乐器
符号分析视角下的“奥尔夫热”
学乐器
《节奏的美感》教学设计
《节奏的美感》教学设计
奥尔夫教学法在幼儿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音乐教学中奥尔夫教学法的应用
奥尔夫、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的比较研究
乐器
奇妙乐器
奇妙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