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阿交流的回顾与“自媒体时代”背景下的展望

2023-01-20李林轩胡子仪李多李晓漫大连外国语大学

消费导刊 2022年23期
关键词:自媒体时代中阿阿拉伯

李林轩 胡子仪 李多 李晓漫 大连外国语大学

引言

中阿的合作与交流是世界上两大文明的交流与合作,早在2000多年前双方就有了友好往来。中阿两大文明的交流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双方的友好交流离不开中国与阿拉伯各国领导人的正确领导,更离不开两方人民的不懈努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双方在国际舞台上广泛合作,强调开展文明对话,并在各个领域互相协作,共同发展。如今随着中阿双方的不断合作交流,其合作领域也在不断扩大。

一、中阿双方最初的交流

中阿关系源远流长,自公元前六世纪起,中阿双方已经就有了合作与交流。但由于在地域条件方面受到严重限制,再加上受到当时历史时期和历史条件的影响,中阿交流并未十分密切,并没有取得相对显著的成效。但随着历史发展,古代中国与阿拉伯帝国的崛起和版图扩张,使得交通运输线得到接通,由欧洲、中亚流入国内中原地区的交通运输线也通畅开来,极大程度地打破了地域上的局限性。在政治与军事力量的充分作用下,文化也借此得到了迅速的传播。在一定意义上,这极大地促进了中阿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也为古代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开拓奠定了基础,也为促进外交关系的建立,为海陆丝绸之路的开通、发展与运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遣派张骞出使西域,这真正打通了中国至西域的道路,打通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往来,建立起中原与西北边疆各地区的友好联系,开辟出中国与西方各国直接交流的新纪元,也标志着中西交流史上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并对后来东西方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公元73年,班超出使西域,随后甘英奉命出使大秦(新罗马皇帝),从此打通了由西域通往波斯湾海岸的路线。与此同时,海上丝路也纷纷兴起。这也为中阿双方以后的发展与合作奠定了基础。

人们常把古代陆上丝路的主轴分为西北地区丝路、北方草原丝路、南部丝路和东北亚丝路;把古代海洋丝路的主轴区分为东洋航路、南洋航线和大西洋航路。实际上,中国古代陆地与海洋通路数量远比上述要多。庞大的通路使人畅其行、物畅其流,东西方使者、商团、僧人、学者、匠人等川流不息、络绎不绝,沿线各国贸易活动、人类交往以及国际贸易市场的范围也因此被极大扩展。在唐代,宰相贾耽记述了唐代和大食期间的“安西入西域道”和“广府通海夷道”,而在同一时代,阿拉伯地理学名著《道里邦国志》也记述了连通阿拉伯与中国的“呼罗珊大道”。同时国内外文章对丝路相向而行的描述也相互照应,由此也说明了丝路并非通衢广陌,而是最具生命力的贸易走廊。道路的互联与互通,既是古代丝路不断发展的基本前提,也是古代丝路最明显的标志之一。

中华民族和阿拉伯民族相互之间的交往是古代世界各地人们中间互鉴相通的佳话。我国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史,既是一个和平友好的交流史,又是一个社会发展对话的交流史。海陆丝路,将中阿两个民族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人民与阿拉伯人民互换了有无,共同推进世界科技与文化艺术的发展。在文化多元发展的今天,要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促进两大文明间的交流,同时以文化外交互动带动经济互动,那么丝绸之路便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纽带。

丝路得以开通与发达,是由于在中国古代数千年的文明历程中,其影响范围由小到大、由点到面,由低层次发展到更高层次,渐进式的一步一步去实现的。欧洲西部大片区域,以及非洲、南亚、中国丝绸之路各路线的开辟和发展,是丝路发展历史中的滥觞阶段。至于亚洲段道路的开辟和发展,及亚洲段道路与非洲、中亚、东南亚段道路的相互联通,则是新丝绸之路在发展历史中的雏形阶段。

古代丝绸之路,是由中方为先导的。中国汉朝对西域的经营以及张骞几次出使西域的历史事件,大大促进了丝绸之路正式形成和开通,也对丝绸之路的历史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密切了古代中国与西域地区的文化经济的联系,为未来中阿关系的互通交流与两大文明对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古代丝绸之路得以长期存在并得到有效实施和运行,促进中阿文化经济交流,有许多推动它运行的重要因素。其一,古代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尤其是在其沿线的各个大国,他们的积极响应、主动开拓与经营,成为了古代丝绸之路能够形成、开发并发展运营的关键性助力。其二,古代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修建了众多的交通道路,相对完善地建立了有关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得中阿交流可以跨越地域限制,极大地便利了中阿双方的交流互动,为丝绸之路的运行创造了实质性的便利条件,是丝绸之路能够运行的最为重要的条件。其三,古代丝绸之路有效地将沿线各个地区点联系在了一起。它覆盖于亚欧大陆上各个交通要塞上的大小村镇,是丝路网络上的各个节点,是丝路得以高效运转的关键保障。其四,在丝路经营上的灵活性、服务产品的互补性、以及开发与维持丝路动力的目的等方面的多元化,是丝路能够长期存在的主要条件。而当前丝路经济带的形成,既是对历史丝路的延续与弘扬,也给丝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任务。

二、丝绸之路的复兴

中国复兴丝绸之路的努力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欧亚大陆桥连接中国、哈萨克斯坦、蒙古和俄罗斯,通过铁路直达德国。通过这条新航线,中国希望加快产品进入全球市场(包括亚洲、欧洲、非洲、南美和中美洲的市场)的速度。2013年9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其提到的全球项目包括港口、公路、铁路和工业区建设,迄今已包括140个国家。2019年4月26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来自150个国家的代表举行为期两天的“新丝绸之路”峰会,中国的目标是推动“新丝绸之路”的发展,使之成为全球经济关系的中心。而提到“新丝绸之路”,就不得不提到“一带一路”倡议,它是中国迄今为止最大的外交政策倡议,也为建立一条贯穿阿拉伯地区的贸易路线做出了重大贡献。

自20世纪中叶以来,中国坚定不移地支持阿拉伯人民争取民族解放事业,并与之合作,也为该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发挥积极作用,并谋求与阿拉伯国家的共同进步。“一带一路”的倡议迄今为止不仅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例如:我们形成了互利共赢,多元高效的经济体系,维护了边疆和平与地区稳定,但我们也承认仍有一些方面可以做的更好。在国与国的对话当中我们可以切实感受到中国对阿的经济援助与技术支持,也感受到了阿拉伯国家对于中国的亲切友好。由此见得,中阿两国之间拥有着深厚的友谊。只是中阿两国普通民众的交流相对较少。在面对疫情时,中阿双方应积极合作,克服困难。到现在,中国已经向17个阿拉伯国家和阿拉伯国家联盟提供了超过7200万剂疫苗。中阿疫苗合作体现了互惠互利的原则,更体现出了中国对阿拉伯国家的深切关心。中国积极落实习近平主席关于将疫苗作为世界公共产品的庄严宣言,由此见得在这个时刻无论种族,无论宗教,无论国家,只要我们的阿拉伯兄弟需要疫苗的帮助,中国一定会尽其所能,尽全力帮助阿拉伯国际度过困难。

三、“自媒体时代”到来

近年来,阿拉伯地区仍然面临着形势、国情、软硬件建设滞后、文化产品供应有限、通信精度低等问题。同时,我们不难发现,双方的合作与交流多停留在政治,经济层面。民间交流缺失,而双方人民对于对方国家的了解可谓是少之又少,许多阿拉伯人眼中的中国是发展滞后的,人民的素质是偏低的。作为阿拉伯语的学习者有责任来推动双方的民间交流,给双方青年对话的机会,使得双方人民对彼此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包括文化差异,风俗习惯,饮食习惯,语言习惯,方言,音乐,服饰等各个方面。从这些更加贴合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双方人民会对彼此的文化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和去学习,去了解的欲望。

现如今,在全球化和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大环境和大趋势下,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已进入互联网大数据时代,自媒体也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应运而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微博、微信等传播方式为代表的自媒体,凭借平台开放、虚拟身份、无界传播等特性和功能,成为新兴传播主体,受到广大网友的青睐。[1]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日新月异,以及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移动终端的开发和普及,使得信息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自媒体时代"悄然到来。[2]众所周知,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途径之一,用以传播人们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自媒体作为大众传媒的方式之一,可以通过互联网这一传播媒介,最大限度的跨越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来进行远程互动交流。除此之外,自媒体运营入门门槛低,成本低,在现如今数字化时代,智能通讯设备的普及使得大家,无论是上学党还是上班族,亦或是企业还是个体,凭借手机等设备都可以轻松实现媒体运营自由。这也大大打破了原先传统意义上文化交流的壁垒,可以让人们足不出户即可“知晓天下事”,让两国人民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了解彼此国家的文化与习俗。如此,自媒体也就成为了新的文化传播者。

四、“自媒体时代”背景下,对中阿交流与合作的展望

自媒体平台的出现符合当今时代高速发展的潮流,同时也为中阿文化提供了更加有效便捷的交流平台。如今,传统方式下的文化交流已不满足于各国人民的需求,所以,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之下,互联网自媒体平台需要发挥其迅捷,简便,娱乐性强的特点,推动中阿文化交流和民间往来。我们可以通过建立中阿文化交流的自媒体平台,使中阿双方人民通过该平台了解对方国家的各个方面,如生活习俗,饮食习惯,穿衣风格,影视等等,从而推动中阿双方民间往来和了解。且据研究调查发现,当下语言类自媒体平台受观众喜爱度较高,比如Youtube,Instagram,抖音,微博等。自媒体运营者可通过这些平台进行本国优秀的文化输出,同时把阿拉伯国家的文化精粹带入中国,从而完成文化的交流过程。在使用自媒体平台进行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传播者的角色尤为重要,其要对中阿文化有充分的了解和热爱,正确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才能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发挥其关键作用。从跨文化交流的层面上来看,不同国籍的人利用互联网自媒体平台,创造出文化交流的丰富多彩的环境,在对其他民族文化充分理解的尊重的基础上,体验不同民族的文化,找到文化间的交汇点。[3]当今“一带一路”的发展,也为中阿文化交流自媒体平台的运营提供了有利条件,“一带一路”将成为中阿民间文化交流的重要话题,增进中阿两国人民对“一带一路”的了解和认识,推动“一带一路”的发展,深化中阿双方交流与合作,也是今后双方努力的方向。

就当下来说,国内已经有非常多的社交、短视频软件和网站里涉及了许多与阿拉伯国家相关的内容,有很多在阿拉伯国家工作、旅行或定居的中国人分享他们的生活,从日常小事到人文情怀的故事都有涉及到,这也充分说明了自媒体已经在中阿的合作与交流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互联网的发展使我们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天下事,而5G时代的到来无疑是锦上添花,使得万物皆可互联。通过自媒体,人们可以在茶余饭后了解不同国籍,不同民族的人是怎么生活的,以及吃什么,穿什么这样的生活小事。而对成年人而言,通过自媒体学习,可以使他们已经形成的世界观更加丰满,对于学生而言,这对于他们世界观的形成以及未来职业的选择也都有非常大的参考价值。并且,随着人文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阿两国的年轻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中国现已有30几所公立高等大学和很多私立学校教授阿拉伯语,相关的研究专业也在不断增加,这说明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投身到中阿交流的事业中来,为中阿交流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求知若渴,对未知领域充满好奇的民族,而国人对阿拉伯国家的好奇和热情是我们对中阿交流发展信心的基石,也使我们坚信中阿合作交流的未来必定是一片光明的。

随着中阿交流与合作的不断深入,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自各个领域方面的合作也日益增多,其中包括学术教育、图书出版、媒体交流等方面,当然也取得了可观的成绩。当前,中阿文化交流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合作领域日益扩大,互动水平不断提高,青年交流不断加强。今后,双方应进一步深化人文交流与合作,完善人文交流战略规划,加强品牌建设,加强经验交流,为中阿文化交流奠定基础。所以,对于两国人民的交流,我们可以给依据现有的中国互联网平台,积极响应中阿两国人民的诉求和要求,尝试推出自媒体运营的方式,向中阿各国普通民众,以大众化民间化的方式讲好中阿故事,尽可能地消除中阿双方人民的偏见与错误认识,促进双方人民的友好交流与合作。

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外交关系的建立,不仅实现了双赢,也是我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体现,也是新中国重要的外交成果。现代科技给予了我们诸多媒介,使我们于世界的交流更加便捷,容易。我们利用这些新的媒体方式,输出中国的优秀文化,人文风光,新理念。同时,也为中方人民提供了解阿拉伯国家的渠道,体会文化的多样性,看见不同的美。中国和阿拉伯国家都有着古老的文化,通过我们这些语言学者,为这些古老的文化再增添一些生机与活力。中阿双方人民的友好交流与往来对双方政治经济层面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并同时推动着“一带一路”的发展,也使“中国制造”越走越远。在任何一个时代,我们都不能缺少交流和沟通,当今时代又给我们创造了交流和沟通的优越条件,把握好条件和机遇,是语言学者的必修课。我们希望可以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自媒体,因为它是当今更多年轻人选择的方式,是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的。同时,我们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专业人才对自媒体的使用方式进行创新与发展,用心做内容,比如使用情景剧等更加生动的方式进行文化交流等,做好中国优秀文化的输出,吸引更多年轻人的眼球,促进双方的文化交流与发展,为青年人提供更加广阔的渠道去认识,了解和研究文化。

五、结语

中华民族与阿拉伯民族是世界上两个伟大的民族,有着悠久的传统友谊。在历史的长河中,两个文明交相辉映,共同发展。纵观中阿关系发展史,双方交往从最初的政治层面逐渐扩大到经济,文化等领域。

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中阿双方互相尊重,互相支持,已成为相互信赖的朋友。由此,也可以看出,中阿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有着巨大的潜力,前景广阔。

我们相信,在今后,中阿双方一定能够进一步深化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采用印刷媒体与数字媒体相融合与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完善人文交流战略规划,加强品牌建设与经验交流,携手构筑我们中阿人民交往的新篇章。

猜你喜欢

自媒体时代中阿阿拉伯
开启中阿关系“新时代”
《窄门》中阿丽莎的爱情悲剧探析
来自阿拉伯的奇思妙想
西域察合台文史籍中阿闌豁阿感光而孕故事
40年后《阿拉伯的劳伦斯》片头为编剧正名
阿拉伯小镇的露天集市
自媒体时代的公安微博和公安微信发展研究
自媒体时代下广播的发展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