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2023-01-19
强化组织部署 制定实施细则加强业务指导 各地公安交管部门力保便民利企新措施如期实施
10月1日起,由公安部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推出的深化机动车检验制度改革、便利二手车交易登记等系列便民利企新措施正式实施。为确保便民利企新措施如期顺利实施,连日来,公安部交通管理局与相关部门密切协作配合,强化组织部署,制定配套实施细则,加强对地方相关部门指导。各级公安交管部门提前谋划,主动作为,制定推进方案,加强业务培训,广泛开展宣传,确保新措施落地落实。
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交管局第一时间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部署,细化工作措施,明确工作任务。组织全区公安交管车驾管部门开展业务培训,通过多种形式对新措施内容进行广泛宣传,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加强检验收费监管,配合商务、税务等部门加强对二手车交易市场、二手车经销企业监管,督促落实主体责任。为符合条件的检验机构开通“交管12123”App预约功能,为群众提供精准车辆检验服务,积极对接商务部门加强二手车销售企业和市场备案工作,便利二手车商品化流通。
广东省公安厅召开全省视频会动员部署,要求各地以时不我待的精神谋划改革、推进改革。省公安厅交管局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工作方案、细化目标措施、明确责任分工,实施挂图作战,销号管理,确保改革措施如期顺利实施。各地公安交管部门行动迅速,全力做好系统升级、人员培训和业务测试,并利用全媒体平台矩阵开展广泛宣传。
吉林省公安厅交管局提前谋划、主动作为,成立工作专班,扎实开展业务培训,确保精准解读、执行新规定。联合相关部门开展检验预约和二手车交易登记全业务、全项目、全流程系统测试,为新措施落地落实提供有力支撑。
结合实际制定检验机构管理服务规范标准,统一场地工位、服务窗口、检验流程,以标准化促规范化,并通过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交管12123”App开通机动车检验免费预约、申请临时号牌服务等业务,方便群众“随到随检”。
河北省石家庄市公安局交管局党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成立工作专班整体组织推进。自9月26日开始,分批次对全市3个车管分所、18个县级车管所、57家机动车登记服务站、112家机动车安检机构工作人员进行学习培训。通信、车管等部门严格按照上级规定的时间节点,对系统进行升级。车管部门对升级后的新功能权限等进行集中梳理,确保各业务窗口均能正常办理二手车单独签注等业务。秩序、事故等部门认真学习掌握车检改革新举措,宣传部门进行了广泛宣传。
浙江省宁波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联合市场监管、生态环境、交通运输等部门,召开专题研讨会商讨加强机动车检验机构联合监管事宜,明确工作重点,深入推进新措施落地落实,对相关工作人员开展业务培训,确保各项措施精准解读、准时实施。他们联合全市多家媒体平台宣传报道改革新措施,精准解读优化检验周期内容,形成良好的便民利企宣传氛围。
连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管所民警深入辖区机动车检测站、车管工作站,通过直接指导或组织培训的方式,确保新措施在辖区9家车管工作站、检测站如期落地落实,并提前通过多种媒体平台进行广泛宣传。
江西省铅山县公安局交管大队提前召开工作部署会,召集全体民警辅警认真学习此次便民利企新措施,提前熟悉业务流程,民警在相关网格群、警格群、警民联系群等平台宣传新措施,并浓缩政策要点印制服务宣传手册向辖区群众发放。
杭州:公安政务服务数字化改革为“两个先行”增添动力
杭州市公安局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放管服”改革决策部署,以“一窗通办”纳入全国营商环境创新试点任务为契机,针对以往群众和企业办事跑多地多窗等问题,牢固树立便民利企理念,通过技术、机制、体制“三轮”驱动,打破窗口警种属性、业务边界和数据壁垒,推动全市182个派出所、出入境、交警窗口全部由“专科”转变为“全科”,99个公安高频事项实现线上线下无差别受理、网办中心集中审批、窗口快递分类出件,全面构建起公安政务服务线下“一窗通办”、线上“一网通办”新格局,有力提升了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
2022年以来,99个通办事项网办总量突破3800万,网办比例由改革前的15.2%提升至目前的77.6%。
“一个平台”收件,“一个证件”办事。充分发挥浙江数字化改革的优势,以浙江省政务服务2.0平台为基座,打通改造公安机关7大警种11个政务服务系统,将99个高频事项全部接入政务服务2.0平台,实现一个系统操作、一个证书授权、一名人员通办。依托省政府数据资源池,实现全省房产、婚姻、社保、学历等30项常用民生数据直接实时调用,99个通办事项所需总材料精简56%,24项高频事项实现“刷脸办”。
重塑线下办事体系,群众办事从“多头跑”到“跑一窗”。突破过去派出所、车管所、出入境窗口只办本警种业务的限制,将户籍、治安、出入境、交警等7个警种99项业务整合到一个窗口,建立“前台统一收件、后台集中审批、窗口统一出件”模式,实现跨警种业务全网点受理、全网点出件。截至目前,窗口共办理通办业务70.4万笔。
围绕公民个人和企业全生命周期,强化部门间业务协同、系统联通,大力推进出生、收养、上学、军人退役、婚育户、置业、死亡身后以及企业开办“一件事”联办,为群众和企业提供“一站式”“一窗式”服务。目前,共办理“一件事”业务143万余笔。
重塑线上办事体系,群众办事从跑一次到跑零次。紧盯业务量大、排队长的高频事项,依托跨部门数据共享、电子证照应用,实现99个通办事项掌上办,特别是首创“城市货运导航”系统,将通行证办理由人工审批为系统智能秒批,申领量已突破3100万,有力服务了货运物流行业;首创机动车号牌云申领服务,群众上牌从跑多地到跑1地,办理时间从线下半天到线上30分钟,云申领量已突破80万;率先推出居住证掌上智能签注,业务量已达74.9万。
萧山:坚持问题导向 实施三轮驱动积极构建智慧公安新机制和现代警务新体系
萧山区公安分局坚持“整体智治、协同高效”为目标,主动实施技术变革、机制变革和体制变革“三轮驱动”,扎实推进“公安大脑”建设。经近一年时间建设,49大项、63小项改革任务进展顺利,迭代完成“一键护航”“平安村社”“浙警易网办”“刑事侦查”等一批多跨集成应用系统,制定完善56项制度规范,初步形成以云啸研究院为支撑,情报指挥、基层治理、侦查打击、公安服务、执法管理、队伍保障等六中心为核心的大部门警务运行机制,在“除险保安”专项行动和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中得到了实战检验。
数据思维,抢占“预测、预警、预防”数治高地。萧山区公安分局会同浙江警察学院、第三方科技公司,共同建成全省首家警、企、院三方合作运行的“云啸研究院”。该研究院是集数据归集、研发创新、警务研究、智慧课堂、能力输出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数智赋能中心,重点突出技术研发创新和理论课题研究,由基层提需求、公司出技术、警院建标准的模式,将前沿技术与警务实战深度融合,专注感知、创新、转化、培养四大能力,共获发明专利4项,软著26项,发表论文12篇,其中《基于云边融合的特种车辆低干扰护航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一键护航”多跨应用项目荣获2022年公安部科学技术三等奖。
多跨协同,破解“痛点、堵点、卡点”警务难题。萧山区公安分局在区委、区政府全力支持下,反复讨论研究,将所有疑难事项,逐层拆解到最小颗粒度,形成18个大类、591个小类、1681个具体事项的非警务警情清单,会同区有关部门查找418部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会议纪要,厘清了责任单位职责界限,为分流110非警务警情,打通110与12345通道打下扎实基础。今年以来,全局非警务警情直接分流“一网统管”39112起,纠纷警情同比下降53.25%。
“支撑实战、服务政府”是“公安大脑”的重要任务。萧山区公安分局在推进“公安大脑”建设过程中,积极融入全区数字化改革,牵头建设“实有人口管理”“道路隐患治理”等7项“一件事”集成应用改革,参与“工程车治理”“护校安园”“安居守护”等20余项“一件事”建设,推动形成立体化社会治理工作体系。
牵头建设政法联动中心,公、检、法、司四部门派员入驻集中办案办公,着力打造集侦、审、诉、判于一体的执法办案综合体,推进刑事案件简繁分流、快慢分道、简案速裁、疑案精办的刑事侦查和刑事诉讼新格局,简单刑事案件48小时内完成刑事速裁成为常态。
针对疫情防控常态情况下,办案出门难、约见难、取证难问题,研发应用“浙警易网办”互联网办案共享平台,上线应用远程询问、在线调解、法律文书送达、涉众型案件报案、交警在线处罚、执法办案公开、律师代理服务、消防救援远程执法等八项业务,完成远程取证832次,支撑办案280余起,覆盖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27个区(县、市)以及部分境外地区,降低了办案成本,缩短了办案期限,提高了办案效率。
无锡:滨湖公安聚力打造一图多标基础管控子系统
滨湖公安积极构建基础工作“中枢大脑”基础管控监测中心,高效运用“一图多标”子系统,打造集资源整合、统筹指挥、合成研判、赋能实战为一体的基础管控体系,实现职能更明晰、统筹更有力、研判更主动、管控更精准的目标。
基础管控体系的核心是基础管控监测中心。扎口全局警种部门基础管控任务,中心内设有统筹协调、任务管理、数据研判、监督检查、质态监管等5个专业岗位,24小时实体化运行,开展指令流转、数据汇聚、专业研判、质态监管等工作。基础管控监测中心承担着对基础工作任务的接收、审核、监督、反馈等工作职责。滨湖公安全面构建“专业警种部门基础管控中心派出所综合指挥室社区民警”工作体系。按照“能减尽减、能并尽并”原则,对分散在各警种的基础管控任务进行梳理汇总、归并去重,通过平台一键下发、流转、反馈交办任务、常态任务、风险防范、任务档案等4类工作任务,形成签收、核查、反馈、督导的工作闭环,基础工作流程和模式实现整体性重塑、系统性调优。信息化、集约化的管理实现了社区警务全流程的可控、可知、可感、可查,激活了系统化建设“节水阀”。平台还根据任务完成时限自动分色提醒,督促基层按时保质落实,形成可回溯闭环模式。中心运作半年以来,共扎口下发各类任务指令1517条,基层派出所均全面落实到位。
此外,滨湖公安优化制定社区民警工作清单和绩效考核办法,梳理社区民警18类64项任务清单,通过量化数据实时反映工作质态,方便派出所和社区民警查漏补缺、提高质效。当群众对平安有了更高追求,对社会安全的期待也从希望“犯罪被打击”,转变为“防患于未然”。为此,滨湖公安把入户访查作为社区民警主要工作手段,开发基本数据、“易采通”信息采集、“全民反诈”预警劝阻、疫情核查等应用场景,通过平台统一推送社区民警走访采集任务,为社区民警提供标准化工作模板,“叠加式”智慧赋能实战,真正让基础工作和现代科技紧密融合。
淄博:开发建设“车路协同”智慧交通系统
淄博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把满足人民群众对城市交通畅通出行的美好生活向往作为工作价值的核心体现,以科技助力数据赋能,深化城市智慧交通建设,全力推动公安交通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有效保障人民群众安全畅通便捷出行。无“新”不进,开创智慧交通新局面。淄博公安交警积极作为,奋勇争先,抢抓淄博市“双智城市”建设机遇,积极应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在全国率先推出“车路协同”智慧交通系统,搭建泛在接入、算网融合、网联互通的智能化数字基础设施,实现车路数据共享交互、路况态势自动感知、交通控制动态调整,切实提升道路通行能力。目前,已在全市9个区县967个灯控路口实现“车路协同”应用场景,博山区成为全国第一个物联网云控信号机测试应用示范区。近日,该系统获“智慧公安我先行”全省公安基层技术革新专项活动暨比武大赛决赛一等奖。
全域诱导,可视化自主调优通行。安装物联网信号机、交通信号数据采集器,打通人、车、路、交通信号链路,根据车辆位置、前行速度、灯时方案,计算车辆在绿灯时段到达路口速度区间,通过“智行淄博”手机APP语音播报及图像展示,为驾驶人提供道路通行态势预判、车速引导、绿波通行服务。细化提升功能,把交通信号灯的可通行时间(绿灯时长)、不可通行时间(黄灯、红灯时长),以路侧灯带形式投影至道路,驾驶人仅需观察指示灯进入并保持在绿色灯区间,即可绿波通行。目前,已在5条路段安装77组路侧灯带。
全段触达,全天候多维安全守护。以高德地图为基座,依托“智行淄博”手机APP,实时显示前方拥堵、畅通等道路交通态势,方便驾驶人及时调整优化通行路线,确保快速、安全行驶,不断提升道路交通智慧化、数字化水平。着眼实现时间维度路权科学分配,试点在中润大道新玛特路段安装行人过街安全守护系统,协调联控上下游路口信号灯配时,明确行人、车辆通行编组和通行时序,避免行人与车辆冲突,减少交通事故隐患,全方位提高通行效率。
全点网联,一键式遥感绿波提速。聚焦整体交通畅通平衡及城市动脉快速通行,精准配置相关路段、不同时段绿波,确定道路起点路口和终点路口,设置信号周期、绿波时长、通行车速,实现物联网信号机控制路段一键生成双向绿波,最大限度减少交通延误。围绕解决交通高峰时段路口车流量饱和问题,执勤民警通过手持信控终端,远程调整路口信号各相位时长,缓解车辆拥堵问题。在博山区西环路(小乔村口至华成路),全长7.2公里,8个灯控路口,平均通行用时12分钟,绿波配置后通行时间缩短至7分20秒,通行效率提升36.8%。
全线可控,自动化全程无感特勤。实行“感联算控”一体化运作,在执行紧急救护、抢险救灾、应急抢修等任务时,通过车载特勤终端或控制台创建特勤任务,输入任务执行人员、开始时间、起点终点、途经路口、车辆数量(或信号灯绿灯保障时长)等信息,系统根据特勤车辆速度和到达路口时间,自动完成路口交通放空、应急车辆通行、恢复正常状态等全流程操作,避免应急车辆被堵,最大限度压减交通放空时间,减少对社会交通的影响。
有“解”思维,提升警务运行新动能。淄博公安交警强化有解思维,安装信号机数据采集器,搭建第三方控制平台,将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信号机、非联网信号机、断网信号机的运行数据、告警信息(停电、黄闪、相位缺失等)纳入平台管理,实现了集中控制“一平台”、统一管理“一张网”。同时,自主研发全国首创物联网云控信号机,汇聚整合交通信号数据,实现设施联网联控、信号智能调优,信号机建设成本仅为以往使用品牌信号机的10%。
调度组织“用数”,解锁服务民生场景。在“车路协同”智慧交通系统建设应用中,依托科技赋能、精致服务,推动城市交通破“堵”调“优”,让驾驶人“一路绿灯”、尽享出行愉悦,提升通行效率、减少碳排放。目前,系统用户达到7.5万人。南开大学城市交通污染防治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使用“车路协同”智慧交通系统后,平均车速提高17.95%、通行时间减少17.84%,平均油耗减少10.39%、碳排放减少10.48%,氮氧化合物排放降低16.29%。
新疆博州:“智慧+”模式强化社会治安防控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地处祖国西北角,边境线长372公里,有“西部第一门户”之称。近年来,博州始终把基层社会治理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全力构建“智慧+”工作模式,积极探索建立反应快、纵深厚、覆盖广的边境立体化防控体系,辖区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智慧+边防:边境线安上“千里眼”。近年来,博州全面开展“智慧边防”试点,开发“智慧边防”综合应用平台,强化重点区域管控,补点加密技防预警设施设备,实现高效协调指挥、精准管控处置、科学管理运维。平台建成后,已提前发现、成功阻止6起企图偷越国(边)境案(事)件。轻点鼠标,就能获知300多公里长边境线上控边力量实时分布情况,在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过程中,博州大力加强边境技防设施建设,给数百里边境线安上了“千里眼”,形成了系统化、严密性的科技控边系统。
智慧+防控:治安管理实现“零死角”。博州充分发挥环博公安检查站“过滤器”“护城河”作用,优化便民警务站布局,强化网巡、车巡、人巡全天候巡逻无缝对接,实现立体化布防、可视化指挥、精细化管理、智能化查控。完善一键式报警、入侵报警、电子巡查等系统功能,健全警企联防、警校联治、警保联勤、警社联动等工作机制,确保不发生影响社会治安的重大案(事)件。今年以来,博州公安机关共检查单位场所5746家次,发现整改隐患问题1263处,提供便民服务8959次,全州立治安案件数较去年同期下降37.9%。
智慧+治理:让城市更加“耳聪目明”。博州充分发挥地方特色和区域优势,因地制宜组建特色组织,出台专项措施,建立“网格+警格”共治模式。目前,博州构建了一个体系领导、一个场所服务、一个平台受理、一套机制运行的综治中心网络,打造了“中心+网格化+信息化”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四级综治中心实现标准化建设,横向连接各部门各单位,纵向打通了各层级综治中心,事项网上流传、限时办结,从而构建起社会治理闭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