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巩义,幸福家园
2023-01-18袁聚平
袁聚平
《易经》云: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图为黄河和洛河在巩义交汇
巩义,是诗圣杜甫的故乡,被誉为“中华诗城”、诗意之城。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白露时节,杜甫因兵乱而客居他乡,留下了千古名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诗人念念不忘的家乡,就是巩义。
巩义地处河南省会郑州和十三朝古都洛阳之间,国土面积1043平方公里,人口80万(2021年),是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全国工业百强县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文化底蕴雄厚
三国时期,曹植在巩义伊洛河畔创作辞赋名篇《洛神赋》,流传至今成为千古传唱。
巩义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这里有距今5300多年的双槐树遗址,是被誉为“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的“河洛古国”,并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当地兴建于东汉时期的青龙山慈云寺,是佛教传入中原的第一座寺院,被誉为“释源祖庭”。
在巩义,到处是文化遗址:巩县石窟作为全国九大石窟之一,其“帝后礼佛图”属国内绝品;黄冶三彩窑址是已知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三彩窑场,也是首次发现的唐代青花瓷产地;北宋皇陵的“七帝八陵”,被称为“全国保存最完整的石刻艺术露天博物馆”;康百万庄园是全国三大庄园之一,康氏家族“留余”传家兴盛400多年,被誉为“豫商精神家园”。
伊洛河与黄河交汇处古称“洛汭”,相传伏羲在这里观天测河,绘制太极八卦,孕育了最原始的礼法。
博大精深的河洛文化,诞生了哲学家程本、纵横家苏秦、政治家桑弘羊、植物学家嵇含、世界文化名人诗圣杜甫、人民艺术家常香玉等一大批文人艺术家。千年文脉的传承赓续,滋养了巩义人的文化自信。
工业发展强劲
巩义工业起步早,基础雄厚,中国乡镇企业的重要发源地。近年来,巩义逐步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铝板带箔加工基地、全国最大的净水材料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机制地毯生产基地。全市拥有工业企业6000多家,上市企业6家,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企业4家。当地有高精铝、新材料、特色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是河南省首个入围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的县级市,巩义全国县域经济百强第45位、工业百强第41位,均为河南省首位。作为河南省县域经济的“排头兵”,巩义引进17个创新创业团队项目,高新技术企业近200家,雄厚的产业基础,是幸福生活的经济保障,也让巩义人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高质量就业。
巩义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这里有距今5300 多年的双槐树遗址,是被誉为“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的“河洛古国”, 入选全国“ 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兴建于东汉时期的青龙山慈云寺,是佛教传入中原的第一座寺院,被誉为“释源祖庭”
唐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杜甫客居他乡,一夜秋风卷破了他的茅草屋,全家夜半淋雨。他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千古名句真情呼告,希望天下寒士能住进高大宽敞的房屋,历史总是如此的相似。
2021年7月,河南省遭受了千年不遇的特大暴雨灾害。作为全省受灾极重的县(市)之一,巩义市上下一条心,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连续攻克“选址、施工、筹资”三大难题。
49个总占地2700余亩、建筑面积130万平方米的集中安置项目迅速开工、加快建设。最终,让受灾群众如期分到了心仪的宅院和楼房。
这场灾后重建攻坚战,穿越时空,完成了诗圣杜甫的千年夙愿,让党心和民意同频共振,为幸福城市写下了生动注脚。
民生保障优先
在巩义,如何解决民生诉求,提升民生服务质量是聚焦的关键方面。巩义始终坚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以幼有所育、学有所教,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近一年,鞏义新建公办幼儿园3所,“公建民营”幼儿园回收13所,利用现有中小学富余校舍(特别是农村学校)改造附设幼儿园20所,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5.3%,幼儿入园率达98%以上。新建小学3所,改造提升中小学校23所。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采取“名校+乡村学校”等形式,建立51个教育共同体;率先完成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100%压减,全市所有学校实现午餐供应和课后延时服务。大力推进高中教育扩容,增加高中学位1630个,高中(职专)毛入学率达到96%,在全国位居前列。
另外,养老服务改善工程也被列入日前公布的巩义2022年十项民生实事之中。目前,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巩义模式”已从稚嫩走向了成熟,走进了千家万户。巩义的智慧养老平台入网服务15.8万老年人,百分百录入;同时,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实现城区全覆盖。
当前,巩义正在积极探索养老服务新模式,借助“互联网+健康医疗”,把全市60岁以上老人的年龄分布、身体状况、健康需求全部纳入医共体数据库,医防融合,及时有效地解决市民养老特性化需求,打造幸福养老的“巩义样本”,让“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助、老有所乐”照进现实。
生态宜居宜业
巩义将幸福寄于山水,充分保护利用好域内的嵩山、浮戏山、青龙山、黄河、伊洛河,让群众“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巩义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市民在城市印记中读懂千年文脉,增添幸福巩义的亮色;巩义坚持美化人居环境、提升生活品质,将山水人文元素、科技智慧理念融入城市治理的点滴,体现了幸福巩义的本色。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句人尽皆知的小学课本上的杜甫名句,已经在巩义转变为现实。
近年来,巩义市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机遇,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轴,全力建设以绿色发展为特征的产业新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新城、共建共治共享的幸福新城,曾经的资源型城市实现了华丽蝶变。
2022年11月19日,巩义被国家生态环境部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如今的巩义,伊洛河畔“微风燕子斜”,嵩山之巅“山青花欲燃”,黄河湿地“沙暖睡鸳鸯”,城里城外“春风花草香”。山青水碧、天蓝地绿的秀美画卷,成了诗圣家乡的真实写照。
脚下是征途漫漫,放眼是天高地阔。
党的二十大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承载着无数光荣与梦想的巩义人正将“幸福”这一主线贯穿于城乡建设的各方面、全过程,以“金石莹逾新”的顽强意志、“会当凌绝顶”的豪迈情怀,向着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标杆城市的目标全力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