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叙事护理》的护理本科生对该课程期待体验的质性研究
2023-01-18高立硕陈美芳
刘 玲,高立硕,陈美芳,阚 燕,张 丽
(1. 天津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天津 300070; 2.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 300192;3.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 300052)
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0-2025)[1]指出,要强化护理人文关怀、优化护理服务流程,实现优质护理服务扩面提质,有效提升患者获得感。叙事护理是护理人文落地的工具,也是心理护理的具体体现。如何在高校开展叙事护理教育,一方面要结合临床护理实践现状,服务临床、服务病患;另一方面要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期待。因此,本研究通过访谈选修《叙事护理》课程的本科护生,旨在了解其对课程的学习期待,为提高教与学的契合配合、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采用目的抽样法,以就读于天津医科大学护理专业且于2021年秋季和2022年春季选修了本校《叙事护理》课程的在校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初次选修《叙事护理》课程;②语言表达清晰流畅;③对此次研究知情同意,愿意配合。排除通过其他途径接触过叙事护理培训的学生及旁听生。访谈人数的确定以不再出现新的主题为标准[2]。研究最终纳入护生11名,包括女生9名、男生2名,大二年级学生6名、大三年级3名、大四年级2名,临床见习或实习时间1周到6个月不等。受访者一般资料详见表1。
表1 受访者一般资料 (N=11)
1.2 方法
1.2.1 确定访谈提纲在国内外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本课题研究目的,经与《叙事护理》课程组老师讨论后确定访谈提纲。提纲内容包括3个开放式问题:①为何选修此课?②对本课程(如授课内容、授课教师、授课形式、结课形式、能力培养等方面)有哪些期待?③你如何看待叙事护理与未来从事工作的关系?
1.2.2 资料收集方法2021年9至2022年3月,在《叙事护理》选修课首次课开课之前对学生进行访谈。选择相对安静无打扰的小教室作为访谈地点。采用一对一、面对面半结构式访谈。访谈前向受访者说明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过程,征得其同意后对访谈进行录音,并观察、记录受访者的语气、肢体语言等非语言行为。每名学生访谈时间25~40 min。访谈过程中营造轻松的氛围,给予受访者充分的思考时间,并应用提问、倾听、回应、澄清、重复、追问、总结等访谈技巧,鼓励受访者表达自身真实的观点和感受。
1.2.3 资料分析方法访谈结束后48 h内,由2名研究者将访谈录音逐字逐句转录为文字资料。由课程组另外1名成员检查、核对以确保转录内容的准确性。为提高研究的可信度,研究者向每名被访者提供反馈信息,以确定描述分析的结果与被访者的个人体验一致。采用Colaizzi 7步法[3]对访谈材料进行分析:①仔细阅读所有资料;②析取有重要意义的陈述;③对反复出现的观点进行编码;④将编码后的观点汇集成主题;⑤写出详细、无遗漏的描述;⑥辨别相似的观点;⑦验证主题,并建立主题之间的关系。
2 结果
在整理分析访谈资料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对《叙事护理》选修课程的想法及期待提炼出以下几方面主题。
2.1 学生选课前对叙事护理有所接触选课前多数学生均通过不同途径接触过叙事护理,对其有一定好奇,希望通过选课拓展视野、提升沟通能力。S1:“之前在(微信)公众号里听说过叙事护理,但并不了解(其在)临床如何开展,出于好奇(选修了此课),也想(借此)提高专业能力。”S2:“见习时带教老师提到过叙事护理,说(叙事护理)对人与人之间沟通有益,又与护理专业息息相关,所以就选了。”S3:“本课程宣传海报里说叙事护理是一种具体的心理护理方法,我想学习具体怎么做的。”S10:“我学分都修够了,(选修此课)一方面好奇护理中是如何叙事的,另一方面觉得能够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吧!这方面我比较欠缺。”
2.2 对教学内容及效果有较高期待
2.2.1 希望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学生期待通过选修此课程提升人际沟通能力,将其运用到与同学、家人、同事的相处中。S1:“希望提高表达能力。护士要与各种人打交道,做健康宣教、各种治疗前都要沟通,表达得清楚、恰当会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冲突发生。”S5:“跟患者或者同学的相处中,期待自己的表达更能传递出心中的爱。”S6:“我脸皮薄,不好意思跟陌生人说话,日后工作不知道怎么开始(与他人沟通)……所以想学习一下。”S8:“(我)与熟人沟通没问题,但与患者沟通会担心说错话,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很想提高(沟通能力)。”
2.2.2 希望提升共情安慰能力学生期待通过此选修课程提升自身共情和安慰能力。S3:“(自己)没经历过的事很难共情,理解不到位就(会)影响交流的深度。同学之间经常发生(类似情况),很尴尬。共情好的时候,能迅速找出对方说话的重点……护士工作需要这个能力。”S2:“护士经常(需)要安慰患者和家属,共情能力是安慰的基础,我就挺不会安慰人的。身边人需要我安慰时,我很无助,力不从心,想提高这个能力。”S5:“(我有时)安慰别人时感觉对当事人不起作用。我想真正安慰到患者,想通过课程深入了解一下。”
2.2.3 希望所学助益未来生活及工作学生期待通过叙事护理了解并助益未来生活和工作。S3:“叙事护理,应该会讲一些临床案例吧,我挺想了解未来工作和生活样子的。”S4:“叙事就是通过语言说吧,单纯用语言就能帮助别人应该挺酷吧!(我)想拥有这种能力。”S6:“心中有爱,(如果)因为不会表达而让人误解,挺委屈的。希望通过学习(能够)恰当表达和传递心中的爱,让生活工作更轻松美好吧!”
2.3 对课程的期待
2.3.1 期待资深健谈的临床老师授课学生最希望有故事、善于讲述、经验丰富的临床老师讲授此课程。S6:“希望老师都是资深的护士吧,如果有医师、不同年资的护士或许更好,因为不同人立场不一样。护士长的高度我可能一时达不到,年龄与我相近的老师可效仿性更高些。”S7:“希望有心理学知识背景的、善于讲案例的临床老师授课……毕竟日后我也是护士,更想知道临床是如何开展个性化的心理护理的。”S8:“(希望授课老师是)有故事的临床护士长、带教吧,他们遇到的事情多、经验丰富,讲得(会)更精彩吧!”
2.3.2 希望透过案例丰富临床经验学生们希望通过老师的案例叙述,逐渐了解临床,获得间接的临床经验,缓解对临床工作的焦虑和恐惧。S2:“希望(在课堂上)听到一些临床具体的例子,让我能举一反三,学着处理(临床情况)吧!”S6:“很好奇护士在碰到个性化的患者和家属(问题)时的处理方法……(了解这些方法)便于我借鉴。也希望通过模拟练习逐渐增长直接经验,减轻对临床的恐惧感。”S5:“老师的故事可能会有抛砖引玉的效果,激发我产生自己的预案,这比碰到了(问题)再去想办法主动得多。”S11:“媒体上医患冲突的报道让我担心见习、实习或工作中会遇到(类似冲突)。希望透过案例,能让我掌握一些能直接上手的(相关问题处理)技巧。”
2.3.3 期待互动参与式课堂“多元”“活跃”“互动”“体验”是学生对课堂组织的期待。S5:“叙事就是以讲故事为主吧。与冰冷的知识比,我更喜欢听有情节、有感情的故事。……多种(教学)形式组合更好吧,比如影视片段欣赏、分享身边的故事、小组讨论等。”S3:“(课堂上)不能都是老师讲吧?大家一起讲故事、情景模拟、互动练习、角色扮演这些形式都有会比较好吧!能让我们充分地实践、感受的形式都行吧!”
2.3.4 期待实战、交流所学内容多名学生期待学以致用、讨论交流所学内容。S5:“如果老师能提供几个临床常见案例,让我们课堂实战一下,老师再结合我们的综合表现给予提升性的点评,或许(会让我们)收获更大吧!”S8:“期待大家坐在一起,讨论分享这门课的收获。毕竟被看见的收获印象才更深刻。”
3 讨论
基于学生的需求和期望,结合课程教学内容,针对《叙事护理》选修课的开设提出以下几方面思考。
3.1 加强课程宣传,提高选课竞争力我校相关选修课的选课率一般为12.3%~25.6%。2021年秋季学期《叙事护理》选课人数为6名(选课率为5.13%),2022年春季有22名学生选课(选课率为25.6%,)。分析实际选课情况表明,之前对叙事护理略有了解的同学更倾向于选修该课程。这也提示课程组应在选课前期进一步扩大对课程的宣传。虽然《“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已于2017年提出要加强医疗服务人文关怀,构建和谐医患关系[4]。我国第一本《叙事医学》教材也于2020年4月出版。但目前国内开设《叙事护理》课程的医学院校并不多[5-7],更无统一教材;加之学生对新兴学科的认识不足,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影响选课人数。但根据近几年各医学院校对医学人文的重视程度及相关课程的开课速度推测,相关问题的改观可能更多依赖课程本身的专业竞争力、教师人格魅力、学生的关注度[8]和学生之间的口口相传。后续可以考虑由历届上课学生制作宣传短片,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认知度和选课率。
3.2 结合实践合理开展案例教学透过鲜活的课堂案例,学生一方面期待了解临床境况,缓解媒体对医患冲突的片面报道引发的职业紧张和焦虑;另一方面可以迅速汲取案例中的直接或间接经验,以应对现实中的问题。对此,教师应辩证地看待。案例教学法不失为一种让学生快速上手的“捷径”,但是心理护理的实施者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如与患者建立关系的能力、从患者透露的信息中寻找问题根源的觉察力、以患者为中心的倾听与交流能力等[9]。实施者能够由衷地抚慰患者由疾病引发的心灵之痛、愿意理解和回应患者的痛苦才是做好叙事护理的内部动力之源[10]。切不可技术至上,生搬硬套。鉴于此,提示授课教师可以结合独特的案例讲解理念、技术的使用,并重点强调叙事护理的精神和理念以及视情况灵活运用。
3.3 基于临床实际与学生需求构建教学体系与目标大多数学生希望通过选修该课程提升自身的沟通、共情、觉察、反思及安慰能力,使自己能够提供“有温度的护理”,可以“恰当、准确地表达”并“安慰到患者”。然而,如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将其落实到实际教学中?制订明确的课程目标、选择恰当的方式方法应该是不二选择。结合相关研究,本课程组将《叙事护理》课程体系构建总结为1个依托、2个并重、4个步骤[11]。1个依托:以叙事案例为依托,讲解五大核心技术和叙事精神理念。2个并重:理论学习与技术操练并重。4个步骤:①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看电影及剪辑制作好的电子故事[12],并创造设计临床频发情景;②采取操作性强、学生接受度高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情感,如情景模拟、教育戏剧表演[13]、标准化病人、案例讨论分享[14]、反思日记[15]、从“患者主观体验”及“自我主观体验”中学习体悟[16]等;③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练;④启发学生在练中悟。通过课程设置,让学生充分体会被关注、被尊重、被共情、被倾听的真实感受,并将其传递给需要的人,在助人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积累专业认知。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有意识地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包括学校开设的选修课、社会实践、模拟教学查房等),通过与患者近距离的接触交流,在实战中提升人文关怀能力,强化主动服务意识[17]。
3.4 着力为学生创造接触了解临床的机会访谈结果可见,受访学生选课目的均以提高个人专业能力、补齐短板,为后续工作、生活打基础作为考量。这也体现了“00后”大学生对人文关怀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护患间良性互动经验提升的渴望。鉴于此,我们将本课程由第3学年第1学期调整至第2学年第2学期,以便学生早接触、早培养相关能力。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作为与患者接触最为密切的医务人员,护士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关怀能力。但自2020年初以来,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大量临床实践课不得不改为网上见习[18-19],学生去医院直接接触患者的机会明显缩减,对临床的未知进一步加剧了其恐惧感。而人文关怀能力、护患互动经验需要在环境和教育的促进下,长时间地体验、感悟、学习模仿、不断尝试、积累方能逐步形成[20-21]。高校教师一方面可通过开设叙事护理课程或在专业课中融入叙事案例,为学生模拟临床实践情景,拉近学生与临床的距离,引领学生探索、理解患者的感受和想法;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其实习、入职初期,通过叙事护理教育、基地实训等环节,引导学生适应临床环境,感受与患者的接触方式、沟通技巧,进而换位思考,为患者提供更有温度的护理服务。
4 小结
在高校《叙事护理》课程的开设中,护理教育者应将护生对课程的期待与临床护理实践需求相结合,优化教学方案、落实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获得感。此外,本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如研究者同时也是课程开设者,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偏倚;纳入访谈的学生仅来自一所高校,且受访学生来自两个不同年级。相关因素均可能使得研究结果的推广受到一定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