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玫瑰葡萄设施促早栽培小气候特征及预报模型
2023-01-17方莎莎孟翠丽
方莎莎,孟翠丽
(武汉农业气象试验站,湖北 武汉 430040)
葡萄是我国最主要的水果之一,有“水果皇后”之美誉。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葡萄产业已从食品向化妆品、医药用品、生物制品等领域延伸[1]。面向旺盛的消费需求,近年我国葡萄种植面积和产量迅速扩张,葡萄产业面临着产量基本饱和、价格持续走低、销售市场不乐观等新问题[2-3]。采取“双天膜加地膜”覆盖方式的促早栽培措施,既可以使葡萄提早上市,实现淡季供应,又可减轻冻害、暴雨及高温热害的影响,具有减灾增效的优势,近年来迅速兴起[2-5]。
围绕大棚水果种植许多学者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在栽培技术方面,徐彦兵等[5]发现,设施葡萄“三棚一膜”促早栽培比单层棚栽培提早15 d成熟;徐小菊等[6-7]研究表明,双膜和升温处理可使葡萄成熟期提前,且坐果率、果实硬度、色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指标都有不同程度提高。在设施小气候预报方面,肖芳等[8]分析了设施葡萄小气候变化规律,建立了葡萄冬、春、夏季棚内日均气温、相对湿度预测模型;符国槐等[9]对浙江省慈溪市设施草莓大棚温、湿度进行模拟,建立了冬、春季棚内气温预报模型;袁静等[10]分析了山东大樱桃小气候特征,并利用逐步回归法建立棚内气温、相对湿度预报模型,预报效果较好。然而,针对促早栽培葡萄的大棚小气候研究仍较欠缺,设施葡萄精细化气象服务也有待深入开展。
武汉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作为华中最大城市,具有强大水果需求和消费市场,葡萄经济效益居武汉主要种植水果之首[11]。近年,阳光玫瑰葡萄因其抗性强、口感佳、品质优、经济效益好等优点深受消费者和种植户青睐[11-12]。本研究以武汉市东西湖区群力大队阳光玫瑰葡萄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设施促早栽培葡萄不同发育期的小气候特征,建立促早栽培葡萄小气候预报模型,研究不同天气条件下小气候调控措施,旨在为设施葡萄促早栽培环境管理和气象服务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地点
试验于2021年1—8月在武汉市东西湖区东山办事处群力大队阳光玫瑰种植基地内进行。
1.2 试验材料
试验大棚为钢架结构,顶高3 m、长60 m、宽8 m,南北走向,覆盖无滴膜。种植葡萄品种为阳光玫瑰,采用促早栽培方法进行管理,1月上旬盖膜,3月中旬撤外层膜,5月底撤围膜,转避雨栽培。
1.3 试验方法
在试验大棚内离地面1.5 m处安装气温、相对湿度传感器,地表安装10、20 cm地温传感器,自动监测棚内气象要素,采集频率为10 min·次-1,记录时间为2021年2月4日至8月初葡萄采摘结束。棚外气象要素数据采用武汉观象台同期观测数据。本试验数据利用SPS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并利用逐步回归法建立小气候预报模型。
2 结果与分析
2.1 葡萄大棚内小气候特征
2.1.1 气温变化特征
葡萄棚内、外日均气温变化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棚内外日均气温随时间变化趋势一致,随着外界气温升高,棚内气温也逐渐升高,且季节性变化明显。2月份外界气温偏低,葡萄覆盖双层膜后,白天太阳辐射使棚内气温上升,结合夜晚薄膜保温作用,使棚内平均气温达16.1 ℃,比同期棚外气温高4.8 ℃;3月上旬撤下外膜,棚内外温差减小;4月下旬,随着外界气温升高,尤其是晴天午后,棚内气温超过25 ℃,需要适时开棚通风降温,随着开棚次数增加,棚内外平均温差不断减少,5—6月降至1 ℃以内;7—8月棚外平均气温高于棚内。总的来看,棚外气温变化幅度大于棚内,2—8月棚内、外平均10 d气温变化率分别为1.6和2.4 ℃。
图1 葡萄大棚内外日均气温变化
研究表明,棚内气温受天气条件影响较大[8-10]。根据日照百分率将天空状况分为晴天、多云、阴天3种天气类型[13](日照百分率S>60%为晴天,20%多云>阴天。
图2 不同天气状况下棚内外气温日变化
2.1.2 相对湿度变化特征
从图3可以看出,棚内相对湿度整体高于棚外,2—8月棚内、外平均相对湿度分别为90.7%、78.3%。2—5月棚内、外相对湿度变化趋势一致,6月中旬以后,随着外界气温升高,棚内相对湿度几乎达饱和。由图4可见,棚内相对湿度白天低、夜间高,与气温日变化相反。晴天和多云天气时,9:00前棚内相对湿度大于棚外,日出后随着气温升高,棚内外相对湿度逐渐下降,分别在15:00和12:00左右达最低值,9:00—13:00棚外相对湿度大于棚内,16:00后随着气温降低棚内相对湿度又大于棚外;阴天时,棚内外相对湿度日变化幅度很小,棚内相对湿度全天大于棚外。总的来看,相对湿度变化幅度白天大于夜间,且晴天时相对湿度日较差最大,阴天时日较差最小。同一时刻的相对湿度为阴天>多云>晴天。
表1为棚内与棚外的气温及相对湿度的相关系数。可以看出,夜间棚内外气温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8,大于同一天气类型下白天的值,这是因为夜间棚内气温主要来自地面、植物释放的白天储存的热能,棚外气温也影响着热能向外界的释放,因此,夜间棚内、外气温相关性较好。不同天气类型下,阴天棚内外气温的相关性大于晴天和多云天气,这与符国槐等[9]研究结果一致。各种气候条件下棚内、外相对湿度的相关性均小于气温的相关性。
图3 葡萄大棚内外日均相对湿度变化
图4 不同天气状况下棚内外相对湿度日变化
表1 观测期不同天气条件下棚内、外气温、相对湿度相关性
2.2 大棚小气候预报模型的建立
2.2.1 日平均气温、相对湿度预测模型
研究中采用逐步回归模型对大棚内气象要素进行预测,该模型为:
Y=b0+b1Xi+b2Xj+,…,+bnXn。
式中,b0是常数;Xi为逐步回归模型中选入的变量;b1~bn为变量的相关系数。大棚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但它又时刻以辐射、对流和传导等方式与外界进行热量交换。白天,太阳以短波辐射的形式照进大棚,转换为土壤、墙壁、植物表面的热能,夜间这些热能又通过传导、对流、长波辐射等方式散布到大棚空气中。选择当天及前一天棚外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相对湿度、最小相对湿度、地表平均温度和最高、最低温度、日照时数等作为自变量,棚内气温、相对湿度为因变量,应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因冬季低温期间大棚覆盖双膜,随着外界气温升高,3月份撤下外层膜,5月下旬撤下内层膜,因此,将葡萄生育期按不同覆盖条件分为双膜覆盖期(2月5日至3月13日)、单膜覆盖期(3月14日至5月27日)、避雨栽培期(5月28日至8月7日)3个时间段进行小气候预报模型分析。
不同天气状况下棚内日平均气温、相对湿度的预测模型见表2~4。T0、RH0分别代表棚内平均气温、平均相对湿度,T1、Tmax1、Tmin1、RH1、RHmin1、S1、Tsur1、Tsmax1、Tsmin1分别代表棚外当天的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相对湿度、最小相对湿度、日照时数、日平均地表温度、日最高和最低地表温度,T2、Tmax2、Tmin2、RH2、RHmin2、S2、Tsur2、Tsmax2、Tsmin2分别代表棚外前一天的对应要素。
表2 双膜覆盖期不同天气条件下棚内日平均气温、相对湿度预测方程
2.2.2 逐小时气温、相对湿度预测模型
选择棚外前一天的气温、相对湿度、地表温度、日照时数以及棚内前2 h气温(T3)、相对湿度(RH3)等作为自变量,棚内逐时气温、相对湿度为因变量,建立数学模型。不同天气状况下棚内逐小时气温、相对湿度的预测模型见表5~7。
表3 单膜覆盖期不同天气条件下棚内日平均气温、相对湿度预测方程
表4 避雨栽培期不同天气条件下棚内日平均气温、相对湿度预测方程
表5 双膜覆盖期不同天气条件下棚内逐小时气温、相对湿度预测方程
表6 单膜覆盖期不同天气条件下棚内逐小时气温、相对湿度预测方程
表7 避雨栽培期不同天气条件下棚内逐小时气温、相对湿度预测方程
2.2.3 预报模型的检验
利用2021年2—8月葡萄生育期的气象资料,对不同天气状况下葡萄大棚内的日平均和逐小时气温、相对湿度模型进行拟合检验,结果见表8、9。可以看出,不同天气状况下,棚内日均气温模型模拟的标准误差(RMSE)在3 ℃以内,日均相对湿度的RMSE在5%以内。除避雨栽培期晴天和多云时气温的预测值与观测值的决定系数(R2)为负、个别预测值与观测值的R2较小外,其余模型均通过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
由表9可看出,逐小时气温模型模拟的RMSE在7 ℃以内,相对湿度模型的RMSE在14%以内,所有模型均通过了0.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拟合结果精确度较高。同一覆盖条件下,晴天时R2和RMSE更大。相同天气状况下,避雨栽培期模型模拟的RMSE更小,这与随着外界气温升高,大棚揭膜次数增加,棚内、外小气候差异减小有关。
表8 棚内日均气温、相对湿度模型检验
表9 棚内逐小时气温、相对湿度模型检验
3 小结与讨论
本试验以武汉市群力大队阳光玫瑰葡萄为研究对象,分析设施促早栽培葡萄不同生育期小气候变化规律,建立促早栽培葡萄不同覆盖条件、不同天气状况下的小气候预报模型。结果表明:
双膜覆盖期棚内平均气温高于棚外,避雨栽培期棚外平均气温高于棚内。2—8月棚内外气温日变化均呈单峰型,棚内外气温最低值均出现在5:00左右,棚内、外气温最高值分别出现在正午12:00—13:00和下午15:00—16:00。晴天和多云天气时,白天棚内气温明显高于棚外,阴天时棚内外温差较小。气温日较差为晴天>多云>阴天,同一时刻的气温为晴天>多云>阴天。
棚内相对湿度白天低、夜间高,与气温日变化相反。3种天气状况下棚内相对湿度最高值均出现在5:00前后,晴天时相对湿度最低值出现在下午15:00,阴天和多云时相对湿度最低值出现在12:00—13:00。相对湿度变化幅度白天大于夜间,相对湿度日较差为晴天>多云>阴天,同一时刻的相对湿度为阴天>多云>晴天。
逐步回归方法能够较好地反映不同覆盖条件下葡萄大棚内、外气象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对预报模型进行拟合检验,不同天气状况下棚内日均气温模型的RMSE均小于3 ℃,日均相对湿度模型的RMSE均低于5%,大部分结果通过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逐小时气温模型的RMSE小于7 ℃,相对湿度模型的RMSE小于14%,所有模型均通过0.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拟合精确度较高。
本试验中日均气温、相对湿度的模型拟合基于不同覆盖条件、不同天气状况下的观测数据,因此样本量较少,对结果代表性有一定影响,仍需更深入的观测研究进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