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混合研究方法的农村居民全民健身路径使用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23-01-17张立川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农村居民全民编码

张立川,杜 娟

2016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强调,要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公共设施,加强骑行道、全民健身中心、健身步道、体育公园、社区多功能运动场等场地设施建设。2020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中指出: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是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要公共服务职能,是贯彻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必然要求。加速推动全民健康路径建设已经成为促进群众体育蓬勃开展,提高人民健康服务能力的制度要求。

长期以来,推进全民健身路径建设问题倍受学界关注。通过梳理相关文献不难发现,已有研究主要围绕全民健身路径的发展历程[1]、现状描述[2]、组织管理[3]、效能发挥等维度进行了深入探讨。从研究对象的选择向度看,相关研究具有较强的区域性特征,即采取实证调研的方法,对不同省份或城乡区域内的全民健身路径问题展开论述,而加大健身路径使用宣传力度、配套健身路径指导队伍、完善全民健身治理理念、构建多元协同机制等策略建议也逐渐达成共识[4]。客观而言,全民健身路径建设问题具有显著的地域差异性和策略针对性,特别是受到不同地方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等内外在环境影响,人们在全民健身路径建设的需求维度和供给满意度上存在明显差别[5]。因此,加大地方性全民健身路径建设的跟踪调查与意见反馈体现出较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鉴于此,本研究重点围绕山西省临汾市农村地区的全民健身路径使用满意度进行研究,旨在通过实证调研与案例分析,揭示农村地区全民健身路径建设的内外在影响因素,以期为推动全民健身战略的有效实施提供支持。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山西省临汾市农村地区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以农村居民全民健身路径使用满意度为研究对象,旨在为推进山西省农村地区全民健身路径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1)问卷设计。为系统掌握临汾市农村居民使用全民健身路径的满意度,笔者在借鉴已有研究文献量表的基础上,向相关领域专家多次征询意见,最终制定了《农村居民全民健身路径使用满意度调查问卷》。问卷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问卷说明;第二部分:调查者基本信息;第三部分:农村居民全民健身路径使用满意度调查表,主要包括路径位置环境、路径设施建设、路径管理质量和路径使用效果4个维度。

(2)问卷发放与回收。本研究从临汾市所辖 17 个县区中,随机选取了尧都区、乡宁县、浮山县、大宁县和襄汾县5个县区的农村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发放形式包括纸质版问卷和问卷星两种形式。问卷发放共历时一个月的时间,累计发放问卷425份,收回425份;剔除无效问卷后,有效回收问卷402份,有效回收率为94.59%。

(3)问卷的信度与效度。从问卷内容的设计目的看,农村居民全民健身路径使用满意度调查是调研重点,而为确保调查问卷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本研究使用 Cronbach's α系数对问卷的信度进行检验。通常认为,α系数大 0.8则问卷比较可靠,且α系数越高表明问卷可信度越好。由表1可知,与使用满意度相关的四个维度 Cronbach's α系数均大于0.8,说明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

表1 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检验

问卷效度检验主要用于验证问卷所测内容的有效程度。本研究采用 KMO 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的方法对问卷题项进行测量。由表2可知,KMO值大于0.8,Bartlett球形检验的P值小于0.001,说明问卷效度合理,可以开展本次研究。

表2 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

1.2.2 扎根理论以问卷调查对象为样本库,在充分考虑到不同性别、年龄、职业和健康状况的前提下,选取了21位农村居民进行深度访谈(见表3),每次访谈基本都在30分钟左右,访谈内容主要涉及:农村居民对全民健身路径建设的看法、使用全民健身路径的经历和感受、影响持续使用全民健身路径的因素、身边人使用全民健身路径的情况等。

表3 受访者基本情况一览表

在数据收集方面,首先对访谈录音进行编号并采用逐字逐句转录的方式形成访谈资料。在对访谈数据整理完成后,随机抽取了16个样本进行分析和检验,预留 5个样本用于饱和度检验。其次,采用开放式编码、主轴式编码和选择式编码的传统编码方式,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为了确保编码结果的有效性,笔者专门邀请了1名具有质性研究经验的硕士研究生共同实施编码工作。

2 农村居民使用全民健身路径的满意度分析

2.1 整体满意度分析

通过前期的文献梳理可以发现,满意度分析是相关研究的主要内容,而具体评价的维度涉及路径器材数量与质量[6]、健身路径布局、健身路径配置[7]、健身路径管理、健身技能指导[5]等多个方面。

为了有效揭示农村居民使用全民健身路径满意度的整体状况,本研究对已有研究的相关维度进行归纳与整合,最终确定了路径位置环境、路径设施建设、路径管理质量、路径使用效果等 4 个方面的 16 道题项。每道题目设置“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非常不满意”4个选项让调查者选择,分别计1、2、3、4分。各维度调查内容及得分情况如表4所示。

表4 农村居民使用全民健身路径的整体满意度分布表

从表4可以看出,在路径位置环境、路径设施建设、路径管理质量、路径使用效果4个维度的满意度调查中,各维度均值均接近于3分,表明调查对象对全民健身路径的使用态度偏向于不满意。其中,路径管理质量的满意度最低,路径位置环境则相对较好。

2.2 性别差异分析

为了探究不同性别的农村居民是否在全民健身路径使用满意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故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对不同性别的农村居民进行路径位置环境、路径设施建设、路径管理质量、路径使用效果因子的差异性分析。分析结果见表5。

表5 农村居民使用全民健身路径满意度的性别差异

在路径位置环境、路径设施建设、路径管理质量、路径使用效果四个维度上,女性得分均高于男性,但不同性别之间的差异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2.3 年龄差异分析

以年龄为因子,对农村居民使用全民健身路径满意度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由表6可以看出,年龄在路径位置环境(P<0.05)、路径设施建设(P<0.05)、路径管理质量(P<0.05)和路径使用效果(P<0.05)上存在显著差异。根据事后比较可知,在路径位置环境上,46岁以上组和18~45岁组均显著大于18岁以下组;在路径设施建设上,不同年龄阶段的得分均存在显著差异,且随着年龄的增加,满意度得分显著提高;在路径管理质量上,46岁以上组和18~45岁组均显著大于18岁以下组,而46岁以上组与18~45岁组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在路径使用效果上,46岁以上组和18~45岁组均显著大于18岁以下组,而46岁以上组与18~45岁组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表6 农村居民使用全民健身路径满意度的年龄差异

2.4 学历差异分析

考虑到学历可能会对农村居民使用全民健身路径满意度产生影响,故将学历作为因子,对农村居民使用全民健身路径满意度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由表7可知,不同层次学历对路径位置环境(P>0.05)、路径设施建设(P>0.05)、路径管理质量(P>0.05)、路径使用效果(P>0.05)均无显著差异,这说明农村居民对全民健身路径使用满意度的感知不会因学历差异而产生不同。

表7 农村居民使用全民健身路径满意度的学历差异

2.5 健康状况差异分析

以健康状况为因子,对农村居民使用全民健身路径满意度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从表8可以看出,不同健康状况水平在路径位置环境(P>0.05)、路径设施建设(P>0.05)两个维度上无显著差异;在路径管理质量(P<0.05)、路径使用效果(P<0.05)上存在显著差异。由于路径管理质量的方差齐性检验结果为显著差异(P<0.05),故在事后检验中参照 Tamhane 数据,结果显示不同健康状况水平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同时,事后比较发现,在路径使用效果上,一般水平组显著大于健康水平组。这表明全民健身路径具有一定的锻炼效果,但对于健康人群而言,其效果相对较小。

表8 农村居民使用全民健身路径满意度的健康状况差异

3 农村居民使用全民健身路径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开放式编码和主轴式编码

开放式编码(open coding)是对访谈资料进行初步处理,通过挑选出可以编码的语句或片段进行概念化分析,从而发现概念类属[8]。开放式编码时,应尽量按照资料的原始状态进行编码,即使用受访者的原话进行现象定义。依据以上相关操作要求, 经过对样本资料的整理、比较、归纳和罗列,最终得到28个概念。主轴式编码(axial coding)是在开放式编码得出的概念类属基础上,发现各概念类属间的深层联系,并据此建立各类属间的主范畴。通过寻找语义关系、情境关系、过程关系、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等思路,共获得“价值感知”“功能感知”“作用感知”“必要性”“依赖性”“健身需求”“休闲需求”和“社交需求”8个主范畴。开放式编码和主轴式编码结果如表9所示。

表9 全民健身路径使用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开放式编码和主轴式编码表

3.2 选择性编码

选择性编码(selective coding)是对主轴式编码得出的主范畴进行系统梳理的过程。其目的是进一步挖掘和提炼各主范畴之间的关系,发现核心范畴,并将核心概念和范畴纳入一个彼此紧密关联的系统中,形成具有解释现象能力的“理论模型”[9]。对“价值感知”“功能感知”“作用感知”“必要性”“依赖性”“健身需求”“休闲需求”和“社交需求”8个主范畴进行分析后发现:影响农村居民使用全民健身路径满意度的因素可以分为“认知水平”“使用态度”“需求定位”三个维度(见表10)。

表10 全民健身路径使用满意度的影响因素:选择性编码表

其中,“认知水平”包括“价值感知”“功能感知”“作用感知”3个主范畴;“使用态度”包含“必要性”“依赖性”2个主范畴;“需求定位”涵括“健身需求”“休闲需求”和“社交需求”3个主范畴。其共同构成的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农村居民使用全民健身路径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模型

3.3 理论饱和度检验

为进一步检验核心范畴和理论模型建立的信度和效度,对预留的5个样本资料进行了同一流程的扎根编码和分析,没有发现新的重要概念、类属、范畴和关联关系,理论模型仍可以解释类似现象,故认为本研究提出的“农村居民使用全民健身路径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模型”通过了饱和度检验,无须再扩大采样和资料分析范围。

3.4 结果分析

基于以上访谈资料的编码与分析,认为农村居民使用全民健身路径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模型揭示了以下几种主要关系:

(1)农村居民的认知水平对全民健身路径使用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认知心理学将认知视为信息加工的过程,即从信息加工角度而言,认知是指感觉输入的转换、加工、存贮、恢复以及使用的全过程[10]。农村居民对全民健身路径的认知正是其对该事物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和使用的过程。这种认知既可以来源于使用过程,也可以先于使用行为而产生。如价值感知反映着农村居民对全民健身路径的“第一印象”, 而功能感知和作用感知则是基于使用后的经验表达。认知水平对农村居民使用满意度产生影响的事实说明,满意度并非一个恒定值,它处于不断调整的动态变化之中。当人们了解全民健身路径建设的目的与意义,就会对使用行为产生的效果给予适当的预判,从而减少过分期望导致的“心理落差”。同时,受个体不同使用程度和经验的影响,人们会产生不同的满意度反馈。如经常使用全民健身路径的农村居民对路径功能和作用能够形成更充分的认识,进而可以体验到更多全民健身路径所带来的益处。综上可知,认知水平会对全民健身路径使用满意度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但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影响存在正反两种效应。

(2)农村居民的使用态度对全民健身路径使用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态度指个体对某一特定对象或现象所持有的较为稳定的评价和行为倾向[11]。在农村居民使用全民健身路径的态度上,主要表现在必要性和依赖性两个方面。首先,必要性反映出农村居民选择使用全民健身路径的空间或余地。在访谈中发现,不同身体健康状况、不同运动习惯和不同年龄段的农村居民,会表达出不同程度的必要性评价。如身体健康状况欠佳的居民,普遍对全民健身路径存在的必要表示肯定;对于年轻的农村居民而言,全民健身路径的种类限制和互动性不足等问题会降低其必要性的评价; 对于有不同运动习惯的农村居民来说,较小的选择空间同样会降低其使用必要性的判断。其次,依赖性反映着农村居民使用全民健身路径的习惯程度。如果将必要性看作是一种意识上的判断,那么依赖性则代表着行为上的判断,即农村居民需要依靠全民健身路径来达到其个人健身或娱乐等目的的程度。从访谈结果看,依赖程度越高。其满意度评价也就越高,尽管这种关系可能存在反向因果,即因为满意才会依赖,然而部分受访者出于可供选择空间不大而形成的路径依赖证明,依赖性显著影响着满意度的感知。

(3)农村居民的需求定位对全民健身路径使用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需求是行动的先导,也是行动效果满意度的主要评价标准。基于访谈结果的分析可知,农村居民对全民健身路径的使用需求可以分为健身需求、休闲需求和社交需求三种类型。其影响使用满意度的基本逻辑是,全民健身路径所能发挥的功能是有限的,而对于不同需求的使用者而言,功能与需求之间的契合程度将决定着其满意度的高低。如受访者期望通过全民健身路径满足其休闲放松的需求,则不会过于看重全民健身路径的设施数量或质量,而对全民健身路径的位置环境和管理质量较为关注;在侧重健身需求的受访者中,关注全民健身路径设施建设的比重就会加大。同时,以健身需求为导向的受众,对全民健身路径使用效果的感知就会更为细致和严格;对于以社交需求为主的受访者而言,全民健身路径的功能指向会产生偏差。尽管这与全民健身路径建设的主要目的相异,但访谈结果的存在恰恰弥补了已有认知的不足,且此类需求对于满意度的评价影响同样真实存在。

4 农村全民健身路径建设推进策略

4.1 建立全民健身路径使用信息反馈渠道

提高全民健身路径使用满意度的前提是精准识别使用者的需求指向,从而形成有效供给。从调查数据可知,女性农村居民使用比例高于男性比例,且青少年群体的使用满意度显著低于其他年龄群体。由此不难看出,农村居民使用全民健身路径存在着群体差异,而建立使用信息反馈渠道,正是要全面收集农村居民中的不同群体意见,让全民健身路径建设实现以需求为导向的精准化供给。同时,建立使用信息反馈渠道也是实现社区体育数字化治理的基本诉求,可为农村社区体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平台保障。

4.2 加大农村居民健身指导队伍建设力度

农村居民使用全民健身路径的意识与能力之所以形成反差,其主要因素是专业化指导队伍建设相对滞后。从统计结果看,超过半数的农村居民不清楚如何使用全民健身路径,而自己摸索式的练习必然会影响锻炼效果和使用意愿。客观而言,农村地区全民健身路径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全民健身战略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从发展现状看,全民健身路径的建设仅仅表明“硬件”已经到位,而用于指导人们如何使用“硬件”的“软件”配套却相对滞后。因此,加大农村居民健身指导队伍建设力度,就是要让以社会体育指导员为核心的体育服务人员真正下到基层、来到群众身边去发挥作用。

4.3 完善农村全民健身路径规范日常管理

全民健身路径的建设、维护与更新是一整套紧密关联的系统工程,缺一不可。近年来,关于全民健身路径使用率不高、损坏严重且维修不及时的问题日益凸显, 而本研究的统计数据也再次印证了这些问题。完善农村全民健身路径规范日常管理,就是要在已有建设任务完成的基础上,将维护与更新纳入日常管理内容与考核之中。通过网格化管理和点对点对接等模式,明确不同区域农村全民健身路径的管理员和责任人,建立管理工作台账和动态跟踪机制,从而实现全民健身路径的及时维护和定期更新,为满足广大农村居民的使用需求创设条件。

4.4 提高全民健身路径宣传的深度与广度

农村居民的个体认知、使用态度和需求定位等因素会显著影响其使用全民健身路径的满意度。而认知、态度和需求属于个体的主观意识层面,这就需要相关管理机构或组织不断提高全民健身路径的宣传深度与广度。首先,深度代表着全民健身路径的宣传不能停留在“建多少”的数据统计维度,毕竟基本设施建设问题并非社会公众关心的主要议题。通过调查访谈可知,“有没有用”和“怎么用”的问题才是农村居民评价全民健身路径建设好不好的根本标准,故提高宣传深度需要在其价值、功能和效果上下功夫,帮助农村居民形成准确的认知和定位。其次,广度代表着全民健身路径的宣传要尽可能常态化和全民化。要让全体农村居民都清楚其价值和功能,营造出全民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从而进一步提升全民健身路径建设的现实意义。

5 结论

(1)农村居民使用全民健身路径的整体满意度不高。

(2)农村居民使用全民健身路径的满意度受认知水平、使用态度和需求定位的共同影响。

猜你喜欢

农村居民全民编码
全民·爱·阅读
住在养老院,他们过得好吗?——陕西农村居民养老情况调查
基于SAR-SIFT和快速稀疏编码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配准
《全元诗》未编码疑难字考辨十五则
子带编码在图像压缩编码中的应用
Genome and healthcare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可持续全民医保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全民环保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