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激光在治疗牙周 - 牙髓联合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2023-01-17刘经秋

关键词:龈沟牙髓根管

刘经秋,李 飞

(淄博市张店区第二人民医院牙周科,山东 淄博 255033)

牙周 - 牙髓联合病变为临床常见的口腔疾病及多发病,在解剖学中,牙周组织和牙髓组织是互通的,因此,一旦发生感染、病变,其可通过神经、血管、根尖孔等组织互相影响,进而导致联合病变的发生。目前,根管治疗是缓解牙周 - 牙髓联合病变的常用方法,同时采用地塞米松与甲硝唑糊剂作为根管封药剂,可起到抗炎、杀菌的作用,而后进行龈下刮治,以促进牙周组织修复,但难以消除深部骨下袋和根分叉区的牙菌斑,致使治疗不彻底[1]。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发展,激光在牙周疾病的应用中越来越广泛,通过激光光束照射到生物组织中产生的光热效应、光化学反应,从而进一步发挥抗菌、消炎作用,其次,其还能够插入根管至根尖区,可有效清除牙石和菌斑,消除临床症状[2]。故此,本研究旨在分析激光辅助治疗牙周 - 牙髓联合病变对患者疼痛、龈沟液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龈沟液分泌蛋白(DKK-1)表达水平与龈下菌群变化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淄博市张店区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4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60例牙周 - 牙髓联合病变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16、14例;年龄27~64岁,平均(44.28±7.34)岁;病情严重程度[3]:轻度20例,中度7例,重度3例;病程1~5年,平均(2.58±0.38)年。观察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17、13例;年龄28~62岁,平均(44.25±7.34)岁;病情严重程度:轻度20例,中度6例,重度4例;病程1~5年,平均(2.54±0.4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组间对比。纳入标准:符合《口腔科疾病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案》[4]中的相关诊断标准,且经临床检查与牙片影像学检查确诊者;3个月内未接受牙周治疗且未使用抗生素或非甾体抗炎药者;牙髓活力测试[5]为阴性者;口腔内至少1颗患牙的一个位点探诊深度≥ 6 mm,临床附着丧失水平≥ 5 mm,探诊出血,牙槽骨吸收大于或等于根长的1/2者等。排除标准:合并其他口腔疾病者;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合并严重高血压、脑血管疾病者等。淄博市张店区第二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已审核批准本研究,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牙周常规治疗:给予患者局部麻醉,暴露根管后首先应用0.9%氯化钠溶液彻底清洗根管,同时对患处进行干燥和消毒处理,而后将1.5 mg地塞米松片(广东南国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4618,规格:0.75 mg/片)和1 g甲硝唑片[远大医药(中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2021947,规格:0.2 g/片]配制成粉剂,封药时以丁香油酚调拌成糊剂填充根管。根管治疗1周后,根据患者个体牙周情况通过超声洁牙机[桂林市啄木鸟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桂食药监械(准)字2012第2230086号,型号:UDS-E]对患者进行龈上洁治,龈下刮治,在达到根面平整以后,通过双氧水和0.9%氯化钠溶液交替法对牙周袋进行消毒和冲洗处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Er, Cr:YSGG激光治疗:根管预备方式同对照组,然后通过医用激光器(LAMBDA S.P.A.,国械注进20163243056,型号: LA5D0001.1)先照射根管,设置为SP模式,光纤直径、波长、功率、脉冲分别为200 μm、830 mm、2.5 W、900 mV,而后于根管中插入光纤至根尖1 mm的部位,并由根尖部位出发,朝向牙冠方向移动扫描,对每个根管进行至少15 s的照射后立即进行根管填充,在完成根管治疗后,将光纤直径调整为320 μm,波长不变,功率设置为1.0 W,光纤能顺利插入牙周袋内后,调整光纤头照射牙周袋壁,时长设为15 s,然后按常规刮除牙石,并进行根面平整。上述操作均由2名医师进行,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后随访2个月。

1.3 观察指标①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2个月的临床疗效,其中显效:牙龈出血、红肿消失,牙周袋明显变浅,咀嚼功能恢复正常,经X线检查显示根尖正常或病变范围缩小且可见牙槽骨骨质重建;有效:牙龈出血、红肿缓解,牙周袋深度有所变浅,咀嚼功能有所改善,经X线检查显示根尖病变范围缩小,牙槽骨无骨质重建;无效:牙周溢脓或脓肿,牙周袋加深且有明显的咀嚼障碍,X线检查显示根尖病变范围扩大[4]。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对比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的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6]评分进行评估,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7分为中度疼痛,8~10分为重度疼痛。③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2个月的龈沟液MIP-1α、DKK-1表达情况,常规去除牙龈菌斑、污垢,隔湿吹干牙面,将Whatman试纸插入龈沟底部,留置30 s取出,置入有0.3 mL的磷酸盐缓冲液的离心管中,振荡1 h,离心10 min,取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龈沟液中MIP-1α、DKK-1的含量。④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2个月的龈下菌群变化,以无菌刮勺刮取患者龈下菌斑置于玻片上,用2%的刚果红染色制成涂片,油镜下观察并记录乳杆菌、梭杆菌、拟杆菌数量。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整理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 例(%)]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均经K-S法检验证实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2个月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患者疼痛情况比较治疗1周后观察组患者疼痛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疼痛情况比较[ 例(%)]

2.3 两组患者龈沟液MIP-1α、DKK-1表达情况比较治疗后2个月两组患者龈沟液MIP-1α、DKK-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龈沟液MIP-1α、DKK-1表达情况 比较( μg/L, ±s )

表3 两组患者龈沟液MIP-1α、DKK-1表达情况 比较( μg/L, ±s )

注:与治疗前比,*P<0.05。MIP-1α: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DKK-1:龈沟液分泌蛋白。

组别例数 MIP-1α DKK-1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 治疗前 治疗后2个月对照组30 16.88±3.52 6.14±1.42*284.52±40.62 205.42±56.21*观察组30 16.82±3.14 4.11±0.87*284.51±40.82 174.52±43.52*t值 0.070 6.677 0.001 2.381 P值 >0.05 <0.05 >0.05 <0.05

2.4 两组患者龈下菌群变化比较治疗后2个月两组患者龈下拟杆菌、梭杆菌、乳杆菌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且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龈下菌群变化比较( CFU/mL, ±s )

表4 两组患者龈下菌群变化比较( CFU/mL, ±s )

注:与治疗前比,*P<0.05。

组别 例数 拟杆菌 梭杆菌 乳杆菌治疗前 治疗后2个月 治疗前 治疗后2个月 治疗前 治疗后2个月对照组 30 7.21±1.11 5.11±0.87* 9.14±1.32 6.14±0.88* 8.14±1.24 5.14±1.08*观察组 30 7.24±1.02 4.68±0.42* 9.15±1.34 4.21±0.72* 8.16±1.11 4.32±1.02*t值 0.109 2.438 0.029 9.297 0.066 3.023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牙周 - 牙髓联合病变可原发于牙周病、牙髓病,常表现为患牙疼痛松动,临床常通过根管治疗、手工洁治、刮治治疗牙周 - 牙髓联合病变患者[7]。而本研究中根管治疗采用了地塞米松+甲硝唑糊剂填充根管,其中地塞米松具有抗过敏、抗炎及免疫抑制的作用,局部应用可有效抑制炎症介质的生成,从而减轻水肿与疼痛;而甲硝唑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不仅可直接杀灭厌氧微生物,而且其代谢产物在体内仍具有抗厌氧菌的作用,可干扰细菌的生长、繁殖;此外,对患者龈下采取手工洁治、刮治,虽具有一定的效果,但会加重患者的疼痛,导致患者的接受度较低[8-9]。

近年来,随激光技术的不断发展,该方式成为治疗牙周病的重要方式,可利用激光产生的热效应直接杀死牙周的病原菌,起到清除病原菌的作用;此外,激光还可以对牙周袋内壁的肉芽组织进行切除、清创,从而减轻局部炎症反应及充血症状,达到改善牙周症状的目的[10]。本研究中,采取Er, Cr: YSGG激光辅助治疗牙周 - 牙髓联合病变,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个月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治疗1周后的疼痛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证实了采用激光辅助治疗牙周 - 牙髓联合病变患者的疗效显著,且可减轻患者的痛感,患者更易接受。MIP-1α可趋化T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及自然杀伤细胞穿透血管内皮细胞与特异性受体结合,进一步释放炎症调节因子,使局部组织产生炎症反应;DKK-1表达水平与牙周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可受炎症因子的刺激,抑制牙周韧带细胞中由Wnt介导的成骨活动,进而破坏牙周组织[11]。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个月的龈沟液MIP-1α、DKK-1水平均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表示激光辅助治疗牙周 - 牙髓联合病变,可有效抑制MIP-1α趋化的炎症反应,进而抑制炎症因子激活的DKK-1的破骨活动。这可能也与激光可通过增强病原菌清除效果,降低病原菌及其代谢产物的刺激,从而降低炎症因子的表达有关。

牙周 - 牙髓联合病变多由牙周细菌滋生引起,堆积在牙周的细菌可以引发牙龈出现炎症和肿胀,破坏牙周微生态环境,而被破坏的牙周微生态环境会进一步促进细菌繁殖,导致炎症向牙龈下扩散[12]。本研究中,治疗后2个月两组患者龈下拟杆菌、梭杆菌、乳杆菌均较治疗前均显著减少,表明激光辅助治疗牙周 - 牙髓联合病变均可有效改善牙周 - 牙髓联合病变患者的口腔微生态环境;同时在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龈下各菌群数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表明采用激光辅助治疗的效果更佳。这也是由于激光可通过高动能、高能量的激光水束有效清除牙菌斑,进而改善了牙周的微生态环境,因此效果更佳。

综上,采用激光辅助治疗牙周 - 牙髓联合病变,可有效增强牙菌斑的清除效果,减轻病原菌及其代谢产物的刺激,从而抑制MIP-1α、DKK-1的释放,改善牙周微生态环境及牙周 - 牙髓联合病变症状,进而缓解其疼痛程度。但受试验条件和时间限制,本研究选取例数较少,而且术后随访时间也不长,仍需临床更科学、长期地观察该种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龈沟牙髓根管
吸烟对种植体周围炎患者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1β表达的影响
CBCT在牙体牙髓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锥形束CT结合显微超声技术诊治老年钙化根管的应用
牙髓牙周联合治疗逆行性牙髓炎的效果
根管治疗联合瘘道刮治治疗慢性瘘道型根尖周炎的疗效探讨
牙周牙髓综合征92例的综合治疗
根管治疗牙隐裂伴牙髓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种植体周围炎龈沟液中IL-2、IFN-γ、IL-4、IL-6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血友病男性患者与健康男性龈沟出血指数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