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E理念下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2023-01-17王燕
王 燕
(齐鲁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山东 济南 250200)
0 引言
实践教学是高等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实践性要求极高的旅游管理专业意义重大。做好旅游管理专业实践体系改革是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关键所在。
旅游管理专业作为高等学校实践性应用型专业,在如何培养具有较高旅游实践素质、具备适应旅游新需求的技能型应用型专业人才等问题方面亟须重新考虑和规划。随着文化和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复合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加大。以往的实践教学体系也已不能适应当前的人才培养定位,必须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研究出一套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和旅游管理专业发展需求的实践教学体系。
本文着眼于现今文旅行业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新需求,通过分析旅游管理专业传统实践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基于OBE理念,探讨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具体路径。旨在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出一套适合前旅游行业发展需求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具备适应现代旅游管理行业不同职业岗位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满足旅游行业新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从而不断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和水平,为类似专业及院校改革研究提供参考。
1 OBE教育理念
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s-Based Education,简称 OBE),又称其结果导向教育、产出导向教育。1981年,由美国学者斯派狄(Spady)提出后,被认为是追求教育教学卓越的正确方向,迅速获得了广泛重视和应用[1]。OBE理论强调“一个理念”“三个关键”,即以“成果为导向”为理念进行“课程体系反向设计”,从最终成果(顶峰设计)反向设计以确定所有迈向顶峰成果的教学适配性,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活动、建立一种有效的“持续改进教学质量”机制。成果导向教育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可以实现应用型高校专业人才培养从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和从知识体系为中心到能力达成为目标的转变。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进行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知识获取、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等方面的培养效果给予对重点关注[2]。可见,OBE教育理念与应用型高等教育转型的教育要求和旅游行业市场对人才需求的目标是相符的,可以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改革的理论基础。
2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发展迅速,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随着市场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现行的实践教学模式大多存在未能充分体现该专业的培养目标, 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滞后于旅游业发展需求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实践教学理念陈旧,不适应社会新需求
OBE教育理念要求在实践教学中新遵循新的教学理念和原则,需要转变思想观念,突破陈旧传统的实践教学体制,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当下,大部分实践课程的教学理念与现今社会及行业岗位职业需求匹配度不高,存在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学方法、手段单一,理念不聚焦、实践教学仿照理论教学、内容陈旧的问题,导致学生主观能动性不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差,实践创新能力缺乏,不能突显鲜明的专业特色及专业定位。
2.2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陈旧,不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
OBE理念强调学生学到了什么,注重学生的学习成果,学生是实践教学活动的主要主体。传统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课程体系以传统理论课为主,不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OBE教育理念核心内涵。目前的课程体系中除了专业基础和核心课外,方向课大多以传统的酒店管理、旅行社管理的课程为主,实践内容做不到及时更新与创新,和实际工作融合性差,实践育人平台、实习基地短缺,常常流于形式。可见,传统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不能较好适应新形势、新业态和信息化等旅游发展需求。
2.3 现有实践教学条件和形式简陋落后
专业实践是对专业理论知识内化吸收的加速剂。随着向应用型转型的不断深化,对实践教学硬性条件及保障措施要求也不断提高,现行的“桌椅”搭配式传统实验实训设备已远不能满足当前数字化时代的旅游专业实践教学需求。目前,在传统实践课程体系的设置中课程的实践形式主要是学生在酒店、旅行社与景区进行相关的服务管理工作。学生在这种传统的实践过程中,基本从事重复度高且单调的工种,导致学生无法真正体悟到旅游管理专业的价值,甚至对专业失去信心。
2.4 学习成果考核评估方式单一
随着国务院启动高校“1+X”制度,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鼓励学生考取更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目前,大部分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单一,规范化程度低,成绩主要以实践报告进行评定,缺乏对专业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核,无法全面客观反映学生实践过程中的真实情况,课证赛岗融合率较低,不利于实践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上述问题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不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与 OBE 的教育理念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因此,结合当前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现状,有必要进行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新模式改革。
3 基于OBE理念的旅游管理实践教学体系改革路径
OBE教育理念的特点是衡量学生能做什么,因此,需要按照OBE教育理念的实施要求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体系改革,必须要遵循以下几点:一是明确聚焦点,把聚焦点放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所能达到的实际学习成果;二是扩大学习机会,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尽可能利用多种时空条件,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机会;三是要提高期待,制定多维度由低到高的挑战性学习标准,鼓励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高阶式学习。根据以上特点进行反向设计、正向施工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
3.1 构建基于OBE理念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紧围绕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目标,依据文旅行业用人需求反向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路,以校企共建实践教育体系和动态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为抓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为核心,构建基于OBE的人才培养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OBE理念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3.2 反向设计,确定学习成果,重塑实践教学体系
3.2.1 聚焦并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最终学习成果既是OBE教育的终点,也是其起点。确定学习成果要充分考虑教育利益相关者的要求与期望,这些利益相关者既包括政府、学校和用人单位,也包括学生、教师、学生家长等。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学生学习成果的预期展示,是对毕业生毕业后5年左右能够达到的职业和专业成就的总体描述[3]。从培养目标及规格着手,以学习产出为依据,进一步提升教学实践水平,采用分阶段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前期以通识课学习为主,中期采取专业教育升级和选专业平台模块化的模式,后期聚焦专业创新思维的培养以及多元化发展方向的探索[2]。
基于上述分析,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完善为:(1)素质目标:具备基本的现代管理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具有人文素质、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创业精神、社会性别意识、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2)知识目标:掌握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等基本技能与方法;(3)就业方向:能在旅行社、酒店、旅游景区、主题公园、旅游咨询公司、旅游电子商务平台、旅游规划院、其他政府部门等单位从事经营、管理、策划、咨询、服务等工作;(4)能力目标:成为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3.2.2 重构教学内容,设计“3P+6M”课程体系
科学的课程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较好的学习能力结构,而学习能力结构是集中表现为学习成果。因此,合理的课程体系是达成良好学习成果的前提。旅游管理专业具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要完成培养目标中的具有交叉学科知识背景和广阔视野人才的培养,需要设置一个多学科融合的课程体系。在旅游管理专业4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基础上进一步设计可实现化的教学内容。为保证多元教学内容能够得到有效实施,可结合课程体系设置原则,采用“3P+6M”的全覆盖、多元化的旅游管理课程体系。其中,P 代表平台(Platform);M 代表模块(Module)。“3P”分别为通识教育平台、学科专业平台和实践发展平台;“6M”分别为通识教育课程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核心模块、专业方向模块、专业实践模块、交叉学科模块。所有的课程依据功能分别嵌入6个模块中,课程模块依据难易程度形成3个教学平台,由此反映课程难度、专业集中度的递进关系的同时,也能反映学生学习阶段的上升和知识维度的精进,从而确保多元化教学目标的实现[2]。
3.2.3 构建 “课证赛岗,四位一体”旅游管理实践课程教学模式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高质量的培养,需要紧密结合行业、紧贴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更急需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引领性,运用新理念、构建新体系来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水平。按照OBE教学理念,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前期旅游岗位需求调研为基础,调查分析旅游行业需求,确定旅游管理实践课程对应的岗位要求,明确课程培养目标,本着以学生为中心,职业需求为导向的原则,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采用以用定课、以岗代课、以赛促学、以证促教的方法来构建“课证赛岗,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图2),将课程内容与“X”证书知考核的要求,形成以证促教、课证融合。通过模拟紧贴企业岗位实际的比赛及组织学生参加不同平台专业比赛,实现以赛促学,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操作能力。同时探索“乡野实践”式实践道路,分主题分方向进行乡村野外实践,带着问题去实践,以课堂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发现并解决问题,达到专业知识的升华增强学生学习额主动性和积极性。课程评价秉承OBE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贯彻“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思想,评价方法多元化,发挥评价对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功能。构建“课证赛岗,四位一体”教学模式,能够及时接收旅行社企业市场发展前沿动态信息,切实推进教学供给侧改革,对教学目标具有进行动态监测作用,强化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效指导课程教学改革。
图2 “课证赛岗,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图
3.3 正向施工,融合教学资源,创建沉浸式学习模式
为保证课程体系的实施,从丰富教学资源、教学环节设计、融合师资等方面着手。首先,选取教学平台丰富课程资源。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大学慕课、雨课堂、智慧树等各大线上平台快速融入教学的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线下单一的教学模式。由于各平台资源内容不一,教师可选取所授课程匹配度较高的平台课程资源。首先,教师建立翻转课堂,通过发放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对旅游行业资讯、政策法规、发展趋势等多为信息进行关注;线下主要让学生走进行业,在具体的社会岗位实践中内化知识,拓宽视野。其次,融合师资。依据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建立校内外专兼结合“双师型”教学师资队伍。通过专业教学、大赛指导、专题讲座、培训交流、挂职锻炼等多种途径,增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师队伍建设。再次,优化教学环节设计。在OBE理念下,按照“研—训—解—究—化”的流程,突出体现“学生为中心”,将封闭课堂转为开放式课堂。以BOPPPS教学模型为原型根据旅游管理课程实际教学组织需要演化为线上线下混合的P(Pre-assessment:前测)、B(Bridge:导入)、O(Objective/Outcome:目标/成果)、P(Participatory Learning:参与式学习)、P(Post-assessment:后测)、S(Summary:总结)教学模型,如图3所示。
图3 基于OBE理念的PBOPPS教学组织模型图
(1)课前初识阶段(P)打造开放课堂。开发教学平台网络资源,课前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发布学案任务,引导学生了解旅游行业产业相关网络新闻,调研搜集与学习目标相关联的热点问题,提高行业热点感知敏感度。学生通过课前测试来发现问题,明确“学什么”,在自主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了解课程相关重点难点,总结归纳遇到的问题。(2)课中研讨实操(BOPP)活跃课堂气氛。线下课堂教师发挥教学引导、督导答疑作用,提升学习深度,指导学生“怎么学”。采用案例教学、以情景模拟、任务驱动等方法调动课堂气氛,课堂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学生在沉浸式参与中完成学习任务。建立课堂灵活激励机制归纳总结所学内容知识点及操作标准。进一步增强课堂学习互动氛围,提升强化理论在实践中运用的能力。(3)开发特色主题项目,课后拓展应用(S)。不定期举行行业主题大讲堂,加强课程的时代性。基于真实旅游业/旅行社企业进行岗位实训实操练习。依托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旅游线路设计大赛等不同主题赛事活动,由校外行业一线专家与校内教师共同担任指导师,进行创新创业孵化指导、及时转化成果在实践中得以应用。通过“学得怎么样”这个环节培养学生的专业创新意识、坚定旅游管理行业认同感,起到融会贯通、成果导向的作用,提高学业测评度和毕业要求的“含金量”。
3.4 创新实践形式,支持课程体系
专业实践既是专业知识内化吸收的催化剂,也是对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检验。基于旅游管理专业应用性强的学科特点,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与理论课程教学具有同等重要性。根据培养目标结合“3P+6M”课程体系,有必要进行实践形式的创新性探索。目前旅游管理的实践教学,课堂教学过程大多采用情境教学、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等实践教学方法,课外实践环节所为学生的“顶岗实习”,这种实践相对简单且机械重复,学生从中感受到的专业的归属感与价值感程度较低。为克服这种传统课内外实践形式的短板,可与旅游新业态发展需求结合,探索尝试“乡野实践”。在乡村振兴的大环境下,基于不同乡村的文化背景、自然资源特点,创建不同主题的乡野实践学习路线。学生以风俗民情为“黑板”,田间地头当“桌椅”,在这种野外乡野实践教学模式中,可有效聚焦专业核心知识,支撑实践课程体系,强化学习成果转换,提高专业教育质量,为毕业顺利就业提供保障。
3.5 多元化考核评价,分阶段测量学习成果
评价考核是教学目标是否达到的主要判定依据,OBE理念改变传统扁平化末端控制式评价采用多元和分梯次的个性化持续性评价方式。一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师资融合的基础上,依据专兼教师特长,从专业学习的理论性、实践达成度对学生进行学习成果的评价。二是评价标准的多元化。采用诊断性、形成性、总结性3种方式,将课堂表现、阶段性实训任务完成、平时作业、任务实践作品纳入学习成果评价体系。诊断性评价主要是指课后作业及期末测试;形成性评价是指学生借助智慧树等学习平台终端进行的资源学习的行为记录;总结性评价是指学生在领取学习任务后的通过搜集整理形成的调研报告、专业证书、实践报告、比赛证书、论文等。具体评价标准可由“项目实训实践30%+课后作业10%+课堂互动10%+线上自主学习测试10%+期末考试40%”这5部分组成,考核方式由教师评价、学生互评、校外用人单位评价构成。通过以上多元化、多维度、多层次的全过程性考核评价,强调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
4 结语
旅游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既应重视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也要强调塑造学生职业能力、创新意识。针对旅游管理实践课程目前存在教学问题,通过实施旅游管理实践体系的OBE再造,确定专业目标、设计“3P+6M”课程体系,以“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么样”为主线,采用PBOPPS教学模型流程,保障课堂教学。创新“乡野调查”实践模式,强化旅游管理专业核心知识的应用。采用多元化评价标准机制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产生了良好的促进作用。OBE教育理念在旅游管理实践课中的贯彻和实施是一个持续且长期的过程,要实现人才培养由“由知识范式向‘能力范式’转换”,需要依据不断变化的文旅行业需求、学生的不同基础,持续优化调整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方法,更新完善教师自身知识结构、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最终实现高效课堂赋能高素质学生,保障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