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学报》实施精准知识服务的尝试与成效
2023-01-17朱林,王倩
朱 林,王 倩
(1.海洋出版社有限公司《海洋学报》编辑部 北京 100161;2.《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编辑部 海南 三亚 572022)
0 引 言
科技期刊通过及时传播交流科技信息能够使科研成果更快地转化为生产力,并不断推动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在当今媒体融合、数字传播等技术发展之际,期刊读者面临着“有效筛选”的困境,信息超载使得读者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进行反复的删减排查才能找到自己希望阅读的内容[1]。作者从大量期刊品种中筛选出合适的投稿期刊,掌握期刊投稿要求和审稿流程等也耗费很多时间,因此,期刊信息的传播需要从“用户寻找信息”向“信息寻找用户”转变[2],只有精准地找到用户,并为用户提供高质量、可信赖的知识服务,才能保证期刊不断提升自身影响力、传播力和增加用户量。
国务院关于大数据的发展行动纲要中提出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各领域知识进行大规模整合,进而形成分布合理、互联互通的国家知识服务体系,以此来为生产生活提供精准、高水平的知识服务[3]。2018年,随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技期刊精准推送服务试点项目[4]展开,精准服务受到了许多期刊的广泛关注,许多业界同仁也就精准知识服务发表了一些方法和见解。郭媛媛等[5]根据具体实例和统计数据表明邮件精准推送对期刊文章被引频次提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认为邮件精准推送是高效传播学术论文和提升科技期刊影响力的重要方法。杨弘[6]以单刊为例提出了单篇论文精准推送方法,对影响推送精准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办法。白娅娜等[7]和杨郁霞[8]都提出了科技论文的精准推送模式,基于前人研究基础从推送时间、推送内容和界面、推送途径和推送实施主体方面均提出了优化策略。朱琳峰等[9]分析了精准推送的内容选择和形式,并基于单刊实践介绍了邮件精准推送和微信推送的经验。韩云惠[10]分析了基于用户画像理论的学术期刊精准服务意义、理论内核和价值表征,并提出了基于用户画像的学术期刊精准服务策略。陈晓峰等[11]提出了6大精准知识服务模式和实践路径,充分利用了新媒体技术,并通过精准知识服务实现了期刊、编辑、作者、读者多方的共赢。
精准是未来商业的核心,精准知识服务也必将成为新时代科技学术期刊改革的核心要求,对期刊传播力和影响力产生决定性影响[11-12]。本文将以《海洋学报》的实践为例,从学术社群建立、虚拟专刊推送、学术会议推广、邮件订阅和精准智能推送等方面详细介绍在精准知识服务方面所做的尝试、成效和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其他学术期刊实施精准知识服务提供一定的参考。
1 实践探索和成效
1.1 建立和加入学术社群,增加凝聚力
学术社群是获取资源、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社群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信息建设、核心成员的持续关注和良好的互动生态系统[13]。学术社群的建立不仅可以扩大期刊的用户数量,而且可以为精准服务奠定基础。
为凝聚海洋科研团体及时发布消息建立了期刊的微信公众号和服务号,公众号根据期刊的定位和关注群体的需求定期发布包括期刊文章介绍、相关会议信息、专辑征稿和科技论文写作等与科研人员日常工作需求相关方面的内容,全方位为科研人员提供服务。同时还与业内其他知名公众号合作,如有热点消息可通过其他公众号同时转发,影响面更广。公众号开通留言功能,关注者如有问题也可通过留言直接与编辑部联系,简化读者与编辑的沟通渠道,方便期刊更好地为社群群体服务。
通过微信建立交流群,包括编委群、作者群和读者群等各种身份、不同需求的群体,同时加入期刊细分专业的学术交流群,社群用户为遍布全国各地的海洋科研人员。社群交流包括:①编委会对期刊的发展建议、稿件评审中的问题探讨;②根据各社群的特点定向发送期刊中的论文介绍、专刊征稿通知等,鼓励大家转发分享,一般群内转发获得的阅读量是未经推送公众号发布消息的4倍左右;③作者关心的投稿问题编辑可及时解答,并提供投稿的相关建议;④整理推送科研人员关心的期刊相关信息,如期刊的影响力指标、期刊的分区情况和基于数据库平台获得的专业领域内的学科分析等,非常有助于树立期刊品牌形象,会使得科研人员对期刊产生黏性,并能从学科分析结果中获得研究的灵感和方向。
编辑负责发布消息的更新和管理互动交流的良好生态,通过微信公众号、服务号的运营和微信群的建立将专家、作者、读者以编辑部为中心连系在一起,使其成为期刊的黏性用户,并通过社群提供更多精准的知识服务。
1.2 创建虚拟专刊,定向传播
科技期刊的出版通常是多个研究方向的稿件经评审后集合为一期出版,传播时也经常以整期内容打包传播。整期内容传播受众面很广但缺乏针对性,可能会造成科研工作者对推送内容不感兴趣、不能获得长期关注、知识服务效果不佳的问题。科技期刊专辑的出版通常是将某个细分的研究领域或依据某个主题、项目等通过组约稿件或自由投稿经评审后放在整期出版。专辑文章无论是推送还是服务科技工作者方面,效率都高于自由投稿。借鉴专辑出版模式,尝试以虚拟专辑的模式整合文章,再进行精准推送,收效明显。虚拟专辑的主题确立可以根据学术会议主题或某一热点研究领域确定,还可以根据已出版的专辑或专栏将自由投稿相似研究方向论文并入形成新的虚拟专刊。主题确定后,从过去 2~3年发表的所有论文中检索与虚拟专刊主题相关的论文放在本虚拟专栏,再制作成电子版,并通过官网、公众号、参加的学术会议、科研工作群、学者等精准分发给用户。
2020年 12月,根据学术会议“全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及检测技术研讨会”主题制作了以“生物生态模型的构建”为题的虚拟专刊,把虚拟专栏装订成册带去会场宣传,参会科研人员对纸刊的虚拟专刊也表示出很高的热情,并保存作为日常科研之参考。同时通过会议举办方的会议工作群发布虚拟专刊的网址链接,点击阅读量平均是文章刚发表时点击量的5倍。2021年 5月,根据“第三届思源海洋会议”主题制作了以“极端海洋”为题的虚拟专刊,在会议通知发出后就加紧制作了本虚拟专刊,收集了 2019—2021年发表的30多篇相关文章,在会议召开之前就开始在公众号推送会议消息、虚拟专辑内容,并获得了大量转发,科研工作者希望此类专题推送能够延续下去,以便读者能够快速获取相关文章。后来又分专业主题制作了“海洋地球化学”“海洋地质构造”“海洋沉积”“海洋地貌学”“基于基因对海洋生物的研究”等虚拟专刊,通过带有专题主题的推送可以更加精准地达到目的用户手中、提升用户兴趣和增加期刊的关注度,进而提高宣传推广的有效性。
1.3 邮件订阅,自动获取
邮件推送是一种简单、高效的服务模式,可以实现及时、精准、批量的发送服务,还能从后台获取邮件发送量、到达率等统计数据,是编辑部最初使用的论文精准推送方式。本刊使用的是 Email Alert的电子期刊免费订阅模式,订户只需使用邮件注册即可订阅,每期论文内容上线后,系统自动将本期目录发送至订户邮箱。邮件推送的内容附带官网的全文链接,为用户深度阅读和下载提供了便利。推送邮件模板设置本刊个性化的模板,附带期刊介绍和二维码信息等,避免邮件被“垃圾化”。此外,期刊还可以对多种学术资源进行整合,并分类打包分发至订阅用户。
1.4 大数据匹配,精准智能服务
目前,许多专业化的出版公司已经开发出了针对出版服务相关的软件或平台,并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智能化的出版推广技术为用户提供了智能化的精准推送和内容推荐服务。
本刊实践中与专业出版公司合作的精准智能服务主要有4个方面:一是经本刊评审采用的文章在返回作者修改时会推送与作者文章相关的文章 10篇,优选推荐本刊文章,也可全网抓取,检索他刊相似文章内容推荐;二是作者在本刊发表论文后,如果本刊后续还有与之类似论文的发表,通过大数据检索会给之前发表论文的作者推送本刊发表的其他类似文章;三是作者在本刊发表论文后,文章的点击量、下载量和以后文章被引的情况都会给作者发邮件提醒;四是平台的后台可以提供给编辑部各种监控数据,以便期刊掌握用户的行为和需求。这种模式可借助第三方的平台和技术力量,通过大数据匹配为用户提供精准智能服务,不但可以节省编辑的精力,还可以增强作者与期刊之间黏性,有助于维持期刊的品牌形象和提升影响力。
利用新媒体技术、在线课程、在线知识问答和在线研讨会等为用户提供精准的知识服务,也是我们以后努力实践的方向。
2 精准知识服务需求
2.1 高综合素养编辑
科技期刊知识能否精准分类、如何分类、分类知识能否准确达到用户、是否跟得上信息化的发展关键在人。精准知识服务需要精细的内容分类、重组并精准匹配到用户,对于学术性较高的科技期刊来说学科编辑起决定性作用,其对论文的方法、创新、结论要有判断识别能力和对学科的发展非常熟悉,才能灵活地重构内容。同一内容不同的提取点展现的可能会是不同的传播效果,如何在众多的论文、大篇幅的论文中找到有价值的内容是开展精准分类的关键。分类知识为哪些目标用户服务,需要学科编辑对领域内的专家、团队有清楚的认识。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不断发展,编辑需要持续关注和学习新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新媒体素养,只有这样才能提供创新的思路。因此,新形势下,期刊需要专业能力、编辑能力、传播能力具备的高综合素养编辑。
2.2 对用户的精细分类
精准知识服务的难点在于对用户的精细分类。传统期刊传播时是“用户寻找信息”,需要把信息贴标签,用户根据关键词可以方便地找到所需信息,但在海量信息的今天,期刊的传播需要“信息找用户”。因此,需要给用户贴标签,然后匹配上信息标签,才能选定合适内容做精准的知识服务。用户的标签不仅包括感兴趣的内容方向,还包括用户愿意接受的服务形式、频次和习惯等相关特征[14]。期刊的用户包括编委、审稿专家、作者和读者群体,群体数量众多,若对所有用户精细分类,则需要从数据库方面建立标签入手设计合理的标签分类,从而实现用户的精细分类。
2.3 建立分领域精准知识服务平台
依靠单刊的力量做精准知识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服务于单刊的用户和增加单刊影响力,但对整个学科的建设和领域的学术交流影响不大,而且单刊深度、持续实施精准知识服务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有必要按照学科领域建立精准知识服务平台,形成细分领域的知识资源总库,以精准化、系统化、场景化、智能化、协同化的知识创新服务全面支撑学科提升核心竞争力,助力科学创新发展。
3 结 语
随着信息爆炸时代的到来,“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然成为过去。科技期刊的出版在坚守内容质量的同时也要顺应时代发展,借助大数据、融媒体和数字化平台等,在当前精准服务的实践基础上创新内容、整合渠道和模式,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服务模式,把高质量内容高效传播到用户手中,将知识转化为知识服务。建立细分领域的知识资源总库,服务科学共同体,以此来推动科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