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里的诗性与哲理
2023-01-16刘海涛
十多年前,李利君同时出版了小小说集《等到天亮》和理论著作《小小说的九十年代后》,成为中国为数不多的能同时扬起创作和理论两杆大旗的小小说作家。我为他二十年前的一组小小说《风一样的朋友》写过评论。在《风一样的朋友》中,他塑造的“小四川”“女广西”“辣湖南”三个小小说人物有鲜活的生命力,其音容笑貌、言谈举止、个性特征给人深刻的印象。其中有一组高质量的写人细节,让三个青年教师从作品里走了出来,仿佛他们就是我们身边的人。李利君长年累月地研读小小说,尝试创作各种风格的小小说,已逐渐练就了一双小小说的火眼金睛,且有一腔悲悯情怀。从一个教师转岗为公务员,在职场历练二十多年,这使他的小小说作品贯穿着一种鲜明的时代精神和现实立意。
二十年过去了,今天再来阅读李利君的新作《白发》《被遗忘原理》《撞翻爱情的鲜花》,发现已熟谙小小说文体的李利君,知道怎样在生活中去发掘素材,创作具有时代气息的小小说,知道怎样抒写新时代人物的情感世界。这一组新作比起之前的《风一样的朋友》,增添了许多“作家型公务员”对生活的新体验和新发现,显示了一个“公务员作家”创作小小说的新意识与新方法。这两者加起来,使李利君的小小说有了一种新时代的新精神。而且,随着沧桑岁月的积淀,他的小小说又增加了历史的厚重感,注入了一个成熟老练的小小说作家的审美意识和独特的诗意与哲理。因而,李利君新近的小小说具备了较高的审美价值和能够激发读者共情的能量。
《白发》是紧扣现实生活的反腐题材,使用了传统的小小说创作手法,读来一点儿都不觉得牵强和生硬。故事围绕主人公的白头发是染还是不染而展开。曹凤同作为张严立的顶头上司和工作上的引路人,他自己时常染发,同时也要求张严立染发。这个行为表面上看,好像体现了曹凤同的一种“进取”精神,但《白发》的反转结局,恰恰揭示了曹凤同染发的行为暗含着他追逐名利、陷入腐败的深因。张严立在对曹凤同最终落败的命运的审视中,感受到一种“本色生活”的真正意义和价值。这种创意,让这篇反腐倡廉小小说能入读者之心,具较高的文学性。
《被遗忘原理》是一篇标准的只写单一场面的小小说,故事横跨四十多年的历史,有经典的小小说的反转结局,有从诗意的细节溢出的哲理。已退休的赵章程教授突然在旧书中翻出了一张“小迷粉”送给自己的照片,“小迷粉”是自己大学同学的妹妹。“小迷粉”当时是一个崇拜大诗人赵章程的初一女生。于是,赵章程动用了现有的资源寻找当年的小女生。最终也确实找到了,可她定居国外多年,根本就记不起自己少女时代的这个偶像。这个反转,揭示了一种人生真相——少女对偶像的崇拜,随着生活长河的淘洗会丧失得一干二净;文人的情感承诺,也会随着岁月的流逝成为遗憾。万花筒般的现实生活,让人生中弥足珍贵的初恋徒留伤感。所以,李利君这篇《被遗忘原理》不一般,它在标准的单一场面故事中实现了反转,并在其中融入了丰富的哲理内涵。一篇小小说中,有岁月的厚重,有诗意,有哲理,这就使得李利君的小小说上档次了。
《撞翻爱情的鲜花》是一个师生恋的旧题材,但李利君却写出了一种人性的深度和生活哲理。一个二十二岁的大学生爱上了辅导员老师。“我”能把老师最需要的东西送去,“我”能向老师敞开心扉地讲麦苗、打麦场、月光和丰收后空旷的麦地。“我”在老师的宿舍里觉得老师像一道光,照亮了“我”。老师把手插进“我”的头发里,轻轻地梳理起来,轻轻地说爱情没有那么复杂,就是柴米油盐。老师还说:“等你长大一点儿,就会懂。”很理性、很有智慧的老师,很美丽、很有诗意的师生恋。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这种刻骨铭心的师生恋也会被油盐酱醋茶的平凡生活销蚀掉。走出校门后的“我”,平平静静地談了半年的恋爱,然后平平静静地结婚、平平静静地生子,直到最后彻底忘掉了老师的形象和老师的期望。这篇小小说同样有着岁月的无情更替,同样有着让人怦然心动的浪漫诗情,还有着让人深入思考的空间。
李利君的这三篇小小说,极具审美价值和艺术质地。这三篇小小说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一篇有审美内涵的、能引发读者共鸣的小小说,应该在小小说的单一故事场景里融入岁月的长度和思考的深度。小小说应该有一个诗化的核心细节,那个诗化的细节会激活读者的审美情感。
生活的磨砺、阅历的丰富、技巧的淬炼,赋予了李利君叙述上的个性。他知道哪些故事信息需要省略、哪些故事材料可以详讲;他知道怎样贴近人物的性格特点,让人物的对话体现出性格特点和心理状态;他能在故事的高潮或结局反转的关键时刻,用充满诗意和哲理化的语言,把引发读者共鸣之弓拉得满满的,然后在瞬间射出。比如《被遗忘原理》这一段:“他在楼上是可以看到楼下的。他从慢悠悠散步的人群中,很容易地看到儿子正陪着老伴儿慢慢地走着。他娶妻子之前,曾短暂地忘记过世间万物。那时,他以为此后的岁月中将全是甜蜜的爱情。然而,他不知岁月竟如此漫长,而他的爱情已变得只剩下令人心痛的笑眯眯……”这是一种特定的小小说叙述语言——它非常精练,却蕴含着几十年的人间烟火;又是非常贴切的隐喻,用“他在楼上是可以看到楼下的”这样的具象,象征着人物的睿智;它更储满了生活哲理,意蕴丰富。
[责任编辑 吴万夫]
刘海涛,湛江科技学院教授,岭南师范学院关工委主任,中国作协会员,广东写作学会会长,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广东高校教学名师。出版《微型小说的理论与技巧》等专著8部,获得过广东省的文学奖、社科奖、教学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