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基层群众文化创新与发展

2023-01-16李茜芝

海外文摘·学术 2022年17期
关键词:广场群众活动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文明进步,人们在温饱满足之余,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在逐步提高。文化活动由原来在文化宫、文化馆、剧场等专门的场所开展,到现在的随处可见。参与者不是要把一支舞曲跳得十分精准,而是在感受這种愉悦气氛、音乐享受,活动着身子,起到锻炼身体,调养身心的作用。

说起群众文化,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那是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乃至国外。城市、城镇、镇乡、乡村、村社,都有群众文化活动开展。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文明进步,人们在温饱满足之余,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在逐步提高。傍晚时节,走出家门,随处可见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农村院坝、商店门外、小区空坝、街道绿化之间的空地、人民广场。现代歌、古典曲的音乐声中,上至七八十岁的老头、老太,下至五六岁的孩童,不管规不规范,抬手踢脚随着节拍扭动着。不需要有模有样,不需要动作到位,在动就行。参与者不是要把一支舞曲跳得十分精准,而是在感受这种愉悦气氛、音乐享出出受,活动着身子,起到锻炼身体,调养身心的作用。

1 群众文化的特点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民族众多、历史悠久的民族,群众文化参与人员之多、覆盖面积之广是别的文化形式无法比拟的。在我国历史长河中,群众文化无处不在[1]。在远古时期,先民们表达内心精神世界和追求理想的愿望,独创了一些与宗教相关的舞蹈,如崇拜图腾、祭祀、围猎等舞蹈形式。各民族有自己民族特色的群众文化歌舞,如:汉族的秧歌、舞龙舞狮、大乐等,藏族的锅庄,彝族的跳月等,都具有各民族非常独特的群众性。现在,人们纷纷走出室内,到宽敞的广场上舞动起来,几个、十几个、上百个,从起初的不好意思,到后来的广泛参与,形成常态化、普遍化,乃至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娱乐。

群众文化是与专业文化相对而言的,它是以人民群众为主体,带有自发性、自愿性和非职业性的特征,以满足群众自身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中心内容的一种社会历史现象。

群众文化是非职业性的,它具有广泛的社会性。人们在工作之余唱唱歌、看看电影,晚饭后去跳跳广场舞等,只要有人群的地方都有群众性文化。它的广泛性是可以全民参与,凡是具有最基本最起码的活动能力的人均可参加,不受地域限制。活动内容积极向上、通俗易懂,易被人们掌握,雅俗共赏。了解了群众文化的特点,我们才能更好地开展群众文化活动[2]。

2 群众文化创新

群众文化虽然盛行,无处不在,但大都是以舞蹈为主,而且紧跟时代潮流。从过去的歌舞曲《最炫民族风》《小苹果》,国标舞曲《华尔兹》《拉丁》等演变为现在的《我的中国梦》《奉献》《夏天的风》《可不可以》等。对于那些爱好唱歌、戏曲的民众就无法参与了。近年来,遂宁市大英县对广场群众文化有了进一步创新:固化了广场群众文化结构,活化了广场群众文化内容,规划了广场群众文化样式,强化了广场群众文化激励机制:

2.1 固化结构

大英县广场群众文化活动自开展以来,到目前从结构上已形成固定化,就是大家舞、大家练(太极、武术)、大家唱、大家看(电影)或大家奏(器乐演奏)、大家秀(戏剧、戏曲、个人才艺展示)。

大家舞(周一);大家练(周二);大家唱(周三);大家看或大家奏(周四,新城区);大家唱(周四,老城区);大家秀(周五)。

2.2 活化内容

广场群众文化活动,不但有创新,更有新的设计,把广大文艺参与者有意识的引导到规范上来,邀请一些文娱优秀者登台教授。

2.2.1 大家舞(周一)

(1)活动形式:以广场舞为主。(2)活动目的:本县文化部门的舞蹈干部编排一些适合群众健身的广场舞,在舞台上传授,舞台下的舞蹈爱好者自发学习。起到寓教于乐的目的。(3)活动亮点:在推广广场舞的同时,加入大英本土文化元素,制作音乐,编排一套健身操,让群众深入其中,能够接受。(4)活动要求:每周广场舞的教学内容到月末进行一次展示演出。

2.2.2 大家练(周二)

(1)活动形式:以传授中华传统文化太极拳为主要形式。(2)活动目的:主办方聘请专业太极拳教练,群众自发的或协会组织的前来学习,既提高广大群众的太极拳技艺,又起到全民健身、养生的作用,提高百姓生活品位。(3)活动亮点:让老百姓在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安顿心身,每周挑选2~3名优秀者上台与教练同台表演,起到传帮带作用,让优秀者又去带动更多人参与。

2.2.3 大家唱(周三)

(1)活动形式:所有唱歌爱好者采取自愿报名,以容易参与的歌唱比赛形式为主题,参与者限名额十人。(2)活动目的:群众既是广场群众文化活动的参与者,又是广场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者,既是演员,又是观众。通过参与和观看,在潜移默化之中,人们的精神文化品位得到提高。(3)活动亮点:让广大群众在歌唱比赛中得到幸福感,并在专业评委的点评中得到演唱水平的提高和综合文化知识的了解。评委和选手在互动中挖掘他们不仅朴实而且出彩的百姓生活。(4)活动要求:歌曲类型不限,语种不限、支持原创歌曲,支持自带乐器伴奏,支持组合参赛(两人为宜)。

2.2.4 大家看或大家奏(周四,新城区以及老城区)

(1)活动形式:以播放电影、民乐团、管乐队演奏为主要形式。(2)活动目的:免费播放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改革开放的电影。邀请民乐团、管乐队成员演奏百姓喜闻乐见的乐曲,娱乐百姓文化生活需求。

2.2.5 大家秀(周五)

(1)活动形式:以才艺表演为主,涉及戏剧、曲艺、书法、美术、器乐等形式。以家庭、集体、团队、个人均可参与。(2)活动目的:让“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充分调动市民的创作表演才能,使各艺术门类都能得到展示,提升百姓广泛的兴趣与爱好,民族文化得以传承。(3)活动亮点:有意识地安排大英县境内的戏剧、曲艺、书法、美术、器乐名人登台表演,观众可有序上台学习。台上台下互动,寓教于乐。(4)活动要求:戏曲种类不限,鼓励原创作品、支持自带乐队伴奏。

2.3 规划样式

(1)大家舞,舞蹈干部要设计适合大英县群众易学的舞蹈,编排一套本土群众健身的广场舞,形成品牌,能够普及。(2)大家练,进一步规范太极拳身段,在練好太极拳的同时还可练习太极剑、太极扇等利于健身的群众性文化活动。(3)大家唱,在继续使用卡拉OK演唱时,用LED在底幕上展现声乐老师指导。组织机关单位人员参加,可指定曲目或自选曲目。推出方言版、儿童版、美声版、民歌版、山歌版、通俗版。(4)大家看,电影播放,主要播放老电影,让老人们追忆,让年轻人学习、了解过去。(5)大家奏,邀请大英县民乐、管乐成员演奏民族经典乐曲,陶冶市民情操。(6)大家秀,推出家庭、个人才艺秀、小品演艺秀、民间绝技秀、戏剧秀、曲艺秀等。(7)月末演出,将各文艺协会节目纳入每月末表演,2~3个协会组织一场节目演出。

2.4 强化激励

2.4.1 精神激励

(1)在现场进行电视录制,县电视台播放,给参与者精神上一种荣誉感,更加积极地、带动性地参与到广场群众文化活动中来,每周一次。(2)建立一个专家库。聘请相关专家进行现场点评,形成互动,让参与者有所收获。(3)筛选出好的表演者、演唱者参加月末演出,月末筛选出优秀者参加年末演出。

2.4.2 物质激励

(1)每周活动参与者奖励普通纪念品(可企业冠名)。(2)动用文化上书法、美术方面的专业人才为其现场写字、画像、泥塑捏像,赠送参与者。(3)选出月末参演者十名,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7名;颁发证书及资金奖励;选出年末参演者,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7名,颁发证书及资金奖励。(4)聘请活动点评专家(限县内),舞蹈类1名,太极类1名,音乐类1名,戏剧类1名,曲艺类1名,书法类1名,美术类1名,共7名。

3 群众文化发展

在党的二十大会议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培育造就大批德艺双馨的文学艺术家和规模宏大的文化文艺人才队伍。

笔者所在的大英县文化馆,自1997年建县以来,历届领导高度重视群众文化建设和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激励群众文化创作者创作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精品力作,这些作品的创作及表演获国家级奖项16项,省级25项,市级50项。部分节目参加中央电视台《丰收中国》《味道》《欢乐城市派》栏目录制,面向全国播放。群众性文化活动更是开展得有声有色,乡镇、社区的群众文化活动得以普及,县文化部门也在不断充实专业人才,业务人员中大都是多面手,积极投身在全县的群众文化工作当中,定期不定期深入乡镇、社区辅导、指导群众文化工作,创作、编排颇具地方特色的文艺节目。如:创编的大型话剧《有事找村长》获遂宁市涪江文化艺术节剧目展优秀编剧奖、最佳导演奖、优秀演员奖;创编大型话剧《谭位中》参加2021“荟萃蓉城”精品剧目惠民展演暨第四届天府戏剧季;省级非遗打击乐《蓬莱大乐》《象山花锣鼓》;情景歌舞《盐之魂》《外婆的篾烘笼》;广场舞《气氛拉丁》《看山看水看四川》《扁担弯弯》;快板剧《农家姐妹游遂宁》《筑梦》;戏剧小品《选导游》《冤家路宽》《陌生邻居》《爱心》;小戏《留守姐妹花》《新农村人家》;曲艺《神奇的卓筒井》《感恩有您》《扶贫》;电影《山花烂漫时》《大英卓筒井传奇》《转移》;小说《陈家湾》《绿满花开》;报告文学《九岭杠的星火》等等。这些作品中有的在中、省、市获得大奖,电影上了荧屏,还普及到乡镇、社区各个文艺队伍中,即宣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让本地的民间民俗文化得以传承。有一年一度的“形象大使”选拔赛、社区文艺调演、乡镇文艺调演、企业文艺调演、家庭才艺展示等群众性文化活动。这些活动造就了该县人民自觉踊跃参与的异常活跃的文化氛围。正因为有了这种群众性文化氛围,该县的经济得以稳步发展,社会秩序相对稳定,文化成果较为显著[3]。

由此可见,基层群众文化创新与发展,势在必行,是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必然需求。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充满正能量的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对社会的发展、经济的促进,对人们思想的净化作用是无法估量的。大力推动群众文化长期常态开展,走“文经结合”道路,充分发挥好“文是旅之魂,旅是文之衣”的互补作用,促进农文旅全面协调发展,多方位多层次开展文化交流。弘扬和传承民间民俗艺术,丰富群众文化内涵,为群众文化发展开启新的篇章,齐心协力共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引用

[1] 陈坤.从社会学视角度分析基层社会管理和群众文化活动关系[J].现代交际,2018(18):48-49.

[2] 关颖.乡镇群众文化活动的变化及乡镇文化站的重要作用[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4):149-150.

[3] 吴榕梅.浅谈关于创新基层群众文化创作的思考[J].参花(下),2013(7):146.

作者简介:李茜芝(1964—),女,四川遂宁人,本科,群众文化副研究馆员,就职于四川省遂宁市大英县文化馆。

猜你喜欢

广场群众活动
布鲁塞尔大广场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多让群众咧嘴笑
在广场上玩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