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视阈下信息可视化的设计特点及形式

2023-01-16程颖

海外文摘·学术 2022年17期
关键词:图表可视化媒介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络的发展,信息资源和信息传播速度都在呈几何级数的增长态势,大众接受了海量信息,却无法从中获取、理解和运用有效信息,从而造成“信息过载”问题。因此,利用信息设计可以很好的将复杂、多变、难以理解的文字信息通过视觉静态图形到动态图形的方式呈现,进行多渠道、高效率地传播,综合各学科里创造更佳的传播解决方案,使原本复杂的信息便于理解。设计者合理的运用信息设计的表现方式,从多个方向、多个角度直观地呈现枯燥、繁琐的信息和数据。

1 信息可视化设计特点

1.1 信息可视化概念

在快餐式时代的发展中人们追求信息的快速传递以及精炼化、眼球式的吸引方式。信息可视化的表达方式得到人们的青睐。人们对信息可视化的兴趣,为许多初学者和专家们提供了大量的资源和丰富的产品来将我们周围的事物以及各类复杂的文化信息量化和可视化。通过数据分析以及文化研究,考究严谨的数据信息、文化的精准性,展现出的图形、色彩、排版,计算机手段的交互传递。可视化是一门综合性的跨专业学科,它改变了以往人们对于数据及文化的传统理解,在艺术和人文学科、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之间的隔阂中取得了跨越式的进步,显示出了各个领域中的交叉式发展能够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认知。通过融合设计学、心理学、计算机学、哲学和其他调查领域的图表和知识,信息可视化为各学科的交叉式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道路,为未来各领域、专业的开放式发展加入了催化剂[1]。可视化不仅在新时代信息传递中展现出独特的面貌,对于古代文化的研究更加直观简便,更重要的是在数字人文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将一串数字以全新的图形呈现,更加智能、直观,探究其中的数字人文信息。对于可视化的概念,人们的理解各有不同。比如在《信息设计》中,伊莎贝尔·莱斯也强调这种功能的重要性,并指出了表现功能的几种重要方法:记录信息、传达意义、便于发现和支持感性推理等。雅克·贝尔坦在其颇具影响力的作品《图形符号学》中,将信息图形定义为表现图像和认知关系的认知艺术品,表示“图形表示法是人类创造的基本符号系统之一,目的是为了储存、理解和传达重要信息。作为视觉语言,图像具有视觉认知的普遍特点。”尹源在信息可视化图标设计中将信息可视化定义为包括了信息图形、知识、科学、数据等的可视化表现形式,以及视觉可视化设计方面的进步与发展。地图、表格、图形,甚至包括文本在内,都是信息的表现形式,无论它是动态的或是静态的,都可以让我们从中了解到我们想知道的内容,发现各式各样的关系,达到最终解决问题的目的。信息可视化的意义就是在于运用形象化方式把不易被理解的抽象信息直观地表现出来。

信息可视化是一个理性的思考过程,需要保证数据的精准性,文化的严谨性。在设计流程的应用上,首先确定选题,通过对选题信息的无差别阅读,大量收集多余冗沉的信息,其次对这些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再者构建信息框架,选择合适的图形呈现形式,加之图形创意可视化结合。最后,对信息呈现形式进行思考,再设计。通过这五个步骤的设计实践,完成信息可视化设计研究。

1.2 受众接收的高效性

数字时代的高效发展,使人们对于信息的接收效率有了飞跃式的增长。随着传播媒介的不断革新,从人类原始的口语信息传递到文字信息传递、印刷信息传递、电子信息传递、数字信息传递。信息媒介传递形式的变化是各行业各领域,不断进行技术的变革、形式的创新,人们对于信息的关注点和接收兴趣逐渐转变为“静态—动态—交互”这三种类型。而在交互上对于信息传递则更为高要求,不仅考虑简单的互动性,好需要考虑接收者对于信息高效性下的客户群体心里,从而逐渐演变出当时时代的新名词“全宇宙”。至此,以此为基础反向推理、创新,对于信息传递的要求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图片、音频传播,更加牵扯到信息与信息之间的高度融合、信息与人之间的情感嫁接及信息与人之间的視觉形式,因此信息可视化便吸引了众多学术学者的眼球。

1.3 信息内容的准确性

在信息的爆炸式时代,人们在享受信息技术为人们带来的高效性同时,也带来各种各样的困扰,信息的碎片化、分散化、信息超载、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等问题平凡出现。逐渐演变成一些社会性问题,信息洪流奔涌而来,人们需在应接不暇中择良树而栖,否则则被淹没。正如美国学者詹姆斯·格雷克(James Gleick)在其《信息简史》中引用计算机科学家杰伦·拉尼尔(Jaron Lanier)对于信息洪流的比喻:“这就好像你蹲下身子,埋下了一颗树种,结果它生长得如此之快,以至于你还没站起身来,它就已经把你居住的小镇整个吞噬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试图寻找一种解决方案,以帮助人们更加高效地传播和接收信息。信息可视化作为基于人类最基本感官机能和最原始认知方式的信息传播与获取手段,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存在已久,它的出现甚至早于文字。它以直观、准确、生动的信息传播形式,将烦冗枯燥的数据信息进行图形化转译,高效地传递给受众。笔者认为,作为一名设计师,在各类信息的选择上首先应在“广而全”的基础上做到“少而精”。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发挥设计师的专业手段,以信息的精准性为基础,考虑怎样才能创造一个优秀的可视化作品。如图形、背景、颜色、大小、长度等。

1.4 呈现形式的多元性

对于可交互式体验收到一众追捧及热潮,也是当代设计师极力所尝试的体验,增加了设计者对于信息可视化的传递至受众对信息可视化内容接收,加强三者之间的对话。生活中各领域在信息互动中为大众带来了更多的良性体验,互动性体验可以增加受众的兴趣且增加信息传递记忆的持久度。将互动性充分融入到信息可视化设计中,保证设计的交互性,提升大众体验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表达信息以及带给大众更加完美的体验感。正是由于这种多变性,信息可视化设计增强了其设计性、趣味性、信息综合性,从而更容易被大众接受。

2 信息可视化的设计形式

2.1 花样式的图表

数据信息信息可视化设计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其数据信息的分析背后往往隐藏着发展趋势、事件目的、发展规律及可能存在的发展问题。所以数据分析存在于各个领域,严格把控信息的精准性,因此,信息可视化中的的数据信息常常以各式各样的图表来呈现。

笔者认为,对于可视化呈现的图表不仅仅是简单的数据呈现,数据合理的视觉呈现需要找到合理的作图方法。例如通过对数据的初步罗列,整理与分析,观察数据的大小与走向,选择柱状图、玫瑰图、山峦图等图表进行展现。根据不同的风格选择相对应的图表。

2.2 创意性的图形

视觉图形的呈现方式是大众所青睐的第一选择方式,相比于文字的枯燥繁琐,图形的出现让人耳目一新。对于信息可视化的设计选择我们往往分为四个步骤,调查研究—编辑整理信息—设计产出—检查。首先调查国内最权威的书籍及网络信息资源,避免存在有争议的数据及文化信息,其次信息主题的确定,选择合适的切入点,过滤并简化信息资源。再者选择恰当的图表展示数据信息,相应的选择恰当的视觉形式并运用符合整体基调及信息传递的颜色及字体进行编排设计。最后对比原始数据资料检查绘制出得图表,从读者的角度审视图表并评判图表的合理性。在这四个步骤中对于图形的把控是极为重要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图形样式呈现,更需要考虑到信息的创意性,在视觉海报设计中,经常会出现“图形创意”这个词语,相应的在信息可视化的视觉设计中,对于图形的创意表达更需要我们深入挖掘。例如Studio Bruno所设计信息可视化图表(如图1),整张图以自行车轮的视觉形式呈现,所表示的便是欧洲自行车使用情况,每个国家都被表示为车轮上的辐条,并根据一些参数从高到地排列,如总体使用、销售、安全和事故。所以一张优秀的视觉可视化创意图形,不仅能够快速抓人眼球,吸住住人们想要探究的心理,减轻人们的阅读负担,还能够传递其背后的文化信息。

3 信息可视化设计形式的选择

信息可视化设计作为以功能为主的设计门类,高效地传播信息是其不变的准则,设计者不能“为可视化而可视化”。所以,在数字化媒介语境下,如何选择更为科学合理的可视化设计形式,就需要从信息和媒介两个视角来进行选择与判断。

3.1 从信息视角的设计形式选择

信息可视化设计的设计目的是“通过设计手段,让繁杂的信息变得清晰易懂,让枯燥的信息数据变得生动有趣,进而达到让信息更加有效、快捷地传播和理解,以达到记忆的目的”。

面向大众的信息可视化设计五点原则:视觉吸引力、科学至上、逻辑清晰、准确传达、以图释意。信息是信息可视化设计的本体,所以信息的属性、内容和体量决定信息可视化的设计形式,反之则不然。

在进行信息可视化设计的过程中,将以信息有效传播为原则,合理地选择适宜的设计形式来呈现信息,不能以吸引眼球為目的,一味追求信息可视化的技术表现,将简单的数据用复杂的设计形式呈现;也不能为体现信息的丰富,在有限的空间中将繁杂的数据进行堆叠,以追求所谓的视觉美感。

3.2 从数字媒介视角的设计形式选择

在信息可视化设计形式的选择上,需要考虑到数字媒介的传播方式。技术的不断革新使传播媒介不断发生变化。信息的传播方式与媒介的发展有着内在关联性,媒介是信息传播的载体,信息是媒介传播的承载物[2]。因此多元媒介的选择使信息可视化的可呈现形式更佳丰富,但信息媒介的选择并不是为了多元而强制多元,而应是选择合适的选择方式,使信息的宣传,受众的接受变得简单、易懂、便捷、生动、更加具有高效的互动性。例如交互体验中的元宇宙新型传播形式,这样的传播形式使信息可视化的发展更具有挑战性和可能性。

4 结语

展望未来,信息可视化不仅将在学术理论方面,而且将继续在文化、社会和政治领域带来持久的影响。信息可视化的直观、高效,在数字信息时代得到广泛的青睐与应用。灵活运用信息可视化的设计形式,也将促进信息可视化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发展。

引用

[1] 尹源.信息可视化图表设计[D].北京:北京印刷学院,2014.

[2] 陈皓.多媒介语境下的信息可视化设计形式研究[J].艺术品鉴,2022(23):25-28.

作者简介:程颖(1997—),女,江苏宿迁人,硕士,就读于兰州交通大学。

猜你喜欢

图表可视化媒介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运行动态分析与可视化展示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双周图表
双周图表
双周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