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广府儿歌的音乐特征

2023-01-16区海珊

海外文摘·学术 2022年17期
关键词:广府童谣儿歌

广府儿歌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分支,用特色地道的语言与口口相传的方式,展示着广州地区近百年来的风土人情。历经流年似水,时代沧桑的广府儿歌,满载着欢乐与怀旧。广府儿歌童谣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岭南地区的传唱度非常高,其独特的音乐特征如:歌词、节奏、旋律等都值得深入研究。

1 广府儿歌童谣的分类

广府儿歌童谣根据题材可分为:歌唱类、语句类、游戏类。

歌唱类:以朗朗上口的童谣为歌词,编上富有民族特色的旋律,令儿歌具有歌唱性。如歌曲《落雨大》《月光光》《氹氹转,菊花园》等;语句类:语句类的儿歌没有旋律,所以称为童谣,显著特征是以押韵的语句串联,篇幅短小。如《点虫虫》:“点虫虫,虫虫飞,飞到荔枝基。[1]”游戏类:游戏类是儿童在游戏时伴随着一定的游戏动作而吟唱童谣。如《猜呈沉》:“呈沉剪,呈沉包,呈沉糯米叉烧包,老鼠唔食香口胶。”这首童谣转换普通话翻译就是石头剪刀布的意思;《捉大贼》:“点指兵兵,点指贼贼,点着谁人做大贼,点着谁人做大贼”。

2 歌词特征

“少儿歌曲的歌词应考虑到儿童处于学知识、长身体阶段这一重要特点。歌词内容既要考虑思想性,也要注意知识性、趣味性、欣赏性,要能启发儿童的远大理想,培养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使儿童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2]。而广府儿歌相比于其他儿歌其特点在于歌词的韵脚和分类上。

2.1 歌词的韵脚

由于广府儿歌是用广州地方性语言粤语演唱,粤语是有九声六调的,所以在歌词的创编上押韵成为广府儿歌的一个突出特点,押韵多变灵活,体现了儿歌的艺术特色,充分体现了它鲜明的生命力。

世界真细小

词:黄霑 曲:Robert Sherman

人人常欢笑(siu3),不要眼泪掉(diu3)

时时怀希望不必心里跳(tiu3),在那人世间相助共济,应知人间小得俏(ciu3)

儿歌《世界真细小》中的歌词“人人常欢笑,不要眼泪掉,时时怀希望,不必心里跳,在那人世间相助共济,应知人间小得俏”这首歌词表述的意思是,人们要常常笑,不要整天不开心掉眼泪,告诉我们要把笑容挂嘴边,心怀希望内心不需要慌张,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人世间是美好的。其中歌词中“掉、跳、俏”都是押iu韵(粤语),演唱起来每一句都十分紧凑,朗朗上口。歌词中粤语方言词特别多,体现广府儿歌的地方方言性的特点。

2.2 歌词的分类

儿歌的歌词具有口语化的特点,充满儿童情趣,儿歌的内容单一,一般仅涉及某一事物的某一方面,或以儿童所熟悉的一件小事,来反映事物的本质,或行为规范。儿歌的歌词不仅描绘着日常生活,还以鲜明而具体的形象,描述事物为教导儿童认识其物以及其特征,歌词朗朗上口,被描述事物生动形象,使得歌曲演唱起来活泼有趣。

落雨大

词 曲:黄毅成

落雨大,水浸街,

阿哥担柴上街卖,阿嫂出街着花鞋,花鞋、花袜、花腰带,珍珠蝴蝶两边排[3]。

歌词决定着歌曲的风格,体现了一定的社会风貌、风土人情。这首儿歌曾被改编为多个版本,歌曲描写了小孩子看到下雨天很高兴,看着雨哗啦啦的下着,看着水淹没了街道,但小孩子没有理会哥哥仍要背着柴火出去卖的辛苦,只是看到嫂嫂的花鞋、花袜、花腰带很漂亮。在广州西关地区,瓦屋窄巷中,以小孩子的天真烂漫眼光角度描写此情此景,也反应了一定的艰苦的生活情景。

小太阳

词:黄霑 曲:顾嘉辉

太阳像那大红花,在那东方天边挂,圆圆脸儿害羞像红霞,只是笑不说话。

这首儿歌歌词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首先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太阳比喻成一朵大红花,在东方高高挂起;其次运用拟人的手法,红红的太阳像小孩子一样害羞得红了脸,默默照射着大地,微笑着面对人们。歌词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将“太阳”这一事物生动形象的进行描述,让儿童更好地理解认识太阳的形状以及在东方升起的特点。

3 节奏特征

节奏和节拍是音乐的骨骼。在小学音乐教材《广州音乐》中发现,教材课程的安排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音乐素养,由简到繁依次递增,每一个年龄段不同,所要求学习的节奏特点也不同。

3.1 一拍节奏型

對于5-6岁的年龄段的儿童刚刚进入学校生活,对小学一切事物都十分好奇,容易认识新朋友,同学之间的互动增多,身体和头脑发展正处于积极活泼的状态,且记忆力和幻想创造力强[4]。教材中这一学龄阶段的儿歌教学以2/4拍为主,节奏生动活泼、歌词句幅短小,节奏轻快,增强了歌词的节奏感。

谱例1,选自广州童谣《排排坐》旋律(片段)

排排坐

1=G  2/4 广州童谣

排 排坐,食 果  果,猪 拉柴, 狗 烧

火,猫儿 担凳  姑  婆   坐

如歌曲《排排坐》:“排排坐,食果果,猪拉柴,狗烧火,猫儿担凳姑婆坐。坐埋一起唱支歌。”歌词短小,节奏以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为主,前两个乐句节奏规整都是“ X  X X| X  - |”每四个小节为一个语句,歌词与节奏都为一对一。

3.2 两拍节奏型

10-12岁年龄段的儿童已经适应学校生活,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学习能力提高,对于较为复杂的事物喜欢进行分析,抽象思维能力有所提高。语言能力、学习力、记忆力增强,注意力较为集中、敏锐,喜欢挑战难度高和富有挑战性的活动。

谱例2,选自广州童谣《睇牛仔》旋律(片段)

睇牛仔

1=F  4/4 广州童谣

睇牛仔 ,技 艺 多 一口气,爬到山坡

上,看守牛羊本领 大牧笛呢吹 奏更 悠 扬……

比如歌曲《睇牛仔》,歌曲加入了两拍附点节奏,乐句连线增多,乐句更加连贯,与上一个学龄段活泼轻快形成对比,对学生的音乐素养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丰富了歌曲节奏,更加体现了歌曲活泼的特点。

4 旋律特征

旋律是音乐的血肉。笔者根据小学阶段音乐教材《广州音乐》的整理,发现广府儿歌歌曲旋律的音域按照学龄段的递增,音域也慢慢递增,在六年级歌曲的音域在小字组的5到小字二组的3;歌曲旋律节奏比较口语化,比较少出现一音多字的情况;旋律的进行手法多采用重复、变化重复、模进等。

4.1 旋律的重复与对称原则

谱例3,选自广州童谣《一枝竹仔》旋律(片段)

一枝竹仔

1=D 4/4 广州童谣

一枝竹仔易折弯 几枝竹一扎难折断,

心坚志毅勇敢 团 结方可有力量……

“变化重复是在保留原型音调主要特征的基础上加以变化发展的。[2]”如歌曲《一枝竹仔》的旋律,第1-2小节与第3-4小节旋律形成变化重复,歌曲朗朗上口,整首歌曲音域在一个八度以内,适合低年龄段的学生。该儿歌两段旋律相同,歌词不同。

歌曲《一枝竹仔》旋律除了运用变化重复,还运用了对称的原则。以第二小节第一拍四分音符的“3”为对称轴,6·7 6 5|3 5 6 -| 前后旋律走向形成对称结构,或以第六小节第一拍四分音符“3”为对称轴,6-6·5|3 5 6 -|旋律也成对称结构。再者,乐句时都运用级进下行结束,如第七小节                             ,谱例4中《月光光》的旋律:

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4.2 旋律的调式调性

我国地域宽广,拥有56个民族,各个民族地区风情不同,加上作曲家创作个性等方面,形成丰富的儿歌风格。广府儿歌的调式调性离不开中国传统音乐语言,歌曲调式为民族调式为主。

谱例4,选自广州童谣《月光光》旋律(片段)

月光光

1=bE  4/4 陈辉权

月 光  光   照  地  堂  虾仔你乖

乖  瞓  落  床 听朝  阿妈要赶插秧啰,

阿爷睇牛去上山 岗 啊……

该歌曲的调式调性为bB徵调式加变宫,该旋律片段以两个小节为一个乐句,第一句为起句,起点题的作用,第二句为承句,起巩固乐思的作用,多以变化重复的手法,第三句作为转句,调性转向了bE宫调式使之色彩形成变化,与前两句形成对比,第四句为合句,首句的旋律动机再现总结旋律片段,旋律片段以级进下行结束,旋律走向符合起承转合的特点。

谱例5,选自广州童谣《氹氹转,菊花园》

氹氹转,菊花园

1=bB   2/4

氹 氹 转,菊 花 园,炒米饼,糯米 团。

阿妈带我 睇龙船,我唔睇,去睇 鸡 仔。

鸡 仔大,捉去 卖,卖得几多钱,卖得五百

钱,卖得钱来起花 园。

歌曲《氹氹转,菊花园》,歌曲描寫的是端午时节菊花盛开的景色、赛龙舟和吃炒米饼的习俗,歌曲的调式调性为F徵调式,全曲没有出现fa、si两个偏音,运用的是中国传统五声调式。

5 结语

广府儿歌童谣是广府地区口口相传的民间音乐文化,广府儿歌的歌词以押韵为特色,体现了广州地区特色性方言,歌词内容则是以生活中的小事与现象为歌词,歌词安排符合韵律节奏朗朗上口,形成有趣诙谐的儿歌;广府儿歌属于中国传统音乐的分支,儿歌创作所用的调式调性为五声调式。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研究广府儿歌的音乐特征,对学习和传承广府地区的音乐具有积极作用,也带给了音乐学者对广府儿歌创新的动力。

引用

[1] 邵兰珠.论粤语童谣的语言特色及文化内涵[J].大众文艺,2015(9):199.

[2] 龙厚仁.少儿歌曲分析及创作[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 甘永恩.绘声绘色看方言:广府童谣氹氹转[M].广州:新世纪出版社,2018.

[4] 廖乃雄.音乐教学法[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区海珊(1998—),女,广东广州人,研究生,就读于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广府童谣儿歌
“广府好礼”广式糕点礼盒包装设计
广府人
——粤语·女独·伴唱
童谣里的童年
水环境视域下广府古城景观演变研究
快乐童谣
当前广府籍海外华人统战工作研究
睡觉儿歌
儿歌绝唱
七月的儿歌
念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