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技术产业创新、贸易开放度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3-01-16张亚军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22年12期
关键词:开放度高技术门槛

张亚军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一、引言

如今,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为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步入新时期。新时期,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未来走向,是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推进经济体系现代化进程的关键着力点[1]。然而,当前创新动能不足、产业转型困难以及外贸增长乏力等诸多困境,严重抑制产业创新发展,影响中国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2]。为此,国家先后发布《关于服务“六稳”“六保”进一步做好“放管服”改革有关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等政策意见,旨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稳外贸、稳外资”,持续深化对外贸易,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要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依托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

于创新而言,新时期下坚持创新驱动,不仅是实现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方向,更是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3]。与传统产业相比,高技术产业作为创新前沿面,对于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随着“十四五”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到来,深入落实高技术产业创新,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格局,成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需要注意的是,贸易开放度作为衡量对外开放格局的重要指标,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也不容忽视[4]。故综合来看,贸易开放程度究竟以何种形式介入高技术产业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影响关系,值得深入探究。

目前,学术界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探究多集中于影响机制的分析[5-8],较少对高技术产业创新、贸易开放度以及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与传导机制进行考察。同时,有学者认为技术创新与贸易开放度可能会存在非线性关系[9],但这一关系是否会作用于高技术产业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仍有待于进一步讨论。基于此,文章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回归模型,探究贸易开放度在高技术产业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中的中介效应,以及贸易开放度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门槛效应。

二、理论假设

1.高技术产业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高技术产业创新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培育增长动能的有力支撑,更注重对技术层次性、自主性以及先进性的积累。凭借这一特性,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够显著推动产业发展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细言之,这一影响作用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要素整合、结构转型升级和节能减排三方面。在要素整合方面,高技术产业创新可以通过整合知识、技术、资本等要素,强化政产学研联动深度,进一步提升创新效率,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10]。在结构转型升级方面,高技术产业创新会借助技术优势,引导并催生出大量新兴产业集群[11],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源动力。同时,高技术产业创新可为传统产业提供技术设备,提高传统产业市场竞争力,赋能经济进一步发展。在此过程中,新兴产业集群的出现会加速生产需求结构与消费结构实现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动能向高质量层次转化。在节能减排方面,需求驱动型、交流碰撞型、主体带动型以及增质减束速型四个环境创新模式可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提供支撑条件[12],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上述分析,文章提出关于高技术产业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研究假设,即:

假设H1:高技术产业创新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2.高技术产业创新与贸易开放度

贸易开放度是一国或地区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体现,具体反映在市场开放程度以及对外贸易两个方面。基于创新视角,高技术产业创新会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市场技术开发能力,加速创新成果转化,在增强本国贸易竞争力的同时,提升贸易开放度。具体而言,高技术产业创新对贸易开放度的驱动机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高技术产业在研发和生产商品过程中所产生的“示范效应”,能够吸引国内外贸易企业向该产业集聚,以此带动贸易开放度的提升[13],同时高技术产业亦可通过个性定制、贸易加工等生产方式创新,为企业制定个性化产品,提高品牌知名度,提升贸易开放度;第二,随着国际贸易分工趋势的日渐明显,中国部分高技术产业逐渐迁移至相对欠发达地区,其凭借国内高技术产业创新优势提升产业竞争力。从这一视角看,生产活动的技术水平、研发强度以及创新能力的提升有助于从技术出口角度提升本国贸易开放度[14]。当区域内高技术产业创新水平较高时,技术进步效应也会使进出口贸易占据主要优势,贸易开放度随之提高;第三,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够显著增强国际贸易参与强度[15],这一趋势在对外开放度和外商直接投资提升背景下更有利于贸易竞争力提升,而贸易竞争力会间接促进贸易开放度的提升[16]。基于上述分析,文章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H2: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够有效推动贸易开放度。

3.贸易开放度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贸易开放是持续深化对外开放格局的重要方式,不同类型贸易开放方式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也会存在异质性。当进出口贸易水平较高时,地方政府会依据贸易优势主动深化当地贸易开放程度,进而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当引进外资水平较高时,其会借助外资倒逼机制加速区域内贸易开放程度,进而逐步实现贸易高质量发展[17,18]。此外,对于经济发达区域而言,其经济实力雄厚、技术积累充足,因此贸易开放程度较高,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也更强;对于经济落后区域而言,可能存在贸易开放度系数不显著或是系数为负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经济高质量发展[19]。总体而言,贸易开放度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异质性。故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H3:当进出口开放度和引进外资开放度整体水平较低时,贸易开放度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溢出效应不显著,但在高技术产业创新的驱动下,贸易开放度将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显著的推动效应。

三、研究设计

1.变量指标选取

(1)经济高质量发展

经济高质量发展(HQED)内涵较为丰富,除一些常规指标如GDP、GDP增速外,需要进一步考量经济体制的协调性与持续性。因此,结合新发展理念,并借鉴王群勇、陆凤芝(2018)[20]、胡德顺等(2021)[21]的做法,构建包括协调发展、创新驱动、生态文明、共享成果以及开放水平五维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同时,考虑到各指标之间单位差异较大,故借助熵权法计算思路,对各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具体而言,借助公式计算出相应的无量纲化分数Xij,其中Xij表示任意区域j的第i个指标值;xi,min表示所有区域中指标i的最小值;xi,max表示所有区域中指标i的最大值。然后,采用等权重法计算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

(2)高技术产业创新

高技术产业创新(HTII)是从高技术研发到最终形成完整产业生态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技术研发与科研成果转化是主导高技术产业创新的重要指标。因此,参考杨嵘等(2022)[22]的研究,将高技术产业创新划分为产业技术研发(ITRD)和创新成果转化(TOIA)。其中,产业技术研发选取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与政府创新投入资金比值进行衡量,比值越大,表示产业技术研发水平越高。创新成果转化选取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额与技术改造经费支出比重进行衡量,比值越大,表示创新成果转化水平越高。

(3)贸易开放度

通常情况下,贸易开放度(TO)是衡量进口与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但是放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视域下审视,持续加大对外开放与招商引资力度,也是贸易开放度的重要体现。结合刘信恒(2020)[23]的相关研究,从进出口开放度和引进外资开放度两方面综合考量贸易开放度。其中,进出口开放度(IAEO)以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进行衡量,比值越大,表明进出口开放度越高;引进外资开放度(OIFC)以引进外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进行衡量,比值越大,表明引进外资开放度越高。

(4)控制变量

基于相关文献研究[24,25],文章选取城镇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发展水平、财政干预四个控制变量。其中,城镇化水平选取城镇人口占常住人口比例进行度量;经济发展水平选取人均GDP进行衡量,以2008年为基期将名义人均GDP转换为实际值;工业发展水平是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采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进行衡量;财政干预选取政府一般财政预算支出占GDP的比值来度量。

2.数据来源

基于样本数据的可获得性和科学性原则,文章量化分析的面板数据均来自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年鉴,即2010—2020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部分数据来源于中经网统计数据库。同时,为避免异方差情况出现,对所有数据进行对数化处理。此外,缺失数据采取中间值法和趋势外延法进行补齐,以保障样本数据的连贯性。

3.模型构建

(1)中介效应模型

依据上述内容对高技术产业创新、贸易开放度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联性分析,文章以贸易开放度作为中介变量,构建如下中介效应模型:

在式(1)~(3)中,i与t分别表示省级行政区和年份;HQED、HTII、TO分别表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高技术产业创新与贸易开放度。其中,分别使用进出口开放度(IAEO)、引进外资开放度(OIFC)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作为进出口开放度和引进外资开放度的代理变量;CV代表控制变量,α为随机误差项。ε1为高技术产业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整体效应,δ1为高技术产业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效应,η1×δ2为贸易开放度传导的中介效应。

(2)面板门槛回归模型

为进一步研判贸易开放度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非线性影响,文章参考刘鑫鑫、惠宁(2021)[26]的方法,构建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如下:

在式(4)中,以高技术产业创新(HTII)的分解指标LnITRD与LnTOIA为门槛变量;以贸易开放度(TO)的分解指标LnIAEO与LnOIFC表示解释变量;以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LnHQED)表示被解释变量;η和μ分别表示解释变量与控制变量的回归系数;a为常数项,δ为待估门槛值;I(·)是指示性函数,当括号内条件满足时为1,反之为0;ε为误差项。

四、实证分析

1.基准模型分析结果

为直观显示高技术产业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以及解决可能因内生性问题导致的估计结果偏误,文章在中介效应模型中引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滞后一期项,并拓展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一步以贸易开放度的滞后项作为工具变量,采用系统GMM对面板数据进行动态分析,具体结果如表2所示。在模型1与模型3中,LnITRD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0286和0.0249,且P值均小于0.01;LnTOIA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0237和0.0278,且P值均小于0.01,这说明高技术产业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显著正向影响,支持了假设H1的判断。

2.中介效应分析

进出口开放度中介效应模型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模型(2)中,产业技术研发对进出口开放度的估计系数为0.2635,在1%水平上显著。这表明产业技术研发比重的倾斜,能够正向影响进出口开放度,支持了假设H2的判断;模型(3)中,进出口开放度的估计系数为-0.0061,在10%水平上显著,说明当前国内总体进出口贸易水平较弱,无法在短时间内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支持了假设H3的判断。同时,考虑到尽管产业技术研发可以提升进出口开放度,但进出口开放度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却微乎其微。这说明在产业技术研发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过程中,进出口开放度起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其在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负向部分中介效应。同理可知,创新成果转化对进出口开放度的估计系数显著为正,但仍存在进出口开放度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负向影响,系数为-0.0200。这说明进出口开放度在创新成果转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中存在显著负向部分中介效应。

表2 高技术产业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预估结果

引进外资开放度中介效应模型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模型(2)中,产业技术研发对引进外资开放度的估计系数为0.0866,在1%水平上显著。这表明产业技术研发在一定程度上正向影响引进外资的开放度,支持了假设H2的判断;模型(3)中,引进外资开放度的估计系数为0.0488,在1%水平上显著,说明加大外资引进规模会显著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同时,考虑到中介效应模型中,产业技术研发与引进外资开放度均显著为正,说明在产业技术研发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过程中,引进外资开放度的中介效应较为显著。同理可知,创新成果转化对引进外资开放度的估计系数为0.2488,在1%水平上显著。这说明引进外资开放度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作用,使得创新成果转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总效应大于直接效应,即估计系数0.0237>0.0095。也就是说,引进外资开放度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创新成果转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作用,其在二者中存在显著的正向部分中介效应。

表3 高技术产业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介效应预估结果

3.贸易开放度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非线性影响

(1)门槛存在性检验

在进行门槛效应检验之前,需要借助Hansen自举法进行门槛存在性检验,以确定门槛模型和门槛值,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当以高技术产业创新为门槛变量时,产业技术研发通过了单门槛检验,而创新成果转化则通过了双门槛检验。其中,以进出口开放度为解释变量时,可将产业技术研发分为两个门槛(InITRD≤9.6234;InITRD>9.6234);创新成果转化分为三个门槛(InTOIA≤-3.1154;-3.1154<InTOIA≤0.9925;InTOIA>0.9925)。以引进外资开放度为解释变量时,可将产业技术研发分为两个门槛(InITRD≤9.4256;InITRD>9.4256);创新成果转化分为三个门槛(InTOIA≤-3.7567;-3.7567<InTOIA≤0.9861;InTOIA>0.9861)。

表4 门槛检验与门槛值预估结果

(2)门槛效应结果分析

如表5所示,以进出口开放度为解释变量,当产业技术研发处于低门槛时,进出口开放度的估计系数为-0.0069,并不显著,说明低水平产业技术研发水平未对进出口开放度产生明显促进作用。可能的原因是,当高技术产业技术研发水平较弱时,其生产出的产品技术附加值较低,自然该产品的贸易竞争力相对也就较弱。这一过程中,即使高技术产业产品生产规模达到一定量级,也会因为产品创新性不足而难以实现贸易竞争力的提升。当产业技术研发处于高门槛时,进出口开放度的估计系数为0.0136,在10%水平上显著,说明随着产业技术研发水平的提升,进出口开放度也产生相对明显的影响。这一结论指出,当高技术产业技术研发水平较高时,其产品技术竞争力会显著提升,进而提升贸易开放度。可能的原因在于,高技术产业技术研发水平集中体现在产品附加值方面,当产品附加值越高时,其在对外贸易过程中越占据主动优势,也就越有利于贸易开放度提升。当创新成果转化处于低门槛时,进出口开放度的估计系数为-0.0748,在1%水平上显著,说明低水平的创新成果转化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进出口开放度;当创新成果转化处于中门槛时,并未有显著影响;当创新成果转化处于高门槛时,进出口开放度的估计系数为0.0350,在1%水平上显著,说明当创新成果转化水平较高时,进出口开放度也会相应提升。可能的原因是,当高技术产业在创新方面投入较大资金,且没有实现创新成果转化时,长期的资金压力会导致高技术产业在产品营销策略选择上有所延误,进而使得进出口开放度受到一定冲击。

表5 面板门槛回归结果

以引进外资开放度为解释变量,当产业技术研发处于低门槛时,引进外资开放度的估计系数为0.0421,在5%水平上显著;当产业技术研发处于高门槛时,引进外资开放度的估计系数为0.1586,在1%水平上显著。这说明产业技术研发水平在不同阶段均会对引进外资开放度产生促进效应。可能的原因是,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离不开雄厚的资金支撑。当某一区域需要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时,不论其产业技术研发处于何种水平,其均会加大对外引资规模,以更好地推动高技术产业创新。当创新成果转化处于低门槛时,引进外资开放度的估计系数为-0.0845,在1%水平上显著,说明在低水平阶段创新成果转化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引进外资开放度的提升;当创新成果转化分别处于中门槛、高门槛时,引进外资开放度的估计系数分别为0.0576和0.0158,在1%水平上显著,说明当创新成果转化大于-3.7567时,才会对引进外资开放度产生正向促进效应。可能的原因是,吸引外资投资需要有明确的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潜力,但是在创新成果转化处于低门槛时,对投资企业来说不具备投资效益,故一定程度上影响引进外资开放度。但当创新成果转化有一定成效时,国外投资企业会基于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潜力,提高投资比重,最终会推动引进外资开放度的提升。

综合来看,当高技术产业创新处于较高水平时,贸易开放度将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显著的溢出效应,支持了假设H3的判断。其中,高技术产业创新水平越高,进出口开放度和引进外资开放度产生的溢出效应越强。具言之,当产业技术研发大于9.6234、创新成果转化大于0.9925时,进出口开放度和引进外资开放度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达到最佳状态。

4.稳健性检验

为验证研究结论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文章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对样本进行双重差分估计,进而缓解因样本选择偏差和遗漏而导致的内生性问题。同时,为进一步验证基本模型的稳健性,文章使用各解释变量一阶差分作为工具变量,使用二阶段最小二乘法进行稳健性检验。从结果看,所有模型在经过变量替换后,解释变量显著水平与其余变量回归结果与表2及表3基本保持一致,故稳健性得以验证(限于篇幅,稳健性回归结果不再单独列出)。

五、结论及政策启示

1.研究结论

文章通过建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利用无量纲化处理法对中国2010—2020年31个省级行政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展开测算。进一步,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与面板门槛回归模型,探讨高技术产业创新、贸易开放度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影响效应。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高技术产业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显著的正向影响,进出口开放度和引进外资开放度均在高技术产业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

第二,进出口开放度在高技术产业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中存在显著负向部分中介效应;引进外资开放度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高技术产业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作用,其在二者中存在显著正向部分中介效应。

第三,贸易开放度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门槛效应,当高技术产业创新水平较高时,贸易开放度将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显著的溢出效应。其中,高技术产业创新水平越高,进出口开放度和引进外资开放度产生的溢出效应越强。

2.政策启示

第一,加强高技术产业创新顶层发展规划设计。前已述及,提升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够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为了确保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够发挥持续性推动作用,需从顶层设计着手,从中央和地方两大发展主体出发,加强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规划设计,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就国家层面而言,应持续围绕科技强国、制造强国等战略目标,加强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宏观规划,加紧布局5G、IPV6等数字新基建,借助尖端科技创新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实现国家重点科技项目与高技术产业创新形成有效衔接。就地方政府而言,应根据区域优势和特征,制定符合地方发展实际的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规划,并有针对性地落实差异化高技术产业建设方案。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技术创新能力较强的区域,应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和产业特征,有计划地进行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并吸纳有利于当地发展的高质量产业创新项目和先进技术,深化当地高技术产业创新效果。

第二,制定国际贸易竞争力提升的长效引导机制。产业发展是助推贸易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方式,也是促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目标。当前,进出口开放度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动效应不显著,可能是由于高技术产业创新动能不足所导致。因此,为持续深化进出口开放度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政府部门应制定国际贸易竞争力提升的长效引导机制。具言之,政府应充分研判国内各生产要素在国内外贸易市场间的流动现状,从而出台相对应的贸易竞争力提升政策,用以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具体包括优化进出口贸易结构、缩小贸易逆差以及提升对高端服务贸易领域的投入,进而全方位落实高技术产业创新与金融领域、房地产、信息服务和旅游业等其他贸易形态的嵌入式发展。在此过程中,地方政府应构建高效化、常态化的内部战略沟通渠道,建立城市高技术产业创新沟通机制,充分发挥沟通机制的引导作用,实现要素资源集聚,激发高技术产业新活力,进而提升城市国际贸易竞争力。

第三,逐步放开进出口与外资引进限制。基于上述研究可知,当前中国进出口开放环节仍相对薄弱,其在高技术产业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影响不显著。因此,有必要持续推进对外开放战略纵深,逐步放开进出口与引进外资限制,助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完善要素自由流通体制机制。政府部门应持续“简政放权”,减少符合资质的高技术企业不必要的外贸行政审批与市场准入流程,同时继续降低政府对经济活动的非市场性干预,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以更好地服务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加快自贸试验区创新建设。自贸试验区可以充分发挥制度创新、模式创新的引领作用,不断拓展外资准入领域,并通过更大力度、更高水平的开放吸引世界高新技术产业落户,实现经济水平的高质量发展。在此过程中,国家应以自贸试验区为起点,打造更加开放、更高标准的开放型高技术产业集群,充分发挥引进外资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

第四,完善高技术产业科研人才培育体系。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而高技术产业创新人才培育是实现产业强国、推动国家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结合已有结论可知,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够有效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但因创新水平不同,其推动作用也存在差异。因此,应加大高技术产业科研人才的培育,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重视人力资本的积累,实现素质教育培养。为优化高技术产业人力资本数量与质量,各区域在推动高技术产业创新升级的同时,应加快当地人力资源的积累。具言之,在进行产业转型和贸易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应加大对教育领域人才培养的资金扶持力度,注重人均受教育水平和素质教育的普及,从而形成高技术产业人力资本的存量累积。二是注重专业人才培养,保障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地方政府应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引进,打造一批具有高水平、高质量的科技创新团队,以提升创新效率。具体可从高校着手培养具有良好竞争力的青年团队,并为其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支持,进而促进高技术专业人才发展,推动科技创新效率稳步提升。

猜你喜欢

开放度高技术门槛
粤港澳大湾区旅游开放度与对外经济开放度关系
2021年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增长
推 手
网络作家真的“零门槛”?
经济开放度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以陕西省为例
停留
欧阳明高技术控的产业情怀
让乡亲们“零门槛”读书
航天项目管理——高技术复杂项目管理
门槛最高的大学(前1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