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制改革政策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分析
——基于中国2014—2021年上市公司数据的经验研究
2023-01-16杜青雨
杜青雨
(广东金融学院 保险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1)
一、引言
税收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纳税减少了企业的保留利润,这意味着企业自然有强烈的避税动机。政府的征税能力很重要,因为它不仅表现了政府的绩效能力,而且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集中表达。为此,各国正在不断完善其税收政策制度。目前,中国的税制改革政策主要包括对强制性制度和激励制度的不断更新改革。强制性制度的税制改革政策常用的是税务稽查和处罚,政府对企业逃税、骗税、欠税等不合规行为进行查处并增加不合规成本,最终起到威慑作用。激励制度的税制改革政策通常会增加税收合规收入,并通过对事前管理进行相应的奖惩分类,最终实现双赢。
减税降费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对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微观主体活力、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分类奖励税收征收管理的政策改革是创新监管方法的主要手段,探索这些问题的经济后果,特别是在企业决策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文章以2014—2021年的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检验税制改革政策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文章发现,税制改革政策显著提升了企业创新效率。文章还发现,税制改革政策执行较好表明企业拥有较好的内部信息收集和传递机制,这有助于管理者更准确地识别研发项目。税制改革政策执行较好不仅能为企业提供了便捷的金融资金和银行贷款,而且还意味着公司的内部信息系统是完整的。换言之,信息质量的提高减少了信息不对称性,吸引了外部投资者,减轻了财务约束[6]。此外,税制改革政策可以限制和监督管理者,确保高管薪酬激励的有效性,缓解委托代理问题。文章在采用变化模型、倾向得分匹配(PSM)方法和PSM-DID方法缓解内生性问题后,得到的结果仍然有效。另外,横断面检验进一步证实,税制改革政策还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通过强制性税收政策完善了企业各类信息,从而提高了企业税收合规性,激发了企业创新的积极性。
二、文献综述
1.税收改革政策所造成的经济后果
许多奇(2018)从投资效益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发现税收改革政策降低了企业避税程度,提高了投资效益[1]。吴俊培和张青(2003)的研究表明,严格的税收改革政策遏制了非法避税等行为[2]。同时,强制税收改革政策规范了管理者的决策能力。从代理问题的角度来看,强制税收和管理政策减少了企业相关交易、重大股东利益侵占和代理成本。Ananta(2022)发现,税收改革政策增加了企业向上收益管理的成本,从而减少了企业收益管理行为[3]。Liu&Wu(2022)发现,税收改革政策增加了债权人对商业经营的信心,并降低了公司债券利率[4]。胡元木和纪端(2017)发现加强税收改革政策可以降低成本,增加债务规模,从而减轻了企业的财务约束[5]。
随着税收监管方式的不断改革,激励性的税收改革政策提高了企业税收合规性,通过事前指导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双重红利”。吕敏、谢峰(2012)验证了奖励机制促进了税收合规[6]。然而,关注激励税收监管改革政策对企业的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贾康等(2014)调查了灵活税收监管政策改革的影响,发现提高税收信贷评级有助于企业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大规模信贷融资,这意味着灵活税收监管通过改善企业声誉和减轻企业融资约束来提供激励[7]。Hou等(2003)进一步区分了灵活的税收监管的奖惩机制,发现这些机制可以促进企业税收合规,提高企业绩效,并具有有利于政府和企业溢出效应的特征[8]。
2.企业创新效率的决定因素
财务约束和代理问题是影响企业创新决策的重要因素。从财务约束的角度来看,既有研究均表明获得稳定的外部融资对于企业创新是迫切的。对处于发展早期阶段的企业,研发活动主要依赖于内部资金。而外部利益相关者对此类早期创新企业的信息相对较少,但同时投资者渴望评估预期回报和进行稳定投资,由此信息不对称加剧了企业融资约束。因此,企业由于资金短缺,无法满足创新需求,企业的研发能力受到限制,最终限制了国民经济的发展。Paul等(2018)发现,银行业的发展和风险资本的进入可以促进企业的研发投资[9]。Fei等(2022)发现,金融市场的发展可以缓解企业财务约束,进而增加企业创新效率[10]。马蔡堔、张德庆(2007)认为,稳定的信贷额度规模和银行信贷等外部融资渠道,有助于企业增加创新投资[11]。这些研究结论进一步证实了良好的融资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创新投资效率的提升。
从委托代理问题的角度来看,企业主要关注自身的长期发展,因此增加研发投资是其必然选择。一些研究从管理人员的货币薪酬、股权激励和激励结构的角度讨论了管理者激励对研发的影响。这些研究发现,提高工资水平提升了管理者研发决策的合理性,采用公平激励具有积极的作用。对管理者短期失败的容忍度和对长期价值的评估可以促使他们增加创新投资。此外,聘用雇佣具有更强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的高级审计师,有助于合理提高管理者的决策质量,加强外部监督工作。
3.税制改革政策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
由于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内部驱动力,政府会通过政策支持和财政拨款来调动企业的创新积极性。杨春梅等(2016)研究高科技企业的税收折扣问题,发现税收折扣政策通过增加创新投入而提高了企业创新绩效;同时关注了《环境保护税法》实施的经济后果,发现税制改革鼓励企业增加绿色创新,减少污染,从而提高了企业的长期价值[12]。
自2013年以后,中国进入了全面深化改革时期,税制改革随之全面深化,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国家税务总局从2014年10月起每年对所有纳税公司进行评估。《关于对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实施联合惩戒措施的合作备忘录》和《关于对纳税信用A级纳税人实施联合激励措施的合作备忘录》,旨在通过基于分类管理的奖惩机制,提高企业的税收合规性。越来越完善的税制改革政策和税务机关的支持减轻了企业的财务负担,最终影响了企业的实际决策。
首先,税制改革政策执行较好表明其内部信息的收集和传递效果更好,这有助于管理者更准确地识别研发项目。税制改革政策可以衡量纳税企业的凭证管理、税务申报,全面评价企业相关人员是否能准确、及时地完成税务相关工作,考察从经济业务发生到纳税的全过程,以及从监管机构的审查到企业整改的过程。企业良好的税务申报税务意味着其信息处理和自下而上的内部管理能力更强,信息质量更好,有助于企业识别和实施创新项目。
其次,税制改革政策可以缓解财务约束,从而促进企业创新。高税制改革政策会直接给企业带来外部融资,因为A级纳税人的财政资金安排具有优先权,部分财政补贴会专门补充A级纳税企业创新所需的资金。因此,企业需要优化和完善内部信息处理,向监管机构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内部信息系统的整体完善不仅提高了税务信息的质量,而且对公司披露的其他类型信息存在溢出效应,缓解财务约束。
最后,税制改革政策缓解了机构问题,促进了创新项目的实施。由于现代企业的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管理者有通过损害企业的价值来实现个人收入最大化的动机。税制改革政策可以限制管理者的机会主义行为,通过严格的惩罚和监督,促使管理者进行科学的决策,缓解委托代理的问题。此外,与创新投资相关的委托代理问题,多是由于大量短期投资的回报延迟而产生的。
然而,从理论上讲,税制改革政策可能不会影响企业的创新。一方面,税收合规意味着企业避税水平降低。纳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的现金流量,导致了创新所需的资金短缺。另一方面,将税制改革政策纳入社会信用体系,意味着违反企业税收的行为将产生严重的后果。公司渴望通过简单的方法来进行收益管理,比如操纵应收账款。因此,他们会通过对实际收益管理来逃避监管,而减少创新投入是增加短期回报的方法之一。对上述问题的探究也为文章拓展了思路。
三、研究设计和样本选择
1.模型构建
根据以往研究,文章通过构建以下回归模型,检验税制改革政策对企业创新投资的影响。因变量RD/TA为T+1年研发投资与总资产的比率,自变量TAXCREDIT为国家税务总局评估的上市公司的税制改革政策。当一家公司在T年的税收评级为A级税制改革政策时,税制改革政策等于1,否则为0。税制改革政策实行力度越大,企业税收合规性就越好。根据以往的研究,文章控制了其他可能影响企业创新效率的变量,如基金的流动性(QUICK、CASH、COCF)、盈利能力(ROA)、最终控制者的特征(PRIVATE)和前10家审计事务所(BIG10)。文章还设置了行业和年份固定因素。为了验证回归结果的稳健,文章将所有变量进行1%的Winsorize处理。文章使用的主要变量的定义如表1所示。
表1 主要变量定义
2.数据和样本的选择
鉴于2014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税制改革,税制改革政策实施以后的数据期为2014—2020年,由于研究模型中的创新变量处于T+1期,因此创新效率变量的数据研究周期为2015—2021年。为研究税制改革政策实行前后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具体影响,其他企业级控制变量的数据周期为2014—2021年。文章主要从国家税务总局网站上获取企业的税收评级数据。其余数据来自上市公司年报和相关会计研究数据库。文章从样本中排除了缺失的数据,最终获得了12578个样本公司年度的观察结果。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1.描述性统计分析
描述性统计数据如表2所示。企业投资效率占总资产的比例较小,样本平均为1.5%,中位数为1%,说明上市公司研发投资的比例普遍较低。税制改革政策的平均值为0.453,即45.3%的公司的税收评级为A级,标准差为0.498,说明文章样本中的公司的税收评级相当不错。民营企业(PRIVATE)的平均比例为0.648,大股东(OWNERSHIP)的平均持股比例为0.363,说明样本中民营企业较多,最终控制权持有的持股比例较高,所有权结构较集中。前10名审计事务所(BIG10)的平均比例为0.460,即46%的公司使用前10名审计事务所进行审计,MAO的平均比例为0.042,说明样本中发布修改意见的公司很少。
表2 描述性统计
2.回归分析
税制改革政策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即模型回归结果见表3。第(1)列显示了使用具有行业和年份固定因素的完整样本的回归结果。自变量税收信贷的前提是0.003,在1%的水平上显著,表明上市公司税制改革政策为A级的样本企业将更多投资于研发,同时表明良好的税收代表了企业内部控制更好,这有助于管理者更准确地识别研发项目。激励性税收监管还降低了代理成本,限制了管理者的机会主义行为。第(2)列是研发投资为积极的公司的样本。自变量TAXCREDIT的系数为0.002,在1%的水平下显著为正。第(3)列使用研发投资与销售收入(RD/SALE)的比率作为因变量。自变量分类度量的预测系数为0.006,在1%水平上为显著正。第(4)列以研发投资为积极的公司>0为样本,以RD/SALE为因变量。自变量分类信贷的系数在1%水平上同样保持显著为正。
表3 主要回归分析结果
在控制变量中,LEV的系数显著为负,即比率越高,企业面临的财务约束水平越严重。财务约束限制了公司投资于研发的资金,这与以前的研究结果一致。民营企业水平在1%水平上显著,说明民营企业具有较高的创新能力。所有权偏好明显为负值,表明股权集中不利于企业创新,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关系会影响企业投资效率。BIG10的系数显著为正,表明前10家审计事务所对企业的经济行为进行有效监督,使企业能够做出有利于长期发展的创新决策。
3.稳健性检验
以往的研究从两个维度衡量企业创新投入的程度:从创新投入的角度来看,多使用财务报表中的研发支出项目;从创新产出的角度来看,多以专利申请作为衡量指标。发明专利可以更好的代表具有投资价值的企业的实质性创新,因此,在稳健性测试中,文章选择当年的专利申请数量来衡量企业的创新投入程度。具体而言,文章计算当年的专利申请数加上1,并以其自然对数作为因变量。文章进一步区分了专利的类型,并研究了税制改革政策对企业发明专利数量和其他专利申请数量的影响,结果如表4所示,面板A中,第(1)列使用专利申请总数作为因变量,自变量分类度量的预测系数为0.229,在1%水平上为显著正。第(2)列使用发明专利申请的总数作为因变量,自变量分类信贷的系数在1%水平上再次显著为正。第(3)列使用其他专利申请的总数作为因变量。这里的自变量的前提与文章的预期一致,表明从创新产出的角度来看,税制改革政策对企业专利申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
文章的主要结果可能存在内生性问题,是因为样本自选结果表明,税收信用等级为A级的企业可能会加大研发投入。为了解决这些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文章使用以下方法:
(1)更改模型
在主回归中,文章使用T+1年的研发投资量作为因变量来作为反向因果关系的另一种解释。文章使用变化模型进行回归,具体来说,文章选取模型中所有连续变量在T年和T-1年的变化值。自变量DUM_P表明样本企业在T-1年不是A级,但在T年为A级。DUM_N表明样本企业在T-1年被评定为A级但在T年没有评定为A级。面板B结果如表4所示,第(1)列使用RD/TA作为因变量,自变量DUM_P的系数显著为正。第(2)列采用RD/SALE作为因变量;自变量DUM_P的系数为0.005,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DUM_N的系数为-0.001,在10%的水平上显著负,表明样本企业在被指定为A级纳税人后增加了研发投资。相反,当税收评级下调,以及优惠政策的取消和信息环境的变化均会导致上市公司减少研发投资。
(2)PSM方法
为了规避变量缺失问题和样本自我选择的问题,文章使用PSM对匹配的样本进行一对一的匹配和回归。具体来说,文章首先构建一个PSM样本,其中处理组是在T年度具有A级税制改革政策的样本,对照组包含该年度剩余税制改革政策的样本。其次,文章计算倾向匹配得分和使用logit模型计算的概率获得A级税收信用评级,因变量是一个二元变量,表示是否税收评级T和解释变量是一样的模型。第三,匹配的样本包含9104个(4552对)固定年观测结果。表4中面板C组的结果显示了处理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双重差异。第四,文章使用匹配的样本来进行多元回归。如表4面板D组结果显示,无论研发投资或研发产出作为因变量,自变量均在1%水平上显著,表明文章的研究结果仍然有效,不存在内生性问题,即纳税企业被指定为A级纳税人会促使企业增加他们的研发创新投入。
表4 内生性检验结果
(3)PSM-DID方法
文章使用PSM样本检测首次被指定为A级纳税人前后企业的创新是否会显著增加。如果公司从未被评为A级纳税人,POST表示公司第一次被指定为A级纳税人后的虚拟变量,处理为1,否则为0。为了避免其他政策和经济因素的影响,文章选择了一个在被指定为A级纳税人的第一年左右的时间窗口。结果如表5所示,面板A中,当研究企业第一次被指定为A级纳税人后,企业创新程度显著增加,表明税制改革政策可以为企业提供创新所需的部分资源和条件。进一步为验证税制改革政策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文章以2014年和2015年为研究时间点,进行了PSM-DID测试。文章发现,在逐步完善企业奖惩措施的前提下,建立的创新激励机制,会促进企业创新投入的增加。
此外,文章还探讨了税制改革政策与创新之间的累积关系。具体来说,文章区分了一家上市公司被评为A级纳税人的次数。当一家公司第一次被评为A级纳税人时,FIRST等于1。当一家公司两次被评为A级纳税人时,SECOND等于1。当一个公司被评为A级纳税人超过两次时,THIRD等于1。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面板B组中这三个变量遵循从上到下的下降趋势,表明当上市企业首次被评为A级纳税人时,对其的创新促进作用表现的最为明显,但研究同时发现随着次数的增多,其促进作用逐渐减小。这也验证了税收激励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企业创新所需的资源。文章的研究结果揭示了二者存在一种边际效用递减的现象。
表5 PSM-DID和累积效应结果
4.作用机制分析
以上分析表明,更好的税制改革政策刺激了企业的创新投入。接下来,文章将研究税制改革政策如何影响企业创新决策。首先,创新投入通常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需要为管理者的决策过程提供更实质性和准确的信息。税制改革政策的执行较好意味着公司的内部报告系统相对完整,内部信息的收集和传递更丰富,因此,公司管理人员获得的信息更有利于创新项目的准确识别和进行正确的创新投资决策。为了检验税制改革政策执行较好是否意味着企业具有更高的内部信息有效性,以及更有助于公司的创新投资,文章采用路径分析,并使用管理收益预测数,即自愿盈余预测来衡量信息对管理者决策过程的有效性。文章使用这个参数是因为管理者的自愿披露包含与公司发展相关的前瞻性信息,而且收益预测的准确性越高,市场反应越好。低质量管理收入对管理者声誉和未来工作机会具有负面影响。因此,自愿盈余预测的数量越高,对管理决策有用的信息质量越好。结果见表6中β(RD/TA,TAXCREDIT)的(1)和(2)列,表明税制改革政策的公司增加了研发创新;β(Voluntary,TAXCREDIT)等于0.176,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税制改革政策执行较好增加了公司内部信息的有效性。内部信息有效性的间接效应占总数的7.89%,表明内部信息的有效性影响公司的创新投资决策,它有部分中介效应。
其次,创新投资的特点,即投资金额大、投资风险高、资金回收期长,决定其融资需求更多。因此,研发项目的实施总是面临着更大的融资约束。税制改革政策执行较好的企业相当于得到了税务监管机构的认证,会增加企业银行贷款的便利性,更易获得资金支持。因此,获得更高的税制改革政策有助于企业缓解财务限制。如表6所示,KZ指数越大,一个公司面临的财务约束就越强。融资约束的间接因素占总量的4.68%,融资约束是税收信用评级影响企业创新效率决策的渠道之一,它有部分中介效应。
表6 作用机制具体分析结果
最后,创新投资具有较高的溢出效应。因此,为了保护企业自己的专有技术和核心竞争力,企业会选择减少相关信息的披露,但这同时会使企业的会计信息缺乏透明度,从而为管理层提供了更多操纵收益的机会。税制改革政策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助于利益相关者获取公司的真实信息,从而确保激励管理者的薪酬机制,缓解委托代理问题。文章使用总资产(周转率)的周转率来衡量代理成本。结果如表7中的(5)列和(6)列所示。结果显示,代理成本的间接成本占总成本的4.64%,表明代理成本是税制改革政策影响企业创新效率决策的渠道之一,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此外,文章还尽可能详细地研究了税制改革政策对内部控制系统、财务信息质量、融资成本和政府补贴的影响。根据以往的研究,文章使用Dibo内部控制指数(IC)来衡量内部控制的质量,IC指数越大,表明内部过程越标准化,内部控制的质量越高。文章采用深交所发布的信息披露评价等级(不透明度)来衡量财务信息质量,不透明度值越大,说明财务信息质量越低。文章使用剩余收益估值模型(广义最小二乘模型)来计算企业的股权资本成本(COE),并直接衡量从外部投资者那里获得股权融资的成本。文章使用当期支付的财务费用与银行借款平均余额的比率来衡量债务成本(COD)。其他收入和营业外收入的政府补助(补贴)总额用于衡量企业获得的财政资金。债务融资规模(FINANC_Debt)是通过发行债券和在现金财务报表中获得贷款所获得的现金来衡量的,回归结果见表7。税制改革政策执行较好显著完善了企业内部流程、提高了财务信息质量、提升了政府补贴资金和债务融资规模的标准化,还降低了企业股权和债务融资成本,为企业创新提供了必要的资源,切实保证了创新项目的实施。
表7 补充检验结果
5.横截面检验
以上分析表明,良好的税制改革政策可以增加企业创新效率。接下来文章研究上述效应在各种情况下是否适用。具体来说,文章从信息环境的角度、从公司治理的角度考察内部治理结构,从政策制定的角度考察政策实施的可能影响。
从信息环境的角度来看,税制改革政策需要收集和评估企业纳税历史、内部和外部信息。它不仅规范了企业税收行为,而且提高了企业内部报告和外部信息披露的质量。作为信息中介机构,金融分析师利用他们的专业技能更广泛地收集、处理和发布有关公司的私人信息。因此,当关注一家公司的分析师数量较少时,即当信息环境更不透明时,税制改革政策将发挥更强的作用。结果见表8的(1)和(2)列。对于创新企业而言,税制改革政策有明显的提升企业信息透明度的作用,缓解信息不对称,促进企业创新和补充信息。
表8 横截面检验
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来看,高管有动力通过机会主义操纵和损害股东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需要。高管持股在一定程度上统一了企业管理层和所有者的目标,减少了利益关系,缓解了委托代理问题。税制改革政策提高了企业内部信息的收集和报告能力,扩大了外部用户的信息来源,这更有利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监督,使高管在决策过程中更要考虑企业的长期发展。因此,文章预计当管理层持股比例较低(即委托代理问题较严重)时,税收信用评级的作用会更强。结果见表8的(3)和(4)列。对于管理层持股比例较低的企业而言,税制改革政策明显更有利于促进其企业创新,表明税制改革政策可以调动管理层的积极性并促进管理层作出较为科学决策,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此外,从政策制定的角度来看,税收是国家公共财政的一个重要来源。因此,提高对税法的遵守程度,促进纳税人的诚信和自律,是发展税收制度需要解决的问题。金税三期是国家税务总局设立的强制性征税方式和税收改革政策信息服务项目。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实现行政监督中的信息交换,旨在加强税收改革政策,降低行政成本。2016年以来,金税三期先后在重庆、广东、河北、湖南等地推出。2019年之后在全国范围内实施,金税三期的实施大大改善了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为了检验强制性税收监管政策对税制改革政策等方面的影响,文章将样本分为金税三期实施前后的样本。结果见表8的(5)和(6)列。金税三期的实现之前,税制改革政策有促进企业创新的作用,金税三期实施后,税制改革对于促进企业创新的作用更加明显,但这两个组之间的关系并不重要,表明从政策经济的角度,税制改革政策和金税三期是互补作用,共同规范企业纳税行为。金税三期实施后,税制改革政策仍然完善了企业纳税申报制度。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文章选取2014—2021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了税制改革政策的实施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上,重视履行税制改革政策的上市公司在创新方面的投资更大,税制改革政策帮助管理者识别研发机会,减少融资约束,并且减少了代理所需要的成本,利于管理层实施企业研发和投资方案,进而提升企业创新效率。进一步研究发现,税制改革政策对企业信息环境和商业决策产生积极影响。研究结果呼应了税收改革政策所带来的积极经济效应,为鼓励企业开展创新活动,构建社会信用体系提供了充实的理论依据与经验支撑。
文章还研究了实施税制改革政策的经济后果,这是一种创新的税收改革政策手段,特别是税制改革政策对企业创新效率决策的影响。文章发现,税制改革政策会鼓励企业增加创新投资,这种积极的影响主要通过三个渠道表现出来:
第一,税制改革政策的较好执行有助于管理者更准确地识别研发项目。税制改革政策的执行较好意味着一家公司有更好的内部信息收集和传输能力。在管理者获得更全面、更高质量的信息后,他们可以准确地评估研发项目的前景和未来的效益。
第二,税制改革政策可以缓解企业财务约束。税制改革政策执行较好,表明公司内部控制较好,为获得银行贷款等取得了直接的便利,随着纳税企业信息质量的提高减少了信息的不对称性,来自税收监管部门的认可也鼓励了投资者增加对这些税改执行良好企业的投资意愿。
第三,总的来说,税收优惠评价体系的建立通过加强惩罚和引入外部监督限制了管理者的机会主义行为。税制改革政策的实施通过提高研发支出核算的准确性,促进了高管薪酬机制的激励作用。文章在利用变化模型、PSM和PSM-DID的方法缓解内生性问题后,揭示了税制改革政策与企业创新效率之间的因果关系。文章的结果也通过了稳健性测试。同时,文章研究了上述因素是否在不同情况下的影响作用。文章特别考虑了从信息环境的角度、公司治理的内部治理结构、从政策制定的角度实施金税三期和税制改革政策之间的可能影响。文章发现,对于信息环境较差、管理所有权比例较低的样本,税制改革政策与企业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更为显著。金税三期的实施并没有显著影响税制改革政策的作用,确认了执行税制改革政策在减轻信息不对称和降低机构成本方面的作用,这是对强制性税收政策及其增量贡献的补充。税制改革政策提高了企业的税收合规性,激发了企业的创新积极性。
文章研究的结果丰富了文章对税制改革政策的经济后果的认识。与以往由税收违规和税后的惩罚施加的负面限制不同,税制改革政策预先使用积极激励措施来提高企业税收合规,刺激企业创新。文章的研究结论表明税收合规可以给企业带来真正的好处,而不是简单地增加成本,具有明显的实际意义和政策指导意义:
第一,基于激励的税收监督系统通过改善企业信息来提高企业的税收合规性。与原有的处罚监管制度相比,激励制度覆盖面更广,对企业的影响更为深远。
第二,税制改革政策不仅提高了企业遵守税收法律法规的意愿,而且促进了企业的研发投资,从而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为政府和企业产生双重红利,重塑了政策创新的意义,需逐步完善税改政策,稳步推进。
第三,国家税务总局实施的税收信用评级制度,将企业历史和当前内部税收信息与信用相结合,准确、全面地衡量企业的真实信用状况,有助于社会信用制度的建设。实施覆盖创业投资、创新主体、研发活动等创新全链条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于着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