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商户分类分级安全管理模式防控输入性隐患事故风险
2023-01-16尹军华聂鹏飞李东姚娅
尹军华 聂鹏飞 李东 姚娅
(1.中国旅游集团投资运营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000;2.深圳市中瑞恒管理策划有限公司 广东 深圳 518000)
0 引言
为了满足城市现代化建设需求,大型商业综合体等商业项目成为各大城市建设的重要项目,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1]。商业项目具有功能多样化的特点,包括餐饮、购物和娱乐等多种服务功能,能极大程度地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有利于拉动居民消费,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商业项目面临着经营范围广、客流和人流量大[2],如果安全管理不到位,很容易导致事故事件或影响品牌声誉的舆情事件发生。商户作为商业项目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渐成为影响商业项目安全管理的关键要素,但其往往“重经营、轻安全”,欠缺安全管理的主动性,加上商业运营单位针对商户的安全管理普遍存在着安全管理力量薄弱、管理人员素质偏低、安全管理工作缺乏系统性、规范性等矛盾,安全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
提升商业项目商户安全生产管理精细化水平,突出管理重点,提高商户安全生产管理的靶向性、计划性和科学性是当前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1 以隐患管理为抓手,构建商户分类分级安全管理模式
隐患管理是国家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核心要求之一,隐患排查与治理管理的缺失将直接导致事故事件发生,《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 第16 号)对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工作做出了详细规定,其中对事故隐患的定义、分级、生产经营单位隐患排查治理职责、隐患排查治理频次、档案建立、隐患登记、报告、奖励制度等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也有相关规定,具有法律强制性要求。商业项目加强隐患管理是系统性提升和优化事故防范水平的必要手段。
本文以某商业项目为例,试点研究以隐患管理为抓手,构建商户分类分级安全管控模式的可行性。该项目拥有商业总面积5.7 万m2,目前已有近100 家商户入驻,业态涵盖餐饮、服装、儿童娱乐、影院、商超、美容美发、休闲娱乐等领域。
1.1 开展试点前诊断,明确管理问题
在试点工作开展前,相关部门邀请行业专家对该商业项目商户隐患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项诊断,在管理方面:该项目未对隐患管理进行系统策划,相关商户监督管理制度不健全,且资源投入保障略有不足;该项目以安全检查表的形式开展商户安全排查,但检查标准未系统策划,未对隐患进行定级,不能针对不同商户类型开展差异化隐患管理;未对通过检查及监测等手段获得的商户隐患数据情况进行分析与挖掘,不利于精准决策等问题。在现场状态方面:该项目商户门店普遍存在消防、电气、燃气等方面的隐患问题,商户们“重经营、轻安全”,且欠缺安全管理的主动性等问题。
1.2 细化分解全生命周期商户隐患管理重点
基于商户安全管理的特点与难点,需从招商、装修/入驻、运营、撤场等全生命周期各个环节细化分析商户隐患管理的重点及难点:招商阶段,重点关注业态规划及安全合规风险引致的隐患;装修/入驻阶段,重点关注装修施工过程施工安全、消防安全、危险作业安全、电气安全等方面引致的隐患;运营阶段重点关注建筑本体、设备设施、消防、电气、燃气、食品安全、现场环境、商业推广活动舞台搭建及活动开展、闭店后“三关一闭”未落实等方面引致的隐患;撤场阶段重点关注拆卸作业、主体结构破坏等引致的隐患。
1.3 形成商户分类标准及监督检查模式
基于风险针对不同类别、不同分级的管理对象设定不同监督重点、管理频次、管理方法以及管理力度,“分类分级、差异管理”在不同领域被证实是有效的管理手段。故试点阶段,根据商户分类管理的实践经验和当前商业项目安全管理实际情况,借鉴风险分级管理思想,将该商业项目的商户分为三个管理等级(如表1 所示)。
表1 商户分类标准
根据以往惯例经验和行业实践,针对不同等级商户采用不同监督检查策略:一级商户,由商户自主管理结合商业运营单位日常巡检及每月全覆盖检查,并对于拒不整改或不能按期完成整改的商户进行约谈帮扶;二级商户,由商户自主管理结合商业运营单位日常巡检及每月30%比例抽查;三级商户,由商户自主管理结合商业运营单位日常巡检及每月10%比例抽查。月度检查内容(见图1)涵盖20%常态管理内容(经营业态、房屋属性、经营面积、营业特点、装修情况)及80%动态管理内容(一票否决、建筑本体、设备设施、消防、电气、燃气、食品安全、现场环境、商业推广活动舞台搭建及活动开展、合同履约情况、安全隐患整改及配合情况),并以制度的形式固化形成稳定运行的商户隐患管理模式,同时通过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商户安全违约责任。
图1 商户月度检查内容及评价权重分布图
1.4 健全监督检查标准
系统完善的隐患排查标准是确保商户分级管理落地的重要一环,故试点过程中,重点健全和优化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商户隐患排查标准,明确从招商、装修/入驻、运营、退场等全生命周期各个环节的检查标准,并以可视化等形式提升检查标准的易读性,便于安全检查人员掌握和运用。
1.5 构建隐患分级预警机制
在商业项目安全检查过程中形成了大量隐患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整合和处理,实时对重大或重点隐患进行预警和预报,有利于消除隐患减少事故发生。故在试点过程中,针对该商业项目设计了分级隐患预警机制(见表2),不同等级的隐患采用不同的预警程序,并实现不同监管层级的分级管控,确保隐患排查-治理-验收-销项实现闭环,杜绝了事故事件发生。
表2 隐患预警机制
2 应用效果
2.1 各项指标均有明显下降
通过分级分类安全管理模式的引入,该商业项目在装修期间的隐患数量、总体安全隐患数量、设备设施故障数量、商铺报事数量、消防系统故障率等指标上均有明显下降(见图2):其装修期间的隐患数量从5 月的49 条降到9 月的9 条(降幅81.6%),总体安全隐患数量从5 月的180 条降到9 月的17 条(降幅90.5%),设备设施故障数量从5 月的10 条降到10 月的3 条(降幅70.0%),商铺报事数量从5 月的10 条降到9 月的3 条(降幅70%),消防系统故障率从5 月的15%降到8 月的5.6%(降幅9.4%)。
图2 引入分级分类安全管理模式后的隐患数据变化趋势图
2.2 预警机制发挥了积极作用
隐患分级预警机制在商业项目安全管理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2022 年6 月30 日,商业运营单位月度检查发现消防水泵出水干管的压力开关无法启动消防水泵,根据隐患分级预警监督机制评估危险性较高,认定为达到一级预警标准,及时开具一级预警单报项目总经办进行督办整改,于2022 年7 月1 日16 ∶20 分完成整改,并经测试合格后予以销项,进行闭环管理,提升了处置效率及响应及时性。
3 结论
本研究与实践借鉴分级分类思想,以隐患管理为抓手,构建了商户分类分级安全管理模式及隐患分级预警机制,该模式的应用对于降低商户在装修期间的隐患数量、总体安全隐患数量、设备设施故障数量、商铺报事数量、消防系统故障率等关键安全绩效指标上均有明显作用,能够有效防控输入性隐患事故风险。同时有利于提高商业项目管理效能,实现精准管理,使商业运营单位的安全管理工作更加精细化,也可以为国内其他同类商业项目提供参考和借鉴[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