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桡骨远端骨折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不佳的高危因素

2023-01-16卢博杨波霍乐乐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固定架腕关节桡骨

卢博,杨波,霍乐乐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 河南省骨科医院 骨与关节感染科,河南 郑州 450000)

桡骨远端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20%,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既往多采取手法复位后外固定治疗,但需长时间固定骨折部位,影响腕关节功能恢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1]。外固定架联合克氏针固定术是近年新发展的桡骨远端骨折微创疗法,可有效恢复骨折部位外周组织血液供给,最大限度提升患者腕关节功能,促进腕关节恢复[2]。但临床研究指出,尽管外固定架联合克氏针固定术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中优势众多,但仍存在部分患者术后腕关节恢复不理想,影响手术预后[3-5]。因此,及早明确桡骨远端骨折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不佳的相关危险因素,并针对性采取干预措施,对其恢复具有指导作用。本研究着重分析桡骨远端骨折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不佳的高危因素,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0月医院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62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⑴经体格检查、X线检查确定为桡骨下端关节面3 cm以内骨折;⑵所有患者均为初发性桡骨远端骨折;⑶符合手术指征,可接受外固定架联合克氏针固定术治疗;⑷术前基础疾病控制较好;⑸均于本院建卡,定期至本院复检;⑹患者依从性良好,可配合完成术后为期6个月的随访。排除标准:⑴既往存在手术创伤史、手术史;⑵合并肌鞘炎、腱鞘囊肿等手部疾病;⑶合并手部神经、血管损伤;⑷合并心力衰竭、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⑸语言表达功能障碍,无法自主表述手腕部异感;⑹于外院接受治疗后转至本院;⑺符合入选标准,但因个人原因无法完成者。

1.2 腕关节功能恢复不佳判定标准

所有患者于术后6个月采用Gartland Werley腕关节评分评估腕关节恢复情况。该评分主要包含残余畸形(0~6分)、主观评价(0~6分)、客观评价(0~10分)以及并发症(1~3分)四个维度。将≥21分的患者判定为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不佳,纳入恢复不佳组,反之纳入恢复良好组 。

1.3 基线资料收集

在国内相关研究基础上自行设计基线资料调查表,并结合专家意见反复修改形成最终的调查表。询问并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高血压(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6]中标准,非同日的静息状态下,至少两次测得的收缩压≥140 mmHg,舒张压≥90 mmHg)、糖尿病(参照《中国 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7]诊断标准,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2 h血糖≥11.1 mmol/L)、优势手、骨折类型、受伤至手术时间、外固定架固定时间、骨质疏松(参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8]中诊断标准)、伴月骨凹塌陷。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桡骨远端骨折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不佳的高危因素,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术后6个月随访结果显示,62例腕关节功能恢复不佳13例,占比20.97%。

2.1 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恢复不佳组骨折类型、骨质疏松、伴月骨凹塌陷与恢复良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不佳组外固定架固定时间长于恢复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其他不同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 1)。

表1 桡骨远端骨折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不佳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n,%)

表1 桡骨远端骨折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不佳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n,%)

?

2.2 腕关节功能恢复不佳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将表1中比较有差异的变量作为自变量(骨折类型、外固定架固定时间、骨质疏松以及伴月骨凹塌陷)并赋值(赋值说明见表2);将桡骨远端骨折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作为因变量,恢复不佳赋值为“1”,恢复良好赋值为“0”。建立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开放性骨折、外固定架固定时间长、骨质疏松以及伴月骨凹塌陷是桡骨远端骨折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不佳的影响因素(OR>1,P<0.05,表 3)。

表2 自变量赋值情况

表3 桡骨远端骨折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不佳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外固定架联合克氏针固定术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一种微创治疗方法,适用于包括关节面严重粉碎、钢板无法维持有效固定的C3型骨折在内的大多数桡骨远端骨折,但在临床应用中发现部分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不理想,未达理想治疗效果[9-10]。相关研究指出,腕关节是人体最灵活、活动范围最广泛的关节之一,生活中大量的精细化操作需要腕关节配合才可以完成,腕关节受损患者其正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11]。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6个月随访62例中腕关节功能恢复不佳13例,占比20.97%。提示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不甚满意,及早明确腕关节功能恢复不佳的高危因素十分必要。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可以得出,开放性骨折、外固定架固定时间长、骨质疏松以及伴月骨凹塌陷是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不佳的高危因素。分析原因:⑴开放性骨折:一般而言,开放性骨折患者所承受的创伤相对更大,对腕部神经组织以及腕骨的正常排列影响更严重,不仅延长术后功能恢复时间,还具有较高的关节不稳发生风险,从而导致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不佳[12]。建议临床可于术前先做好保守治疗,稳定患者临床症状,并于术后加强骨营养以及综合康复训练,促进腕关节功能的恢复;⑵外固定架固定时间长:外固定架虽可有效维持患者腕骨正常排列,但若固定时间过长则可能引发应力遮挡,导致患者骨量下降。并且外固定时间越长采取腕关节功能训练的时间也相应延长,不利于腕关节恢复[13-14]。对此,建议临床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尽可能缩短术后外固定架固定时间,并指导患者及时做好机体骨代谢相关指标的检测,利于腕关节功能恢复;⑶骨质疏松:骨折疏松的患者骨量相对较低,不能维持原来骨骼刚度,并且桡骨远端骨皮质质量较差,易造成术后复位丢失,从而延长患者恢复时间,导致术后恢复不佳[15-16]。对此,针对骨质疏松除了采取必要的手术治疗措施,还需在术中强化内固定的牢固性,并在术后加强骨营养,控制骨质疏松的发展;⑷伴月骨凹塌陷:月骨凹占到整个桡骨远端关节面的50%以上,是腕关节载荷的中轴,而伴月骨凹塌陷的患者不仅会严重影响腕关节的正常活动,还具有较高的术后复位丢失风险,不利于腕关节恢复[17]。建议临床对于此类复杂性骨折,可于术前制定针对性手术方案,并交由经验丰富的资深医师处理,尽量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开放性骨折、外固定架固定时间长、骨质疏松以及伴月骨凹塌陷是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不佳的高危因素。因此,术前做好保守治疗,稳定患者临床症状,并制定针对性手术方案,术后缩短外固定架固定时间,加强骨营养,控制骨质疏松的发展,可有效促进腕关节功能的恢复。

猜你喜欢

固定架腕关节桡骨
带血管蒂桡骨瓣逆行转位治疗舟骨骨不连12例
研究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应用于腕关节损伤的影像诊断价值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应用T型钢板治疗的效果探讨
常用胫骨骨折外固定架的力学性能测试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累及腕关节MRI表现及其分布特点研究
寒湿痹阻及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腕关节MRI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无天于上2035(一)
KD407:悬挂器
高频彩超与磁共振成像对类风湿性腕关节早期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
Y型小骨锁定钛板治疗桡骨头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