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影响下游客亲环境行为调研
2023-01-16刘金广张美韵
□文/刘金广 张美韵
(桂林旅游学院旅游管理学院 广西·桂林)
[提要]近年来,突然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旅游产业发展带来不同程度的重创和打击。然而,受疫情影响放慢发展脚步的旅游业却出乎意料地缓和了由于快速发展而导致的环境问题。因此,如何实现后疫情时代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处成为学者们关心的焦点。本文从游客的亲环境行为入手,以桂林象山景区为调查目的地,通过SPSS软件对300多份有效问卷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对影响后疫情时代游客亲环境行为的因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环保政策、景区环境、个人思想文化以及疫情因素对游客的亲环境行为有着重要影响。同时,提出加强公共场所环保意识教育、树立以身作则的准则规范以及提高景区服务质量等建议。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我国的旅游者需求愈加旺盛,随之游客破坏景区的不文明现象频频出现。游客在景区内随地吐痰、乱丢垃圾等现象普遍存在。然而,随着疫情的爆发,各大旅游景区选择暂停营业,大部分人都减少外出,选择蜗居在家。相反的是,正是因为疫情封锁,街上人流量减少了90%,在美国的阿拉斯加湾,因为游客和旅船骤减,海面下的噪音也变得平静了约25倍,科学家惊喜发现,无数座头鲸在水下畅快交流的频率开始变高;在以色列的公园里有胡狼出来游荡;在智利的街道上连美洲狮都来凑热闹,种种景象换作平时是没有的。由此,疫情带来的不仅是病痛和伤害,还启示人们要更加爱护周围的生态环境,提升环保意识。在上述背景之下,对疫情影响游客环保意识的因素进行研究,让环保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一、文献综述
亲环境行为,也被称为环保行为、环境负责任行为、环境友好行为、生态行为、低碳行为等。在不同领域的学者对环保行为有着不同的称谓,尽管在名称上存在不同,但从内涵上讲基本是一致的,都是指个人所采取的能够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
国内学者围绕环保亲环境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以实证研究为主。有学者指出人口学因素可以对居民的环境行为产生影响。欧阳斌运用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城市居民数据,分析不同省份居民的环境意识、环保行为、环境知识和环境现状认知,结果发现环境意识、收入水平、环境知识等对我国居民的环保行为均有显著影响,而教育水平和政治倾向等对居民环保行为的影响不显著。姚海凤的研究证实,收入超过6,000元的人群对《环境保护法》有更多的了解,在环境保护过程中能够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行为。教育对环境意识具有正面影响,那些具有较高环境知识的人,通常表现出更高的环境意识。姚丽芬从实证角度出发,通过探讨多因素对游客环保行为的影响,认为游客环保行为主要受到游客的特征因素、游客的环境态度、游客对景区的情感因素、游客的习惯因素、社会因素、促进性条件影响。
二、调查研究
(一)调研地点。象鼻山位于桂林市漓江与桃花江的汇流处,以其独特的山形和悠久的历史成为桂林城徽标志。景区成立于1986年,是国家AAAAA级景区,2003年被列为“世界旅游组织推荐游览景区”。桂林象鼻山景区旅游资源丰富,是一个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于一体的多元化国际精品旅游景点。主要景点有象鼻山、水月洞、象眼岩、普贤塔、三花酒窖、爱情岛、云峰寺太平天国革命遗址陈列馆等。景区占地面积14.33公顷,水域面积9.42公顷,绿化覆盖率达92%以上,景区紧邻市中心最核心商业区,东邻漓江、七星景区,南邻穿山、塔山,西邻漓江大瀑布饭店、杉湖,北邻伏波山、叠彩山,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
(二)调研过程。本次调查是以桂林象山景区为调查目的地而设计问卷,采用问卷星为调查平台向景区游客发放,共收集有效问卷363份。以景区环境、个人文化思想、环境政策以及疫情因素为指标因素做数据收集,采用五分量表进行测量。记分方式如下:“会”给1分,“偶尔会”给2分,“一般”给3分,“大部分会”给4分,“不会”给5分。
三、调研结果
(一)游客特征描述。从参与游客的年龄段来看,主要在20~51岁之间,其中21~30岁的人群占比最高,但是40~51周岁及以上的旅游人数正在逐渐增多,说明旅游游玩的人群不只是中青年,退休老人也喜欢旅游,享受生活,其受重视程度增高。从参与游客的受教育程度来看,游客的学历越高,会有更多的闲暇时间,想要去安排旅游活动的意愿比较高。从参与游客的月收入来看,月收入2,000元以下和10,000元以上人群占比较少外,其余收入范围内的人员分布较均匀。月收入2,000元以下的人群大部分是大学生,他们的闲暇时间比较多,因课程要求,组织旅游研学活动也多,旅游次数就增多;而10,000元以上高收入人群通常因为工作太繁忙而无暇旅游。从参与游客近三年平均旅游次数来看,大多数集中在4~5次,占达45.25%,其次选择旅游次数2~3次,达到31.94%。从参与游客的出行方式看,多数人喜欢自由行,占比达到42.97%。从参与游客的旅游时间看,旅游时长在2~5天的比较多。
(二)数据分析
1、信度检验。信度是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稳定性及可靠性,一般多以内部一致性来表示测验信度的高低。信度系数愈高,即表示该测验的结果愈一致、稳定与可靠。本问卷用克隆巴赫系数测量可信度,它是检验问卷可靠性常用的方法,此值一般大于0.7即可,0.6~0.7也可以勉强接受,如果低于0.6,则需考虑修改量表。本文利用spss23.0软件做可靠性数据分析,经检验,各潜变量可信度如表1所示。由表中可以看出,调查表中的各个潜变量的克隆巴赫系数均接近0.8。其中,环保行为、环境保护政策、个人思想文化教育程度及疫情因素的潜变量可靠性系数均达到0.8以上,表明调查表整体具有较高的信度,也就是说,其可靠性较强。(表1)
表1 信度检验表
2、效度检验。效度是指所测量到的结果反映所想要考察内容的程度,测量结果与要考察的内容越吻合,则效度越高;反之,则效度越低。本文效度检验是针对量表题进行,通过spss23.0采取KMO和巴特利特检验,KMO检验系数>0.5、(巴特利特球体检验的x2统计值的显著性概率)P值<0.05时,问卷才有结构效度,才能进行因子分析。由表2可以看出,调查表中的各个潜变量的KMO检验系数均大于0.7。其中,环保行为、环境保护政策及疫情因素的潜变量KMO检验系数均达到0.8以上,这表明调查表整体具有较高的效度,也就是说,其具有较强的有效性。(表2)
表2 效度检验表
3、特征值和累计贡献率。本文利用spss23.0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并标准化,得出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和因子载荷矩形结果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各量表潜变量均可提取为单一变量。同时,累计解释率均达到60%左右及以上,表明各题项基本可以描述对应潜变量的结构和特征。(表3)
表3 特征值和累计贡献率一览表
(三)各因素调研结果值
1、游客亲环境行为调研结果。游客自身环保意识保留多少会直接影响景区环保工作开展的难易程度。从本次游客环保意识调查结果来看,在旅游过程中,会自觉节约资源、选择低碳环保交通工具、选择绿色低碳酒店、会绿色消费、自觉做到垃圾分类的游客占到大部分,说明游客的环保行为意识还是很高的。(表4)
表4 游客亲环境行为调研结果一览表(单位:%)
2、景区环境对游客亲环境行为的影响调研结果。从游客环保意识受景区环境影响来看,景区的环保标语对大多数游客起到提醒的作用的达47.9%,只有少数游客没有起到提醒作用,占比6.08%;对于景区工作人员对他人劝说不要乱扔垃圾、乱画的指示,大多数游客是做到的,占比48.67%,只有1.9%的游客没有做到;从游客是否会因景区环境和景色优美而保护环境,持“会”的游客占比33.08%,持“不会”的游客占比2.66%。(表5)
表5 景区环境与亲环境行为调研结果一览表(单位:%)
3、环境政策对游客亲环境行为的影响调研结果。关于游客是否会自觉遵守景区相关规定,使用礼貌用语,文明旅游,自觉爱护环境,大部分游客持“会”的观点,占比49.05%,只有少数游客持“不会”的观点,占比4.94%,这说明大多数游客的环保意识会受到景区服务的影响,并且在旅游过程中基本践行保护环境,环境保护法的实行对游客环保意识有着重要影响。(表6)
表6 环境政策与亲环境行为调研结果一览表(单位:%)
4、文化思想因素对游客亲环境行为的影响调研结果。游客自身的思想文化程度对游客环保意识也有显著影响。游客接受的文化教育水平越高,对新事物的接受越高,人与环境的共存意识也更高。在游客会因自己接受的文化教育而自觉去保护环境、会学习他人保护环境自觉把垃圾丢进垃圾桶、会在别人故意破坏环境而上前阻止的调查中,持“会”“偶尔会”“大部分会”观点的累计均占比50%,而持“不会”观点的游客均不超过6%,说明象山景区的游客受自身思想文化程度而产生环保意识的影响显著。(表7)
表7 文化思想因素与亲环境行为调研结果一览表(单位:%)
5、疫情因素对游客亲环境行为的影响调研结果。从游客受疫情因素影响调查来看,对游客会做到在公共场合更加注重个人卫生,提升自我环保意识;会在旅行的过程中自觉节约资源,人们对病毒的防范意识提升;会在旅游过程中对周围环境更加爱护等持“会”的观点的均达到50%以上,这说明疫情给人类带来的不仅是病痛和伤害,也让植物、动物们得以生长和繁衍生息。(表8)
表8 疫情因素与亲环境行为调研结果一览表(单位:%)
四、对策建议
(一)加强环保意识教育力度,树立以身作则的正确环保社会模范。从学者们的研究结果来看,随着我国环境保护政策的实行和居民文化教育水平提高,人们自觉爱护和保护环境的意识也有很大的提升,但还是有新闻媒体频频报道某些游客的不良行为、乱丢垃圾、故意破坏景区环境的事件。如何将环保意识和观念切实落实到实际的旅游行动中去,旅游者表现得既困惑又惘然,这也是我国景区环保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景区应加强对游客环保行为社会规范引导,在特定游客咨询岗位(如游客中心)积极投放点保护环境的公益广告,发放便捷性的景区游览指南,以图片加文字的形式标注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应当采取哪些行为、禁止哪些行为,形成特定景区宣传手册,提醒游客将其环保意识真正落实到环境保护的实际行动中去,进而在整个景区乃至社会中形成示范效应,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规范。并且当地政府要加强监督,让规则引领素质行为,对企图破坏规则的不文明旅游行为者通报批评,对不文明行为者加入黑名单,游客要想解除黑名单,不单是罚款,更要让他们投身体验一次环保公益活动,让他们亲身体会环卫工人的辛苦。
(二)鼓励人们保持和传承好的环保行为,提升自我环保意识。为了让游客保持和传承良好的环保行为,提升自我环保意识,建议景区在游客中心设置一个专门展示游客主动保护环境的专栏,当游客保护环境时,由景区工作人员拍照记录并张贴在保护环境专栏处,用来激励游客,形成良好的环境意识氛围。
(三)加大对景区公共区域植物盆栽的管理力度。象鼻山是桂林城徽标志,是吸引游客来桂林旅游参观的景点之一。从调查问卷谈及对象鼻山景区的建议,大多数游客均表示景区的拍照地点都被密密麻麻的植被挡住,希望景区管理公共区域景点部分能对参观游客友好展示。为助力桂林成为著名旅游景点,桂林市政府已在2022年1月31日向社会全面开放象鼻山景区。同时,景区应加大力度对公共区域植物盆栽的管理进行整改,把景区最天然独特的一面向游客展示,从而有助于吸引外来游客参观景区,促进桂林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