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兴国:感受文化学与城市品牌规划

2023-01-16

公关世界 2022年23期
关键词:文化

一、感受文化学与城市品牌规划的理论探索

感受经济学、感受文化学是李兴国在1999年世纪之交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和实践提出来的,并且发表在经济研究杂志上。 城市形象“七唯一策划法”是感受经济学、感受文化学第六定律“感受的个性定律”延伸出来的策划方法。经济学假定:“资源是稀缺的”,“选择是必要的”,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各种用途之间如何进行分配的学问。 现在,世界各国都在研究石油的稀缺、贵金属的稀缺、淡水的稀缺……没有多少人在研究人的稀缺,只是感到世界的人满为患。感受经济学认为每个人的生命本身就是最稀缺的资源,再稀缺的自然资源也是为人服务的。人生的过程就是感受的过程。感受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并将伴随每一个人走完人生历程。人追求的幸福、成功,避免的痛苦,失败都是感受。简单地说,所谓感受经济是指对消费者的感受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一种经济形态。通俗地说:感受经济就是靠生产感受去挣钱的经济。感受经济学就是研究消费者感受的性质、功能与规律从而促进经济发展的一门边缘交叉微观经济学。 感受文化学研究人类对文化的认知规律,创造途径、传播规律和评价规律的学说。包括感受优先定律、感受形象明晰定律、感受对比定律、感受形象化定律、感受创新定律、感受个性定律、感受共识定律、感受综合定律、感受适度定律等。

广义的文化是人类根据自己的需要创造并反哺育人的,文化是人类一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合。各种文化都离不开人的感受,其价值判断也是依据人的不同感受来确定的。例如:一幅梵•高的画,可以几十年无人问津,也可以一夜之间价值上亿美金。画作没有变,人们的感觉变了,价值就变了。一个城市、一个村庄也如此。例如:张家界、西递、宏村几万年,几百年没有人关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车万载游人来。为什么?因为有人引领的传播导致人们对该地域的感觉变了。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引领未来发展的核心力量。城市文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在未来的城市发展中,文化的作用和地位将越来越突出。

世界著名品牌大师科特勒说:品牌就是一个名字、称谓、符号、或是上述的总和,其目的是要使自己的产品服务有别于竞争者。品牌的性能和功能就是制造差别。城市品牌是指品牌理论在城市建设中的运用。城市品牌以高度凝练的形式集中一座城市自然、人文之精华用以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符号。城市品牌是城市形象的旗帜,具有不可替代的经济文化内涵和不可交易的专有功能。目前,中国的城市品牌战略虽有长足进步,但也还存在不少致命的问题。而今城市品牌建设中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理论混乱,急功近利,城市品牌建设缺乏个性,缺少差异,缺少文化内涵,在追求现代化的浮躁中城市建设千城一面。遗憾越来越多,遗产越来越少。有些城市为了经济利益驱使饮鸩止渴,短期行为,克隆仿冒名牌;有些城市的品牌标志、城市精神缺乏创意,设计雷同近似,有的城市渴望创新却心有余力不足,无从下手。“七唯一策划法”是帮助城市创造品牌个性的一种有效方法,“七唯一”包括:寻找我的唯一,辨证我的唯一,开创我的唯一,占为我的唯一,保卫我的唯一,张扬我的唯一,超越我的唯一。“七唯一策划法”是创造“稀缺资源”有利于传播城市形象,使城市品牌在竞争中形成独一无二的核心竞争力。

追求城市品牌唯一性的依据如下:

1.追求品牌唯一性这是品牌与商标的本质决定的。

品牌与商标是一个事物的不同名称。我国商标法指出:商标是生产经营者在其生产、制造、加工、拣选或者经销的商品或者服务上采用的,区别商品或者服务来源的,由文字、图形或者其组合构成的,具有显著特征的标志。所谓品牌是指一个名字、称谓、符号、或是上述的总和,其目的是要使自己的产品服务有别于竞争者。可见制造差别是品牌与商标的第一功能。商标在注册时必须经过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的审查,必须具有唯一性,不能与已经注册的商标有任何雷同与近似,否则不予注册。为了保证这种唯一性,商标局特地设置了申请、查询、公告、争议处理等等一系列有效程序加以保证。

品牌(Brand)与商标(Trade mark)的概念是交叉关系,名牌在国际上称为“Well know trade mark”,即“驰名商标”。在我国品牌比商标局可以注册的范围要广一些。我国品牌包括:(1)产品;(2)企业、组织名称;(3)服务;(4)活动名称;(5)现在加上了城市品牌和非营利性组织。品牌表现为:1、品牌名称(别称);2、品牌标志;品牌可以成为在全球受保护的核心竞争力。城市品牌延伸包括城市识别系统: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设备系统,视觉系统,听觉识别系统,环境识别系统。每个要素都可以为他人识别城市。例如看见市花、听见市歌、方言等。

2.追求品牌唯一性是信息爆炸决定的。

现代信息铺天盖地,过度传播使注意力成为稀有资源,有限的大脑难以承受过度的信息,品牌传播成本激增。2004年中国引进了阿尔•里斯与劳拉•里斯合作的《公关第一、广告第二》(《The fall of advertising&The rise of PR,》)揭示了全世界广告的效果越来越依靠高额的费用,成本激增效果下降的实事。在过度传播时代,没有个性的信息就会淹没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没有个性的品牌就没有生存空间。

3.追求品牌唯一性是竞争决定的。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城市品牌也是如此。互联网传播使地球成为村庄,现代交通使人们的选择到地球各地成为可能,资源开发、投资市场、旅游经济、生存空间竞争呈现白热化。竞争的格言说:“人们只记得第一,不记得第二。”品牌要成为第一就不仅要有“特性”,而且要有“个性”。因为“特性”并不总是唯一的,是这一“类”的特性。做第一要受到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做不了第一,就做唯一”对许多许多中小城市更为可行。实践证明,要创造品牌高度的识别性,争夺到有限的注意力资源,就一定要打好“唯一”这张牌,创造竞争的不可比性。

二、感受文化学七唯一策划法在城市品牌建设中的应用

哲学是聪明学。中国哲学家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衍生成语是“人贵有自知之明”。古希腊哲学泰斗苏格拉底的名言是“认识你自己”。城市建设也要建设智慧城市。做到城贵有自知之明,建设城市品牌首先要“认识你自己的城市”。

1.寻找城市唯一

为了对城市进行科学定位,首先要对自己的资源盘点,包括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找出什么是惟我市独有的,以此作为创新的基点。为此就要进行系统的分层寻找。

(1)空间范围寻找。多大的胸怀就能做多大的事业。可以寻找世界的唯一、全国的唯一、全省的唯一、全地区的唯一等等。

(2)时间范围寻找。寻找历史上的唯一、近代的唯一、现代的唯一、改革以来的唯一、 未来的唯一……

(3)不同类别寻找。政治:南昌的起义、延安的根据地、深圳的改革开放……经济:青岛电器、大同的煤、宁波的服装、义乌小商品等。古都:西安的秦风汉韵盛唐大都、北京元明清京城、洛阳的105位帝王等。自然:黄山市、桂林市,张家界。文体:哈尔滨冰雪节、潍坊国际风筝节、南宁国际民歌节……

寻找唯一的关键是要有客观依据,在比较中寻找唯一,不是牵强的唯一,孤芳自赏的唯一。例如:宜宾的文化强市战略设计者遴选时某城市品牌研究所提出“三江文化”因为宜宾有金沙江、岷江,汇合后叫长江。但,这不具备唯一性,有三江汇流的城市多如牛毛。我们提出建设“万里长江第一城”品牌的战略就具备唯一性。虽然,长江沿岸有一长串明珠般的城市,重庆、南京、武汉、上海等直辖市与省会,但他们统统在下游,在地理位置上不是第一城。宜宾上游的攀枝花市在金沙江畔。在学术上是金沙江与长江是一条江,但是,在历史文献中,在生活中,在文化传播上,金沙江与长江是两个概念。宜宾从古至今就是万里长江第一城。以此展开品牌战略就具备唯一性。

创造自己的品牌要有长远观点。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古人云:“学上仅得中,学中仅得下”。学巴黎必不如巴黎,做自己才能成功。德国麦森小城制造瓷器出了名,但是不肯接受“德国景德镇”的称号,坚持要做德国的麦森,做欧洲最好的瓷器。今天,麦森终于成为世界著名的陶瓷之乡,麦森陶瓷价格高得惊人。反观我们中国,有大量的城市拉大旗作虎皮,不创自己品牌,搭乘别人的“便车”,城市品牌旗号是什么“东方威尼斯”、“东方巴黎”、“北方香港”、“东方夏威夷”等等……以为是“四两拨千斤”结果输在起跑线上,“千金换四两”,为他人作嫁衣裳。

寻找唯一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包括:缺乏调查,定位不准,个性差;缺乏全国与国际视野,自我膨胀,找到的是虚假的唯一;长官意志,脱离群众,人走茶凉,城市定位频繁更换。

2.辨证城市唯一

要用辩证法像医生诊断、辨证一样,从本市众多唯一中(如果有的话)找到最恰当,最有市场价值的唯一作为创新的起点。例如,安源以大罢工举世闻名。但是,时代变了,我们策划区域形象品牌时就不再重点宣传罢工,而是定位“三色安源”。即红色的革命传统教育,绿色的武功山花海生态休闲养生;黑色的煤炭业探险旅游。提出新口号:三色旅游九州独具,两任主席辟地开天 。

宁夏镇北堡地域荒凉异常,他们根据自己的特色提出“出卖荒凉”。最初投资78万元,现在有超过2亿元的总资产,是中国文化产业“低投入高产出”的典范。从《牧马人》到《红高粱》,从《新龙门客栈》到《大话西游》已有近百部影片相继在此拍摄,镇北堡成了苍凉感的代名词。

辩证唯一有时要无为而治,以图无为无不为。品牌项目要可行性论证与不可行性论证结合;加法与减法结合。例如2010年鄂尔多斯黄河大峡谷论证时,我们提出“看没有”,即看城里和其他地方没有的东西,看没有现代化的原始景色,不同意建设完全不适宜当地自然条件的,也做不出品牌的“世界极限运动基地”方案。

宜宾是世界唯一有僰人遗迹的城市,但是,“僰”这个字很多人都不认识,也没有什么历史文献记载,只有一点点悬棺遗迹,没有多少神话故事,所以即便是世界的唯一,我们也不作为品牌“支柱”,只能作为城市品牌的“花边点缀”。

3.开创城市唯一

如果你的城市没有什么“唯一”,或仅有的“唯一”不适宜作为策划基点,就需要创造新的唯一。创新公式:创新=发现问题+满足需求。发现城市发展的问题,满足公众的需求。路是从没有人走过的地方走出来的。城市品牌建设不要盲从、跟进、“大跃进”、一窝蜂; 某城市举办丝绸节赚了钱,第二年不同的单位同时办了三个丝绸节,外宾不知道该参加哪一个。众多城市克隆大战,两败俱伤,三败俱伤……

我们应当学习“论坛之都——达沃斯(Davos)”。达沃斯是阿尔卑斯山上只有一万三千多人口的温泉滑雪小镇。1970年,瑞士日内瓦大学商学院的教授克劳斯•施瓦布在达沃斯组织创办了一个企业家们讨论企业管理问题。1971年发展成国际经济的 “欧洲管理论坛”。1987年更名为世界经济论坛。成为产业链,向深度、广度、可持续发展。每年会议吸引二三十个国家元首,成千上万的各界人士飞往达沃斯。人们形象地把它比喻为“经济联合国、世界经济风向标、世界经济晴雨表、世界经济导航仪。”持续盈利,办了45年。论坛的1000多个会员每年缴纳的会费就可达几千万美元。各国政要赞助更达几亿欧元之多。

中国的博鳌学习达沃斯的方法,创造了博鳌论坛。已经成为亚洲响当当的城市品牌。而天津、大连创意不足,只做到“借势”,抢着办夏季达沃斯,没有创新造势。中国的直辖市天津和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抢一个万人小镇的创意,难道不值得我们好好反思吗!

在城市文化品牌建设中,要有敢为天下先的气魄和胆量,让“唯一”的种子开花结果。例如:我们在宜宾规划了万里长江第一城品牌战略,首先,在三江汇合处创建合江楼广场,复建合江楼,使之成为城市文化的核心、第一景观,成为纽约自由女神,悉尼的歌剧院式的标志性建筑。要撰写《合江楼记》记住乡愁,使之像《滕王阁序》、《岳阳楼记》一样万古流芳。要建“长江零公里标识”,像英国伦敦格林威治的东西经标志一样,成为独特地标。要修建长江博物馆,使之成为宜宾第一会展中心。她将诉说长江故事, 担当起万里长江第一城的使命。要修建长江诗画墙,荟萃数千年赞颂长江的诗歌辞赋,丹青妙笔, 勒石造像,将长江文化千载传承。

4.占为城市唯一

要利用已有各种资源,使之为我所有。在古往今来的历史宝库中,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在不断激增的信息中,有无数宝藏有待开发,等待我们去唤醒。

时空转移也是创新,世界资源是共享的源泉,巴黎的城市建设学习了意大利美蒂奇家族的建设风格。中国满洲里是鸡鸣三国的边境城市,现在城市形象建设得被誉为“比俄罗斯还俄罗斯”,吸引了大批游客。炎陵县开发历史资源,开发炎帝文化,连县名都成为新品牌。

5.保卫城市唯一

保卫城市唯一,做城市品牌定位需要定力。例如:意大利水城威尼斯,为了坚持水城特色至今没有公路,没有汽车,没有霓虹灯,保持着世界旅游胜地的原汁原味。中国扬州为了保卫瘦西湖特色美景,四任书记都没有为了GDP在湖边盖大楼,盖别墅。使我们能够在瘦西湖的湖光山色中缅怀扬州八怪,而不被高楼大厦大煞风景。

我们要利用法律以及一切手段保护自己的“唯一”。“唯一”是历史独特赋予的资源,是创新的成果,是能带来超额利润的财富增长点,但很容易被剽窃模仿,使之丧失唯一的地位。因此,应马上加以保护,对自己的无形资产、创新成果要及时申报。资源不注册就会被抢注,变成人家的。变成通用名称,公共财产。

保护的方法:1、法律占位保护进行商标、专利注册。例如:城市的标志,独特的设计等等。2、传播占位进行整合营销传播。3、舆论心理占位,攻心为上,形成口碑。4、权威占位。立足科学依据,争取权威认证。例如:炎帝陵地位问题有争议,最终根据科学院的结论,胡耀邦、江泽民两位书记题词,化解争议。5、品牌占位,聚焦特色,形成品牌,万古流芳。例如:世界风筝之都全世界只有一个。6、物化占位。特殊景观:如:巴黎的铁塔,悉尼歌剧院、北京天安门、鸟巢等等。7、公关活动占位。例如:潍坊风筝节,博鳌论坛等已经能够成为世界性的品牌。

6.张扬城市唯一

要大肆宣传城市的唯一,要让世界知道它。要想方设法引起公众关注的、公众热爱与参与。可是目前中国城市形象,城市的品牌传播,城市的公共关系工作还差得很远。

我们应该运用城市形象识别系统(CIS)的理论进行城市形象设计。运用整合营销的传播理念,多种渠道一个声音,进行从点到面的传播。运用公共关系活动传播。例如:北京召开奥运会,上海举办世博会,就是全面的展示和张扬。我们还可以用城市识别系统(CIS)特色符号来张扬城市品牌与个性;例如:在宜宾我们用市花黄桷花做路灯造型;用哪吒做吉祥物。用流杯亭提炼的符号装饰市政公共设施等等。这是细节中的张扬,润物细无声的展示。

7.超越城市唯一

城市要不断地自我更新,要有危机意识。今天的“唯一”明天可能就成为一般。历史总是长江后浪推前浪。过去,一项发明、一个创意,可以独领风骚几百年,现在,一项新创意可能仅领先几个月,甚至几天,一招鲜吃遍天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特区优惠政策的取消,特区怎么办?后奥运时代思路怎么调整?经济海啸了,怎么办?低碳生活了,怎么办?要与时俱进,我们应该向山西大寨乡学习。大寨经历辉煌的过去,经历改革开放,从全国知名的艰苦奋斗典型转变为全国知名的改革开放典型,他们依托名地、名人打造大寨品牌,如今 “大寨”这个品牌的无形资产给大寨人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大寨核桃露、大寨牌衬衫等产品纷纷走出娘子关,行销全国,“大寨”两个字成功实现了从“政治品牌”到“经济品牌”的转化。实现了自我超越,走向了共同富裕的道路。

广东清远市是超越自我的城市典型,农业经济时他们有大名远扬的清远鸡,尼克松访华指明要吃清远鸡。改革开放初期,清远是工业改革的“小岗村”第一个实现了工厂承包制。但是,后来没有创新,成为广东省的“贫极”,是最穷的城市,老百姓靠捡垃圾为生,一些人烧旧电线卖铜谋生,污染了空气、土地、水源,清远市的领导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在“拾荒”的思路上转换为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的口号,科学提炼再生铜,成为“世界再生铜之都”。真可谓“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活”,终于再次超越自我,从广东的“贫极”成为广东全省发展速度的“六连冠”。

综上所述,城市是人的城市,是人类共同创造的家园;按照感受经济学建设城市就是要避免城市建设的异化,避免只见物,不见人,只建硬件,忽视软件。人的追求是一种感受;城市发展突破需要从研究人的感受入手;不顾人的感受,城市建设就没有前途,没有爱,没有幸福!抓住人的感受,提供良好感受,城市建设就会有前途,有爱,有幸福!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城不在大,特色分明,文化定位,创意建城。结论是:感受文化理论新,品牌理论创为根,城市形象需个性,七唯一法助成功!

猜你喜欢

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窥探文化
谁远谁近?
繁荣现代文化
构建文化自信
文化·観光
文化·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