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环境下演播室IP化改造的应用

2023-01-16

电视技术 2022年8期
关键词:演播室架构传输

费 飏

(浙江电视台教科影视频道,浙江 杭州 310000)

0 引 言

全媒体时代令媒体行业发展迈入新业态体系中。全媒体时代的发展模式对各媒体企业提出诸多需求。为实现转型发展,媒体企业应结合市场发展规律、运营模式等,做好资源调整、技术调整。当下,技术交互下的信息化场景,促进传统电视节目与网络节目的融合,但是受限于传统发展理念的限制,对媒体行业发展产生一定阻碍[1]。对此,需加强分析媒体产业链供应模式,借助全媒体平台,做好宏观与微观部署,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加快产业融合发展。期间,演播室IP化的实现,搭载媒体平台,将传统电视节目进行跨平台优化,能够增强节目的互动性,为传统媒体行业到数字媒体行业的发展提供基础。演播室IP化改造需要技术支撑、制度支撑、资源支撑等,才可做到技术与发展对接、传统与创新互补,积极推动我国媒体行业的发展[2]。为此,本文针对全媒体环境下演播室的IP化改造应用进行探讨,仅供参考。

1 演播室IP化现状及可行性分析

近年来,随着超高清视频产业的高速发展,4K、8K信号对传输带宽提出高要求。此需求背景下,降低传统数字分量串行接口(Serial Digital Interface,SDI)转换器在信号采集、调度等方面的支持度,行业内部逐步引用IP化架构,应对高清信号传输带宽的高需求量问题[3]。目前电视媒体行业发展中,多数电视台演播室已经逐步实行IP化战略,进行技术升级、系统优化等,为节目内容及其呈现提供载体,且在智能化、信息化的发展导向下,为电视媒体产业提供更多的发展可能。

从技术发展角度来看,传统媒体行业采用SDI作为基础组织,内部采集功能、调度功能基本可满足节目播放需求。然而,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节目制作技术、行业内部竞争、用户需求等对媒体内容呈现造成的干预,对媒体企业的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媒体行业正在寻求创新点。例如,挖掘节目制作过程中数字信号、网络信号、系统兼容性等方面的应用点,以期体现在媒体节目制作及传播中。期间,演播室的IP化改造及建设,打破了SDI功能限制。其将SDI基带转移到IP结构中,形成AVB、ASPEN等技术路线并存的系统。其中,IP架构的延伸技术如校时同步、系统控制、信号封装等,可解决SDI转换器数据、信号处理过程中的迟滞问题。

对于演播室的运营机制而言,IP化改造是利用特定架构,在基础组成结构之上进行的完善[4]。例如,通过线路优化、配置优化方式,为节目播放中信号信息的转接及传输提供平台。同时,IP化改造可优化内部资源分配机制,对节目制作或播放期间的信息传输脱节问题起到制约作用。例如,IP技术信号转换及其优化环节,省去了传统信号转接过程中的重新编码时间,能够提高信号信息的传输效率。

2 全媒体环境下的演播室IP化改造

从行业发展角度来讲,媒体产业短时间内的革新为必然趋势。这既是应对国外媒体行业冲击的补充手段,又是加强国内媒体行业发展的助力手段。但是我国目前对于IP化的设想仍以超高清(Ultra High Definition,UHD)电视模式为主,此类架构与传统运营方案相对一致,甚至在部分功能点及优化效用方面没有明显改变。尤其是对于部分大型演播室场所而言,多接口设定,将导致信号调度及分发环节消耗大量资源。对此,演播室IP化的优化也在逐步做出调整,以适配全媒体及网络产业的发展需求[5]。IP化改造及优化期间,相关技术部门是以全台总控为切入点,建设基于TICO浅压缩的IP架构,在寻求标准化、可行化的过程中,目前也演变到SMPTE无压缩的IP架构。

接下来,本文基于配置方案分析IP化改造的关键点。

第一,组网方案。IP化改造主要是在原有SDI信号之上进行封包处理,建设IP网络,并在其中实现信号信息的调度、传输等。而SDI矩阵则成为网络交换载体,为后期资源流通提供平台。组网方案的规划设定,以特定数据标准作为网络建设核心,辅助网络规模、运行可行性等,增强架构基础,应对演播室网络大体量数据的冲击,避免出现冗余问题。

第二,核心调度方案。IP业务系统优化中,按照控制网络组成条件,将控制器及相关控制功能向边缘化方向转移,深化节点与核心点之间的关联性。如此一来,边缘架构的数据处理机制则作为业务推送的承载点,起到数据对接功能。系统架构中应设定单独的媒体节点,为业务流及其切换状态提供载体,例如,网络地址转换(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NAT)功能实现过程中,可按照端口点及其驱动指令判定业务流程,保证业务处理的时效性。

第三,边缘调度方案。此类方案落实期间,以网络交换机作为业务处理中的信号传输转换点,在业务流执行及信息切换期间,由网络边缘节点向上位承接体(转换设备)发送Internet组管理协议(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IGMP)请求,在核心系统的指令反馈下进行业务流交换,针对不同业务点配置资源。

第四,准入方案。流量准入方案是对相关功能提供限制点,按照固定程序架构做到资源对接,强化系统运行的安全性。IP网络设备交换应以组网方案为主,对业务对流量信息进行准入处理,令网络IP矩阵发挥数据传输功能。此过程中,核心调度、边缘调度及其受理在数据流量中起到流限速、接口限速等监控作用,保证信号业务受理的流畅性。

3 全媒体环境下演播室IP化改造应用

全媒体环境下,数字信息、数据信息传输机制随着设备、技术的更新而变动,人们观看电视节目,也从最初的受众者变成参与者,其衍生的价值经济成为电视节目发展的重要导向。对此,电视节目制作期间,应结合互联网网站分析不同业务场景中,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传输类别,同步做好汇聚处理,待网络系统接收到相关信息时,按照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进行分类审核,增强业务及相关信息的可辨识性。应注意的是,信息流通机制是建立在演播室信息共享平台之上实现的,即按照不同功能点及平台服务模式等,界定不同应用场景中数据信息的对接模式。

待完成资源匹配时,需按照特定功能点或媒体平台的反馈信息进行聚类处理,按照资源信息的呈现机制,在不同平台中做好联动处理,例如,某电视台演播室采用信号聚类及多屏分发模式,最大程度将信息内容与呈现单元进行捆绑,并按照主控系统的逻辑程序,自动、智能比对演播室节目播放信息及其反馈信息,增强数据对接性。

从功能角度来讲,演播室IP化改造后的应用,更多的是建立在内部传输及资源分配之上,功能性测定及应用场景融合,需经过固定功能点进行业务对接。例如,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DN)管控、组播NAT、时钟同步等功能,均是在平台驱动机制之下实现统一处理的。数据库资源整合、多库融通、信号传输等,需兼顾系统功能性及效率性,令业务处理按照固定数据集群做好资源搭配,增强生产力。

4 全媒体环境下演播室IP化改造应注意的问题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更新发展,技术迭代造成的生产力滞后现象,对部分行业造成严重冲击。对此,媒体行业应对技术更新机制及功能实现点做出调整,提高产品应用性能。演播室IP化改造工作的落实,应针对功能点、业务点等进行优化处理,在不同影响因素下,挖掘IP结构相对于传统SDI结构起到的促进作用,并进行技术优化处理。但实际改造优化过程仍面临一系列问题,需进行着重处理。

第一,设备兼容与并存问题。IP化改造对原有SDI设备进行优化处理,保证信号信息的自主切换,但是在实际处理过程中,优化后的系统在编码环节易出现延时现象。例如,信息集成板块的信息输入源接入到SDI音频模块中,编码环节任务量加大,多出的任务时长将使画面播放延时一帧,如果在其他环节同样存在延时现象,可能造成声画不同步的现象。

第二,信号质量问题。演播室信号传输期间,按照特定组成条件及系统功能,合理分配资源。但是在信号实际传输过程中,受到网络因素的干扰,可能产生延时、数据丢失问题。此外,主系统运行期间,受到节目制作方面的影响,流程烦琐问题,可能影响文件打包及监控效率,产生信号信息传输不对接问题。

第三,系统安全问题。IP信号传输具有简便性优势,但是IP网络架构在组成及应用过程中,大部分是依靠网络资源进行处理,网络系统运行期间可能产生较为严重的隐患问题,加大IP网络运行不稳定性,致使出现素材迁移迟滞现象。特别是电视台采用系统外的素材时,数据信息变动及接入情况,对网络链入提出更高需求,如未能综合考虑到网络系统运行的可靠性,极易造成各链路对接风险问题,严重时可能发生播出事故。

5 结 语

全媒体环境下,演播室IP化改造工作的开展是顺应时代发展,同时也技术迭代的必经之路。传统媒体行业要想在媒体产业中保守基底,需认真分析媒体与用户之间的需求,正视媒体结构存在的薄弱点,及时引入新技术、新理念,才可在后期不断完善中,依托自身强大的底蕴,在新兴市场中稳住地位。对此,后期发展中,媒体行业应加强对基础制度的调整,理清传统行业的优劣点,在新兴产业中挖掘价值点,为后期系统更新及优化提供数据支撑,重新树立品牌,在行业中发挥领头羊功能,助力我国媒体产业的转型发展。

猜你喜欢

演播室架构传输
新闻演播室灯光应急保障系统探讨
基于FPGA的RNN硬件加速架构
功能架构在电子电气架构开发中的应用和实践
牵引8K超高清传输时代 FIBBR Pure38K
基于云服务的图书馆IT架构
基于同轴传输的网络传输设备及应用
关于无线电力传输的探究
电视新闻演播室的环境设计探讨
支持长距离4K HDR传输 AudioQuest Pearl、 Forest、 Cinnamon HDMI线
VoLTE时代智能网架构演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