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VR电影中虚拟空间的交互设计探讨

2023-01-16牟婷婷

电视技术 2022年8期
关键词:盲人节点结构

牟婷婷

(青岛电影学院,山东 青岛 266000)

0 引 言

19世纪末期,电影诞生,并成为大众精神文明的娱乐产物。由于科技的推动,电影逐渐从黑白无声时代迈入有声时代、彩色时代,直到现如今的3D时代。近年来,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取得飞速发展,并成为现阶段电影中极具应用价值和发展潜力的技术类别。VR综合了显示技术、图像技术、传感技术以及仿真技术等一系列现代科技,可通过多维信息空间对虚拟环境系统进行创建,保证用户在电影观看中能够有身临其境的沉浸感。因此,交互性、沉浸性以及构想性,是VR电影系统的主要特征[1]。VR电影是影视创作中对虚拟现实技术的有效应用。作为新型艺术形式,VR电影颠覆了以往电影为受众带来的视听体验,同时在观影自由度、沉浸性层面提供了诸多可能。为此,本研究探讨虚拟空间在VR电影中的交互性设计。

1 VR电影和交互的概念

1.1 VR电影

由于VR电影是近些年才发展起来的产物,所以内容创作者在界定VR电影时说法不同。有学者认为,VR电影指的是360°全景风光视频。也有学者认为,VR电影还包括叙事性VR游戏。对于当前的VR电影类型,可从交互程度、创作方式两个维度进行划分。

(1)基于创作方式的维度,可将VR电影分成动画类、实拍类两种。其中,动画类VR电影不受制于拍摄技术,创作过程中发挥空间更大,此为现阶段动画类VR电影比实拍类VR电影发展好的关键原因。实拍类VR电影则是采用全景摄像设备对现实影像进行拍摄,后期进行特效处理与缝合修补,制作成VR电影,该类电影对场景布置和演员调度等要求比较高,拍摄难度大。

(2)基于交互程度的维度,可将VR电影分为轻交互VR电影、纯叙事VR电影以及重交互VR电影[2]。其中,轻交互VR电影注重交互轻量化,以适量互动打造电影沉浸氛围,增强观众临场感;纯叙事VR电影注重故事讲述,观众佩戴VR眼镜进入故事,以旁观者角色参与电影叙述;重交互VR电影所融入的互动元素比较多,突破了以往电影束缚,不管互动形式或者叙事模式,都能为观众带来更多的参与机会。VR电影的特征主要包括沉浸性、交互性以及构想性。

1.2 交 互

所谓交互,就是多方相互影响、彼此作用的行为过程。交互可发生于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环境之间。其中,人与人的交互是社会学的研究内容。关于“交互”的研究起源于信息革命后,人与计算机的交互方式主要表现为命令行交互,用户输入指令后点击回车键,计算机根据用户指令发出反馈信息。人机交互其实就是用户与计算机系统的交互,同时也是计算机与人的双向信息互换,其中包括显示设备与输出为用户提供信息。输入、输出设备是人机交互的重要媒介,如翻译机实现人与机器的语言互通;而摆脱介质是人机交互的目标,但就现阶段的技术条件而言,这还仅仅是畅想[3]。

2 交互和数字影像的融合

2.1 交互式电影叙事模式

交互式电影的叙事结构主要分为复合型结构、树状结构、平行结构以及网状结构四种。

(1)复合型结构。复合型结构综合应用多种叙事结构,比如,一部电影中对网状叙事和树状叙事进行巧妙融合,增加电影叙事模式的复杂化,这样观众很难预测剧情的发展,由此激发观众对影片的兴趣。复合型结构叙事在电影中既能够衍生独立分支线索叙事,也会出现不同叙事线索交织。

(2)树状结构。树状结构中,电影叙事脉络表现为树状分叉的形式,电影展开于一个起点,在剧情发展过程中出现分支选择,各分支继续分支发散,且每个分支都有一个独立的电影形态。该类结构有着清晰的叙事脉络,故事线彼此独立,类似于传统线性叙事[4]。

(3)平行结构。平行结构中,电影同时展开多条情节线索,没有主次之分,就像现场直播,观众自由切换各个线索。平行叙事就像生活中发生的真实事件,多种剧情在同一时刻上演。

(4)网状结构。网状结构的影片叙事错综复杂,情节与情节彼此交错,编织成一张故事网,根据电影剧情需要连接任意节点,故事的发展具有不可预测性。

2.2 VR电影中的交互体验

当前,基于移动端或者PC端平台所放映的电影,主要通过点击屏幕或者鼠标实现交互。电影院交互电影则是将按钮设置在座椅旁边,交互节点以投票的方式决策剧情的发展路线。这些交互影片都属于手部动作交互,具有单调的交互方式。VR电影中的交互设备与技术能力为观众创造了更加新颖的观影环境,使用户的交互体验更加独特[5]。

首先是凝视焦点和视觉反馈。观众视角在VR空间中具有开放性,观众可以在观影中有身临其境之感,VR环境也可及时捕捉观众的视觉焦点,同时做出反馈。系统依照观众的关注点对其兴趣进行判断,如果观众对某元素的注视达到设定时间,互动条件就会触发。此为VR电影中实现视觉交互的模式。

其次是手势动作和触觉反馈。虚拟环境交互体验中,手势的优势非常重要。VR电影中通过摄像系统或者传感设备捕捉观众动作,将其转换成数字指令输入系统,从而达到和虚拟物体交互的目的。比如,“拨”手指将虚拟窗帘掀开,“点按”手指按下键盘可打电话等。触觉反馈是VR电影临场感提升的关键因素,比如,观众“拉窗帘”能够感受布料阻力与质感,增加观众虚拟体验的真实性[6]。

最后是语音指令和场景声效。观众在VR电影中以语言的方式表达意图,尽管当前技术还无法满足观众和虚拟环境的随意交流,然而,可以剧情的巧妙设计提高语音交互的趣味性,比如,在魔幻主题影片中,观众念出咒语触发新剧情,设计特定口令实现语音交互性的提升。

3 VR电影中虚拟空间的交互设计——以《盲人》为例

《盲人》是针对实拍类VR电影的一次实践尝试。该影片以现实生活为故事背景,男主人公是窥探欲非常强的普通人,而女主人公则是性格内敛却对生活积极乐观的盲人。影片故事主线是讲述眼睛不适的男主邂逅盲人女主,同时在对盲人生活好奇和对眼盲的恐惧双重情感刺激下,与女主人公发生情感纠葛,男主在女主的带领下慢慢认识和了解了盲人世界。

3.1 叙事题材和交互需求

在VR表达上,影片《盲人》的叙事题材主要表现为叙事环境、情感诉求以及虚拟体验。

(1)叙事环境。由于《盲人》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故事,因此在营造虚拟空间上遵循现实原则,道具、场景、角色内心活动等都与现实相符合。戴上VR眼镜后,因现实和虚拟比较相似,所以观众不需要学习虚拟世界规则,从而使其获得心理沉浸感。

(2)情感诉求。现实中,大众与盲人接触较少,对盲人的生活和心理状态缺乏了解。人类对未知领域通常充满探索欲望与好奇心,由此就激发了观众看《盲人》的欲望。而VR全景空间能够为观众提供近距离观看条件,这样观众就能够在观看过程中意识到自身存在,以满足自我好奇心。

(3)虚拟体验。这是VR影像魅力彰显的重要部分。虚拟体验通过艺术化处理,使各个虚拟的信息进行现实化,由此观众就能够身临其境[7]。虚拟体验让观众在观看《盲人》时产生共情,以第一人称视角体验盲人世界,从而获得角色情感体验。

在交互需求方面,本文与观众观影心理、作品叙事语境相结合,分析《盲人》的交互需求。

(1)故事参与需求。《盲人》设计听音想象、跟随盲女等叙事情节,满足观众的窥视欲望。

(2)空间体验需求。从根本上说,VR电影的沉浸性主要是通过外部视听元素和内核情感共同塑造。《盲人》就采用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的方式,将虚拟体验场景穿插在影像片段中,以拓展观众互动形式。

3.2 叙事结构和交互节点设计

3.2.1 叙事结构

VR影片的叙事比较重视空间要素,不仅要讲好故事,也会重视观众的空间观影体验。因此,在叙事结构方面主要选择交互性叙事结构。《盲人》采用的是树状叙事结构,将不同选项设置在关键点,观众可根据自身意愿选择故事发展路线。

3.2.2 交互节点设计

VR电影虚拟空间交互性设计中,交互节点设计是关键。其中包括交互节点类型设置、数量设置以及交互时机确定等。

首先是交互节点数量。VR电影中,交互节点设置过多或者过少,都对影像内容表达不利。VR电影交互节点的数量需要依照题材类型适度把控,比如,悬疑片应多设置交互点,而情感片应少设置交互点。《盲人》属于情感表达类叙事电影,因此交互点数量应尽可能地少设置。应该在恰当时间将交互点设置在恰当情节中。《盲人》共设置交互节点8个,在影片中贯穿各交互行为,从而在叙事空间呈现观众的存在感。

其次是交互节点类型。影片《盲人》的交互节点分为决策型交互节点和体验型交互节点。前者是针对VR影片叙事空间进行交互设计,后者则是针对影片VR物理空间进行的交互设计。

最后,要确定交互时机。影片《盲人》在设置各交互节点方面遵循“交互时机合理化”原则,基于影片叙事氛围的营造,交互时机的确定围绕“辅助创作者叙事表达、满足观众观影欲望”的目标展开。

4 结 语

VR电影是虚拟现实技术与传统电影相结合的一种新艺术形态,其将更多新能量注入到电影艺术中,为观众提供了更为沉浸式的观影体验。观众能够在VR电影中体验故事,也可拥有更多自主权。5G时代为VR技术提供了发展契机,而科技进步和创意优化会催生出更多优秀的VR电影艺术作品。

猜你喜欢

盲人节点结构
Formation of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 in raw and subsequently boiled broiler muscle: biological variation and effects of postmortem ageing and storage
CM节点控制在船舶上的应用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概念格的一种并行构造算法
结合概率路由的机会网络自私节点检测算法
论结构
随声附和的盲人
盲人节
论《日出》的结构
盲人分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