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治理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
2023-01-16李安超
李安超
(北京市房山区水务局,北京 102442)
0 引言
在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大量水利工程应时而生。水利工程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很多问题,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河道治理是水利工程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保证河道治理工作效果,才能确保河道的防洪、排涝、净化水质等作用充分发挥。本文围绕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1 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工作的现实意义
1.1 结合流域特征规划治理方案
在实际实施河道治理工作的时候需要从整个流域的水资源利用情况入手,确保在河道治理过程中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并且积极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保障河道治理工程顺利进行。总体来说,在实施河道治理工作时,需要充分结合流域的实际特征来对河道治理工作进行规划,确保河道治理效果能够与生态环境维持统一。
1.2 提升区域水资源利用率
河道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河道治理工作能够大幅提升城市水资源利用率。常用的河道治理措施包括:河道疏浚、修建水工建筑物、铺设截污管线、修建生态护坡等,通过一系列河道治理措施,有助于净化河流水质、提高河道蓄水能力、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1.3 贯彻生态水利理念
在当前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形势下,需要积极落实生态水利的理念,不断促进河道与周边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相关行政部门在实施河道治理工作的过程中,应当积极秉承因地制宜的原则,将各类自然植被、水生植物、生态护坡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完善生态系统,最大限度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害,将河道生态系统的调节作用发挥出来。在河道治理过程中,需要规划好河道保护范围和河漫滩利用范围,不断提升河道的承载能力。
1.4 提升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
在当前生态系统保护问题日益严峻的形势下,河道治理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科学技术,不断地提升河道生态系统自行修复能力,在河道现有生态系统基础上,采用适合的方法提升水生植物的成活率,从而保证河道系统功能生物的多样性,促进系统综合性能的提高[1]。
2 河道治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
2.1 河道规划和开发利用缺少合理性
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人口数量急剧增加,加剧了城市土地资源紧缺的问题,部分城市在进行土地开发工作时,为了满足城市建设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将河道周围的土地进行了深度开发和利用[2]。这种行为尽管能够有效地扩展土地资源,但是对河道周边的生态环境往往造成了巨大的损害。人口和土地面积增加,河道面积减少,河道的承载能力降低,河道内水质受到污染,同时还会造成河道分布不均匀的情况,导致城市防洪排涝功能减弱,危害河道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有些地方只是对河道进行治理,但是忽视了河道运行期的养护工作,导致河道治理工作完成后无人管理,周边居民为了扩展农作物的种植面积选择在河道周边开垦荒地,这样必然会破坏河道周边生态环境,造成水土流失,致使河道周边的生态平衡受到损害,并且也会对水体造成一定的污染[3]。
2.2 生态环保理念有待提高
在河道治理设计阶段融入生态环保理念,既能提升河道治理效果,又能充分发挥河道的生态价值,从而避免二次污染。但是在河道实际治理过程中,有些地方往往只考虑河道传统的防洪排涝功能,而忽略了其应具有的生态环保功能。例如,部分城镇的河道过于注重改造河道的形态,挖深拓宽河槽,修建各类挡水建筑物,没有考虑河道周边污水汇入和居民生活对河道的污染等不利影响。在实施城市河道治理工作时,应当从多个角度来综合考虑问题,尤其需要特别重视城镇污水排放管理工作[4]。有些地区在开展农村河道治理工作时,往往只是关注河道堤防建设,不重视水环境污染问题,农村河水污染越发严峻,对农业发展和河流生态环境形成了巨大的威胁。
2.3 河道治理技术整体水平较差
在水利工程河道治理过程中,应充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应用适合的治理技术和措施,切实地避免对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控制水土流失,做到因地制宜、生态环保、造价合理,同时应该尽量采取“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所以编制完善合理的河道治理设计方案至关重要。在进行河道治理设计工作时,如果设计方案不完善,对于河道生态环境缺少综合考虑,往往会导致河道治理工作效果下降。河道治理工作要想实现既定的效果目标,应从水资源管理、水污染治理以及河道建设保护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保证河道治理技术和措施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2.4 河道治理施工过程和运行期管理不到位
河道治理工作包括施工期和运行期两部分,目前我国河道治理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河道治理施工过程和运行期维护管理不到位。施工期管理不到位主要表现为:一是参建单位机构组建、人员配备不符合要求,主要体现在参建单位的现场机构不健全、制度建立不健全、专业技术人员配备不齐全、人员不按照合同约定履约到位;二是施工现场管理不严格,主要表现在参建单位对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不到位,造成工程实体出现质量问题和安全生产事故;三是施工过程中污染和破坏河道生态环境,在组织开展河道建设工作的时候,受外界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极易出现河道污染的问题,会对河道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破坏。主要表现为河道工程建筑垃圾随意堆放,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没有经过专门处理就随意排放,这些行为对生态环境都会造成一定的损害[5]。运行期管理不到位,主要表现为部分城市河道治理工作完成后,缺少河道养护单位,导致河道淤积、河道内各种水工建筑物、护砌、护坡损坏后无人维修,这样必然会对河道的综合性能造成一定的损害。
2.5 河道治理各部门责任划分不明确
在河道治理过程中,经常需要会遇到交叉施工的情况,例如,修建跨越河道的桥梁时,有的桥梁的产权属于水务部门,有的桥梁的产权属于公路部门,所以桥梁的项目法人(建设单位)、主管部门均不同,遇到这种情况,只有多个部门共同参与才能顺利完成,但往往缺乏合理的法律法规明确各部门的职能,致使施工中经常出现工序冲突和重叠问题。遇到问题时出现相互推卸责任的情况,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影响河道治理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
3 河道治理中常见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重视河道前期规划和土地审批工作
在城市规划过程中把河道的承载能力作为一项限制性指标,城市的发展规模不得超过河道的承载能力。政府相关部门应严格控制土地性质的审批,执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综合考虑经济发展与防洪安全、生态环保的关系,切实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好区域内的生态环境。河道治理后期运行管理部门,应保护好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土地,制定管理办法,设置河道防护措施,引导河道周边居民、农民保护河道生态环境,不得在河道周边开垦荒地,破坏河道周边生态环境。
3.2 充分考虑河道的生态环保功能
城市和农村河道在设计阶段不仅要考虑其防洪排涝、灌溉农田、提供航道等传统功能,还应考虑河道的生态环保功能,例如,为了避免河道周边居民的生活污水排入河道,需要设置污水收纳和处理设施,经过处理达标后方可排入河道,同时,还应考虑在河道内种植一些具有吸附污染物、净化水质的植物,有利于净化水体。在植物搭配方面,要考虑景观效果,为河道周边的居民提供一个环境优美的场所。
3.3 应用先进的河道治理技术和措施
3.3.1 合理设置生态护岸措施
在正式开始生态护岸工程建设之前,首先需要对河道污染情况进行全面地调查,借助水利工程设计方案完成城市内部河流情况的合理规划,将现有的多样化的河道进行综合管控,提升河流区域的通畅性,增强河道的综合价值。其次,建设河道护岸以及护底工程的时候,可以适当地运用渗透性良好的施工材料,推动河道内的物质和能量进行有效转换。选择河道适当的位置种植专门的植被和树木,提升河岸周边的景观性。选择利用适合的植被建立人工湿地系统,改善河道区域的水环境,建立水生态平衡系统。在河道周围种植适合的植物可以将河道内的污染物质进行清理,保证河水的清洁度能够达到规定的要求,起到河道治理的作用。针对不同地区的河道,需要充分结合水体各方面情况以及各种水生植物的特征来选择适合的方法,尽可能实现净化的目的。对于那些污染较为严重的河道,可以运用微生物来对其中所存在的有机污染物进行降解。
3.3.2 合理利用网格生态技术
网格生态技术就是借助网状结构来控制河岸的水土流失,从而增进河流水体与河堤的生态交互。在施工过程中往往选择使用混凝土或者岩石等具有良好耐腐蚀性的材料进行河堤保护。这项技术具有良好的经济性,适合的范围较为广泛,并且能够对河道起到积极的保护作用。在网格内可以选择种植一些植物,增强网格的稳定性,保持水土。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还需要对河流的流速和流量加以控制,对于水流不大和流量较小的河道,正常水位以下可以使用网格生态技术,布设护坡砖、生态砖,对于水流较大、水流湍急的水面以下则不得使用生态护坡砖,因其容易对堤防和护岸造成影响。
3.3.3 合理利用堆场淤泥快速排水技术
目前,我国很多河道内都存在大量淤泥,在实施河道治理工作时,需要对这些淤泥进行处理。在进行河道地基处理施工过程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淤泥固结排水问题。淤泥长时间在自身重量的影响下,在水底堆积,并且因为自身透水性相对较差,极易与其他附着物粘连。软黏土淤泥可以利用真空预压阀以及堆载预压法来加以处理。这些方法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主要是因为淤泥中存在大量的水分,淤泥的流动性相对较强,借助高压真空的措施能够将淤泥中的颗粒和间隙在水体流动的影响下完成分解,促使淤泥不能产生结块,以减少淤泥堵塞的情况。实际处理中,堆场的淤泥往往会堵塞排水系统,就需要在管道上层的出口处设置抽水装置,将其中的水分排出,并且在堵塞的起点施加压力,促使水流速度不断提升,利用管道将淤泥排泄出来。
3.4 重视河道治理施工期和运行期的管理工作
参建单位要重视施工期河道治理具体工作,项目法人(建设单位)、勘察、设计、监理、施工单位要组建现场管理机构,建立各项施工管理和保障制度,按相关规定和合同约定配备齐全专业技术人员,人员必须严格履约,到岗到位。施工过程中参建单位相关人员必须严格落实建设质量和安全生产各项制度和责任制度,确保工程实体建设质量和施工人员作业安全。针对施工人员环保意识不高的问题,项目法人(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要加强管理,制定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制度,明确责任人,对于文明施工、保护环境的单位及个人进行奖励。针对河道运行期养护不到位的问题,负责河道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应该明确河道的运行管理单位,并委托专业的养护单位,由专人定期进行巡视,发现河道淤积、建筑物和护砌损坏等情况应及时报告,并组织修复工作。对于河道内的杂草应及时清理,保证河道防洪排涝功能。对于向河道内排放污水、倾倒垃圾的行为,应及时制止并向有关部门反映,防止河道内水质受到污染。
3.5 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
针对河道治理过程中不同部门责任划分不明确的问题,在河道治理工作的前期规划和设计阶段,要根据河道管理范围和治理范围,理清跨河桥、公路及各类建筑物的权属关系,并针对河道治理情况向各个部门征求意见或者召开工作协调会,明确职责分工、联系人及其工作职责,确定施工顺序,确保施工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能够有专人去解决,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和工期进度。
4 结束语
河道治理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综合分析问题,制定预防和解决方案,不断地优化河道生态环境,增强河流和护岸的综合功能,确保河道治理工作圆满完成,创建出良好的河道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