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话乐加栋:房地产占国民经济比重会有所下降,但仍是支柱产业

2023-01-15

新财富 2023年1期
关键词:杠杆房价产业链

应该说,中国房地产在过去几年的发展速度,没有2017年之前那么快了,从两位数的复合增长变成了个位数,2022年以来,受到疫情等因素的影响,甚至可能出现比较大的回落。

这有来自行业自身的原因,也有来自过去几年对房地产进行更加规范化的调控带来的影响。

从长期的角度来讲,中国房地产发展到现在,城市的房子大部分是够住了,总量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只不过可能面临的问题是,住得不够好。

在这样的一个阶段,自上而下来看,我们也会越来越关心房价、民生的问题。所以,房地产政策也有一些调整,所谓“房住不炒”“因城施策”,即根据每个地方的实际情況来调整。

在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背景下,再加上这两年金融端的政策较多,比如说“三道红线”,或者贷款集中度管理等,共同导致了房地产势头从高位回落了一些。

论及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这是个正常的过程,也是转型中必然会有的现象。任何一个国家可能都会面临这样的过程,就是城镇化率在60%之前,房地产是一个占比很高的经济部门,因为我们都知道,衣食住行中,住是大家支出占比最大的部分,而房地产的产业链很长,所以其实在任何一个国家,它都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部门。

当然,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房地产作为经济部门的贡献会慢慢下降,发达国家都是这样的。

所以,我们国家在这个时间点面临着一个转型期,房地产未来占比可能会越来越小,新的领域比如制造业或高科技,占比会越来越大,但是,这个行业也不会出现绝对值的快速萎缩,因为它涉及到很大一部分财政收入,这是基础。房地产的稳定,能为经济转型带来更好的动力,或者说让转型会更加平稳顺利。

有两个特点,一是区域结构分化,二是改善性需求占主导。

从1998年实行商品房货币化以来,房地产在过去20年经历了快速发展的阶段,这一阶段有其必要性,因为房子是不够住的。

看未来,房子是跟着人口走的,当前总体的人口红利结束了,也就是说,未来更多的机会是看人口的流动。所以,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大家看到房地产都是全国一盘棋,因为每个地方都有大量的需求,而最近几年来,有些地方好,有些地方不好,则是因为人口的流动,导致各地需求不同,呈现一种结构化的特征。

现阶段,根据我们的测算,中国的城镇存量住房面积总量在340亿平方米左右,1998年以来建的房子在存量中的占比差不多有一半左右,也就是说,还有很多房子是较早之前建的,里面蕴含着改善性需求。

所以说,为什么以前要推进“棚改”,现在要做“旧改”,其实就是现阶段,改善性需求占据主导,我们希望做得更好,满足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所以,以后是改善性需求占据主导。

现在这种阶段,我们自上而下定义其为新模式。其实,房地产发展所谓的新模式,具体定义还比较模糊,但是,我们知道旧模式是企业高杠杆高周转,这样的模式在现阶段肯定已经不符合房地产大的背景了。

我的理解是,未来的企业可能要控制金融风险,现在好多企业总资产是净资产的5倍以上,这种杠杆承受不了资产价格的波动,企业风险会比较大。

所以,我觉得,监管部门控制这个领域的杠杆,是担心行业风险暴露。站在企业的角度来讲,未来可能杠杆会降低,周转速度也会变慢,然后会更加注重产品的精细化,产品的质量越来越重要,是企业应该关注的重点。

此外,房地产企业要越来越多地去尝试存量资产的经营。比如现在提出要加大保障房的投资,尤其在重点城市、人口流入的城市,这一块可能成为房地产企业一个新的商机,企业要进入这个领域,就要练内功,这比速度更加重要。

房地产企业的核心就是人、钱、地。

人,说白了就是管理问题。对企业家来说,做企业不要像过去那样粗放发展,可能要更加精细化,重视产品的质量。

钱,要控制金融杠杆,比如能投100亿元,就不要去想办法再借100亿元,不要去加大杠杆,在风险可承受范围之内去做事情。

地,要在懂的区域里面去做投资,这样犯错的概率就会小。对于企业家来说,要认清楚自己的能力圈。以前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的时候,市场都很好,在哪里开发都能赚到钱。但是现在可能就不是了,企业家要守住自己的能力圈,比如在熟悉的市场做开发,因为你了解这个市场的需求特点,不要去不了解的地方开发投资,这很可能是风险。

从国内外来看,房地产行业的共同点还是比较明显的,都是老百姓最重要的需求之一,占老百姓的支出比例较大。当然具体到每个国家不一样,可能在中国尤其大,因为东亚国家人民对于固定居所的诉求偏好更强,在住上面花的钱占比会更大一些。

在任何一个国家,房地产都是经济的重要部门,美国现在房地产部门占GDP的比重也有12%-13%左右,我们现阶段占比较高,是因为还处于城镇化的过程中,未来占比会逐步往下走。

其实全世界都一样,从历史上看,其他国家的重点城市房价基本上也都是名义GDP的函数,是跟着M走的。新房需求则是跟着人口走的,现在人口的红利过了,那么长期看,房子的需求量会慢慢地往下走,但是二手房的比例会慢慢往上走。

中外不同点,在于房地产开发模式。我们一般是开发商用自有资金去拿地,然后贷款,自己建房,再卖出去交付给老百姓,资金方和投资方式一起的。而在欧美一些国家,其房地产资金方和开发方是分开的。分离模式也有好处,可以划开风险,什么样的资金承受什么样的风险,拿什么样的收益,这是有区分的。我们未来有望逐步转型成投资跟开发分离模式。

看投资机会,我们眼光放长远一点,房地产其实还是个大领域,尽管长期来说,房地产销售面积可能会随着城镇化的结束慢慢萎缩,但是我们也测算过,最差的时候也会有八九亿平方米的住宅销售量,是比较大的。

看销售金额,规模还会比较大,因为从长期角度来讲,房价还会有一点上升空间,它可能会跟着通胀小幅上涨,所以,商品房的销售金额还很大,可能都是10万亿元以上的规模。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定是有一些生意可以做的。比如,看清楚了这三五年来房地产行业调整方向的企业,可能会更适应未来的发展。尤其是一些稳健经营的优质企业,管理好、拿地方面不出大错的公司,会有很大的扩张机会。

现在有一些公司在退出这个市场,因为不适应目前的调控环境。而这个市场还很大,那么,留下来的企业可能会拿到这些份额,最后会集中度提升、优胜劣汰。

从三五年的维度来看,经过一轮洗牌,能够留下来的企业,最终会胜出。类似的投资机会,是可以去重点关注的。

从风险的角度来讲,主要存在一些短期风险,比如行业调整过程中,不适应、扛不过去的企业要回避。总之,是需要去识别企业是否适应新模式。

房地产产业链比较长,关系面比较广,这个领域如果出现调整,也意味着上下游企业要出现一些调整。房地产开发企业要适应新环境、新模式,产业链公司也要适应新的模式。

过去几年,房地产的总量相对平稳(当然不能跟2017年以前比,因为那时都是快速增长的),房企竞争格局出现一定程度的恶化。原因在于,很多企业都在拼规模,而房地产主要是资产负债表撬动的一个行业,拼销售规模,就要把资产负债表做大,而企业靠资本金扩张的能力是很有限的,所以只能通过债务的扩张来实现,债务一旦扩张很快,在市场收缩或没那么好的时候,可能就会出问题。

竞争恶化的背景下,很多供应链上的企业就通过赊账的方式换市场份额。比如,房地产企业一般对资金都很渴求,而有的供应商允许房企赊账,以换到更多的市场份额。过去几年,通过这种方式做大市场份额,有一定的风险,因为房企自身都过得很困难,产业链企业的应收款就不一定能收回来,可能要打折,这对产业链肯定是损害。未来产业链的公司通过应收款换份额可能很难了,这个生意不太好做,风险比较大。

第二,房地產行业销售面积可能会逐步萎缩。产业链的发展是跟着建设面积走的,比如,建设面积从15亿平方米变成10亿平方米,用的瓷砖、水泥也会相应减少,这对产业链企业也是一个很大的压力。所以,在房地产部门自身出现调整的时候,产业链企业也应该去适应新的变化,甄别风险。

“房住不炒”是2016年三季度之后提出来的,多年实施下来,已成为从政府到金融机构、开发企业和老百姓的一种共识:房子只能拿来住,不能拿来炒。

在这个时间点,提出“房住不炒”有其必要性。房子总量饱和的情况下,有些地方房价涨得比较快,会带来金融风险,而且,房企杠杆相对较高,所以一定要控制其扩张的速度,控制房价过快上涨,因为这是关系到整个金融风险以及宏观经济的一件大事。

过去一段时间,“房住不炒”的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2017年以来,房地产销售总量基本没增长,是平稳的状态,开发商也在稳杠杆,我觉得基本上形成了一种共识。

从效果来看,还是很明显的。这几年,按揭贷款、开发贷款占社融的比重是下降的,就是房地产占用的社会资源在逐步往下走。这里用得少了,别的地方可能用得就会多一点,我们经济转型可能就会更加顺畅一点。

我觉得每个地方的房地产政策,最好能够有相对纲领性的文件,有助于企业去投资、老百姓购房,从而给老百姓和房地产企业一个比较长期的预期。

从地方政府的角度,应该走出过于依赖房地产行业的模式。在很多地方,房地产相关产业占经济的比重是很大的。如何引入一些新的产业来促进区域经济的转型,也是地方政府要多考虑的问题。

房价“因城施策”,一线城市肯定会控制房价的涨幅。从国外的经验看,房价走势是跟着GDP走的,我觉得这是经济规律。如果认为中国经济会持续向好,那么,核心城市房价可能还是会有一些上涨。

很多人讨论我们国家很多地方租售比太低了,其实,经济高速增长的阶段,租售比通常是偏低的,即资产价格的PE可能会高一点,因为大家看好未来发展。随着经济增长中枢往下走,租售比会变大一些,比如,租金比起售价可能会上涨一些,甚至看长期,租金上涨可能会比房价更多一点。中国香港的房价比内地高,租售比也比内地高,这是因为它的经济增速已经比较低了。国内核心城市从长期看,人口会持续流入,我们还是要控制房价上涨,包括提供一些公共产品,比如长租公寓。未来每年新增的房子里,长租公寓可能占到30%以上,这有助于租金的控制,我觉得也有助于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杠杆房价产业链
两大手段!深圳土地“扩权”定了,房价还会再涨?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防范未然 “稳房价”更要“稳房租”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过去谁加的杠杆?现在谁在去杠杆?
杠杆应用 随处可见
产业链春之奏鸣
去库存的根本途径还在于降房价
2016房价“涨”声响起
找到撬动改革的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