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扩散何以影响稻作系统转型实践?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链式中介效应
2023-01-15张康洁李福夺尹昌斌
张康洁 李福夺 尹昌斌*
(1.中国社会科学院 农村发展研究所,北京 100732;2.中国农业科学院 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 100081)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乡村振兴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的全面推进对农产品数量和质量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农产品生产离不开肥沃的耕地,耕地作为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在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一个严峻事实是,长期不合理的耕作方式造成中国耕地质量普遍不高。《2019年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公报》显示,全国耕地平均等级为4.76等,中低等耕地面积所占比例超过70%,优质耕地严重稀缺。特别是南方稻作区,有机质减少、耕作层变浅、土壤酸化等问题突出;加之南方各省近年来农产品安全事件频发,造成公众对南方稻作区土壤污染问题的普遍担忧。鉴于此,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采取‘长牙齿’的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明确了“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的具体实施方案。中国有近60%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稻米生产与安全直接关系到居民生计与健康。作为我国重要的稻米产区,不断强化南方稻作区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对保障国家粮食数量和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促进耕地保护性利用,改造农作系统是重要的途径。传统农作系统下,南方稻作区耕地多栽培单季或双季稻,冬闲期近5个月,不仅造成巨大的耕地资源浪费,连续单一作物种植还会导致土壤贫瘠和单产下降[1]。充分利用冬闲窗口种植绿肥,将常规水稻—冬闲农作系统改造为水稻—绿肥轮作用养结合型农作系统(以下简称绿肥稻作系统),是在推进耕地质量保护的同时,提高耕地产出效率的有效措施[2-3]。与其他土壤管理措施相比,绿肥稻作系统具有如下优势:其一,可充分利用水稻种植茬口,于冬闲期对耕地质量进行保护性提升,可最大限度化解耕地保护与粮食生产间的时空矛盾;其二,具有多重生态环境功效,包括减肥增效[4]、增加土壤有机质[5]、提高土壤N含量[6]、水土保持[7]、钝化重金属[8]等,是全面改善农业生态系统的综合性方案;其三,能有效阻控水稻吸收土壤重金属,稻米中镉、砷、铅蓄积可分别减少28.5%、21.2%和19.7%[9],对食物生产具有明显的优化作用。鉴于此,从2015年开始,我国相继出台《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大力发展绿肥覆盖,支持常规稻作系统向绿肥稻作系统转型升级。
农户作为农业生产的主体,其行为直接影响着耕地质量及可持续利用,也影响着耕地生产能力的提升。调查发现,当前我国南方稻区绿肥稻作系统总推广面积不足185万hm2,仅占总适推面积的19%左右[10]。农户绿肥稻作系统采纳积极性不高阻碍其在耕地质量保护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种困境缘何产生?一方面,从经济效益视角看,绿肥稻作系统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而经济价值相对较低,但由于政府生态补偿机制不健全,同时,绿肥产品市场培育尚处于初级阶段,导致绿肥稻作系统生态效益向经济效益转化困难,削弱了农户采纳的积极性[11-13];另一方面,农户作为技术扩散的主要对象,在技术扩散早期通常因信息不对称而面临信息获取滞后、处于信息网络不利地位等问题,直接影响其行为决策,进而对技术扩散效果产生负面影响[14-15]。此时,若提供其所需知识信息将极大破除“信息壁垒”,从而显著提高行为发生的边际可能性[16]。在中国,虽然绿肥稻作系统历史悠久,但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化肥工业的剧烈冲击下其长期被废置,直到近年来伴随农业生产形势和目标的转变才重新获得重视。此时,对于大部分农民,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对绿肥稻作系统的价值缺乏了解;加之,随着农业科技的快速发展,绿肥栽培技术已经实现了从播种、田间管理到刈割、翻压还田的全过程轻简化、机械化、高效化改造,形成了一套完备的现代化、标准化技术规程,而由于农民技术素养和技术掌握程度普遍较低,限制了其新形势下的绿肥稻作系统采纳决策。因此,若通过知识扩散对农户进行必要的认知和技术强化,将很可能对其绿肥稻作系统采纳意愿产生积极影响。
已有研究从社会经济视角对绿肥稻作系统的扩散机理已经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探究,特别是针对经济与生态效益、外部补偿激励等因素对农户层面绿肥稻作系统扩散过程的影响进行过深入研究;然而,针对知识扩散对绿肥稻作系统扩散机理的影响目前却缺乏必要的探索。鉴于此,为充分揭示知识扩散的作用,本研究拟以农户绿肥稻作系统采纳意愿为研究对象,综合采用PLS-SEM、Ordered logit等模型,主要探究以下3个问题:农业宣传培训带来的知识扩散对促进农户采纳绿肥稻作系统是否有效?知识扩散对农户绿肥稻作系统采纳行为的影响程度如何?知识扩散通过何种机制发挥作用?本研究旨在破解因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绿肥稻作系统扩散困境,以期为治理因化学品过量施用造成的耕地生态退化问题提供政策参考。
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根据农户行为理论,农户决策是一个复杂的利益权衡过程,这种决策常常受到农户禀赋特征、责任意识、信任等内生因素[17-18],以及关系网络、社会规范等外生因素[19-20]的影响。然而,随着对农户行为理解的深入,越来越多研究者提出感知、信任等方面的心理因素才是影响农户决策的基础层因素[21]。外部风险感知、价值感知、障碍感知等感知因素是农户对事物的内在主观认识和评价,在引导微观主体行为决策中扮演重要角色[20]。信任是一种稳定的信念,是依赖关系的表现,信任程度越高,采用行动的意愿则越强[17]。从心理学视角探究农户行为机制,不仅可以考察个体与情境因素的交互作用,还能通过“追本溯源”提高对农户行为产生过程理解的科学性和深入性[22]。而知识扩散作为一种知识经由介质传播给需求者的过程[23],会通过改善农户的环境素养、认知能力进而对农户心理和行为意愿产生积极影响。
1.1 知识扩散对农户绿肥稻作系统采纳意愿的影响
以宣传培训为手段的农业知识扩散是目前我国农业推广形式的主要部分,在引导农户决策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4]。其中,宣传是技术扩散的重要方式,它不仅可以促进信息传播,还能发挥显著的社会引导功能[25];培训教育则可以通过强化农户的人力资本从而全面提升知识素养和认知能力[26]。知识扩散有助于提升农户的绿色生产意愿或改善生产行为[27-28]。绿肥稻作系统本质上是一种绿色生产模式。通过开展宣传培训、强化与绿肥稻作系统相关的知识扩散,农户有关绿肥稻作系统方面的知识素养将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改善,在心理动机的进一步催化下,其绿肥稻作系统采纳意愿很可能会有明显增强。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如下假设:知识扩散对农户绿肥稻作系统采纳意愿具有显著积极的影响。
1.2 组织信任在外部风险感知、生态服务价值认知影响绿肥稻作系统采纳意愿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外部风险感知是个体对某事物做法,依据知觉做出的评判,如农户对过度使用化肥带来环境影响的认知程度;而组织信任是一种社会网络关系,新型经营主体和政府等组织在农户与市场之间具有有机衔接作用。作为产业系统中的组成部分,农户对外部风险的感知会影响其对组织的信任程度。环境风险感知程度越高,越会提高自身对组织的信任[29],进而作用于农户的农业环境保护行为[30]。而价值感知作为一种主观认识,是个体对某产品或服务体会进行利弊衡量之后做出的整体评价[31],也会增加组织信任,进而提高农户采纳意愿。时运涛等[32]指出功能价值感知会直接正向影响信任倾向和持续参与意愿;翟坤等[21]也认为价值感知对信任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信任可以提高彼此之间的关系承诺、降低信息不对称性、加强合作,进而提高采纳意愿[33]。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如下假设:组织信任在外部风险感知、生态服务价值认知与绿肥稻作系统采纳意愿之间发挥中介作用。
1.3 外部风险感知与组织信任、生态服务价值认知与组织信任在知识扩散影响绿肥稻作系统采纳意愿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个体感知或认知受知识素养的影响,良好的知识素养意味着较强的感知或认知能力[34]。前期研究发现,知识扩散是提升个体知识素养的有效途径[35]。农户在培训等知识扩散中获取的有用信息,经知觉、表象、想象、记忆、加工等思维活动,最终转化形成相关感知或认知[36]。例如,参与培训会有助于农户构建生态农业知识体系,以显著提高农户的生态认知[24]。特别是在农业领域,以农业宣传、培训为手段的知识扩散通常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农户的人力资本,进而促进农户感知或认知能力的提升[37]。在本研究中,农户通过参与宣传培训,增进了对外部环境风险的感知和对绿肥生态系统服务的了解。同时,考虑到上文外部风险感知、生态服务价值认知与组织信任以及农户采纳意愿之间的关系,可提出如下2个假设:1)外部风险感知、组织信任在知识扩散对绿肥稻作系统采纳意愿的影响中存在链式中介作用;2)生态服务价值认知、组织信任在知识扩散对绿肥稻作系统采纳意愿的影响中存在链式中介作用。
1.4 障碍感知在知识扩散影响绿肥稻作系统采纳意愿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知识扩散通过影响农户自身的障碍感知,进而作用于行为意愿[38]。障碍感知是农户自我效能的主要体现,其本质是农户对自身健康状况、时间保障、家庭务农劳动力和资金投入等控制和使用能力的主观认识[12]。若农户认为自身和家庭禀赋充足,即感知障碍越低时,其采纳某种行为的意愿越强;反之,采纳意愿则越低。与常规稻作系统相比,绿肥稻作系统农艺农事操作相对复杂,包括绿肥种植标准化开沟、种子机械化撒播、轻简化栽培、翻压还田等在内的一系列技术都会对农户的知识能力和家庭禀赋提出更高的要求。知识扩散能够发挥信息共享作用,使农户可以更加系统、科学地了解绿肥稻作系统的技术规程,更加清晰地识别自身参与其中的优势和障碍,进而促使农户开展内在预估,最终对绿肥稻作系统采纳意愿产生影响。据此,提出如下假设:障碍感知在知识扩散与绿肥稻作系统采纳意愿之间发挥中介作用。
据此,建立如图1所示的知识扩散影响农户绿肥稻作系统采纳意愿的概念模型。可见:知识扩散既可以直接作用于农户的绿肥稻作系统采纳意愿;也可以通过作用于外部风险感知、生态系统服务认知、障碍感知和组织信任间接影响采纳意愿。
图1 知识扩散影响农户绿肥稻作系统采纳意愿的理论模型Fig.1 Theoretical model of knowledge diffusion affecting adoption intention of green manure-rice cropping system
2 数据来源、研究方法与变量设计
2.1 数据来源及描述性统计
研究数据来源于2019年11月—2020年1月在安徽、湖南和广西3省区开展的实地调查。样本省份选择的依据概述如下:其一,3省区均是我国重要的水稻生产区,2020年湖南、安徽和广西水稻种植面积分别为399.4万、251.2万和176.0万hm2,分别占全国的13.3%、8.4%和5.9%;水稻产量分别是2 638.9万、1 560.5万和1 013.7万t,皆处于全国前列;其二,其具有悠久的绿肥种植传统,且目前当地政府都比较重视恢复性发展绿肥,具有规模化推广绿肥稻作系统的历史和政策条件。为消除选择性偏差,此次调研采取随机抽样与典型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主要考虑是:样本省份的一些样本县不具备发展绿肥稻作系统的地理条件,因此应该利用典型抽样方法将这些县排除在样本池之外;而农作制度或地理气候条件在同一县域内通常差异不大,因此可以在县域内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来确定样本乡镇和样本村。在每个省随机抽取2个县,每个县随机选取2个乡镇,每个乡村随机抽取4个村,然后在每个村采用典型抽样的方法选择20个不同规模的农户,最终共获取960份农户调查问卷,剔除极端值、数据大量缺失等无效问卷,得到有效问卷934份,有效率达97%,其中,安徽、湖南和广西各为234、332和368份。
由表1可知,50~59岁的样本农户占比最高,为42.18%;受教育程度以初中水平为主,占总样本的47.64%;农户风险偏好方面相对较均匀,风险偏好中立者略多;从兼业情况来看,农户以务农为主,占64.31%,且一半以上有30年以上的务农经验,超过70%的样本农户会使用智能手机。
表1 样本描述性统计Table 1 Sample descriptive statistics
2.2 研究方法
2.2.1PLS-SEM模型
PLS-SEM模型对数据样本量、模型识别问题和分布状态要求不高,同时还能有效处理变量间的共线性问题[13],因此,本研究拟采用Smart PLS 3.0开展PLS-SEM建模。PLS-SEM模型包括测量模型和结构模型两部分。
测量模型用于描述潜变量同其相对应的观测变量之间的关系,其公式如下:
x=Λxξ+δ
(1)
y=Λyη+ε
(2)
式中:x和y分别为外生显变量向量和内生显变量向量;Λx为x在ξ上的因子载荷矩阵;Λy为y在η上的因子载荷矩阵;δ和ε为测量误差向量。
结构模型用于描述外生潜变量和内生潜变量之间的路径关系,其公式如下:
η=βη+Γξ+ζ
(3)
式中:η和ξ分别为内生潜在变量向量和外生潜变量向量;β和Γ均为路径系数矩阵,分别表示η之间、ξ和η之间的影响关系,ζ表示结构模型的残差向量。
2.2.2Ordered Logit模型
为解释农户禀赋特征对知识扩散的影响,运用Ordered Logit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并计算其边际效应,用于解释当自变量变动1个单位时,被解释变量取各个值的概率是如何变化的。
y*=Xβ+ε,ε|X~Logit(0,1)
(4)
式中:y为因变量,为农户知识扩散参与程度;y*为y对应的潜变量;X为y组成向量;β为估计系数,ε为随机误差项,服从Logistic分布。
(5)
式中:ω0、ω1、ω2分别为农户知识扩散参与程度变量的未知分割点,ω0<ω1<ω2。
(6)
为进一步分析农户禀赋特征对知识扩散参与程度这一因变量的实际作用程度及方向,需要估计各因素的边际效应,即在其他自变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某一禀赋特征变动1个单位对因变量农户知识扩散参与程度的边际概率影响。由式(6)可得:
(7)
式中:XK表示第K个自变量,K=1,2,…,14。
2.3 变量设计
参考王学婷等[26]研究,用是否参与专业培训学习班和推广宣讲活动来测度知识扩散。对于外部风险感知的测度,借鉴代首寒等[39]研究,以农户对过量施用化肥对耕地质量、农业水环境、农村空气质量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害的评价来表征。参考牛善栋等[40]、李坦等[41]研究,并结合现实情况,主要以农户对绿肥的供给服务和支持服务功能的感知来测度生态服务价值认知,其中,供给服务价值包括采纳绿肥稻作系统对后茬水稻产量和品质带来的变化。对于障碍感知的测量,考虑到农户绿肥稻作系统采纳会受到自身健康状况、时间和家庭劳动力、资金等因素的束缚,参考王淇韬等[42]研究,选择了4个可观测变量。在组织信任方面,主要从农户对关系网络中的新型经营主体和政府的信任2个层面进行测度。对于农户意愿的测量,主要参考李福夺等[43]的研究。具体变量名称和测量题项见表2。
表2 变量名称及测量题项Table 2 Variables and measurement items
3 实证结果与分析
3.1 测量模型检验
3.1.1信度检验
信度是指测量结果的稳定性。测量误差越小,表明结果稳定性越高[44]。以往研究常采用Cronbach’s α和CR来衡量问卷结果的信度。一般将0.6作为这2个指标的阈值极限,数值越高,代表信度越高[45]。不同之处在于,一般采用Cronbach’s α来检验潜变量和观察变量之间的内部一致性,而CR的应用范围更广[46]。利用PLS-SEM软件计算得到Cronbach’s α和CR结果见表3。可见:本研究中全部潜变量的Cronbach’s α值均在0.6以上,而全部CR值均大于0.8,均符合相应的约束条件,表明问卷调查所获取的数据在反映实际情况方面足够可靠,可以用于实证分析。
3.1.2效度检验
表3 信度检验Table 3 The reliability test
表4 基于弗奈尔—拉克准则的潜在构面区别效度检验Table 4 Discriminant validity test results of latent dimensions based on Fornell-Larcker criterion
表5 基于HTMT比率的潜在构面区别效度检验Table 5 Discriminant validity test results of latent dimensions based on HTMT ratio
3.2 结构模型结果与分析
3.2.1结构模型结果
为检验农户外部风险感知与组织信任、生态服务价值认知与组织信任、障碍感知是否在知识扩散与农户绿肥稻作系统采纳意愿之间具有完全中介效应,依据姚战琪[47]的研究,基于PLS参数估计方法的SEM模型,在原结构模型基础上,去除了知识扩散与农户绿肥稻作系统采纳意愿之间的直接路径(图2)。基于PLS-SEM模型分析,发现知识扩散对农户外部风险感知(β=0.127,ρ=0.000)、生态服务价值认知(β=0.138,ρ=0.000)和障碍感知(β=0.105,ρ=0.020)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对此做出的解释是,知识扩散作为一种知识传播给需求者的过程,可通过改善农户的环境素养进而对农户心理产生积极影响,而根据心理归因理论,外部风险感知、价值感知、障碍感知等感知因素是个体对事物的内在主观认识和评价,属于心理意识的范畴,换言之,知识扩散在塑造和改善农户感知能力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20]。外部风险感知(β=0.281,ρ=0.000)和生态服务价值认知(β=0.221,ρ=0.000)均可对组织信任产生显著积极影响,表明主体越能感知和认同事物价值时,信任则越强烈。可能的原因是,信任是一种稳定的信念,是依赖关系的表现;感知或认知水平提高,自身认同感增强,行为主体更愿意相信组织[48]。此外,组织信任对农户绿肥稻作系统采纳意愿具有积极影响(β=0.511,ρ=0.000),其原因是,信任可以提高彼此之间的关系承诺、降低信息不对称性、加强合作,进而提高采纳意愿[49]。
***表示1%的显著性水平。下同。*** indicates significant at the 1% level. The same below.
研究还发现,障碍感知对农户绿肥稻作系统采纳意愿产生了正向影响(β=0.192,ρ=0.000)。这是因为,障碍感知是农户自我效能的体现,其本质是农户对自身健康状况、时间保障、家庭务农劳动力和资金投入等控制和使用能力的主观认识;若农户认识到自己在上述方面不存在任何障碍或者障碍较低,则其感知到的采纳特定亲环境行为的能力越强,从而采纳意愿也越强[50]。
根据原结构模型,知识扩散不仅通过外部风险感知与组织信任、生态服务价值认知与组织信任、障碍感知间接影响农户绿肥稻作系统采纳意愿,还可能对意愿产生直接影响。由图3可知,知识扩散与农户绿肥稻作系统采纳意愿具有正向弱相关关系(β=0.072,ρ=0.004),验证了知识扩散对农户绿肥稻作系统采纳意愿具有显著积极的影响这一假设。这表明,知识扩散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农户绿肥稻作系统采纳意愿,即知识扩散水平越高,对农户采纳意愿的强化作用越强。这一点已被前期研究所证实[13,27]。其给出的解释是,农户在参加知识扩散活动时,与他人交流心得和生产经验等成为一种常态,在这种交互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从众效应”,即态度和意愿会相互影响、彼此强化,进而对农户决策产生影响[51]。
图3 知识扩散影响农户绿肥稻作系统采纳意愿的部分中介效应结构模型Fig.3 Partial mediating effect of knowledge diffusion on farmers’ intention to adopt green manure-rice cropping system
表6 知识扩散影响农户绿肥稻作系统采纳意愿的路径系数Table 6 Path coefficient results of knowledge diffusion affecting farmers’adoption intention of green manure-rice cropping system
3.2.2知识扩散影响的路径分析
本研究采用Bootstrap方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运用Bootstrap生成的偏差校正置信区间和百分位置信区间方法,取效应参数分布第2.5百分位数与第97.5百分位数数值为上下界,检查95% CI是否包含0;若区间不包含0,表明中介效应显著,否则不显著。表7是知识扩散影响农户绿肥稻作系统采纳意愿的三条路径分析结果。可见,外部风险感知→组织信任→采纳意愿(β=0.140,ρ=0.000,95%置信区间从0.106到0.170)和生态价值感知→组织信任→采纳意愿(β=0.110,ρ=0.000,95%置信区间从0.082到0.155)的间接效应显著均为正,验证了组织信任在外部风险感知、生态服务价值认知与绿肥稻作系统采纳意愿之间发挥中介作用这一假设。知识扩散→外部风险感知→组织信任→采纳意愿的间接效应显著为正(β=0.018,ρ=0.000,95%置信区间从0.009到0.028),因此,知识扩散对农户绿肥稻作系统采纳意愿的作用可以通过提高外部风险感知水平和增加组织信任进行传导,验证了外部风险感知、组织信任在知识扩散对绿肥稻作系统采纳意愿的影响中存在链式中介作用这一假设。其内在逻辑可表述为,知识扩散会使农户获取更多系统性的技术知识等信息,有助于提高农户对过度施用化肥会带来一系列危害的认识水平,进而增强农户对周围合作社、农业企业等产业组织和政府推广绿肥稻作系统的信任程度,激励农户绿肥稻作系统采纳意向。知识扩散→生态价值感知→组织信任→采纳意愿的间接效应显著为正(β=0.015,ρ=0.001,95%的置信区间从0.008到0.025),即知识扩散通过提高生态价值感知和组织信任显著促进农户绿肥稻作系统采纳意愿,验证了生态服务价值认知、组织信任在知识扩散对绿肥稻作系统采纳意愿的影响中存在链式中介作用这一假设。其内在逻辑为,知识扩散可以打破农户信息壁垒,获取更多有关绿肥种植、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技术信息,以增强农户对绿肥生态服务价值感知水平,增加农户认同感,进而提高对新型经营主体和政府的信任水平,促进农户绿肥稻作系统采纳意愿积极性。知识扩散→障碍感知→采纳意愿的间接效应显著为正(β=0.021,ρ=0.008,95%的置信区间从0.008到0.038),说明知识扩散通过强化农户障碍感知显著促进农户绿肥稻作系统采纳意愿,验证了障碍感知在知识扩散与绿肥稻作系统采纳意愿之间发挥中介作用这一假设。可能的解释是,知识扩散可以加快信息共享,使农户可以更清晰地评估自身及家庭采纳绿肥稻作系统能力,当农户感知约束能力较弱时其绿肥稻作系统采纳意愿越强。
表7 知识扩散影响采纳意愿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Table 7 Direct effect, indirect effect and total effect of knowledge diffusion affecting adoption intention
3.3 进一步从农户禀赋视角挖掘知识扩散的驱动因素
前文研究表明,知识扩散既可以直接促进农户绿肥稻作系统采纳意愿,又能通过多条路径间接地对农户意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可见,强化知识扩散是持续提高农户绿肥稻作系统采纳意愿的有效措施。那么,农户参与知识扩散活动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本部分将进一步分析异质性农户禀赋对知识扩散的影响。借鉴黄晓慧等[52]、汪文雄等[53]研究,选取健康状况、受教育程度和兼业情况为人力资本禀赋,是否加入合作社、是否为党员为社会资本禀赋,农户经营规模、耕地细碎化程度为自然资本禀赋,家庭农用机械数量为物质资本禀赋,家庭收入水平为经济资本禀赋。
由表8可知,农户参加专业合作社在1%水平上对知识扩散产生正向影响。从边际效应来看,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参与合作社会显著降低农户不参与知识扩散活动的概率,而使参与2种知识扩散活动的概率提高10.23%。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作为合作社社员,农户享有合作社提供的制度安排服务,可以获取更多参与绿肥稻作系统技术培训和宣传的机会。务农经验在5%水平上对知识扩散产生正向影响,表明农户务农经验越丰富,越可能参与与绿肥稻作系统相关的知识扩散活动。根据边际效应,务农经验提升1%,会使农户不参与知识扩散活动的概率降低3.17%,使参与2种知识扩散活动的概率提高3.14%。可能的解释是,务农年限较长,意味着农户更加专注于农业生产,同时,也更加了解绿肥文化和熟悉绿肥在减肥增效和促进增收方面的价值,因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更愿意参与绿肥稻作系统知识扩散活动。教育程度在1%水平上对知识扩散具有正向显著影响,表明农户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可能参与知识扩散。受教育程度每提升1%,农户不参与知识扩散活动的概率降低8.98%,参与2种知识扩散活动的概率提高8.90%。这是由于农户受教育程度越高,学习能力越强,对农业培训宣传重要性的认识会更深刻,因而参加农业知识扩散活动的可能性也越大[54]。家庭收入在10%水平上对知识扩散产生正向显著影响;家庭收入每提高1%,农户不参与知识扩散活动的概率降低3.65%,参与2种知识扩散活动的概率提高3.61%。主要原因是,家庭收入是农户经济资本的重要体现,反映了农户对农业生产投入的能力,只有以经济资本作为保障,农户才具备采纳绿肥稻作系统的基础动机,进而可能参加知识素养强化活动。耕地面积对知识扩散产生显著的“U”型作用,原因在于,小规模农户通过“搭便车”享受到合作社、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技术外溢效应的福利,但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其承担更多的成本投入风险,为稳定产出和收益,会对存在风险的农作制度变迁持更加审慎的态度,这会抑制农户参与相关知识扩散活动;然而,伴随种植面积的进一步增加,意味着采纳绿肥稻作系统的更可能是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他们通常会得到政府农业推广政策的支持[55]。此外,身体状况在1%水平上对农户知识扩散产生正向影响,表明农户身体状况越好,越可能有自主能力和精力投入参与知识扩散。
表8 回归结果及其边际效应Table 8 Regression results and the marginal effects
3.4 稳健性检验
为验证结果的稳健性,将样本农户年龄大于65岁的样本量删除,再次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见图4和表9。结果表明,知识扩散对农户绿肥稻作系统采纳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外部风险感知与组织信任、生态服务价值感知与组织信任均在知识扩散与农户绿肥稻作系统采纳意愿中具有链式中介作用,知识扩散对农户绿肥稻作系统意愿的影响也通过农户障碍感知进行传导。此外,农户参加合作社、务农经验、受教育程度、身体健康状况等因素均对农户知识扩散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能够降低农户不参与知识扩散的概率,提高参与2种知识扩散的概率(表10)。此结果与以上实证结果较一致,由此表明,本研究结果具有良好的稳健性。
图4 结构方程模型的稳健性检验Fig.4 Robustness test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表9 作用路径的稳健性检验Table 9 Robustness test of path analysis
表10 回归结果及其边际效应的稳健性Table 10 Robustness of regression results and the marginal effects
表10(续)
4 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探究了知识扩散对农户绿肥稻作系统采纳意愿的影响及作用路径,并进一步从农户禀赋视角分析影响知识扩散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知识扩散对农户绿肥稻作系统采纳意愿具有显著正向的直接影响;农户外部风险感知积极影响组织信任,外部风险感知和组织信任在知识扩散与农户绿肥稻作系统采纳意愿中发挥链式中介作用;农户生态服务价值感知对组织信任具有积极影响,生态服务价值感知和组织信任在知识扩散与农户绿肥稻作系统采纳意愿中亦发挥链式中介作用;农户障碍感知在知识扩散与农户绿肥稻作系统采纳意愿中具有中介作用。此外,参加合作社、务农经验、教育程度、家庭收入、身体健康状况均对农户参加知识扩散活动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从边际效应来看,能降低农户不参与知识扩散活动的概率,而提升参与2种知识扩散活动的概率。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以下3点政策建议:
(1)开展系统性宣讲培训活动,增强农户绿肥稻作系统采纳意愿。应健全基层技术推广体系,通过建立农技推广服务工作站、科技服务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示范基地等,不断创新知识扩散渠道,做好农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工作。尤其针对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新形势,可实行线上线下多元化宣讲和培训活动。例如,开展“绿肥”农技服务下乡活动、绿肥推广示范相关政策解读、绿肥生产现场观摩会以及依托“快手”、“抖音”等智能终端APP媒介进行绿肥技术宣传,增强农户对绿肥品种、功效、用途及政策支持等的系统化了解,提高农户外部风险感知和绿肥生态价值认知。
(2)提高农户组织信任,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引领作用。从生产投入要素、农产品产销方式等方面不断创新利益联结模式,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发挥合作社、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绿肥种植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推动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有机衔接,通过加入合作社或与合作社、农业企业签订生产、服务、销售订单等协作方式,增加双方在播种前、经营管理和后茬管理等农业全产业链环节交流合作,强化农户对产业组织的信任水平,以更好地发挥产业组织在绿肥稻作系统推广中的引领作用。
(3)改善农户禀赋条件,增强知识扩散活动参与积极性。立足农户受教育程度、务农经验和家庭收入水平等情况的差异性,结合各自的现实需求和主要瓶颈,分层瞄准不同类型农户,制定差异化、个性化知识扩散方案,提供更具针对性、精准化的宣传和培训内容。优先引导家庭农业收入占比较大的农户参与绿肥稻作系统宣传培训,合理制定促进农户参与知识扩散活动的经济激励方案,如为参与的农户发放误工补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