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及时空差异分析
2023-01-15张懿晟
张懿晟
(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 江苏镇江 21002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增长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付出了资源大量消耗、环境严重污染的代价,贫富差距和社会矛盾不断加剧,经济增长迫切需要转变思路(陈彦斌等,2013)。因此,经济高质量发展将是接下来一段时间内经济发展的主题。现有研究大多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指标体系的构建、影响因素分析展开,多是基于省域层面,省内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研究较少。本文以江苏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为研究对象,丰富城市维度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研究。
1 文献综述
现有文献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已较为充分,主要集中在内涵、指标体系构建、影响因素几个方面。
(1)内涵方面,金碚(2018)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进行深入剖析,新动力机制供给侧是创新引领,需求侧则是人民向往;杨耀武、张平(2021)认为,高质量发展更加注重提高要素质量,基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要素也应纳入高质量的目标体系中。由此可以看出,人民向往是高质量发展体系当中不可缺少的核心组件。
(2)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上,师博、任保平(2018)基于经济增长面和社会成果两个维度构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马茹等(2019)基于高质量供给、高质量需求、发展效率、经济运行和对外开放五个维度构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陈景华等(2020)、高志刚等(2020)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总的来说,不同学者虽然基于不同的角度构建了不同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但都是在准确把握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基础上,且较多学者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时考虑了新发展理念。
(3)测度方法方面,目前主流的测度方法有熵权TOPSIS法(魏敏等,2018)、综合指数法(朱子云,2019)、主成分分析法(吕承超等,2020)、组合赋权法(郭芸等,2020),为了保证指标测度的科学性,采取熵权TOPSIS法进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指数的测度。
2 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构建
在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基础上,考虑到不同城市的发展定位、核心产业不同,将其中的开放子维度换成经济发展子维度。为了衡量经济发展的稳定性,采用Hodrick和 Prescott(1997)提出的HP滤波分离出趋势成分作为对经济波动性的衡量指标。对于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参考干春晖等(2011)的做法。
基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分析,在遵循科学性、可操作性等原则的基础上,构建了包括5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17个三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江苏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相关数据来源于《江苏省统计年鉴》、江苏省各地级市统计年鉴,绿化建设方面的数据来源于《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针对部分缺失数据,考虑江苏省内地级市在发展上有趋势上的一致性,按照其余城市变化的平均值进行赋值。
3 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测度
(1)数据的标准化处理。指标有正指标(指标越大越好)和负指标(指标越小越好),对正向指标和负向指标分别按照以下公式进行标准化处理:
其中,i表示样本,j表示指标。
(2)设置不同的指标权重。为了保证测度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选取客观赋权法中的熵权法进行指标权重的测度。熵权法的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第一步,构造指标水平矩阵。由上文标准化处理的结果直接得到指标的水平矩阵
第二步,计算第j项指标的熵值eij。熵值越大的指标,重要性越小(其中,Pij为每一年各省份第j项指标的比重):
第三步,计算各测度指标的权重Wj:
4 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时空差异分析
4.1 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水平分析
表2展示了江苏省地级市2006—2020年部分年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指数,从数值上来看,各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指数呈逐年稳步增长的态势,说明各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在不断提升。
2020年,从地区上来看,江苏省各地级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水平指数分布于0.5960~0.9381。其中,宿迁得分最低(0.5960),南京得分最高(0.9381),13个城市指数均值(Mean)为0.7487,标准差(SD)为0.1125。借鉴魏敏、李书昊(2018)的做法,依据得分均值与标准差的关系,将13个城市划分为先进型(指数大于Mean+0.5SD=0.805)、一般型(指数位于Mean-0.5SD~Mean+0.5SD)、落后型(指数小于Mean-0.5SD=0.6925)。如表2所示,苏南五市(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依次排名1~5位,除镇江为一般型外,苏南其余四市均属于先进型;苏中三市(扬州、泰州、南通)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依次排名6~8位,均属于一般型;苏北五市(盐城、徐州、连云港、淮安、宿迁)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依次排名9~13位,均属于落后型。
表2 江苏省地级市2006—2020年部分年份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
从图1来看,2006—2014年,苏中、苏南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差异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高质量发展初期,由于资源、条件的限制,必须先集中力量发展优势地区,以期实现“先高带动后高”。2014年之后,优势地区苏南已经打好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此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转移到实现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均衡发展。2014—2020年,苏南与苏中地区间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差异呈现明显的逐年下降趋势,苏北与苏南地区间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差异也在波动中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
图1 2006—2020年苏南和苏中、苏南和苏北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走势
4.2 经济高质量发展各子维度水平分析
表3展示了2020年各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子维度水平。总的来说,各城市创新发展水平呈现巨大的差异,经济发展、共享发展、协调发展水平有明显差异,绿色发展水平基本相当。
表3 2020年各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子维度水平
(1)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指数最高的是南京(0.9984),最低的是宿迁(0.5845),前者是后者的1.71倍,不同城市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具体来说,经济发展水平子维度中,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劳动生产率表现出较大差异,而各城市的经济波动率大致相当,说明各城市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基本处于同一水平。
(2)创新发展水平。创新发展水平指数最高的是苏州(1.0000),最低的是宿迁(0.0550),前者是后者的18.18倍,表明不同城市间的创新能力差异巨大,观察不同区域的创新发展水平差异,苏南优势地位明显,其中,除去苏州(1.0000)、南京(0.8078),其余城市创新发展水平指数均在0.65以下,主要是由于江苏省内苏南区域(尤其是苏州、南京)的科技支出比重、专利产出量均处于遥遥领先地位。
(3)绿色发展水平。绿色发展水平指数最高的是连云港(0.9972),最低的是淮安(0.9658),前者与后者基本相当,不同城市间的绿色发展水平差异较小。苏州绿色发展水平在所有城市中排名倒数第二,表明苏州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环境。具体来说,绿色发展水平子维度中,各城市间污染排放水平大致相当,绿化建设、能源消耗表现出较大差异。
(4)共享发展水平。共享发展水平指数最高的是南京(0.8590),最低的是宿迁(0.4368),前者是后者的1.97倍,差异较大。
(5)协调发展水平。协调发展水平指数最高的是南京(0.9990),最低的是淮安(0.5554),前者是后者的1.8倍,差异较大,且徐州在协调发展上远超其他苏北城市,究其原因,是由于徐州在城乡协调、产业协调上表现较为突出。具体来说,在产业高级化表现上,南京(1.0000)遥遥领先于其他城市(均在0.6以下);表征城乡协调的城镇化率、表征地区协调表现出了较大的区域差异性,苏南城市的城镇化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与苏北、苏中存在明显差异。
5 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结论
通过构建用于评价江苏省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实现了对2006—2020年江苏省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测度,对其时空差异进行分析之后,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1)各城市、各区域高质量发展水平在数值上存在差异,但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从数值上来看,苏南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较高、苏中地区一般、苏北地区较差。从发展趋势上来看,不同城市、地区都呈现出了随着时间不断增长的变化趋势。
(2)区域间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差距在2006—2020年呈现出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2006—2014年,苏中和苏南、苏北和苏南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差异呈逐年增加的趋势;2014—2020年,苏南与苏中地区间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差异呈现明显的逐年下降趋势,苏北与苏南地区间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差异也在波动中呈现出缓慢下降的趋势。
(3)不同高质量发展子维度的差异呈现出不同趋势。各城市创新发展水平呈现巨大的差异,经济发展、共享发展、协调发展水平有明显差异,绿色发展水平基本相当。
5.2 政策建议
根据上述研究结论,为积极推进江苏省经济高质量更高水平、更加均衡、更加全面地发展,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精准施策,聚焦薄弱,促进高质量发展子维度水平的全面提升。构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包含了5个子维度,17个指标,不同城市在不同子维度上,甚至不同指标有不同的水平分布,南京、苏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水平较高,但两地在绿色发展水平上还有较大发展空间。因此,对于各城市来说,可以查漏补缺,重点关注落后子维度水平的改进和完善,从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各子维度水平的全面提升。
(2)区域协同,均衡发展,缩小地区间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差距。2014—2020年,苏中与苏南、苏北与苏南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差异逐渐缩小,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协同政策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区域间的绝对差距仍旧较大,尤其是苏南和苏北的水平差异,所以接下来经济高质量发展仍需坚守区域协同发展的中心不动摇。
(3)正确定位,一城一策,各城市、区域应发展优势产业,以长补短。通过经济高质量发展子维度水平的表现能够明显看出,不同城市优势不同,各地政府应因地制宜,因城施策,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集中力量发展优势产业,以长补短,从而高效地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