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抽样工作现状分析及对策

2023-01-15

食品安全导刊 2022年35期
关键词:食品质量食品监督

高 凡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综合检验检测中心,新疆北屯 836000)

长期以来,食品安全问题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抽样工作中,我国已经形成了多元化的方法与经验体系。但是,受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食品质量监督检验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人员能力有限、方法运用不当、抽查机制不完善、风险预警与防控不足等,这直接影响了我国食品质量监督检验的质量,难以全面高效地把控食品质量[1]。因此,本文对食品质量监督检验工作的现状及问题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抽样工作的策略,从而促进我国食品安全监督检验工作的提升,更好地保障国家食品安全,并推动食品行业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1 当前食品监督检验抽样工作的现状及问题

1.1 食品监督检验抽样方法使用不当

抽样方法是食品监督检验抽样工作的质量保障,抽样人员必须针对不同的食品种类、不同的检验需求确定科学合理的抽样方法,并在抽样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对抽样方法进行灵活调整与改进。但从目前看来,有的抽样人员所采用的抽样方法仍然较为机械、落后[2]。例如,在抽样时不能均匀地选择抽样点,导致所抽样品的代表性不强;不能合理地确定抽样食品样本的数量、分量等,抽样工作的标准与规范不明确等,导致食品监督检验抽样工作的效率低下且难以为后续样本检验工作打好基础。

1.2 食品监督检验抽样体系的信息化建设不足

将信息化应用到食品监督检验抽样工作中,既能够依赖于信息化优势提升抽样工作的效率,又能够增强食品监督检验的力度,通过食品监督检验抽样工作的信息化管理与信息共享等机制重整与优化抽样工作流程与方法。但从事实来看,当前诸多监督检验抽样工作仍然沿用传统模式,大多只是在样品信息登记等方面实现了信息化,没有构建起覆盖抽样计划到检验完成全过程的信息化食品监督检验抽样工作机制[3]。面对复杂繁重的食品监督检验抽样工作,食品监督检验的有关部门及单位不能构建完善的信息化工作体系,就难以提高抽样工作的精确性、高效性与便捷性,也难以为食品企业及人们提供优质的食品监督检验服务。

1.3 食品监督检验抽样机制尚不完善

食品监督检验抽样工作的直接目的是检测食品的质量是否达标,发现有问题食品,进而为食品安全管理部门精准打击处理不合格食品,督促食品生产、运输与销售企业全面落实食品安全责任,提升食品安全水平提供科学依据。目前,在食品安全监督检验抽样中,抽样机制仍然具有较大的完善空间。例如,在抽样工作中过于注重流程是否符合标准、规范,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突出抽检工作的重点、难点;由于相关机制的不完善以及制度实施力度不足,导致食品监督检验抽样缺乏公正的考核体系;抽样人员的工作容易受到各种主观因素的干扰,如因人情关系而影响抽样工作的公正性[4]。

1.4 食品监督检验抽样工作风险预警薄弱

风险预警交流是食品监督检验抽样工作的关键环节,在食品安全问题的防控中发挥着巨大作用。近年来,伴随着国家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抽检工作的风险预警交流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人才交流、部门协同、信息共享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无法全方位保障广大消费者的切身利益[5]。

1.5 食品监督检验抽样基础条件保障不到位

在食品监督检验抽样工作实践中,由于食品快检设备短缺,加之相关技术不完善,当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发现某一类食品存在质量问题时,只能通过抽样检测来确认食品的安全性。针对不同种类的食品、不同的食品生产场景,所需要的食品抽样工作方法也应当具有针对性、差异性[6]。例如,对于市场上销售的包装食品而言,可以由食品检验单位抽样带回检测,而对于如超市、食堂内具有时效性的食品而言,采取快检的方式能够更准确地检验出食品的质量。

1.6 检验人员的专业素养不足

食品检验人员是实施食品监督检验抽样与监测的主要责任人。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的抽样过程中,检验人员的责任意识、专业素养与抽样能力对检验结果具有直接影响。换言之,食品检验人员的检验水平以及食品抽样与检验的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力度决定着食品安全质量。但在食品监督检验抽样的实践中,一些检验人员存在责任意识不足、检验能力有限等问题,导致在食品监督检验抽样的过程中不能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抽样方法并实施抽样,同时还存在一部分检验人员不能严格按照样品检验的流程、规范与标准展开工作,由此使得样品的检验结果存在偏差甚至出现错误,难以保障食品安全。

2 改进食品监督检验抽样工作的对策

2.1 完善食品监督检验的抽样方法

①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当通过制度建设与方法的创新不断完善食品监督检验抽样工作的方法,在食品抽样的原则、制度、流程、步骤、规范以及标准等方面展开全面管理,并且要更为精细化的明确食品抽样的样品数、样品量、样品检测与样品信息管理的方法,由此为相关人员开展食品监督检验抽样工作提供科学的方法指导。②抽样过程中,相关人员要严格把控样本的数量、分量。若是大包装食品,则可根据食品粒度确定抽样量;若是小包装食品,则可以将一份包装作为一个样量。③在具体的食品采样中,要尽可能地选择随机抽样的方法,并且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即要结合所要抽取食品的种类、特点等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抽样方法;要保证抽样的工具与设备等正常,避免混入其他杂质而导致食品检验结果出现偏差或错误。

2.2 建立食品安全监督检验工作信息化平台

食品安全主管部门应当组织食品检验单位构建食品监督检验工作平台,该平台具有4个主要功能(图1)。①对责任区域内所有食品生产单位的信息、食品抽查与检验信息、食品安全行政管理信息等进行全面管理,建立各食品生产单位的诚信档案。②可通过系统对食品抽样检验的信息进行登记、溯源、检索与查询。③发布食品监督检验信息,使社会大众通过登录系统就可查看各种抽检食品的监测结果,提升食品监督检验的信息公开程度。④食品安全管理部门可以在线上展开高效、便捷的食品安全稽查工作。

2.3 构建食品监督检验抽样工作机制

针对食品安全监督工作抽样机制不完善的问题,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与检验单位应当基于问题导向进一步更新与补充食品抽检机制。①要在食品抽检上突出食品安全的关键领域,将食品监督、抽检的重点放在婴幼儿食品、校园食品、保健品以及快消品等方面,同时也要关注其他高风险食品,如可能存在微生物、残留农药的食品等。②要完善并落实食品监督检验抽检的流程、方法、规范机制,将相关责任落实到各单位、部门、科室以及人员身上,督促其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保障食品监督检验抽检按规范流程严格进行。③要建立健全食品监督检验抽检工作的考核机制、激励机制等,全面促进食品抽检人员树立高度的工作责任意识,提高食品抽检的积极性与行动力。

图1 食品安全监督检验工作信息化平台

2.4 提升食品监督检验风险预警力度

①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投入资金、人力及其他资源构建食品安全风险交流体系,引进与培养专业化的预警交流人才,增进各相关单位、部门、科室、人员的沟通交流与工作协同,为分析预警创造良好的基础性条件。②要注重食品安全工作的信息公开工作,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及时向社会公布食品抽检的结果清单,以此保障人们的利益。③各地区应当加强食品监督检验风险预警的交流,通过信息互通、相互协作与相互补充全面提升区域内食品安全监督与抽检能力。

2.5 强化食品监督检验工作基础条件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与检验单位应当适当增加资金投入,引入食品抽检的快筛设备,如此不但可以提升抽样的效率,还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减少了抽检成本。因此,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当引进便携式拉曼光谱仪等先进的快筛式、高通量设备,以此满足食品抽检工作的需求。在引入新设备的同时,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操作、技术培训,保证设备能够发挥最大效用。

3 结语

综上所述,抽样是食品监督检验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性环节。抽样人员应当树立高度的食品监督检验工作责任意识,运用科学合理的抽样方法,结合消费者需求、食品监督管理部门需求以及企业需求、市场需求,动态化地创新食品监督检验的抽样方法与抽样机制,从而不断优化流程,提升抽样质量,更好地保障我国食品安全,维护人们的切身利益。

猜你喜欢

食品质量食品监督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解艾兰:食品质量无小事,食品安全大如天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食品造假必严惩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监督宜“补”不宜“比”
热成像技术在食品质量安全控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