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化工类专业基础化学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施
2023-01-15陈琳
陈琳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环境工程学院,江苏南京 210048)
为了打破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教育相互隔绝的“孤岛效应”,2014年上海高校率先开展课程思政改革[1],引起了广泛关注。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指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教育部2020年《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基础化学课程是根据高职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规定而开设的重要基础课程,更是化工类专业学生刚进大学便开始学习的课程,持续大一两个学期,也是学生接触的首门与专业密切相关的课程,因此,用心开展课程思政设计至关重要。
当前,大多数学生都是2000年左右出生,作为伴随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的“千禧一代”,他们思维活跃、个性鲜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强,相对于传统的“说教式”教育,他们更向往讨论互动、启发引导式教育方式,这为课程思政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对于基础化学课程而言,虽然有“基础”两字,但是并不意味着课程内容简单浅显;相反,课程知识点密集、涵盖面广,许多现象、原理与生产和生活联系尤为密切,这为课程思政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切入点。
1 化工类专业课程思政研究与实施现状
目前,关于化工类专业课程思政的研究与实施,具有代表性有:华东理工大学盛骞莹等根据“分析化学”的课程特点,选择合适的分析化学知识点与思想政治课程的相关内容相对接,逐步建立思政案例库,挖掘课程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开展形式多样的全覆盖思政教学[3]。黄雪等[4]研究了如何在“化工原理”课程讲授中融入思政元素,通过挖掘课程内容中的思政元素,有效运用互联网+专业课教学法、谈话式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对比式教学法等,在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传递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川师范大学毛双以化工类专业物理化学课程中“水的相图”教学内容为例,讲解课程内容的同时融入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正确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报效祖国之情以及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5]。中国石油大学杜春安等以化工健康、安全与环境(HSE)课程为例,结合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目标,开展课程思政设计与实施,重点涵盖爱国、敬业教育、感恩教育、安全环保意识教育、安全素养教育以及奉献精神教育[6]。上海理工大学王世革等以“化工原理”课程为例,结合课程内容中以人名命名的计算公式,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通过重要公式、常数的推导,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单元操作试差法,加强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7]。河北大学陈国锋等紧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以常用应用程序微信为载体,将有机化学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课前课后、线上线下同步推送,有效增强课程思政育人的覆盖面和实效性,努力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8]。烟台大学李文佐等详细分析了结构化学课程思政教学融入点,对结构化学课程中如何开展课程思政进行了研究与实践,首先根据课程特点做好顶层设计,接着明确思政教育目标,结合教学内容挖掘思政元素,再通过精心备课开展课程思政[9]。
从这些研究中不难看出,目前对于化工类专业课程思政的研究与实践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不足。首先,高校越来越重视课程思政的研究与实践,但是主体仍然是教师,更多的是研究教师在课程中如何融入思政元素。学生对课程思政的反馈与建议研究较少,学生作为受教育者,他们通过课程思政的实施取得了哪些进步与实效,特别是可量化、可对比的进步与实效;其次,分专业类别对基础化学课程思政的研究较少,在为数不多的分专业研究中主要聚焦在生物类、医药类专业领域;第三,高职教育强调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基础化学课程思政设计不仅要强调“教”与“学”,更要强调“做”,即提炼出的思政元素与今后的专业实践操作、职业生涯发展有怎样的关联,不仅要根据教材内容挖掘思政元素,更要根据专业特点、职业特征、时代需求深入挖掘。
2 高职化工类专业基础化学课程思政的设计
2.1 基础化学课程定位
基础化学课程是根据高职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规定而开设的重要基础课程,是培养从事应用化工技术、高分子材料技术、精细化学品生产、药品生产与质量监督、工业分析与检验、环境监测与治理等岗位人员,必需掌握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课程由六大模块组成,涵盖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以及物理化学,在高中化学基础上,对知识点进行横向增加拓展与纵向细分深化,具有一定难度,是后续核心课程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课程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化工类专业必需的化学、化工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及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生产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特别是培养运用化学思维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融入思政元素,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讨论、思考,潜移默化中引出蕴含的思政元素,并内化于今后的课程学习、专业实践以及个人行为中,不断提升个人专业知识与道德素养。
2.2 基础化学课程思政设计思路
基础化学课程思政设计紧密围绕“一定二变三转”开展,“一定”是指利用课前和课间休息的时间,以ppt形式展示历史上的今天,重点围绕新闻时政、社会热点、化工专业的重大进展等。教师不必讲解,由学生自主阅读,潜移默化中拓宽了视野,扩展了知识面,提升了综合素养。
“二变”是指紧扣理论与实验教学内容,挖掘思政元素,例如芳烃定位规则教学内容讲解时,以“定位规则”为切入点,组织学生讨论化工行业需要遵循的纪律规则,以及不遵循纪律规则带来的严重后果,引导学生将化工行业纪律规则内化于平时的课程学习、专业实践以及职业生涯中。对于实验技能操作练习,让学生分角色演绎实验员、采购员、质检员、管理员等,从不同角色、角度出发讨论对实验过程以及实验产品的要求,在技能训练的同时,强调学生职业道德与素养的培养。
“三转”指的是转变学生的角色,引导他们从知识的接受者逐渐转变为课程的积极参与者,充分运用课程资源库平台,将课前、课中、课后串联起来,培养学生在信息化时代检索、解读以及运用信息化资源的能力。加入课程演讲、错题分享、“我是老师”等丰富多彩的课堂互动活动。课程演讲中,学生围绕某一物质或反应,自主查找资料,小结该物质或反应的发现史,提炼从中折射出的宝贵精神与品质。错题分享指的是学生分析题目解答错误的原因,强调学以致用,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交流讨论中避免类似错误的产生。“我是老师”指的是学生分组协作,通过图书馆、网络等多种形式查找资料,小组汇报交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高职化工类专业基础化学课程思政的实施
课程教材选用化学工业出版社曹国庆主编的《化学应用基础》,2016年第1版,由“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化工分析技术”“物质结构和化合物基础”“有机化合物”“物质的聚集态和化学热力学基础”五大模块组成,共14章。
以模块五有机化合物第11章芳烃第3节芳烃定位规则和应用教学内容为例,紧扣关键词“定位规则”,融入纪律约束思政元素。
3.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芳烃定位规则的三种情况。
能力目标:①能够熟练运用芳烃定位规则预测二取代苯的反应产物;②能够灵活运用芳烃定位规则合理设计常见化工材料的合成路线。
素质目标:①培养学生运用芳烃定位规则,正确判断取代产物的能力;②引导学生自觉遵守纪律规则,充分理解化工行业纪律约束的重要性,自觉将化工行业纪律规则内化在平时的课程学习、专业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3.2 育人目标
紧扣关键词“定位规则”,融入纪律约束思政元素。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规则,特别是作为“准化工人”,不仅要了解化工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更要将化工行业纪律规则内化在平时的课程学习、专业实践中。
3.3 高职化工类专业基础化学课程思政的实施过程
首先,抛出问题“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时,引入第三个取代基的位置如何确定”,引出本次课主题,将定位规则类比为学生熟悉的校规校纪,引导学生自觉遵守,规范言行举止。
接着,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掌握芳烃定位规则的第一种情况,紧扣关键词“定位”,通过学生不同角色定位的讨论,突出任何角色定位都需要立足于社会基本道德准则之上。
在此基础上,通过实例引导、头脑风暴等方式引导学生归纳并掌握芳烃定位规则的第二种情况,巧妙根据第二种情况中的“由强定位基决定”,融入抓住主要矛盾,处理问题分轻重缓急的思政元素。引导学生探索芳烃定位规则的第三种情况,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通过引导学生从分析亲电取代反应的机理入手,抽丝剥茧,归纳第三种情况。运用信息化学习平台实时发布练习题,了解学生芳烃定位规则的掌握情况,及时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进行巩固与提高。
接下来紧扣取代基需要遵循芳烃定位规则,展示学生课前在学习平台上完成的话题讨论“如果没有校级校规,同学们的日常生活将会是什么样子?”,融入纪律与规则是各项工作有序高效开展的基础,并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专业特点了解化工行业需要遵守的法律法规。
最后,利用学习平台布置课后作业,既有芳烃定位规则巩固习题,也有话题讨论“在化工行业中如何自觉进行纪律约束?”根据学生回答情况,选出3例优秀讨论分享到课程学习交流群中。
纪律规则在化工行业尤为重要,以定位规则为切入点,引发学生思考、讨论,潜移默化中强调纪律约束的重要性。学生讨论具有一定深度,在今后的课程中继续加强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