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转课堂教学法在大一新生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3-01-15陈志琼

广州化工 2022年2期
关键词:分析化学无机溶液

陈志琼

(重庆医科大学药学院, 重庆 400016)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我校针对五年制基础医学专业和四年制医学实验技术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 课程在大一第一学期开设, 总计64 学时。 由于课程兼具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的内容,涉及的知识点繁多, 庞杂, 而对于刚入大学的新生来说, 从被动管制学习进入梦想的大学天堂, 一部分同学在思想上是松懈的, 在学习方法上更是中学的延续, 尽管其在学习上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但是学习的主动性不够, 对老师的依赖性很强, 通过多年的教学表明: 无机及分析化学这门课程成为本专业大一新生的拦路虎, 学生们普遍感觉学习困难, 学习效果较差。 因此针对大一新生这个特殊的群体, 无机及分析化学的教学亟待寻找高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以解决其课时少, 内容多, 掌握差的问题。

所谓翻转课堂法, 亦称为颠倒课堂法, 即是将课堂内外的时间重新调整, 学生的学习从课内为主变成课外为主, 课堂从填鸭式变成讨论式, 因此学生需要逐渐培养起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在老师的指引下做好课程的学习[1]。 翻转课堂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性, 将教师辅导和学生自学相结合, 有利于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2-3]。 这样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将给予学生更多的锻炼, 给予老师与学生之间更好的交流, 能更加及时地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基于此, 本文分析了在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中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和翻转课堂法在教学中的实施方法。

1 无机及分析化学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的教学情况说明在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中存在如下的问题:

1.1 大一学生学习的特殊性

对于刚来到大学的高中生, 对大学的各种不适应是明显存在的: ①在题海战术中摸爬滚打了若干年, 刚经历完艰苦卓绝的高考, 松懈的神经系统还没缓过劲; ②高考的失利造成第一志愿落选, 处于失落的境况; ③刚离开被管理已成习惯的中小学生活, 学习的独立性还较差; ④远离故土和父母的思乡情绪; ⑤中学化学的基础差异较大等等……, 这些都使得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很难很快地投入到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学习。

1.2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的特殊性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将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的课程内容进行一定整合而成的一门课程, 其内容丰富、 紧凑合理, 并极大地减少学科间知识点的重复。 同时该课程又是未来学习有机化学等课程的重要基础, 因此需要注重理论教学与实验、 实际应用的结合, 努力做好教学实践工作, 提高他们通过化学思维理解专业知识的能力[4-6]。 然而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包含的知识点繁多, 基本概念、 基本原理、 基本计算充斥了整个课程。 概念多, 易混淆; 原理独立性强, 不易理解; 计算公式死板难记,应用困难; 结构知识的学习抽象费解等等。 然而有限的教学时数使得课堂时间很紧张, 课堂信息量很大, 对于习惯了辅导课和习题课的学生们来说, 短时间接受大量的新知识是较困难的, 如果再加上复习不及时不到位, 就会停滞不前, 越往后越多的问题堆积, 阻滞了学习的连贯性, 因此对教与学都充满了挑战, 亟待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2 翻转课堂教学法在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基于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特殊性, 在教学中推广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法将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运行, 使学生学习效率获得大幅提升。 其实施应用可采取如下方法, 抓住课前、 课堂和课后三个重要环节, 真正实现知识内化。

2.1 布置课前预习

课前, 将学习内容布置给学生, 如阅读教材, 观看微课视频, 或者布置思考题, 帮助学生们在自学的过程中有的放矢。比如在溶液章节中稀溶液的依数性对学生来说是较新的知识点, 有四个基本的性质需要掌握, 其间概念多, 公式多, 容易混淆不清, 理解会比较费劲, 所以布置预习内容: (1)通读教材所有内容; (2)观看渗透现象及渗透压的微课视频; (3)思考题: ① 溶液的蒸气压、 溶液的沸点和凝固点、 渗透现象及渗透压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②为什么溶液的蒸气压、 沸点、 凝固点会与溶剂不同? ③溶液的渗透现象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④四个依数性的定量关系式是怎样的? ⑤溶液的依数性在实际中有何应用?

2.2 课堂总结和答疑

充分利用好课堂上仅有的四十分钟, 始终贯彻 “以学生为主体” 的教学思想, 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讨论式教学法、问题教学法、 比较教学法、 总结归纳法等, 解决学生们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比如教材阅读中的不解; 视频观看中的疑惑; 思考题中的障碍等。 利用课前或课间与学生交流, 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上的问题, 及时改善思想上的懈怠和学习知识点上的难题。 通过对学生们的了解, 知道他们对溶液沸点和凝固点的定义、 渗透现象发生的必要条件及对电解质溶液依数性理解相对比较困难, 因此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强调章节中的重要知识点和疑问点, 形式多样化地开展课堂教学。 例如通过学生上台讲解他所理解的沸点和凝固点定义、 渗透现象原理及电解质溶液依数性; 或学生们分组讨论; 或老师将重点知识抽查提问(如: 同为0.10 mol/L 物质的量浓度的蔗糖即C12H22O11溶液与氯化钾即KCl 溶液之间能否发生渗透现象? 为什么?), 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还增进了师生及同学之间的沟通, 互帮互助, 共同解决知识点领悟中存在的问题, 更使抽象费解的内容深入浅出得以理解并应用。

2.3 课后总结与反思

课后总结和及时复习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因此每个章节完成后, 及时布置适当的作业和小考核或推荐一些相关的参考书籍和文献, 用以巩固所学知识并加以考查。 例如通过小练习比较同为0.10 mol/L 物质的量浓度的葡萄糖(C6H12O6)溶液、 氯化钠(NaCl)溶液和氯化钙(CaCl2)溶液的依数性来归纳总结本章节知识点, 即通过这三种溶液的沸点、 凝固点和渗透压考查学生们的掌握情况, 或通过检查学生的作业练习情况给教学反馈下一步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这样就可以避免课堂上无谓的重复使学生厌倦, 还能够及时地解决教学中真正存在的问题, 这对于教学而言无疑是最高效的。 通过及时总结与复习, 枯燥无味的学习会变得富有挑战性, 可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 当多年的传统教学遇上瓶颈, 使新型教学模式和方法应运而生。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使学生太被动, 其学习积极性难以提高, 自学能力难以增强, 独立思考能力无法提升, 使其创新意识被埋没,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 更多地放手给学生, 让他们拥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模式, 在自己的兴趣下去探索新知识, 汲取新营养, 才能收获更多, 成长更快。 将翻转课堂教学法大胆尝试应用于内容庞杂的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中, 合理安排和设计好教学环节, 势必会带来教学效果的显著提高,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全方位思考的能力, 为今后的学习与实践开拓全新而宽广的前进道路。

猜你喜欢

分析化学无机溶液
象外之象——牛健哲《溶液》短评
现场操作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绿色分析化学实验改革
基于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溶液』知识全解读
无机渗透和促凝剂在石材防水中的应用
《分析化学》公布2019-2020年度优秀编委
解读“溶液”
我国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发展方向探索
高考的“宠儿”——无机化工流程题
有机心不如无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