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银行理财的使命与责任

2023-01-14苑志宏

银行家 2022年12期
关键词:资管银行金融

苑志宏

2022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十九届中央第八轮巡视情况时强调,金融工作是国家重要的核心工作和国之大者,不仅关乎“经济”,更关乎“政治”,要深刻认识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增强金融报国情怀和事业心责任感,坚定不移走好中国金融特色发展之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增强金融工作的政治性,永葆金融工作的人民性,是当前和未来做好我国金融工作的基本原则,必须予以坚持和贯彻。

作为金融行业的一大分支,银行理财一直以来承担着居民财富管理和实体经济投融资支持的重要职责,业务规模持续增长,投资者群体不断扩大,与金融市场乃至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日益紧密,做好银行理财工作对于做好金融工作乃至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资管新规颁布实施后,银行理财回归资管业务本源,全面实现净值化转型,业务模式发生根本性转变,在实现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践行好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提升专业性是必不可少的依托和保障。

践行政治性和人民性的深刻内涵和实践探索

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

政治性解决“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决定金融工作的政治方向和发展导向。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最核心的就是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不折不扣执行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银行理财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就是要紧密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和深化金融改革三项重点任务,扎实推进,久久为功。

服务实体经济,要求银行理财将产品端募集的资金通过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债权投资、未上市股权投资等多种形式投入实体经济运行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各个环节,要求银行理财发挥社会资本的功效,参与社会再生产,实现价值创造与价值增值。

防控金融风险,要求银行理财坚持稳健运作,坚守合规经营底线,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建立覆盖银行理财业务全流程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不断增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

深化金融改革,要求银行理财坚持守正创新,持续在产品创设、投资策略、服务模式、金融科技等领域创新探索,不断提升银行理财运作效能和投资收益,实现经济社会综合贡献的最大化。

近年来,银行理财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不断增强,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党对银行理财工作的领导全面增强。早期的银行理财业务分散在商业银行个人金融、公司金融、金融市场等多个条线部门,不仅在业务经营上存在多头管理的情况,还由于缺乏专职党组织的归口领导,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党对银行理财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势必影响到银行理财业务的长期健康发展。

2014年7月,原银监会发布《关于完善银行理财业务组织管理体系有关事项的通知》(银监发〔2014〕35号),要求开展银行理财业务的商业银行设立专门的理财业务经营部门,负责集中统一经营管理全行理财业务;明确理财业务与信贷等其他业务相分离。商业银行设立专门的理财业务部门,在专职理财部门成立党支部,增强了党对银行理财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有助于银行理财业务的长期健康发展。

2018年4月,资管新规颁布,要求具有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资质的商业银行应当设立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子公司开展银行理财经营业务。2019年5月,第一批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成立,开启了银行理财的高质量发展进程,截至2022年10月末,共有31家银行理财子公司获批开业或筹建。随着银行理财子公司成立,公司层面的党组织也随即成立,公司经营发展中的“三重一大”事项均提交党组织前置审批,党对银行理财业务的直接领导得到全面增强,业务管理迈入更高层次。

银行理财落实政策法规持续深入。2018年资管新规颁布实施以来,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法规,推动包括银行理财在内的资管行业回归资管本源。银行理财行业积极贯彻党中央对加强金融监管的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有关政策法规。在存量业务方面,对照逐条逐项加速整改,有效化解了历史包袱积累的存量风险。一是保本理财产品实现清零。截至2021年底,保本理财产品规模已经由资管新规实施前的4万亿元压降至零,基本完成银行理财业务过渡期整改任务。二是银行理财基本实现净值化转型。截至2022年6月末,银行理财净值化率达到95%,较资管新规实施初期的2018年大幅提升68个百分点。三是同业理财和多层嵌套大幅压降。截至2021年末,同业理财规模降至541亿元,较资管新规实施前的2.13万亿元规模大幅压降。在新增业务方面,严格按照最新政策法规标准,合规展业,奠定了下一阶段高质量发展坚实的基础。

银行理财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不断提升。资管新规赋予银行理财更多的募集选择和更大的投资范围,银行理财既可以发行公募理财产品,也可以发行私募理财产品,银行理财的投资也基本可覆盖全市场资产品类,这使得银行理财相较于其他资管产品,具备更强的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截至2022年6月末,银行理财通过投资债券、非标准化债权、未上市企业债权等资产,支持实体经济资金规模约25万亿元,相当于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7.5%。

银行理财积极落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银行理财支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支持城乡融合发展,提升县域疫情防控能力。截至2022年6月末,银行理财投向乡村振兴、扶贫、疫情防控等专项债券规模超过1500亿元。

银行理财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截至2022年6月末,ESG主题银行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为1049亿元,同比增长1.44倍,银行理财投资绿色债券规模超2500亿元。

银行理财还积极通过产品创新,支持国家区域协调战略和区域重大战略。近年来,建信理财、中邮理财、招银理财、华夏理财、平安理财等银行理财子公司结合自身所在区位优势,发行具有区域发展特色的银行理财产品,积极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区域重大战略向纵深推进。

坚守金融工作的人民性

人民性解决“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决定金融工作的基本立场和根本宗旨。坚守金融工作的人民性,最本质的是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银行理财坚守金融工作的人民性,就是要始终着眼于人民群众财富的保值增值,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财富管理需求作为新时代银行理财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银行理财必须贴近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实需求,创设结构清晰、信息透明的理财产品,提供高效及时、贴心温暖的理财服务,贡献风险可控、回报合理的理财收益,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进程。

银行理财必须融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银行理财资金来源于人民群众生产所得、生活所余,银行理财收益更是最终来源于人民群众真实社会生产活动的劳动创造和价值积累。

银行理财必须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的行业形象和品牌理念。银行理财必须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成为人民群众可以信赖的重要财富配置场域。

近年来,银行理财践行金融工作的人民性不断深化,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银行理财客户基础进一步扩大。截至2022年6月末,银行理财投资者数量达到9145万户,较2020年末增加120%。近年来,银行理财充分依托遍布全国城乡的商业银行网点开展线下服务,同时不断探索借助新兴互联网提供线上服务,持续提升客户服务的触达便捷性和体验舒适度。银行理财投资者数量的快速增长,体现了人民群众对银行理财的认可度持续增强,银行理财的大众理财产品属性进一步深入人心,从量的维度诠释了银行理财人民性的不断深入。

银行理财投资收益保持稳健。相较于公募基金的“相对收益”目标特征,银行理财始终坚持“绝对收益”目标,充分发挥资产配置平台的组合投资优势,利用商业银行体系特有的信息获取和资产挖掘优势,开展稳健投资,获取“绝对收益”。自2016年以来,银行理财为客户创造的年度收益总额均保持在1万亿元左右,累计创造收益总额突破6万亿元,无论是收益的稳定性还是收益总额都显著优于公募基金(见表1)。银行理财收益保持稳健,体现了银行理财坚持客户利益至上的原则,从质的角度诠释了银行理财人民性的不断深入。

表1 银行理财和公募基金年度收益(万亿元)

银行理财创新服务社会养老需求。我国已经步入中度老龄化国家行列,65岁以上人口占比为13.5%,社会存在巨大的现实和潜在养老需求。截至2021年末,我国积累的养老金总规模仅有13万亿元,养老金规模积累明显不足,一个重要原因是“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发展较为缓慢。2021年9月,银行理财开展“四地四机构”的养老理财试点,2022年2月,银行理财扩大养老理财试点至“十地十机构”。截至2022年6月末,我国养老理财产品数量为27只,金额达到600亿元,投资者数量超过23万人。养老理财是我国“第三支柱”商业养老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我国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养老理财的创新实践,体现了银行理财始终服务于人民群众需求,提升人民群众福祉的初心使命,从发展的角度诠释了银行理财人民性的不断深入。

提升专业性的内在要求和实现路径

专业性解决的是银行理财发展的能力问题,决定银行理财工作的服务质量和发展成效,是业务发展的基本依托和核心竞争力。新时代银行理财提升专业性最关键的是要坚持市场化的发展道路,不断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持续吸纳、培养、造就人才,形成一大批讲政治、守规矩、懂业务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支撑银行理财业务高质量发展。

银行理财提升专业性核心在人。银行理财是现代服务业,服务业是人与人打交道的行业,现代服务业更是蕴含专业技能、带着感情温度的行业。银行理财的服务质量取决于从业人员的专业性,银行理财的服务温度也取决于从业人员的职业性,从业人员是银行理财的核心资产,是银行理财专业性的集中体现。

银行理财提升专业性必须坚持市场化的发展方向。银行理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遵循市场“优胜劣汰”原则,实现“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人才任用选拔机制,让更优质的专业资源在银行理财行业实现最好的聚集。

银行理财提升专业性还必须坚持法治化的发展基础。市场经济同时也是法治经济,银行理财事关公众直接经济利益,更加需要依赖法规政策对其中的经济利益关系予以规范约束。因此,银行理财的专业性以及由此派生的银行理财创新必须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进行。

资管新规颁布实施以来,银行理财加速了专业化进程,一大批来自公募基金、保险资管、券商资管等成熟资管机构的市场化人才纷纷加入新兴的银行理财子公司,银行理财子公司正快速成长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一支重要的专业力量。

银行理财的市场化程度日益提升。资管新规之前,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占据主流地位,银行理财广泛采取“资金池”运作模式,在“刚性兑付”的预期下,银行理财的投资业绩与客户的实际收益关联度不高,市场和客户对银行理财实际运作成效的关注度并不高,银行理财的运作是一个“黑箱”。资管新规颁布实施后,银行理财回归资管本源,全面实现净值化转型,银行理财的运作业绩与客户的实际收益建立了直接的关联,银行理财产品定期披露净值客观上加速了银行理财市场化进程,“投研引领”“研究创造价值”快速取代了“政策制度红利”和“监管套利”,银行理财通过市场化改革倒逼专业化能力提升。

银行理财的运作体系日益完善。资管新规颁布实施后,银行理财子公司陆续成立,银行理财的运作体系日益完善。在销售体系建设方面,银行理财子公司突破原有母行渠道的束缚,大力拓展第三方代销渠道,直面资管行业的激烈竞争。在产品体系建设方面,银行理财子公司主动对标公募基金和保险资管,加速产品创新,丰富产品货架。在投资投研体系建设方面,银行理财子公司建立覆盖宏观、政策、行业、企业等在内的“四位一体”投资投研体系,提升投资投研体系的价值创造能力。银行理财子公司加快建立与市场化资管机构相匹配的运营体系和风控合规体系,加大金融科技体系投入。目前,银行理财的运作体系正在加速建立完善,大有赶超公募基金和保险资管的“后来者居上”之势。

银行理财投资的标准化程度大幅提升。随着经济社会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全市场标准化资产的占比日益提升,标准化资产在流动性、信息对称、定价效率等方面较非标准化资产有明显提升,标准化资产占比高是成熟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标志,也从侧面体现了市场参与者专业性的增强。截至2022年6月末,银行理财投资债券类资产21.58万亿元,占总投资资产的68%,较资管新规发布前大幅提升19个百分点。银行理财投资标准化程度的提升,体现了银行理财投资专业化程度的提升和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提升。

时代使命与社会责任

党的二十大为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确定了任务,银行理财行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完整、准确、全面领会二十大精神,必须坚决予以贯彻落实。

银行理财的奋斗方向

必须围绕中心任务持续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银行理财置身于这个伟大的时代,必须围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这个中心任务,持续奋斗,贡献力量。

必须聚焦首要任务真抓实干。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银行理财必须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改革,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融入新发展格局,促进扩大内需战略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融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必须抓住实体经济这一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银行理财必须牢牢抓住服务实体经济这一发展着力点,创新理财资金运用形式,将更多理财资金从地产、城投类项目转移到实体经济上来,支持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银行理财的重要遵循

银行理财必须强化合规经营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资管新规颁布实施后,银行理财实现“洁净起步”,完成了各项监管整改工作,合规基础得到全面夯实,未来监管部门对包括银行理财在内的金融业务的监管将更趋严格,银行理财必须进一步强化合规经营意识,坚守合规经营底线。

银行理财必须坚持稳健经营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银行理财属于大众理财产品,对风险的防范更显重要,“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资管属性要求银行理财必须坚持稳健经营特征,向理财客户充分揭示银行理财投资风险,根据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开展风险特征与收益目标相匹配的投资,为人民群众创造稳健理财收益。

银行理财必须重视资本市场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三十余年来,我国资本市场的建立、发展和改革始终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资本市场在金融运行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我国资本市场的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提升。资本市场与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紧密相连,银行理财必须重视资本市场机遇,通过债券、股票、基金、公募REITS等投资工具充分分享资本市场和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红利,在实现自身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为客户创造优质收益。

银行理财新的时代使命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而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完善分配制度需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探索多种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众要素收入,特别是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银行理财作为大众理财产品,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广大城乡居民财富配置的重要领域,是我国广大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的重要来源。因此,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银行理财必须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更加优质的理财收益,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贡献力量。

全力服务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关键组成部分,是承载各类生产要素资源配置的核心场域,是社会物质财富创造的源泉,是形成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物质基础。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金融行业的收益来源本质是实体经济利润的让渡,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行业发展的初心使命。因此,实现金融服务好实体经济,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对金融行业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的长远健康发展至关重要。银行理财作为我国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全力服务实体经济,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优质理财资金,在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要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对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十分重要,银行理财作为我国规模最大的资管产品,在居民财富配置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和优秀的业绩,完全可以通过养老理财切入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服务居民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目前,我国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启动,银行理财应当充分运用好养老理财这一创新品类,抓住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政策机遇,分享我国老龄化社会带来的时代红利,为健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资管银行金融
江西银行
记忆银行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资管新规正式落地,金融生态重塑在即
盛松成:资管新规意义重大
财政部:资管产品暂按3%征收率缴纳增值税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券商资管挑战重重
中关村银行、苏宁银行获批筹建 三湘银行将开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