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夏州康乐县全域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2023-01-14姚海娟

科技和产业 2022年12期
关键词:聚集区全域旅游

姚海娟, 连 华

(兰州交通大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兰州 730070)

自2009年国务院提出将旅游业建设成为全国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后,国内旅游人数和人均旅游次数直线上升,中国的旅游业快速发展(图1)。近年来,国内旅游人数和出游人均消费不断增加,旅游人数从2009年的19.02亿人次增长至2018年的55.39亿人次,且2018年人均年旅游次数达到4.04次,旅游出游人均花费从2009的535.40元增加至2018年的925.80元,其中农村居民出游人均花费增加比较明显(图2)。居民出游次数和旅游消费水平的快速增长表明,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的日常消费活动,大众旅游的时代已经到来,旅游业越来越成为拉动地方经济的重要方式。

图1 2010—2019年国内旅游情况

图2 2010—2019年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

原国家旅游局发布的《关于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旅发〔2015〕182号)提到,“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的行政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主导产业,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和社会共同参与,通过旅游业带动、统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旅游发展理念和模式。“全域旅游”已成为旅游业顺应全民旅游时代的必然选择,为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1]。县域地区通过盘活现有旅游资源展现了最佳实践成果[2-4]。研究表明:全域旅游的发展带动县域经济提升,其发展重点在于景观全域化、区域一体化、设施全面化3个方面[5]。

国外旅游业发展一直追求原生态,与全域旅游的意图不谋而合。法国乡村是家庭休闲度假的主要目的地,以绿色农业为主,注重旅游体验和多元化旅游需求,是全域旅游最集中的表现[6]。瑞士将自然与旅游结合,使国家变成了大景区,实现了景观的全域化[7]。

1 康乐县旅游发展概况

1.1 研究区概况

康乐县位于甘肃省的中南部,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东南端,处于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势比较平缓,东面邻接临洮县和渭源县,西面接壤和政县,南面靠近临潭县、卓尼县,北面是广河县,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是甘肃“回藏风情”旅游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属于兰州都市圈六大节点城市之一,旅游市场广阔,又有国家政策强有力的支撑,旅游业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8]。

1.2 康乐县旅游资源概况

康乐县旅游资源数量结构为:自然景观类(34个)<人文景观类(133个)(表1),占总体数量比分别为20.36%和79.64%。可见,康乐县旅游资源主要以人文类旅游资源为主,自然类旅游资源为辅。通过对康乐县旅游资源分类汇总发现,康乐县的旅游资源类型有8个主类,22个亚类和46个基本类型,分别占到全国旅游资源类型的100%、71%和30%,拥有全部旅游资源主类,大部分的旅游资源亚类。作为县级行政区,康乐县旅游资源基本类型占全国的比例超过了40%[9],但国家级旅游景点少,基础薄弱,与周边县城旅游资源同质性较高,旅游通道现象明显,在与周边区域竞争的过程中,没有明显的优势,只有充分挖掘旅游资源,融入全州的旅游发展大趋势中发展全域旅游,才能发挥旅游业的优势。

表1 康乐县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分类

续表2

2 临夏州康乐县全域旅游空间布局

2.1 康乐县全域旅游片区划分

根据资源布局与特色,康乐县全域旅游可以分为育苗产业聚集区、旅游集散商贸产业聚集区、生态农牧产业聚集区、康体疗养产业聚集区和旅游文体产业聚集区五大片区[10](图3)。

1)东部生态农牧产业集聚区是胭脂山川所在地,主要发展农牧产业,农旅融合,规模化经营,提高农牧产业收入。

2)西部药水峡景区与太子山林场相连,是康体疗养产业聚集区,麻山峡、垢墩湾等景区均以自然风光为主,保护生态,旨在可持续发展。

3)南部为莲花山景区,承担全县文化民俗活动和体育赛事,是文体产业聚集区。

4)北部主要为育苗产业聚集区,依托育苗产业和丰富的史前历史文明形成教学科普基地,可形成旅游新型业态。

5)中部是县城所在地,同时受到金庄工业园的影响,商贸产业发展优势明显,为旅游集散商贸产业聚集区。

图3 全域旅游片区分布

2.2 康乐县全域旅游空间格局

根据康乐县旅游资源分布和交通发展趋势,结合康乐旅游资源特色、资源分布、旅游设施现状及市场开发目标,依据未来旅游发展趋势与导向,康乐县全域旅游整体形成“一心两点、一屏两轴”的空间规划(图4)。

“一心”即全域旅游服务中心,是康乐县县城所在地,承担特色旅游住宿、餐饮、休闲、购物、度假、运动等服务及功能,是游客感受康乐人文氛围、体验康乐达观生活的重要目的地,也是全县旅游发展的枢纽组织中心,担负为整个县域的全域旅游提供优质服务的使命(图5)。

图5 全域旅游空间布局——“全域旅游中心”

“两点”即莲花山景区和药水峡景区(图6),与康乐县形成“金三角”的格局,使得景观全域化。

“一屏”即太子山林场生态保护屏障,处于药水峡和莲花山景区之间(图7)。

“两轴”即从莲花山森林公园途径景古镇的红军长征遗址、胭脂山川至县城延伸到虎关乡人类文明遗址聚集地的人文体验轴和以县城和药水峡为连接点,途径西蜂窝寺和牡丹谷的景观游憩轴(图8)。

3 康乐县全域旅游交通体系与空间格局构建

3.1 全域旅游交通体系构建

全域旅游规划中考虑新建康乐县至广河县的高速公路,增强县级联系,加大康乐县全域旅游对广河居民的吸引;改建临洮至康乐、和政的省道为国道,提升可达性和速度;改建八松乡至新集的县道为省道,提高康乐县内的通行质量;提高苏集至鸣鹿直钩、杨家堡至八丹、县城至上湾、马集至普巴的公路等级,增加配套设施以服务全域旅游强化康乐县与外界的交通联系,加强县内各乡镇之间交通的衔接,构筑能够到达周边腹地的通道,完善全域旅游集散交通网络,形成全域旅游综合服务体系(图9)。

3.2 空间格局构建

3.2.1 依托资源与特产,提高知名度,拓宽销路,服务全域

发挥县城周边龙头山公园、亥姆寺、白云寺等旅游景点的资源优势,以旅游商贸为主题,加工全县的特色农产品,做好农产品的包装和宣传,拓宽销路。发展生态美食产品、运动健身和特色产业加工工坊,打响胭脂梦系列产品的品牌和知名度,提高康乐县的旅游辨识度。依托果园、菜园,发展以采摘为主的城郊休闲,依托康乐特产,形成产业集群,依托电商务园区,发展土特产在线购物。

3.2.2 着重提升莲花山与药水峡品质,增强体验感

莲花山景区依托花儿文化,结合周边足古川和戚家岛等特色旅游村发展民俗特色,融入全州旅游文化的同时,文体商结合发展,突出特色,展现“小康大乐”的总体旅游形象,演绎名副其实的“康”“乐”生活环境。受邻近的和政县松鸣岩旅游景区在客源市场上存在着激烈的竞争,药水峡旅游景区注重森林涵养的同时向康体疗养产业转化,提高旅游设施质量和服务品质,提供高品质的康养旅游活动,降低与松鸣岩景区的同质性。

3.2.3 加强宣传教育,保护好生态屏障,追求可持续发展

规划建设的垢墩湾野生世界、麻山峡森林康养城以不破坏森林资源环境为基本原则,注重区内原始地形地貌的保持,构筑物、建筑物都要兼顾景观、安全两方面因素,尽量减少对原有地形地貌的破坏。设置安全护林防火组织、专业护林防火工作队、护林防火检查站和消防器材设施,加强对游客的宣传教育,控制野炊、烧烤、吸烟,禁止采折花木,防止旅游活动对森林资源的破坏,在旅游旺季适当限制游客数量,以保护森林资源,建设好康乐县的生态屏障。

3.2.4 理清全域旅游发展架构

向西南方向延伸的轴线衔接县城与药水峡,串联西蜂窝寺与牡丹谷,形成一条风景怡人的景观游憩轴,纵贯康乐县东部,向南北延伸的轴线连接育苗产业聚集区、旅游集散商贸产业聚集区、生态农牧产业聚集区、和旅游文体产业聚集区四大片区,人文体验丰富多彩。两条轴线联系主要的旅游景点,交汇于康乐县城,为康乐县全域旅游发展理清方向和脉络。

图6 全域旅游空间布局——“两点”

图7 全域旅游空间布局——“一屏”

图8 全域旅游空间布局——“两轴”

图9 全域旅游交通规划图

图10 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规划图

4 全域旅游服务设施

4.1 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规划

在康乐县县城设置全域旅游的一级旅游服务中心,配备完备的服务设施;莲花山和药水峡两个主要旅游景区设置二级旅游服务中心,配备停车场、方向标识、卫生间、咨询点、购物和自驾车租赁点等基础设施;牡丹谷旅游度假区和生态农业旅游度假区设置旅游服务点,配套相应的旅游服务设施;其他旅游项目点按需求配套公共卫生间、方向标识和停车场。逐步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实现全域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和共用,完善基础设施体系达到区域统筹、城乡一体和覆盖全域的程度(图10)。

4.2 全域旅游服务设施配套

为了满足旅客对旅游活动吃、住、游、购、娱的多重需求,规划区旅游住宿设施、餐饮设施、购物设施和娱乐设施应种类齐全,品种多样,满足不同年龄、类型、层次旅客的旅游需求。具体布局根据片区规模和定位确定,设施配套规模与内容、建议布局位置见表2。

5 康乐县全域旅游发展策略

5.1 全域联合,全业融合

5.1.1 全域联合

在全域联合上,一方面要厘清康乐县的主体架构与发展布局,打破乡镇界限的壁垒,改变以往封闭式的旅游空间经济系统,让自然风光成为全民的景,让朴素的生活成为特色的景,在空间上实现旅游资源的连续性。另一方面,在康乐县的东部做强农牧产业,西部形成康体疗养圣地,南部延续文体娱乐,北部发展育苗产业,中部服务全域,五大片区各自发挥主导优势却又相辅相成,避免全县发展雷同,提升游客体验感。

5.1.2 全业融合

在全业融合方面,要深挖康乐县的旅游资源,提高在临夏州内的辨识度,融合旅游、畜牧、劳务、育苗、中药材五大支柱产业,开发特色旅游产品(表3),形成以旅游业为主,各产业相互支撑,共同提升的产业发展趋势。

5.2 城景一体,提升风貌

在城区内,进一步建设胭脂湖公园,强化百姓大舞台对民族花儿文化的传承和宣扬,激活文化广场让胭脂赤兔马系列故事中“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成为康乐人的象征,打造以公园为源头的胭脂河风情线步道,连接文化广场,衔接康乐县古往今来的传奇,打造名副其实的园林县城、绿色家园。城市风貌提升方面,可在优化城市整体空间结构的基础上,划分建筑质量等次以进行不同程度地修缮或拆建,并优化天际线;健全基础设施,以充分满足居民和游客的需求;修缮道路、统一改造沿街立面,提升街巷氛围感,体现回族风情,为县域全域旅游撑起坚实的后盾。

在城区外,应积极筹备景区和旅游度假区整体风貌的建设和提升,加快旅游服务中心的建设,推进三岔河生态廊道工程、莲麓镇片区棚户区改造等存量项目的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引进森林康养城、流川河游憩区等一些大型旅游项目,促进旅游增长。

5.3 承上启下,积极响应

康乐县作为临夏州的一部分,其全域旅游发展对临夏州全域旅游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甘肃省的总体部署中临夏州本着发展全季全城旅游、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5A级旅游景区的目标。康乐县的全域旅游发展应承接临夏州全季全城的旅游特色,突破行政界限与景区界限的束缚,设施配套和活动推出充分考虑全季的需求,在充分发掘县域旅游资源,形成自身发展体系的同时,重点建设莲花山、药水峡等知名度较高的旅游片区,为临夏州打响“花儿临夏,在河之州”的旅游品牌助力。

乡镇是县域全域旅游实施的衔接点。乡镇应积极响应县域全域旅游的号召,打破乡镇边界的壁垒,联合发展。胭脂镇、上湾乡、八丹乡、鸣鹿乡、草滩乡、五户乡几个东部的乡镇在全域旅游规划中是农牧产业的聚集区;西部药水峡所在的康体疗养产业聚集区是太子山林区,保护生态、可持续发展是重点,作为全域旅游的重要生态资源,适宜打造原生态的康疗养天堂。片区以药水峡为主,联合沟墩湾野生世界、麻山峡森林康养城发展疗养产业,应严格控制产业规模和游客人数,本着绿色生态、可持续的发展原则,增强康疗养体验感;康乐县南部的莲麓镇作为旅游文体产业的支撑,在全域旅游的层面要配备好旅游服务设施,着力做好花儿文化和手工艺品等民俗文化的传承,通过举办特色体育文化活动打响康乐县文化品牌;虎关乡、流川乡、白王乡处于康乐县北部,是全域旅游育苗产业聚集地。育苗作为康乐县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支撑着其经济命脉,集中连片种植集约培育管理更能节约人力成本,也易于形成特色风貌,具有观赏效果;此外,康乐县城及其周边的康丰乡、苏集镇、附城镇在县域占据着中心地位,是旅游集散商贸产业聚集区,应积极配合全域旅游建设,完善公服设施建设为全县居民提供商贸、集散、产业加工等服务,打造一级旅游服务中心,充分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

表2 旅游服务设施配套汇总

续表2

表3 康乐县产业融合下的特色旅游产品建议

5.4 保护环境,持续发展

全域旅游规划应美化农业空间,推进城镇空间环境改善,提升生态空间质量,使县域发展可持续化。一是可通过对康乐县农地进行整理,坡地形成景观化梯田,平地进行零地规整,形成集约化经营的模式,结合土壤特性进行种植,形成如油菜花海、牡丹谷等的景观效果,将农业与旅游业融合的经济效益发挥到最大。二是可通过全面推进旅游绿廊的建设,对沿线建筑风貌进行整体改造,合理布置旅游小品和观景平台,美化绿廊可视范围的环境,展现城市、山村、水系、田园交互相应的美景。三是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提高居民保护环境的意识,加强对旅客的环境保护宣传与管理,共同提高太子山生态质量与康养产业发展。

5.5 抓住契机,融入趋势

临夏作为“中国西北游出发在兰州”经典旅游线路的南线重要节点,有着独特的回族风情和山川地貌,各县的旅游发展对于塑造临夏整体的特色风貌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旅游业作为康乐县的支柱产业,在国家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的契机下需要融入大趋势,打破传统景点旅游的束缚,营造所到之处皆为景的魅力康乐。

通过加强全方位的品牌营销,如举办“康乐网红”大赛,寻找本土网红为康乐县代言,提高康乐县的知名度和亲民性,让更多人了解到康乐县的美景、美食;打造花儿会、自行车赛、美食节等精品节庆,一方面可以扩宽康乐特色文化的传承与宣传渠道,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康乐县在临夏州的辨识度。

猜你喜欢

聚集区全域旅游
成都市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
用一粒米撬动全域旅游
“全域人人游”火爆周宁
全域旅游向更广更深发展
旅游如何从景点走向全域
土族聚集区传统常用野生植物及相关传统知识的研究
旅游
沈阳铁西区装备制造产业聚集实证分析
广州蕃坊及其外籍人聚集区研究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