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江经济带文化与旅游产业协调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23-01-14宁川川

科技和产业 2022年12期
关键词:省市文旅经济带

宁川川

(湖南师范大学 旅游学院, 长沙 410081)

社会经济发展促使单一产业发展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产业边界愈加模糊。不同产业之间在生产要素、市场等方面的融合与交叉为产业竞争、创新注入活力,既能为市场经济带来一定边际效应,又能提高人民群众精神、物质生活水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2018年3月,文化部与旅游局整合组建为文化和旅游部,自此国家逐步推出一系列关于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措施,文旅产业融合再次成为讨论热点。作为关联性、综合性较强的两个产业,文旅产业融合是在市场、技术、要素等方面的共享利用与交互影响,文化产业为旅游产业发展增添内涵,旅游产业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平台与载体。因此,深入开展文旅产业融合研究对于推动二者协调发展以发挥其社会经济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外关于文旅产业融合研究较为丰富。国外研究主要涉及文旅产业融合概念、关系、融合效应等[1-2],侧重定性分析,而国内研究相对较晚且主要集中于文旅融合机理、路径、影响因素等内容[3-4],以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研究较少。在文旅融合机理方面,主要从政府、市场、技术、资源要素等方面对融合动力机制进行分析,并构建出融合机制模型。赵书虹、陈婷婷在扎根理论基础上构建民族地区文旅融合机理模型,发现文旅融合主要动力来源于资源要素、旅游需求等[4];在文旅融合路径方面,主要从产业要素、产业市场化、产业主体等方面对融合路径进行探究,张海燕等提出通过发挥政府职能、加大宣传力度、优化产业结构、完善管理体制来推动文旅产业的有机融合,在产业内外驱动因子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具备文旅双功能的新型产业[5];在实证分析方面,主要运用耦合协调或效率等方法测度文旅融合水平,或以面板回归、Tobit等方法分析文旅融合影响因素,鲍洪杰等在产业集群理论及系统科学理论基础上首次运用系统耦合法对文旅产业融合水平进行测度[6],刘安乐等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分析文旅产业融合驱动力[7]。尽管目前国内外研究对文旅产业融合分析较为充分,但是对于不同区域文旅产业协调发展影响因素分析仍然不足。鉴于此,本文以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10—2019年面板数据构建文旅产业协调发展指标体系,综合运用耦合协调模型、Tobit等方法探究长江经济带文化与旅游产业协调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长江经济带文旅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方法

1.1.1 熵值法

利用熵值法计算文旅产业指标权重,以减小主观误差提高指标体系的客观准确性。具体步骤如下。

1)采用极值处理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1)

(2)

2)利用信息熵计算指标权重。

(3)

式中:x′ij为第i个地区中第j个指标标准化后的值;wj为第i个地区第j个指标的权重。

1.1.2 综合评价指数

利用综合评价指数法测算文化和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其公式为

(4)

式中:f(x)与f(y)分别表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综合评价指数;hi与li分别为指标权重;xi与yi为各指标标准化值。

1.1.3 耦合协调度模型

利用耦合协调模型测算文化与旅游业协调水平。

(5)

式中:m、n分别表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综合评价指数;a、b为待定系数,赋值a=b=0.5;D为两系统的协调度。协调类型判断为:[0.0,0.1)严重失调;[0.1,0.3)轻度失调;[0.3,0.5)濒临失调;[0.5,0.7)良好协调;[0.7,1.0]优质协调。

1.1.4 Tobit模型

Tobit模型是一种适用于因变量具有受限或截断特征的回归模型[8],考虑到文旅产业协调度在[0,1]之间,说明协调度具备截断特征,属于归并数据,因此运用Tobit模型探究文旅产业协调发展影响因素,其公式为

(6)

1.2 指标体系与数据来源

1.2.1 指标体系

为了能够科学测度文化与旅游产业协调发展状况,参考相关研究从产业基础、产业效应两方面构建文化与旅游产业综合指标体系[7-9],共选取文物业藏品数量、公共图书馆数量等19项指标,其具体指标及权重见表1。

表1 文化与旅游产业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指标权重

1.2.2 数据来源

以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为研究单元,利用2010—2019年面板数据构建文化与旅游产业综合指标体系,数据主要来自《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及11省市统计年鉴,缺失数据使用统计公报或线性插值法等补充。

2 实证分析

2.1 文化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评价

根据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计算指标权重及综合评发展指数,在此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模型计算长江经济带文化与旅游协调发展水平(表2)。从整体上看,长江经济带11省市文旅产业协调水平呈上升趋势,其中上海、江苏、浙江、四川等省市在各年份中处于领先水平,而重庆、贵州、江西等中上游省市协调水平发展较为迟缓,梯度差异较为明显,总体均值由0.446增至0.627,并以2014年为界由濒临失调转为良好协调类型。具体来看,上海、江苏、浙江3省市2010—2019年协调度均为0.5~0.8且均表现出上升趋势,呈现出良好、优质协调水平,主要原因是三省市经济发展水平及生活水平较高,文旅产业消费需求增加进而驱动文旅产业市场不断增加其生产要素供给,二者协调水平逐渐提升[10];安徽、湖北、湖南3省文旅产业协调度均值则处于良好协调类型,而江西则长期处于濒临失调类型,尽管长江中游省市文旅产业协调水平进步明显,但由于其经济发展受限促使文旅消费市场动力不足;重庆、贵州、云南3省市2010—2019年在轻度失调与濒临失调之间波动,其协调度为0.2~0.5,协调水平虽然有所提升,但是由于深居内陆地区,交通通达性较差及基础设施配置不足等原因,导致其无法吸引优质创新人才及资源要素集聚,促使文旅产业协调发展滞后,而四川省作为长江经济带上游省份,其协调度由0.480增至0.613且增幅较为显著,说明近年来四川省充分利用其省内丰富的旅游资源,在国家政策支持下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制定实施吸引资源要素的相关政策,使其文旅产业协调发展得到显著提高。

表2 2010—2019年各省市文化与旅游产业系统协调度

2.2 文化与旅游产业协调发展影响因素

文化与旅游产业协调发展(D)受到多种综合因素影响,通过参考相关研究,共选取如下5个影响因素建立Tobit回归模型:①经济发展(ln pgdp)。经济发展是促进文旅产业协调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选用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亿元)表征经济发展水平,为减小异方差影响对其取对数处理。②对外开放(open)。对外开放水平的提升利于增强文旅消费市场活力,选用外商直接投资与GDP比值表征对外开放水平。③产业结构(str)。产业结构的优化能够提升文旅产品质量,选用第三产业产值与GDP比值表征产业结构发展水平。④城镇化(ur)。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能够为文旅产业协调发展提供载体,以各省市城镇化率表征城镇化水平。⑤技术进步(tech)。技术进步是文旅产业协调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选用各省市科技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衡量技术进步水平。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描述性统计见表3。

表3 变量描述性统计

以长江经济带11省市文旅产业协调度为被解释变量,上述主要影响因素为解释变量,利用stata17.0软件进行面板Tobit回归,结果见表4。根据结果显示,经济发展(ln pgdp)对文旅产业协调发展的估计系数为0.130,且在1%水平下显著,说明经济发展对文旅产业融合起正向促进作用,长江经济带11省市以强有力的经济优势转换为资源要素集聚,加快文旅产品开发创新的同时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延长文旅产业生产链,为文旅产业融合提供重要驱动力[8]。对外开放(open)对文旅产业融合的估计系数为0.477且在10%水平下显著,说明对外开放水平对文旅产业协调发展具有正向贡献作用,长江经济带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以其设施、政策等方面的优势不断吸引国内外旅游者、投资者、技术创新人才等群体,使其对文旅协调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产业结构(str)对文旅产业协调发展的估计系数为0.247且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产业结构对文旅协调发展过程具有积极影响,产业结构的优化不断催生文旅产业开发高附加值产品,进而提高其产品质量,扩大文旅产品消费市场。城镇化(ur)对文旅产业协调发展的影响显著为正,其系数为0.339且通过显著性检验,地区城镇化水平是文旅产业协调发展的良好支撑,一方面通过人力资本的虹吸效应为文旅协调发展提供劳动力,另一方面为协调发展提供如交通等基础设施的保障[11]。技术进步(tech)对文旅产业协调发展的估计系数为-0.591但并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技术进步对文旅产业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可能原因是技术进步驱动作用更多表现在促进生产要素流动效率,一定程度上导致长江经济带中上游与下游省市文旅产业协调出现较大的空间差异,以致其表现出不显著的促进作用。

表4 面板Tobit回归结果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以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10—2019年面板数据构建文旅产业协调发展指标体系,综合运用耦合协调模型、Tobit等方法探究长江经济带文化与旅游产业协调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主要结论如下:

1)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10—2019年文旅产业协调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总体均值由0.446增至0.627,中上游协调发展较为迟缓,下游处于领先水平,梯度差异较为明显;上海、江苏、浙江3省市研究期间处于良好、优质协调类型,而重庆、云南、贵州3省市文旅协调发展水平较低,为轻度、濒临失调类型,四川省是中上游省市文旅协调发展水平“领头雁”。

2)文旅产业协调发展影响因素差异性较大,经济发展、对外开放、产业结构、城镇化均是文旅产业协调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其中对外开放水平回归系数最大(0.477),其次是产业结构(0.247)、城镇化水平(0.339),而受其他因素影响,技术进步并未表现出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

3.2 建议

文旅产业协调发展是未来趋势,对于改变原有产业功能、产品内涵等具有深刻意义,能够促使文旅企业以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为导向而获得规模经济与协同效应。根据上述结论,提出以下建议:

1)建立创新激励机制,优化文旅人才培养。科学技术更新迭代利于文旅企业在产品创新及服务管理中发挥更大优势,政府应建立文旅创新激励机制,制定合理政策提升文旅企业创新能力,加强文旅创意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同时,应提高科技支出中文旅产业扶持力度,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注重文旅人才队伍的建设,鼓励高校毕业生在文旅产业创新创业,同时积极引进相应高水平人才。

2)强化区域协作能力,提升辐射带动作用。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文旅产业协调水平较高,中上游较低,协调发展水平呈现显著区域差异,应充分发挥下游省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打破行政地域藩篱,加快与协调发展水平较低的邻近省市在文化旅游、特色文旅产品开发等方面的跨区域协作,促进文旅产业区域协调发展;发挥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四川省的示范引领作用,鼓励与邻近地区建立资源共享、设施互通等共享机制,加强文旅企业、政府之间的沟通合作,以提升区域协作能力。

3)发挥地区资源优势,打造特色鲜明产品。地域特色是文旅产品核心竞争力。长江经济带11省市具有红色、康养、生态等多元化文旅资源,各地区应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以文化资源为基础,旅游活动为纽带,打造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精品旅游线路;同时,根据不同群体消费者、不同时空等需求,加强地区之间联动合作,在地区特色文旅资源基础上运用互联网技术凸显资源的差异化,进一步细分文化旅游市场。

猜你喜欢

省市文旅经济带
齐鲁大地上的文旅盛宴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省市大报头版头条
省市大报头版头条
其他省市怎么做?
省市大报头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