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险+期货”金融扶贫研究
——以P市天然橡胶“保险+期货”精准扶贫项目为例

2023-01-14吴政春冯贺霞

上海农业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天然橡胶期货保险公司

吴政春,高 萍,冯贺霞

(1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发展规划处,上海 201699;2北京师范大学互联网发展研究院,北京 100875)

1 研究背景

目标价格保险是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防范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的主要手段之一[1-4]。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提出,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继续坚持市场定价原则,探索推进农产品目标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的改革,逐步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在市场价格过高时补贴低收入消费者,在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按差价补贴生产者,切实保证农民收益。2014年,我国启动东北和内蒙古大豆、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探索粮食、生猪等农产品进行目标价格保险试点。

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不同于传统农业保险,具有很强的市场风险,而保险公司又缺乏较为有效的风险分散手段,致使国内目前的农产品价格保险整体规模不大。2016年、2017年和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三年明确提出“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探索开展重要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保险+期货”模式作为一个重大的金融创新,将“保险”和“期货”有效结合,不仅有助于分散农业生产者的市场风险,同时还有助于保险公司实现价格风险转移。

然而,在现代商业金融体系下,金融机构在选择客户单位时,一般是“嫌贫爱富”的,偏好选择那些大项目、大客户。而弱势群体、贫困群体总是排在金融服务提供选择序列的末端。基于此,本研究以P市天然橡胶“保险+期货”扶贫项目(以下简称“天然橡胶‘保险+期货’项目”)为例,重点关注的问题包括:天然橡胶“保险+期货”项目的目标、运营模式、以及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贫困农户开展“保险+期货”金融扶贫的思考与建议。

2 国内外“保险+期货”发展现状

1991年,加拿大农业部(Canadian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针对因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带来的农产品收入不稳定问题制定了总收入保险计划(Gross Revenue Income Program,GRIP),该计划主要以具体农作物最近15年的平均收入为理赔标准[5]。Turvey[6]认为,加拿大的全农场收入保险主要针对价格稳定、收入保障等农作物具体领域的风险,以及农作物生产者和家畜企业对冲风险提供保险安全网。其中,农业保险的类型和对农业保险的补贴程度是影响农业种植者参与保险的重要因素,政府补贴力度越大,农户参与保险的意愿越强烈。

1996年,美国联邦农业改良与改革法案(The U.S.Federal Agricultural Improvement and Reform Act)提出允许主要农作物种植者购买农产品收入保险。同时,美国风险管理署启动了收入保障保险(Income Protection,IP)项目。收入保险项目有力地推动了美国农业保险的快速发展。美国1998年农作物耕种面积(草场除外)投保率高达2∕3,保险责任280亿美元,总保费收入18.75亿美元,其中,政府保费补贴9.46亿美元,这些数据均达到历史最大值[7]。1999年,美国的CRC(Crop Revenue Coverage)和RA(Revenue Assurance)两个私人部门农业收入保险项目也得到批准[8]。

收入保险以农作物收入为保险标的,主要承保被保险人因灾害而致的产量下降或因收获价格(Harvest Price)偏离预测价格而致的收入损失风险[7],当因自然因素或者价格因素导致农作物实际收入小于保障收入时,即发生保险赔付[9]。收入保障保险和地区收入保障保险是美国比较常见的以期货价格作为赔付计算依据的收入险种。

收入保障保险针对单个农户、特种农作物进行保障,若被保险人的实际收入低于保障收入(Revenue Guarantee),则由保险人赔付其收入差额。实际收入是实际产量与收获价格的乘积。保障收入是赔偿触发收入(Trigger Revenue),是保障产量、保障价格以及保障水平三者的乘积。其中,保障价格是由预测价格和收获价格中的较高者来决定,保障产量是历史平均产量,主要根据被保险人提供的保险单位在过去4—10年实际历史产量(APH)计算而得,2012年后允许农场主选择APH一定百分比作为保障产量[9],保障水平是被保险人自由选择的保障水平,从50%到90%不等。值得注意的是,收获价格和预测价格均由特定月份的期货价格确定。如,玉米的预测价格由芝加哥商业交易所集团(CME集团)12月份玉米期货合同在2月份的平均期货结算价格确定;收获价格则由芝加哥商业交易所集团12月份玉米期货合同在10月份的平均期货结算价格确定[9]。

地区收入保障保险等赔付条件依然是实际收入小于保障收入,实际收入、保障收入的计算,以及收获价格和预测价格的确定依据均与收入保障保险的一致。地区收入保障保险的主要特征是以县历史平均产量作为保障产量,不需要考虑单个农场等历史产量,价格损失等覆盖范围更加广泛。另外,收入保障保险的产量保障水平是50%—90%,而地区收入保障保险的产量保障水平是70%—90%[10-12]。

由上述研究可知,美国收入保险是一种政府主导、保险公司、期货公司以及农户广泛参与的商业化运营模式,其保障的风险既包括因自然灾害导致的产量下降、收入减少风险,也包括因市场风险带来的价格下降、收入减少风险。其中,政府作为重要的农业保险参与者,不仅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农业保险市场化运转,同时,政府的高额补贴也是激励各方参与的重要因素。美国联邦政府对投保人应缴保险费的补贴率平均为62%[13],并对参与联邦农作物保险的私营保险公司经营管理费用给予一定的补贴[1],激励其积极参与农业保险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自2014年提出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以来,“保险+期货”模式层出不穷。以上海期货交易所为例,2018年有32家期货公司的天然橡胶“保险+期货”试点方案通过评审,覆盖海南省、云南省21个贫困区县,涉及天然橡胶现货产量8万t。同时,“保险+期货”方面的案例研究也随之增加,“保险+期货”模式对农户收益保障的正向作用得到学界的一致认可[4,14-16]。吴婉茹等[17]以永安云天化模式、新湖瑞丰模式、美尔雅模式的运作为例,探讨“保险+期货”模式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蓝旻[18]以云南勐腊橡胶价格保险精准扶贫项目为例,分析天然橡胶“保险+期货”风险管理问题。

另外,也有少部分学者从理论层面对“保险+期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李亚茹等[4]深入研究了“保险+期货”在我国农产品价格机制改革中的作用;马龙龙[3]使用农户调查数据,运用因子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分析农民利用期货市场影响因素,其分析结果表明,农民对期现货市场的认识、期货信息传播渠道的建立、中介组织的建立健全、期货市场本身的要求以及国家的相关政策都将影响农民利用期货市场的意愿。

由于国内农产品价格“保险+期货”模式目前尚处于试点和探索阶段,国内相关研究主要以案例分析和新闻报道为主,对农产品价格“保险+期货+扶贫”问题的深入分析明显不足,从金融扶贫视角对该问题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但近年来的实践证明,“保险+期货”模式成为贫困地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防灾减损的重要保障,同时也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奠定了基础。202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的核心内容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同时提出,“发挥‘保险+期货’在服务乡村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从“保险+期货”连续6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可以看出,“保险+期货”是金融扶贫中一个非常重要和行之有效的工具,也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创新手段。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当前乃至整个“十四五”时期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对于既专业又接地气的期货市场而言,服务乡村振兴和农业转型升级,期货及衍生品行业将大有可为。未来,期货机构有望继续发挥期货市场专业优势,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将更有利于发挥自身作用,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期货智慧”和“期货方案”。

3 “保险+期货”模式的运作原理

农业生产者面临自然风险和价格风险,通过保险市场和期货市场可以管理价格风险。在当前中国的期货期权市场,主要农产品的期货品种都已经上市,为农业生产者提供了套期保值的客观条件。但中国的农业生产者规模小,真正的农业合作组织尚未发展起来,直接进入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的条件还不成熟。而中国的农业保险市场自1982年恢复以来,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历史,农业生产者对保险公司和保险业务的认同度较高,通过保险公司提供价格保险服务更容易被接受,因此诞生了适应中国国情的“保险+期货”模式。由于当前中国的农业保险市场和期货市场尚不完善,因此,通常所说的“保险+期货”是基于保险机构和期货机构之间合作推出的价格保险产品[19]。“保险+期货”核心逻辑是为农产品提供价格保险,它是由保险公司以期货交易所公布的农产品期货价格为基础设计农产品期货价格保险,之后农户缴纳保费,购买保险公司相关期货价格保险,并将价格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随后期货公司应保险公司要求设计相应的场外看跌期权,由保险公司缴纳权利金购买该期权,将农产品价格风险转移给期货公司,最后期货公司运用自身专业优势,将保险公司行权获得的期权头寸转化为期货头寸,将农产品价格风险转移到期货市场,由期货市场所有者投资者共同承担风险。最终通过金融风险管理为农产品提供价格保障,形成风险有效管理,各参与方共同受益的良性闭环[20]。

国外没有单独针对农产品价格的“保险+期货”模式,与中国的“保险+期货”收入保险的机构合作模式不同,国外的“保险+期货”收入保险并非保险公司和期货公司之间的机构合作,而是表现为保险公司利用高效的期货市场提供的价格信息确定收入保险的目标价和实际价,同时利用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功能转移价格风险。美国的期货期权市场和保险市场都很发达,两个市场各司其职,为参与者提供高效的风险管理服务。期货和期权市场是美国管理农业价格风险的主要渠道,一般不由保险行业提供,因为它可以更加高效地交由期货市场去承担。收入保险是美国农业保险市场上的主力产品,是管理价格风险和自然风险的综合渠道。

4 天然橡胶“保险+期货”项目案例分析

4.1 案例概述

4.1.1 项目基本情况

P市天然橡胶“保险+期货”金融扶贫项目始于2017年3月,由上海期货交易所和政府部门提供立项资金负担贫困户保费,保险公司、期货公司、政府部门等项目各参与方组成的扶贫小组先后奔赴多个贫困县进行实地调研,在深入了解当地橡胶产业发展和农户脱贫增收的情况下,合理制定帮扶方案。2017年5月,该项目在P市的X县、N县、J县、M县四县进行试点推进。其中,试点村主要是优先选取从事天然橡胶种植贫困户较多的村庄;在每个试点村中,项目覆盖村中从事橡胶种植的所有贫困户。

试点项目以天然橡胶为保险标的,优先承保建档立卡贫困户,保险期间涵盖天然橡胶割季9—11月这三个月份。以上海期货交易所公布的天然橡胶期货主力合约的价格作为价格依据,充分利用期货价格发现的功能,一旦天然橡胶价格下跌低于保险的目标价格,保险公司即进行赔付。同时为分散风险,保险公司与期货公司签订场外期权合作协议,在期货市场上进行风险对冲。也即,天然橡胶“保险+期货”项目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天然橡胶价格波动较大带来的农产品种植农户收益损失问题,还有助于解决目标价格保险制度中保险公司面临的市场风险分散手段不足问题。

4.1.2 扶贫目标

脱贫根基在产业,难点在增收。P市拥有非常广泛的天然橡胶种植资源,橡胶种植也是P市地区产业扶贫的支柱产业。天然橡胶“保险+期货”项目以县为单位,覆盖试点村全部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同时,非建档立卡贫困户亦是保障对象。该试点项目获得了良好的减贫成效,共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1 600余户,户均赔款达3 133元(人民币,下同),基本助推和帮扶到投保户实现脱贫目标。与当地试点外的贫困户相比,当地贫困标准为人均3 000元左右,在去年橡胶价格下跌的情况下,没有参加项目的贫困户,其市场风险难以保障,脱贫增收有一定难度。

4.1.3 主要投入

参与试点项目的农户不承担保费,上海期货交易所和政府部门提供立项资金来负担贫困户的全额保费。保险公司承担的费用为15%—20%,与非扶贫的“保险+期货”项目相比,保险公司的成本要高出5%左右,主要包括在贫困地区开展保险的差旅费用、承保及理赔操作上的人工费用及其他额外费用。在实际项目操作中保险公司只收取10%左右的费用,作为支出的成本。

4.2 典型做法

4.2.1 运营模式

P市天然橡胶“保险+期货”项目总体运营模式(图1):首先,当地农户在项目立项资金全额补贴保费的支持下,通过购买保险公司的价格保险,保障其橡胶生产收益;其次,保险公司购买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提供的场外看跌期权产品进行再保险,对冲橡胶价格下跌可能带来的保险赔付风险,弥补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方面的不足;再次,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在期货市场进行相应的风险对冲,最终将橡胶价格风险转移到期货市场;另外,当地政府提供政策及少部分资金支持,并为项目试点推进提供组织保障。多方合力为产业发展面临的市场风险提供保障。

图1 P市天然橡胶“保险+期货”精准扶贫项目运营模式Fig.1 Operating mode of P-prefecture’s natural rubber“insurance+futures”targeting poverty alleviation project

4.2.2 项目独特性

与其他保险项目或市场化的、非扶贫的“保险+期货”项目相比,天然橡胶“保险+期货”项目具有其独特特征:

其一,该试点项目优先承包当地建档立卡胶农和抵御风险能力最弱的个体散户。保险期间结束后,保险公司根据地方政府及保险公司收集的农户及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投保面积等),赔款不经过第三方直接拨付至建档立卡贫困户银行卡中,高效精准,真正实现精准扶贫。

其二,天然橡胶“保险+期货”项目多方合力,通过“保险+期货”手段来保障当地贫困户和农户的收益。一方面,这种模式改变了农户在农产品价格市场上“谷贱伤农”的被动局面,农户通过购买价格保险,即使在市场极端风险发生时,依然可以获得保底收益。另一方面,“保险+期货”的新模式丰富了保险公司金融产品种类,解决了保险公司分散市场风险不足的问题。再者,“保险+期货”这种模式对期货公司业务发展也带来了较大的空间。试点项目将原本无法直接进行服务的农户、农户及相关保险公司纳入服务范围,扩大了其场外期权业务客户基础。另外,“保险+期货”的业务模式改变了以往价格直补等“输血式”的扶贫方式,创新了当地的“造血”机制,为政府精准扶贫提供了新的市场机制模式。P市天然橡胶“保险+期货”项目试点项目核心要素见表1。

其三,与一般的保险项目相比,该试点项目的优势是整合不同的金融要素,化解产业风险;能够聚焦精准,有力推动脱贫工作;其劣势是试点项目一般承保面积与覆盖产量都不大,操作标准不统一。另外,相对项目运行成本往往较高。尤其是大量的沟通、协调等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成本。与一般的“保险+期货”项目相比,该试点项目与当地政府深入合作,收集建档立卡户信息,直接对建档立卡户提供保障,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推广借鉴意义。

4.3 案例成效及影响

4.3.1 案例成效

天然橡胶“保险+期货”项目在P市X县、N县、J县、M县4个县进行试点。其中,J县、N县的试点项目分3期进行,每期的期限都是1个月,起始日期分别是2017年9月、10月、11月的第一天,每期的截止日期分别是当月的最后一天;X县、M县的试点项目保险期限起始日期是2017年9月1日,截止日期是2017年11月30日。4个县的试点项目共承保橡胶2 933 hm2(折合3 533 t),投保农户共1 79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 600余户。

图2描述了每个试点县的承保户数和规模。其中,X县的投保户数和天然橡胶投保规模都是最大的。X县、M县、J城县和N县的投保农户数分别是754、664、204和171。其中,J县和N县的投保农户都是连续参与3期的项目。X县、M县、J县和N县承保的天然橡胶规模分别是867 hm2、824 hm2、823 hm2和412 hm2。

图2 天然橡胶“保险+期货”项目的承保户数和规模分布Fig.2 Insured households and size distribution of natural rubber“insurance+futures”project

P市天然橡胶“保险+期货”项目总保费规模322.2万元,为试点地区胶农提供16 545元∕t的价格托底保障,项目共赔付约501.4万元,户均赔款达3 133元,基本实现脱贫目标。其中,J县3期总保费规模一共是60万元,每期20万元;N县3期总保费规模一共是30万元,每期10万元;X县保费规模是122.2万元,M县保费规模是110万元(图3)。另外,J县3期的总赔款金额一共是30.78万元,每期的赔款金额分别是26.78万元、2万元、2万元;N县3期的总赔款金额一共是15.39万元,每期的赔款金额分别是13.39万元、1万元、1万元;X县的赔款金额是233.34万元,M县的赔款金额是221.86万元(图3)。

图3 天然橡胶“保险+期货”项目的保费和赔款金额分布Fig.3 Premium and indemnity amounts distribution of natural rubber“insurance+futures”project

4.3.2 案例影响

有效保障了贫困户的收入。天然橡胶“保险+期货”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聚焦精准扶贫,与当地政府进行深度合作,锁定建档立卡贫困户。一方面,该项目通过农业保险转移了因价格剧烈波动导致农民收入骤降的风险;另一方面,该项目又通过期货市场的方式锁定了天然橡胶的价格。也即,“保险+期货”模式将“保险”和“期货”两种市场机制有机结合,分散了天然橡胶生产者的价格风险,起到了稳定农户基本收益的作用。另外,一旦实际价格触达赔付值,期货公司将差价补给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发生赔付时,赔款不经过第三方,直接到投保农户及建档立卡贫困户账户,真正实现了当地的精准脱贫。

多方合力助推当地橡胶产业发展。橡胶产业是P市的主导产业,橡胶产业的发展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的增长,还吸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缓解了就业压力。然而,受国内外市场的影响,天然橡胶原料价格连续3年大幅下跌,持续低迷。交易价格长时间低于实际生产成本,胶农生产积极性明显下降,部分胶农因经济收入过低而外出务工,甚至出现停止管护和割胶的现象。天然橡胶市场风险较大,胶农收入难以保障,不仅不利于天然橡胶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也不利于国家天然橡胶战略资源的中长期保障。

跨界融合,打造风险管理新模式。参保农户与保险公司签订的价格保险合同相当于买进了一种看跌期权,若是保险到期时天然橡胶的市场价格高于保险价格,投保农户可放弃履约权利,以市场价格卖出天然橡胶以获得更高收益,若是保险到期时的天然橡胶市场实际价格低于保险价格,投保农户履约权利,获得保险公司的赔付金额,以保障其最低收益。另外,保险公司为预防保险到期时市场实际价格低于保险价格带来的风险,可以在期货风险子公司买入看跌期权进行风险对冲,获得理赔损失。

5 进一步的延伸讨论

5.1 案例启示

立项资金补贴保费的方式难以大规模推广。天然橡胶“保险+期货”项目被保农户的保费完全来源于上海期货交易所立项资金及当地政府配套资金,“保险+期货”的市场化风险管理手段,确实有效提高了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然而,天然橡胶“保险+期货”项目目前处于试点阶段,耗费的补贴资金相对较少,若是大规模推广,显然仅仅依赖财政资金补贴是不够的。另外,P市农户的橡胶种植比较分散,每户的种植规模小,保险公司每承保一笔农户保险,需要投入较大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相比服务大规模种植的大农场,保险公司服务“小农户”的成本是非常昂贵的,与其他一般的非扶贫项目相比,保险公司的成本要高出5%左右,保险公司和期货公司基本不盈利。今后可以探索以合作社为单位与农户打交道,以适当降低管理成本。

天然橡胶“保险+期货”项目涉及到保险公司、期货公司等多个金融企业,金融企业之间缺乏统一的操作规则、标准和规范的沟通协调平台。保险公司在购买期权的具体操作层面上存在很多障碍和内部流程问题。如,目前交易所支持的“保险+期货”项目价格基准多采用期货价格,保险方案更多依据期权方案来制定。然而,期货公司专业实力参差不齐,方案各异,对价格趋势、入场点判断不一等,导致项目实施效果差异性较大。作为多金融企业合作的金融扶贫项目,需要交易所、政府部门明确操作规范,提供公开、透明的企业沟通协调平台。

期货品种目前品类较少,期权价格普遍较高,难以有效满足大规模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的风险对冲需求。这是因为期货交易量相对农产品市场交易规模占比较小,部分品种不活跃,“保险+期货”项目一旦全面铺开,期货市场难以完全承载风险转移需求。另外,当前品种的期权价格普遍较高,运用期权进行风险对冲占到了保险成本的40%—90%,直接提高了保险公司的保险成本及保险费率。

5.2 相关建议

首先,明确政府在“保险+期货+扶贫”过程中的定位与作用。国内外农业保险的成功实践表明,政府的积极参与和引导是农业保险市场化运作的前提和关键。美国联邦政府的农产品保险补贴主要包括对投保人应缴保费的补贴和对参与联邦农作物保险的私营保险公司经营管理费用的补贴两部分[1]。建议:一是政府应在扶贫项目立项资金上给予支持,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加对天然橡胶或者其他农产品的价格保险保费补贴;二是要从制度上加强监管与服务工作,完善贫困户信息收集平台,搭建多方参与主体信息共享平台,加强政府、金融企业与农业生产者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整合,形成有效的信息收集和共享平台;三是做好制度安排,建立包含银保监会、证监会、各大交易所、期货公司、保险公司在内的日常沟通机制,复制与推广“保险+期货”模式运行过程中好的经验和做法。

其次,明确保险主体和期货主体的定位与分工,发挥各自优势,形成更为有效的“保险+期货”的风险管理生态链。保险公司是连接被保农户和期货市场的重要中间力量。一方面,保险公司要做好实地调查和入户访谈工作,为当地农户普及保险知识,深入了解被保农户的风险意识和投保意愿,以及天然橡胶种植特征等,以便做好投保和理赔工作;另一方面,保险公司需要对接期货公司,购买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提供的场外看跌期权产品进行再保险,对冲橡胶价格下跌可能带来的保险赔付风险,弥补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方面的不足。期货公司作为价格风险转移的主体,目前开发的农产品期货产品较少,转移大规模农产品价格风险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基于此,建议在天然橡胶或其他农产品“保险+期货”项目中,可由多家期货公司组成联合体承接同一地区的农产品“保险+期货”业务。另外,保险公司、期货公司、政府、交易所举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沟通会谈,确保项目有效推进,进而预防保险公司和期货公司由于产品设计没有契合存在的风险敞口以及期货公司可能出现对冲操作失误等问题。

再次,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保险+期货+扶贫”新模式,助力扶贫攻坚战略实施。天然橡胶“保险+期货”模式与一般的市场化“保险+期货”模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其服务的对象以当地贫困户为主,承保农户的保费由扶贫资金负担,保险公司和期货公司不盈利。那么,在贫困户脱贫之后,在没有政府资金全额补贴或者任何补贴,在保险公司和期货公司以市场化的手段收取服务费用的时候,这种模式能否以市场化的方式持续经营和推广?

本研究建议在项目中引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通过“数字化”的方式降低金融企业的服务成本和风险管理成本,构建农产品价格“保险+期货”数字化服务平台。充分利用合作社这一中间人机制,降低公司直接与农户打交道的成本。一方面,贫困地区数字宽带建设基本普及,数字技术在金融领域的普遍应用为构建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期货”数字化服务平台提供了可行性。另一方面,在数字化服务平台中,每个参与主体都是一个节点,节点之间点对点交易、信息互通,不仅有助于解决保险公司与期货公司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还有助于解决不同参与主体之间的交易成本,以及交流沟通成本。此外,数字化的获客渠道有助于降低保险人员“下乡入户”调查产生的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进而降低保险公司的综合成本,为保险公司和期货公司赢得一定的盈利空间,推动“保险+期货”项目向市场化模式转换。

猜你喜欢

天然橡胶期货保险公司
美棉出口良好 ICE期货收高
金瑞期货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
国内尿素期货小幅上涨
保险公司中报持股统计
香港保险公司过往5年部分产品分红实现率
保险公司预算控制分析
2016年9月天然橡胶价格
天然橡胶行情(2016.05.16—06.24)
天然橡胶市场行情(2016.02.15.—02.26)